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说:再论虚实

作者&投稿:罗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里有句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是说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如此,损有余而补不足。

身体处于有余的状态叫什么呢?叫实证,用“泻”的方法,把有余的祛除。老百姓很熟悉的咽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这种“上火”的状态,就是有余的状态,这叫实热证,他们自己都懂得买些清热泻火的药来吃。这是其中一个例子。

身体处于不足的状态叫什么呢?叫虚证,用“补”的方法来治疗。这个大多数没学过中医的普通人也非常熟悉,以前是中老年人喜欢吃点人参之类的补身子,现在的青年人也喜欢保温杯里泡枸杞来养生了。但他们补的方法是否正确呢?甚至他们的身体是否存在不足的状态呢?可能就并非如此了。这也是其中一个例子。

由此,我们从《道德经》讲到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叫:“虚者补之,实则泻之。”这“医之道”跟老子的“天之道”不谋而合。

上篇文章《岐黄说:先别阴阳》为完全不懂中医的朋友们用举现代医学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了下什么是阴阳。这篇文章,就来告诉大家什么是虚实。

之前就说了,不要把阴阳、寒热、虚实之类的看得太玄乎,以至于看到这些词就反感。

阴阳是什么?是古人给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一种归类方法,再运用到人体的各种症状和中药上面,它能指导古人在不知道细胞、激素、酶、神经之类的东西的前提下给人诊断治病。

阴阳是治病的一个大方向。

虚实二字也可以说是人体各种症状的分类,也是治病的一个方向,古人用把人体症状分为虚实之后,再给人用药,能治疗虚证患者的药叫做补益药,能治疗实证患者的药叫做祛邪药。

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证。用比较专业的话来解释:证是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

“证”它不是指单一个某个病,它是疾病的一个阶段或当前的病情概括。

比如同样是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小明属于“脾胃虚寒证”,小红属于“湿热中阻证”,尽管他们俩儿都做了胃镜,同样都是十二指肠溃疡这个现代医学诊断,在现代药物上可以吃同样的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但对于中医来讲,他们用的就不会是同一个方子。

脾胃虚寒证属于虚证、寒证,处于“阴”的状态,中医的治疗大方向上应该用补益和热性的药物。

湿热中阻证属于实证、热证,处于“阳”的状态,治疗的大方向应该是清热泻火的祛邪和寒凉的药物。

这就是中医的证的概念,也是中医不看病原体或者病理啥的也能治病的原因。

如果还不理解“证”的概念,再举一个跟“证”有相关性的例子。

肾病综合征,这是一个现代医学的病名,想必有些人已经听过,这个病的诊断标准就是四个临床症状:1、大量蛋白尿,2、低蛋白血症,3、水肿,4、高脂血症。

如果你身上有这四个症状,就可以确定你得了肾病综合征。

而中医所说的证,也是由几个主要的临床表现组成。

脾胃虚寒证:1、胃部隐痛,喜温喜按,2、劳累或受凉后发作,喜热饮食,3、手足不温、大便稀薄,4、舌淡苔白,脉虚弱。

如果你满足了这四个表现可以说你有脾胃虚寒证。

大家伙儿明白了吗?现代医学的“征”和中医的“证”,是有相关性的,有点类似。但我没说它们之间的符号是等于号,这点请注意。

我还想强调一点的是:请不要拿上面的症状自己对号入座,然后自己诊断是脾胃虚寒证,首先舌脉象你是不懂的,其次病情是复杂的,脾胃虚寒证讲的是一个单纯的虚证,大多数人可能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你把自己诊断成脾胃虚寒证,光吃温补药,殊不知自己体内还有实证,这可能越补越坏事,到时候又要怪中医没疗效,所以最好把我说的内容当中医普及来听,不要自己对号入座。

言归正传,回到“虚实”二字上。

《素问·通评虚实论》里有句对虚证、实证的简要概括:"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邪气"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疠气、痰饮、水肿、食积、血瘀等。

