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总结

作者&投稿:乐正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曹刿论战古文知识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 (故逐之)

2.从:听 (民弗从) 跟随 (战则请从)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 (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 (战则请从)

6.之: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安: 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夸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2. 的复习知识

曹刿论战

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关心国事和他对当时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

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

在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1.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

2.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上文那两个词来验证?

鲁庄公 “鄙”

(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

曹刿 “远谋”

(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课文是怎样由上段写战争经过过渡到本段总结战胜齐军的经验的?

齐国军队被赶跑了,战争胜利了,但鲁庄公并不知道战争是怎样打胜的,这一方面再次印证了“肉食者鄙”,另一方面“公问其故”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上段曹刿的两次“未可”,制止了鲁庄公的瞎指挥,两次“可矣”,打败了齐军,并把齐军赶出鲁国,就鲁庄公来说自然要问个明白。这一问就自然引出曹刿对战争的总结,进一步展开“论战”,也使课文由记叙战争经过自然过渡到总结作战胜利的经验上来。

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和追击的时机作了议论?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本文的详略安排有何特色?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本文以人物的_对话_____形式运用__对比____写法记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战争_长勺之战________。

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靠的是曹刿_的正确的军事理论:政治上__取信于民战略战术上_后发制人

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政治上昏庸无能,军事上急躁,冒进,但尚能接纳别人的意见。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⑵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⑷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3. 曹刿论战的知识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急

/Article/ShowArticle?ArticleID=842曹刿论战 阅读题集下载还有北京市密云县2008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得分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 徧:(2)彼竭我盈 盈:得分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得分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答案:11.答案:A(2分)12.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共2分。

共两空,每空1分 )13.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共2分。共两道小题,每小题1分)14.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共3分。

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曹 刿:鲁庄公:答案:18、略 19、B20、略21、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6.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

答案: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15.(5分)(1)(2分。

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

5. 关于曹刿论战的文学知识

一. 文学常识。

1. 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二. 文章内容。

1. 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曹刿帮助鲁国做战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第三段):写战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

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3.写作特色 :

1)对比、对话突出人物。

2)内容详略得当。

三.要点。

1.人物形象:

1)曹刿-远谋。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鲁庄公-鄙。急躁冒进、鲁莽行事,但虚心求教、知人善任。

本文从三方面突出鲁庄公的“鄙”: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同样鄙陋的“肉食者”和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胜而不知何以胜。其目的在于和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2.本文对战争略写,“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便带过。但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却写得很详尽,是因为:

1)本文重点在“论”战,对话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2)能够以次将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见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6. 曹刿论战语法知识

【古今异义】

1.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2.小大之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也 (古义:虚报 今义:增加)

4.玉帛 (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为革命事业献身 )

5.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6.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译:能,行)

7.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

8.齐师我(古义:讨伐 今义:砍伐)

9.齐伐我(古义:军队 今义:师长)

10.必以(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1.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通假字】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

【词类活用】

1.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2.小大之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

3.弗敢也 (古义: 虚报 今义: 增加)

4.玉帛 (古义: 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 为革命事业献身 )

5 肉食者,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6 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译:能,行)

【一词多义】

1 故:公问其故:原因 2 从:民弗从:服从,顺从

故逐之:所以 战则请从:跟随

3 其: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

公问其故:其中的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

7. 曹刿论战笔记和复习资料

《曹刿论战》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

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接着写曹刿和乡人对话。

乡人的劝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态度;而曹刿的回答则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曹刿的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便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庄公之“鄙”。

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对话一开始曹刿就提出了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何以战”,显示了锐利的眼光。

庄公前两次的回答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表现了十足的鄙陋。曹刿对这两次答复都予以否定,指出庄公所说的不过是“小惠”“小信”,并强调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在他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决心为人民作一点好事,于是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从这番对话可以看出,曹刿求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庄公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这就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文章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了对比。但作者又有意设伏;对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都先不作交代。

把这两个问题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论战”的主旨。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先用“既克,公问其故”一句承上启下。“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这既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又自然引出曹刿的论述。

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驰”的原因。这就进一步说明曹刿的确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

二、问题研究1.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这篇文章形式上是记载史实,围绕着齐鲁长勺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议论性的,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全文的详略安排即由此决定。

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

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

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本文语言十分精练,这跟所谓“史家笔法”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对鲁庄公,文中没有直接用贬语;但从他前两次对曹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无能,从“将 战”“将鼓”“将驰”可以看出他军事上无知妄动,这就叫做“唯书其事迹”和“因言语而可知”。写齐军,仅用“三鼓”一语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2.怎样评价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

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

8. 曹刿论战的译文以及重点考点

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人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鲁庄公说:“像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要把他分别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 ,老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要对神诚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查清楚,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一起去。”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车车辙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要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哪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车辙痕很乱,远望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宁令追击她他们 ”

考点: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两句的译文。以及重点字词的翻译,再加上人物性格的了解。




曹刿论战翻译文言文
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如下:十年春,齐师伐我。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公将战,曹刿请见。翻译: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文言文曹刿论战课本
2. 【文言文《曹刿论战》的翻译和原文】 绝对权威,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文言文《曹刿论战》的翻译 越少越好 尽量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入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

曹刿论战。全文怎么读?用文言文朗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shí nián chūn ,qí shī fá wǒ 。gōng jiāng zhàn ,cáo guì qǐng jiàn 。qí xiāng rén yuē :“ròu shí zhě móu zhī ,yòu hé jiān yān ?”guì ...

曹刿论战心术文言文答案
8. 曹刿论战全品文言文答案 【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文言文《曹刿论战》的翻译和原文
绝对权威,望采纳。原文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左传》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用文言文,前一段怎么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我记得初中时期学过一篇文言文,里面讲到古代战争时鼓的作用,而且是很详...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⑤, ...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的基本内容用自己话概括《曹刿论战》的基本内容. -
江褚苏复:[答案] 政治谋虑 战斗时机 战斗才能 一、主要内容 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战则请从”),写曹刿见到鲁庄公以后两人的对话. 第二段:写长勺...

安达市17846008400: 关于曹刿论战的文学知识
江褚苏复:一. 文学常识. 1. 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二. 文章内容. 1. 分段第一部分(第一、...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古文知识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
江褚苏复: 古今异义 1.又何 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古文知识 :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请分行列,表达清楚 -
江褚苏复:[答案] 古今异义1.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4.必以(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5.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 重点字词解释 -
江褚苏复:[答案] 【原文】 十年(1)春,齐师伐我(2).公(3)将战.曹刿(读音guì)请见(4).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6)焉?”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乃(8)入见.问:“何以战(9)?”公曰:“衣食所...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笔记和复习资料 -
江褚苏复: 《曹刿论战》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详写了什么 略写了什么 -
江褚苏复: 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的赏析有哪些?
江褚苏复: 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开头,也就是说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正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因此他并不看重鲁庄...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理解性默写 复习 谢谢大家~ -
江褚苏复: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公将战,曹刿请见. 6.十年春,齐师伐我. 7.负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0.战前不知如何准备,战中不知如何指挥,战后不知以何取胜.

安达市17846008400: 曹刿论战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
江褚苏复:[答案] 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接着写曹刿和乡人对话.乡人的劝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