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是什么仪器帮助人类知道时间呢?

作者&投稿:佟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什么来计时,如日晷~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诗经·国风·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中国古代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日晷、水钟、沙漏
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还有沙钟、火钟、蜡烛钟、辊弹漏刻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等
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为了获得恒定的流量,首先应使漏壶的水位保持恒定。其次,向受水壶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积必须固定,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有两种保持水位恒定或接近恒定的方法,均见于宋代杨甲著《六经图》(刊于1153年)中的“齐国风挈壶氏图”。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漏度数因干、湿、冷、暖而异,在白天和夜间需要分别参照日晷和星宿核对。当时已认识到水温和空气湿度对刻漏计时精度的影响。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制造。
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浑天仪
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大明灯漏
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圭表

“圭表”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光阴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斗居世界第一。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二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日晷

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日晷”,又称“日规”,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还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日晷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当太阳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样。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确立了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日影方位并以此来判断时间。比如“午时三刻”指的其实就是日晷盘午时位置的第三个刻度。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方法。但碰到阴雨天如何计时呢?古人发明了“漏刻”的方法。“漏刻”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壶里盛水,通过观察壶上刻有时间的标尺(叫刻箭)位置来判断时间。“漏刻”的方式由于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在中国民间长期被广泛使用。机械动力的计时器在中国古代也是存在的。宋代苏颂在张衡发明的水运浑天仪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水运仪象台可以准确报时,并显示十二个时辰。
月晷

是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最基本的月晷是与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满月的夜晚才能正确的显示时间。而因为月出时间平均每天延迟48分钟,因此假设有足够的月光能读出时间,满月之后指示的时间每天平均会快48分钟。因此,在满月前或后一个星期,月晷指示的时间会与实际的相差5小时又36分钟。 比较高级的月晷会包括一张图表,显示如何计算以得到正确的时间,并且有转盘可以调整经度和纬度。
刻漏


又叫做“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五轮沙漏

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沙漏通过充满了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分钟。
水运浑天仪

古代文献中有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洛下闳、鲜于妄人作浑天仪之说,但未提到它的结构。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 (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
《新唐书·天文志》对唐开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梁令瓒设计的浑天仪有较详细的记述。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当然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加精巧、复杂了。所以,当水运浑天仪造成之后,置于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观看后,无不为其制作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准确而叹服,共称其妙。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相关文物遗迹“商州铜佛龛”)用齿轮带动,一个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合现在两个小时)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当然应该说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计时机械,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是现代机械类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才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尽管这架水运浑天仪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便因铜铁渐涩,不能自转而进入博物馆了。但是,僧一行和梁令瓒却以获得天文钟的发明权而永垂史册。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中说:僧一行和梁令瓒所发明的平行联动装置,实质上就是最早的机械时钟,是一切擒纵器的祖先,走在欧洲14世纪第一具机械时钟的前面;西方关于钟表装置是14世纪早期欧洲的发明这一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水运浑天仪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轮,每天一周,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水运浑天仪一半在水柜里,柜的上框,有如地则自然撞钟。整个水运浑天仪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视运动,又能自动报时,有二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0.24小时=14,4分钟)击鼓,每时辰(合现在两小时)撞钟。这是世界上最早将擒纵装置应用于计时,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过了张衡。(也是最早的报时机器人)。
一行等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道的相对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同汉代所测结果有很大变动。
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他们于绍圣(1094~1097)初年著《新仪象法要》,载有总图和部件图多幅。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 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水运仪象台有一套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世界史上继一行之后的重大创造的继续,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
在枢轮的上方和圆周旁有"天衡"装置──擒纵机构。这是计时机械史上一项重大创造。它把枢轮的连续旋转运动变为间歇旋转运动。《新仪象法要》所载"天衡"图未绘出枢轮和装在枢轮上的受水壶,而书中的文字描述又仅寥寥数语:"枢轮直径一丈一尺,以七十二辐双植于一毂为三十六洪,束以三辋。每洪夹持受水壶一,总三十六壶,每壶长一尺,阔五寸,深四寸。于壶侧置铁拨牙以拨天衡关舌。"因此对受水壶的结构,特别是它的工作原理有不同的推测,其中有一种方案采用了可倾式受水壶。当枢轮圆周上接受注水的受水壶积水不到一定的重量时,左天锁挡住枢轮的一个轮辐,使枢轮不能转动。当积水到达一定的重量时,枢权(重锤)不足以平衡受水壶重力时,受水壶围绕转轴向下倾转。装在壶侧的铁拨牙压迫格叉和关舌下降,关舌通过天条带动杠杆,使天关和左天锁上提,枢轮得以转动。转过一个受水壶后,格叉和关舌又上升,天关连同左天锁下落,枢轮的下一对轮辐又被挡住。右天锁的作用是防止枢轮转动时回弹。天权和枢权是两个平衡重锤。天权用于平衡左天锁和天关的一部分重力,可调整天衡机构的工作灵敏度。枢权用于调整枢轮转动一对轮辐时受水壶所需的受水量,即间歇运动的周期,从而校正计时的误差。
香篆钟

