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

作者&投稿:祝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成语吧,借助成语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注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精通兵法,很有谋略,能言善辩。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刘邦称帝之后,想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想出家当道士说:“我凭着自己的三寸舌,报了秦国灭韩国之仇,我心满意足了”。

  出处

  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用法

  作宾语;比喻能说会道,善于应付的嘴

  相近词

  三寸之舌

  成语例句

  最后也是凭籍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龙颜大悦,不但保护了自己,也开脱了公主、驸马和太医胡植的死罪。

  对!你是血口喷人,凭着两行伶俐之齿,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招谣撞骗,一贯武断专横,而且六言不通,真是岂有此理,八面玲珑,狡猾多变,你是地道的酒囊饭袋,一个不折不扣神气十足的糊涂虫。

  试想,如果徐福只凭一个红湖呆士的三寸不烂之舌,能骗得了这么个人物?秦始皇对他却深信不疑。

  典故典故1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土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昌。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土。’遂以为上客。”这就是著名的毛遂自荐成功归来后受到平原君称赞的场景。

  典故典故2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被楚相“掠笞数百”,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日:“足矣。”张仪回答幽默风趣,寥寥数笔就刻画出张仪坚定不移的意志。同时也说明,只靠三寸不烂之舌去游说列国就足够了。

  典故典故3

  在《汉书》中,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另外在《三国演义》中有“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水浒传》第十五回“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等句子。




三寸不烂之舌最早指的是谁
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说话谨慎而行动敏捷,强调了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据《史记》记载,孔子曾经在周游列国时,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景公,使他放弃了攻打鲁国的计划。这个故事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孔子辩景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形容某人能言善辩的典故...

三寸之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自哪本书?我们能从当中学到什么?_百 ...
三寸之舌是指三寸的舌头,形容能言善辩的口才。三寸之舌这一历史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三寸之舌,这一历史故事,它讲述的是在公元前257年,在当时,秦军他们派兵去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之后,赵王就派平原君去楚国请求援兵,来帮助他们对抗秦国的军队,并且还要和...

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是指哪位人
三寸不烂之舌是指毛遂。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公元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选门下食客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偕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请从。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大谈合纵,经过半日亦未能说服。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胁迫楚王,说以利害,...

史上第一位被称为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谁
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意味着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了得,能够凭借言语征服他人。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仅让他在当时名扬四海,也为后世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典故。三寸不烂之舌造句 1、他在辩论赛中展示出了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评委和观众。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三寸不烂之舌的人说的是毛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毛遂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不仅以卓越的口才和辩才著称,更是被人们誉为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毛遂的口才之妙,让人们惊叹不已,他的言辞如诗如画,生动形象,极具魅力。毛遂在战国时期的一次杰出表现。当时,赵国...

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谁的
三寸不烂之舌形容毛遂的 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毛遂。“三寸不烂之舌”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其中“毛先生”就是指的毛遂。后来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

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谁 毛遂简介及人生经历_百度知 ...
1、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三寸不烂之舌”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里的“毛先生”指的就是毛遂。2、毛遂简介及人生经历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公元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三寸不烂之舌文言文
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被辱后的幽默、风趣,与妻子戏谑的情状,对读书游说不可动摇的意志,已然再现。寥寥几笔,内涵丰富、耐人咀嚼。 古代的历史典故实在是太多了,估计几百万字都说不完,楼主只能一点一滴慢慢的积累。~~~ 3. 三寸不烂之舌 白话典故 ...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其主人公?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

三寸不烂之舌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平原君回至邯郸,感叹道:“我一向自以为能够识得天下贤士豪杰,不会看错怠慢一人。可毛先生居门下三年,竟未能识得其才。毛先生于楚朝堂之上,唇枪舌剑,豪气冲天,不独促成约纵,且不失赵之尊严,大长赵之威风,使赵重于九鼎之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胜再不敢以能相天下之...

闽清县13869969178: 三寸不烂之舌(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冻徐诺美:[答案] 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凭自己的勇敢和辨才说服楚王,拯救了赵国.平原君从此刮目相看:"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故事出自《史记》.后来人们便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极善言辞,口才出众.

闽清县13869969178: 在中国历史中关于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狮的历史故事 -
冻徐诺美: 在中来国历史上,三寸不烂之舌的故事主角是毛遂.语出《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自传》:平原君亦自以为bai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du,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zhi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dao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闽清县13869969178: 三寸不烂之舌中“三寸不烂”有何典故 -
冻徐诺美: 对烛之武的评价,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闽清县13869969178: 成语: 三寸舌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
冻徐诺美: 成语: 三寸舌 成语简解 编号 : 2662 成语 : 三寸舌 注音 : ㄙㄢ ㄘㄨㄣˋ ㄕㄜˊ 汉语拼音 : sān cùn shé 参考词语 : 三寸不烂之舌 释义 : 义参「三寸不烂之舌」.见「三寸不烂之舌」条. Emoji符号 : 3️⃣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

闽清县13869969178: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
冻徐诺美: “三寸不烂之舌”比喻人能说会辩的口才.这个词语最早用来形容毛遂,《史记•平原君虞 卿列传》中有:“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公元前257年,秦...

闽清县13869969178: 三寸不烂之舌 -
冻徐诺美: 白话典故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经过一番考问,平...

闽清县13869969178: 三寸之舌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冻徐诺美: 三寸之舌 [ sān cùn zhī shé ]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sān cùn zhī shé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 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闽清县13869969178: 三寸不烂之舌是说谁 -
冻徐诺美: 三寸不烂之舌是说(毛遂)

闽清县13869969178: 谁能告诉我'三寸不烂之舌'最早的来源.百度的不需要. -
冻徐诺美: 三寸不烂之舌 ,最早来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