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太过或者反常。

早在《周礼》《管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中就有记载风寒暑湿燥火各种气象的变化可以导致人生病,在《黄帝内经》中构建了“六淫”致病的理论体系。

这种气象引起疾病的情况,不管我们学不学中医,应该都深有体会,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在冬天的发病率更高,这跟寒冷的气候不无关系。夏季天气炎热,当人体处于一个高温环境时间长了,就极容易中暑,这些都是很好理解。

中医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反常当做“邪气”,当做致病因素,这在现代科学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因素来理解“六淫”,其一是各种气象因子,寒暑火这三者可归结为环境的温度,燥湿二者跟环境湿度有关,风则跟环境气压有关。众所周知,日照 、气温、湿度 、风速 、气压等理化因素都是有对人体直接的影响的。

其二是生物性因子,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犯人体引起的病理变化 。适当的湿度等条件是生物病原 体繁殖 、传播 、流行的必要条件。风寒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低温下宿主的免疫功能以及风寒二气的气象性 、物理性刺激直接作用于人体也许是风寒邪气致病的真正实质。

“疠气”在现代来看,多指各种急性的传染病,像这种急性的传染病,作用在人体身上,一般都属于实证。

1956年秋,石家庄“乙脑”流行,这在中医来说就是“疫疠之气”盛行,现代国医大师认为“乙脑”属于暑温,遂用中药白虎汤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以达辛凉透邪的效果。这个“透邪”就是一个祛邪的过程,再回到那句话,“邪气盛则实”,这传染病的急性期就属于实证。

当然,中医所说的“邪”,不光光指外来的,外界的微生物啊气象环境啊这种情况,还包括体内产生的各种病理产物,也属于邪的范畴。

痰饮,人体津液代谢失常产生的病理产物之一,痰和饮是分开来讲的。

痰,包括人呼吸道分泌的痰液——也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痰,这个叫做有形之痰,还有不易被人们察觉的,称为无形之痰。

无形之痰随气而行 ,循经络滞于四肢、百骸 、五官九窍、 皮肉、脉、筋骨,因痰随气机升降无处不到,故素 有 “十病九痰”“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无一病不关乎痰”“痰为百病之母”等。

如果理解不到无形之痰是什么,那还是举个现代医学相关的例子吧。

中风这个词大家肯定熟悉吧,中风也叫做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等疾病,但古人不知道脑血管的这些变化,他们没有现代的影像学检查,所以只能用自身的理论体系去解释中风的发生机理。中风分为许多个证型,其中有风痰入络证,这就跟痰有关了,风夹杂着痰阻滞了人的经络,导致人半身不遂,即一侧肢体无力,一边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又有痰火扰神证,这是痰夹杂着火所致的出现昏迷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研究无形之痰是什么,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如果是中风的话,那这个无形之痰就代表脑血管动脉硬化或者动脉破裂出血或者血栓堵住脑血管的这种情况。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临床症状跟痰有关,痰在心血管系统可见胸闷、胸痛、失眠 、心悸 、头重 、头晕等症状表现;在呼吸系统 中可见痰多 、咳嗽 、 气喘、痰色黄等表现 ;在消化系统可见脘腹痞胀 、纳 呆恶食 、恶心 、呕吐痰涎 、腹胀 、进食量少等症状,这些暂时用不着深究,只需知道痰这个病理产物导致人生病,是属于实证即可。

再来说饮,中医叫饮证,按照饮停留的不同部位,又分四种饮证,一曰痰饮,一曰悬饮,一曰溢饮,一曰支饮。

这里分类下的痰饮,并不是指之前我说的在实证这个大分类下的痰饮,而是专指饮停留于肠胃,导致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痰饮。这种痰饮相当于现代医学里的胃肠积液,X线腹部平片可见腹部有液平面及积气。

上面所说的实证这个大分类下的痰饮,是分痰和饮这两大块讲的。而这里的痰饮,仅仅是饮证中的一种,不要混淆了。

悬饮属饮流胁下,临床表现为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这差不多相当于现代医学里的胸腔积液。

