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点p是边长为一的菱形abc打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ab bc边的中点

作者&投稿:段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连接M′N交AC于P,此时MP+NP有最小值,最小值为M′N的长.
∵菱形ABCD关于AC对称,M是AB边上的中点,
∴M′是AD的中点,
又∵N是BC边上的中点,
∴AM′∥BN,AM′=BN,
∴四边形ABNM′是平行四边形,
∴M′N=AB=1,
∴MP+NP=M′N=1,即MP+NP的最小值为1.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是它的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CQ=1-√2x,PE=AD-DE=1-√2x\/2 ∴四边形PBCQ的面积 y=S△BPC+S△PCQ =S△PDC+S△PCQ =DC*PE\/2+CQ*PE\/2 =(2-√2x)(1-√2x\/2)\/2 =x²\/2-√2x+1 ∵Q在边DC上,∴0≤CQ≤1 即0≤1-√2x≤1 =>定义域为 0≤x≤√2\/2 (3)∵∠PQC=∠PDQ+∠DPQ≥∠PQD ∴...

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
一、证明:∵∠BPE=∠BCE=Rt∠,∴四边形BPCE内接于圆,∴∠BEP=∠BCP=45°,∴∠EBP=45°,∴PB=PE;连结BD交AC于点O,∵∠OBP+∠OPB=Rt∠,∠FPE+∠OPB=Rt∠,∴∠OBP=∠FPE,在Rt△BOP和Rt△PFE中,∵∠BOP=∠PFE、∠OBP=∠FPE、PB=EP,∴Rt△BOP≌Rt△PFE中,∴BO=PF,即在P...

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 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
(1)①证明:过点P作PG⊥BC于G,过点P作PH⊥DC于H,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G⊥BC,PH⊥DC,∴∠GPC=∠ACB=∠ACD=∠HPC=45°.∴PG=PH,∠GPH=∠PGB=∠PHE=90°.∵PE⊥PB即∠BPE=90°,∴∠BPG=90°-∠GPE=∠EPH.在△PGB和△PHE中,∠PGB=∠PHEPG=PH∠BPG=∠EPH....

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
一、证明:∵∠BPE=∠BCE=Rt∠,∴四边形BPCE内接于圆,∴∠BEP=∠BCP=45°,∴∠EBP=45°,∴PB=PE;连结BD交AC于点O,∵∠OBP+∠OPB=Rt∠,∠FPE+∠OPB=Rt∠,∴∠OBP=∠FPE,在Rt△BOP和Rt△PFE中,∵∠BOP=∠PFE、∠OBP=∠FPE、PB=EP,∴Rt△BOP≌Rt△PFE中,∴BO=PF,即在P...

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
(用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PED和∠PEC互补(平角等于180度)得∠PED=∠PBC=∠PDE得PD=PE=PB (2)EF的值随P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0<EF<√(2)\/2 设AP=X EF=Y 连接BD交AC于O,OP=√(2)\/2-X OB=√(2)\/2 BP=√((X^2)-√(2)X+1)(PE^2)=(PF^2)+(EF^2) (...

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正方向滚动.设顶点P(x,y)的轨 ...
由题意得,从顶点A落在x轴上的时候开始计算,到下一次A点落在x轴上,这个过程中四个顶点依次落在了x轴上,而每两个顶点间距离为正方形的边长1,下面考查P点的运动轨迹,知正方形向右滚动,P点从x轴上开始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围绕A点运动14个圆,该圆半径为1,然后以B点为中心,滚动到C点落地...

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纵坐标与横...
如图,点P(x,y)在运动时,零点以4为周期周期出现,前四分之一周期f(x)的图象为四分之一圆周,后四分之一周期的图象为四分之一圆周,且半径都是1,此时两部分所占面积为12π,中间半个周期为以2为半径的扇形弧,所占面积为12×π2×(2)2+1=π2+1.所以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

P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13次,点P一次落...
分两种情况:1.翻转一次记录一次P点,就是上面的图 2和3是重合的,这种情况相当于在正轴画2013个正方形 答案要么2012,要么2013 这么直观的 1千多的童鞋,得是挖个坑自己跳进去了 上面的图对着呢 刚好翻转4次为一个周期 2013 \/ 4 = 503···1 相当于图给方式重复了503次 然后再翻转一...

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8次,点P依次落在点P...
由图可知,四次翻转后点P在开始位置,即正方形的左上角,∵正方形的边长为1,∴四次翻转,正方形前进的路程为1×4=4,点P前进3,∵8÷4=2,∴P8为第二个循环组中的最后一个位置,而P8与P9位置相同,∴P9的横坐标为:4+3=7.故选C.