香篆钟这种古代计时器鲜为人知。据宋代学者薛季宣著书记载,香篆钟是一种于12世纪中叶在中国流行的古代计时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也记述了唐代宫廷内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形: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子,盘内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各缭绕一圈盘香,焚熏后,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来计时,时人谓之“五孕祥云”。
大明灯漏

1276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因其造型似宫灯,又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为大明殿灯漏。
除此外,还有油灯钟、蜡烛钟等计时工具。17世纪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入,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计时工具。在计时方法上,古人采用百刻制的方式,即将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约等于14.4分。隋唐时期发明了十二时辰计时。西方钟表传入中国后,为适应24小时计时的方法,百刻制改为96刻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四刻。
参考资料
知乎.知乎[引用时间2018-3-8]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酒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酒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酒。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酒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 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克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克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酒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克制演变为九十六克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 此外,我国古代还使用独特的夜间计时方法,这就是“更”。“更”是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时间长短依夜的长短而定。


在古代,是什么仪器帮助人类知道时间呢?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

李居明三元罗盘传承千年的中国古代导航工具
中国古代导航工具李居明三元罗盘是一种非常精密的仪器,它可以帮助船员在海上定位,找到正确的航线。这个工具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已经被使用了千年之久。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仪器,它是如何传承千年的。李居明三元罗盘的起源 李居明三元罗盘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当时的海上贸易非常繁荣,需要...

日晷作为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它又是怎么来测定时刻的?
日晷在历史上流行了上千年的时间,直到十三世纪末期才被中标所替代,而中国则是在十七世纪才使用上钟表,而钟表真正在中国普及则是在民国年间,在清朝的时候,钟表可是个稀罕物件,能够使用钟表的都是王公贵族,一般的家庭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农耕活动,可见中国单单是在钟表这方面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几百...

什么国家和中国古代都流行过,用日晷?
日晷是一种古代的时间测量仪器,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古代。然而,除了中国,其他一些国家和文明也流行过使用日晷,包括:古埃及: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就开始使用日晷,他们将日晷放置在阳光下,通过阴影的位置来测量时间。古希腊:古希腊人也使用过日晷,他们将日晷放在直立的柱子上,并根据阴影的位置...

第一个罗盘是谁发明的
在古代,罗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器。它可以指示方向,帮助人们用更精确的方式进行航海、建筑和测量等活动。那么,第一个罗盘究竟是谁发明的呢?根据历史记载,第一个罗盘是由中国古代的发明家和科学家——沈括发明的。沈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他不仅发明了罗盘,还进行了许多关于...

日晷是什么意思 介绍日晷的定义、历史和作用?
日晷是一种古老的测时仪器,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测时工具之一。日晷的作用是测定时间,帮助人们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研究太阳的运动规律和农业领域的种植时间。日晷的历史 日晷是一种古老的测时仪器,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它的...

古代的人是用哪三种方法看时间
中国现存最古的漏壶是西汉时代的。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了。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清台什么意思
清台的意思:古代天文台名。古代天文台是古人用来观测天体运动的地方。古代人对天文学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相信天象与人间事物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他们建造了天文台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动,以便预测天气、农作物收成和吉凶祸福。天文台通常由一个高大的塔楼和一些观测仪器组成,例如天文钟和天球仪...

浑天仪是干什么的
浑天仪是用来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是我国古代用于演示和观测天象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的设计精巧复杂,能够展示天空中星宿的运动轨迹,帮助人们理解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通过浑天仪,人们可以观察各种天文现象,比如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进行天文研究和预测。浑天仪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天文学...

古人并没有天文望远镜,他们是如何观察到行星的运行情况的?
人类的视力相对有限,肉眼所能看到的景物并不算遥远。望远镜的发明,帮助人们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望远镜是一种可以用来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又被称为人类的“千里眼”。中国古代的皇家,对天象是很重视的,朝廷有专门看天的监星官。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监星官的主要功课。他们对五大...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代人测量时间的仪器是什么!急 -
岳邱香砂:[答案] 日晷 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代,人们常用什么工具来计时 -
岳邱香砂: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 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还有沙钟、火钟、蜡烛钟、辊弹漏刻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等. 日 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代测量时间的叫什么? -
岳邱香砂:[答案] 日晷 rì guǐ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_ --
岳邱香砂:[答案] 日晷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是什么?? -
岳邱香砂: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代的人用什么看时间 -
岳邱香砂: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见图)、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
岳邱香砂: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在远古时待,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记时,什么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记时工具? -
岳邱香砂:[答案]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古代计算时间有哪些工具 -
岳邱香砂:[答案]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3695226481: 中国古代计时仪器有哪些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有日晷、漏、圭表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
岳邱香砂:[答案]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