溢饮属于饮溢肢体,表现为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伴有喘咳,现代医学的心力衰竭有下肢浮肿,喘咳的症状。

支饮属于饮邪支撑胸肺,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形如肿,我的理解是大概跟肺水肿相似。

邪气还包括食积和血瘀,食积很好理解,差不多是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血瘀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但实际包含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只是说一下这些都属于中医学所讲的“实邪”。

邪气盛则实,有个条件是精气或正气不虚,正气跟邪气有足够的能力相抗衡,两者争锋,必然会在体内打的不可开交,所以实证一般都属于急症。

"精气"可以理解为人体的正气,正气的功能有很多,除了现代医学理解上的免疫功能,还有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功能。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显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在中医学里,精、精气、气这三个概念是差不多的意思,都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动的精微物质。

怎么来理解这个精微物质呢?换句话来说,怎么理解“气”这个概念呢?

我举两个概念,大家应该就不难理解。

气既然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微物质,那么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会有气的存在,因为五脏六腑都要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否则生命无以为继。

所以气在中医学的“心”的位置,咱们叫做“心气”,在中医学的“肾”的位置,咱们叫做“肾气”。

其他的气还有肺气、胃气、肝气、卫气、营气等等许多概念,这个以后再聊,先来聊聊心气和肾气。

中医学跟现代医学在“心”这个内脏的定义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脏跟血液有关。

中医学讲:心主血脉。意思是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以及让血液在脉道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现代医学讲的是,心脏是一个泵,通过不停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给全身各处带去氧气。而心脏为啥能不停的跳动呢?原因是心脏的心电活动,窦房结细胞发作动作电位产生冲动,经过心房,传导心室,最后引起心室肌收缩,泵血。

古人虽不知道有什么心电活动,但他们用“心气”这个词来概括了心脏泵血的这么一个功能。

所以如果不理解心气的概念,差不多可以想象成它是心脏泵血的原因。

不过要强调一下,心气还有其他许多功能,我在这里为解释这个词,举了心电活动这个例子,只是在说心气跟心电活动有一点相关性、相似性,也不是说二者完全等同,切记。

再说说肾气这个例子。

肾气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成熟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里头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个生长发育的现象。

那么很明显了,肾气的作用跟现代医学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类似,同样,大家在很难理解“肾气”是什么的时候,就想想它有什么作用,跟现代医学里的什么有相关、相似性,这样就更好理解了。

我用具体的“心气”和“肾气”来举例,那么抛去心肾二字,再想想“正气”的概念,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其实就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物质或者功能。

“精气夺则虚”,意思是精气(正气)耗损、不足,人体就有虚证的表现。

小明今年35岁,平时会经常感觉心悸、乏力,上个三楼都感觉气喘吁吁,于是医生让他做了个心脏彩超,结果显示他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减退的原因可能是他原先得过心肌炎。这在中医的理解就是心气虚,也就是心气的功能减弱或不足了,所有可以说小明存在虚证这样一个状态。

小红已经95岁高龄了,牙齿跟头发全掉光了,而前面提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现在小红处于一个高龄、牙齿头发脱落的状态,可以说她肾气衰退或不足,也是存在一个虚证的状态。

我用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人体的正气(精气)的不足或减弱,可以是由于疾病导致的,也可以是人年事已高,正常的生理功能衰退。

小明以前得过心肌炎,可能没有完全痊愈或者当时病情很重,导致的正气耗损(心功能减退),所以现在虚了(存在虚证状态)。

小红岁数大了,逃不过生理规律的制裁,肾气(各种激素或脏器的功能)自然就衰退了,所以中医在治疗老年人的疾病时,是非常注重顾护正气的,市面上有很多清热泻火、清热解毒的药,都标注着老年人谨慎使用,这就是怕这些药不仅清热泻火解毒,还把正气给“清”了。