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
答案如图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左下角的“采纳为满意答案”,祝学习进步!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城阳区17526833614: 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动点,点M、N分别是AB、BC中点,求MP+NP的最小值. -
扶亭丹葶:[答案] 作点M关于AC的对称点M′,连接M′N交AC于P,此时MP+NP有最小值,最小值为M′N的长. ∵菱形ABCD关于AC对称,M是AB边上的中点, ∴M′是AD的中点, 又∵N是BC边上的中点, ∴AM′∥BN,AM′=BN, ∴四边形ABNM′是平行四边形, ∴...

城阳区17526833614: 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AD,DC边上的中点,则MP+AP的最小值是 -
扶亭丹葶: 解:分别过点M、N作AC的垂线,交AC于E、F,可知 PM^2=PE^2+AM^2-AE^2, PN^2=PF^2+CN^2-CF^2, 根据题意可知当P点在AC的中点时PM+PN最小,因M、N为中点,可知这时AE=PE=PF=CF,又AM=1/2AB=1/2、CN=1/2BC=1/2, 所以求出PM=PN=1/2, 即PM+PN=1.

城阳区17526833614: 如图:点P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D对角线BD上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BC、CD边上的中点,求MP+NP的最小值 -
扶亭丹葶: 答案是1,先找AD的中点E,那么点E与点N关于BD对称,则NP=EP.所以MP+NP=MP+EP.当E、P、M三点成一直线时,MP+EP最短等于1,即MP+NP=1.

城阳区17526833614: 点P是边长为1的菱形ABCD对角线AC上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MP+NP的最小值是( ) -
扶亭丹葶: 1 在AD上做M关于AC的对称点Q,连NQ,NQ=MP+MN,由三角形任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知,NQ即为最短距离

城阳区17526833614: 点P是边为一的菱形ABCD对角线AC上动点,M、N是AB、BC上的点!MP+NP的最小值 注意M、N不是ab、bc上的中点. -
扶亭丹葶: 通过P点做垂直于AB的M点,再做垂直于BC的N点,这两个MP+NP就是最小值,即菱形ABCD两边AB到CD的距离. 其中,关于P点到BC的垂直线,可做P到CD的垂直线,与CD相交于N',能够证明PN= PN',所以MP+NP=MP+N'P, 而MP+N'P就是AB到CD之间的最短距离.

城阳区17526833614: 这道题怎么做:点P式边长为1的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以个动点 点M.N分别是AB,BC边长上的中点那莫MP+NP的最小值是多少?
扶亭丹葶: 解:在CD上取一点E,使得CN=CE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 所以AC是三角形ACD与三角形ABC的对称轴 所以点E与N关于对角线AC对称 所以PN=PE, 所以PN+PM=PE+PM 所以P在AC上运动,能组成三角形PME, PE+PM>EM, 当P,E,M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 PE+PM=EM(此时,PM+PE最短) 因为N,M分别是AB,BC的中点, 所以E也是CD的中点 所以ME//AD,且ME=AD=1 所以MP+NP的最小值是EM=1

城阳区17526833614: 如图,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P并延长DP交边AB于点E,连接BP并延长交边AD于点F,交CD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APB≌△APD;... -
扶亭丹葶:[答案] (1)证明:∵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 ∴∠DAP=∠PAB,AD=AB, ∵在△APB和△APD中 AD=AB∠DAP=∠PABAP=AP, ∴△APB≌△APD(SAS); (2) ①∵△APB≌△APD, ∴DP=PB,∠ADP=∠ABP, ∵在△DFP和△BEP中, ∠FDP=∠...

城阳区17526833614: 如图,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连接CP并延长,交AD于E,交BA的延长线于F.(1)求证:∠DCP=∠DAP;(2)若AB=2,DP:PB=1:2,且PA⊥BF,... -
扶亭丹葶:[答案] (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 ∴CD=AD,∠CDP=∠ADP, ∴△CDP≌△ADP, ∴∠DCP=∠DAP; (2)∵四边形ABCD为菱形, ∴CD∥BA,CD=BA, ∴∠CDP=∠FBP,∠BFP=∠DCP, ∴△CPD∽△FPB, ∴ DP PB= CD BF= CP PF= 1 2, ∴CD= 1 ...

城阳区17526833614: 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M,N分别是AB,BC边上的中点 -
扶亭丹葶: 答:菱形ABCD四边相等,边长为AB=a 所以:对角线AC和BD相互垂直平分 根据对称性,知道点N关于AC的对称点为G,点G为CD的中点 当G、P、M三点共线时,MP+NP=MP+GP=MN=a为最小值 所以:MP+NP的最小值为a

城阳区17526833614: 如图所示,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垂直于AC的直线交菱形ABCD的边于M、N两点.设AC=2 -
扶亭丹葶: C (1)当0∵MN⊥AC,∴MN∥BD;∴△AMN∽△ABD,∴ ,即 ,MN=x;∴y= AP*MN= x 2 (0 >0,∴函数图象开口向上;(2)当1 同理证得,△CDB∽△CNM, ,即, ,MN=2-x;∴y= AP*MN= x*(2-x),y=- x 2 +x;∵-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