以上解释了什么叫“正气亏虚”。

现在进一步说明,正气(如心气、肾气)分阴阳两部分。

肾气分阴阳,一个叫肾阴,一个叫肾阳。

肾阴是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肾阳是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这两者在人体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试想一下在肾阳不变的前提下,肾阴亏虚了,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肾阴少了,也就是凉润、宁静、抑制这方面的作用减弱了,人就会出现一系类的热证的表现,比如烦躁、潮热、盗汗(晚上睡觉出汗,醒来汗停)等症状,但是,这个热,跟大家所熟知的口舌生疮、咽喉牙龈肿痛的热不同,这是虚热。

虚热二字,很好理解,肾阴少了,等于肾阴虚,虚可以解释为少,没学语文的都知道这意思。肾阴少了,所产生的凉润、宁静的作用下降了,相对来讲,温煦、兴奋的作用就增强了,人体就会产生热的症状。这就是虚热证。

同样在肾阴不变的前提下,肾阳亏虚了,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肾阳少了,也就是温煦、推动、兴奋这方面的作用减弱了,人就会出现一系类的寒证的表现,比如畏寒、肢冷、自汗(清醒状态下,没有怎么运动,突然就出汗)等症状,但是,这个寒,跟大冬天的一瓶冰阔落灌进胃里的寒不同,这是虚寒。

虚寒不是外面来的寒(附加的寒),是因为人体温煦、兴奋这方面的作用(阳)下降了,相对来讲,寒凉、宁静、抑制的作用(阴)就增强了导致的寒。

再来看看教材上关于虚证的解释: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显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阴阳亏虚,是什么意思,会产生什么样的表现,我用肾阴肾阳这个具体的例子解释完了。

气血虚呢?气虚在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表现,刚才举了心气虚和肾气虚的例子,想必也有所了解,其他的脾气虚、肺气虚等等,以后详谈。血虚,就非常好理解了,基本上跟现代医学的贫血相对应。

血虚的症状:面、睑、唇、舌色白(贫血的主要表现),头晕和心悸(因贫血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出现的症状)等等。这个倒是很好的理解,在此不多赘述。

津液亏虚表现为口舌唇咽喉大便干燥,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眼窝深陷,口渴欲饮水等。这在现代医学来看,基本就是典型的脱水症状。这个也很好理解。

到此为止,“虚”的概念已经讲的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邪气不显著”,如果邪气显著,而正气不足,人则生命垂危矣。


岐黄说:再论虚实
首先舌脉象你是不懂的,其次病情是复杂的,脾胃虚寒证讲的是一个单纯的虚证,大多数人可能是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你把自己诊断成脾胃虚寒证,光吃温补药,殊不知自己体内还有实证,这可能越补越坏事,到时候又要怪中医没疗效,所以最好把我说的内容当中医普及来听,不要自己对号入座。

太极拳深在何处?
4、虚实分清,重心稳定。过去有人说:“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就是形容练太极拳应当注意脚步轻灵和动作均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注意虚实变换得当,没有动作不稳定的现象。假如不能维持身体平衡稳定,那就根本谈不到动作的轻灵,均匀。太极拳的动作,无论怎样复杂,首先要把自已安排得舒适。这就...

常康的论文(著)发表出版总览
论文(著)发表总览(续)(1966年—1994年) 序号 论文(作品)题目 刊物(著作)名称 发表(出版)时间 字数 备注 1 呵,家乡(散文) 《儿童文学》 1966年 1000 2 雨中梦(诗歌) 《扬州报》 1970年 10行 3 血战黑雨塘(剧) 《扬州文艺》 1973年 3000 4 未来的阴影(散文) 《琼花》 1979年 3200 5 我国散文传统特...

红楼梦的论文该怎么入手?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

温热论的温热论内容
病,犹冬藏固密之余,秋令感伤,恰值夏热发泄之后,其体质虚实不同。 但温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 世人暴感风寒,混投三阳发散,津劫燥甚,喘急告危。若果暴凉外束,身热痰嗽,只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桔之属,仅一、二剂亦可。更有工,亦知热病,与泻白散加芩、连之属,...

景岳全书的景岳全书目录
虚实(五)浅深辩(六)总论治法(七)败毒(八)托里(九)论汗下(十)论灸法(十一)脓针辩(十二)论针法(十三)用针勿忌?神(十四)围药(十五)腐肉(十六)舍时从证(十七)阳气脱陷(十八)温补按则(十九)定痛(二十)生肌收口(附成漏证二十一)用香散药(二十二)槐花酒(二十三)忍冬酒(二十四)肿疡(二十五)肿疡不足(...

为什么看中医要带既往药单?
还有通过病人之前服用药物的药单,医生可以看出来都有哪些药物,那样的话他们就会问你是否还在继续服用以前的药物,或者医生说以前的药物还是可以服用的。只是他在开出新的药物的时候就可以去避免开出和以前药物相克的药物,那样的话就能够避免药效冲突,最后导致药物不起作用。还有通过以前的药物中医也可以...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3)
"三年,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有奏议七卷、制槁八卷、《东宫讲议》五卷、《易说》四卷、《史识》五卷、文集八卷。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高祖固,皇祐初为广西转运使,知侬智高凶狡,条上羁縻之策于枢府,不果用,智高后果叛。父增,绍兴初尝应制举。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编织空间、尺幅入画——留园石林小院游记
        再论“可望”一点,其通过各种高低窗,空漏窗,大小窗,连续开窗与分段开窗,园门和方门等形式,把紧促的封闭空间(各个小天井)处理成明暗相间,虚实相映,步移景异的“天然图画”,搭配有竹子与石笋、芭蕉与白墙、紫藤与湖石等不同组合,变化多样。  &#...

如何学习中医诊脉?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卢氏县13518251093: 中医岐黄之术 -
菜缪复方: 歧伯 黄帝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 参考资料:www.changyitang.com

卢氏县13518251093: 虚实表示意思是什么 -
菜缪复方: 虚症和实症 [虚症]----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虚症多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嘘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虚细数. [实症]----发热,腹涨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胜,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卢氏县13518251093: 脸上的痘疤有什么办法去掉啊,得快速有效 -
菜缪复方: 痘印和痘疤是很多青春痘患者心头永远的痛.虽然通过一段时期的治疗,脸上的青春痘已经痊愈了,但是由于太晚就医或是之前痘痘长得太厉害,脸上本来长痘痘的地方留下了一大堆颜色深浅不一黑黑红红的痕迹,严重的甚至会有坑坑洼洼的疤...

卢氏县13518251093: 很多人说,使用“岐黄八法”是真的有用吗? -
菜缪复方: 许多疑难杂症已使无数的医学家无可奈何,岐黄八法的治疗观念和方法真的有用,打破了常规 突破的精神使得它成为了当代医学的奇迹,

卢氏县13518251093: 中医虚实是什么? -
菜缪复方: 中医是辩症论治的、所谓虚实、很…简单的说:虚、观之外形,实、辩之内本,理论太长了,不说详细了,你看书籍吧,书里讲的比较全面详细

卢氏县13518251093: 人们常把中医学称为“岐黄之术,这里的岐黄”实际是指什么?
菜缪复方: 这类问题最好先google或者百度一下,基本都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百度如下 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

卢氏县13518251093: 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
菜缪复方: 岐伯,北地(今庆阳市)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600多年前.据传,岐伯是一位博学家,尤其擅长医学.《庆阳府志》和 《庆阳县志》中写他“生而神明,精医术脉理”,经常和黄帝讨 论医术,“黄帝咨于岐伯”而作《内经》,成为医书祖.后来, 秦、汉医学家继承并汇集了岐黄及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 经验与理论知识,将其成书并托名为《黄帝内经》,流传于世. 由于岐伯和黄帝对中医学所做的特殊贡献,所以后世人便称中医 为“岐黄之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