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窠蓑蛾是什么?

作者&投稿:锁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蓑蛾是种什么害虫?~

大蓑蛾别名棉蓑蛾、咖啡蓑蛾、大窠蓑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国内分布广泛,南北各省几乎都有发生。寄主除危害柑橘外,还有茶、悬铃木、香樟、刺槐、苹果、桃等多种林木与果树。
幼虫负囊生活,取食柑橘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也取食枝条和果实皮层。越冬前固定护囊,常将小枝皮层咬食,致使小枝条枯死,影响柑橘生长。

Clania minuscula Butler
别名
茶蓑蛾、小蓑蛾。
形态(图4-32)

图4-32 小窠蓑蛾
1.雄成虫 2.雌成虫 3.幼虫 4.雄蛹 5.雌蛹 6.护囊 7.被害状
雄蛾体长10—15mm,翅展22—30mm,体和翅暗褐色,前翅翅脉两侧色较深,M3与Cu1间较透明,外缘中前方有2个近长方形透明斑。触角双栉形。胸部有2条白色纵纹。胸、腹部密披鳞毛。雌蛾体长10—16mm,无翅,足退化,似蛆形。头小,褐色,体乳白色,胸部有显著的黄褐色斑。腹部肥大,可透见腹内卵粒。后胸及第七腹节环生有淡黄色茸毛。卵为椭圆形,淡黄色,长宽0.8×0.3mm。幼虫体长25—35mm。头部淡褐至深褐色,两侧有暗褐色小斑纹并列。胸、腹部肉黄色,背面中央较深,略带紫褐色。胸部各节背板上有褐色长形斑4个,前后相连成4条褐色纵带,正中2条明显,两侧有时愈合。腹部各节背面均有4个黑色小突起,列成“八”字形,各生胸毛一根。雄蛹长约15mm,咖啡色,翅芽达第3腹节后缘,腹部背面第三至六节前后缘及第七、八节前缘各有一列细齿。腹末稍弯,臀棘分叉,叉端各有1短刺。雌踊长14—20mm,纺锤形,咖啡色。头小,触角及翅芽均缺。腹部第3节背面后缘、第4、5节前、后缘及第6至8节前缘各有1列细刺突,第8节仅有刺3个。护囊纺锤形,枯褐色。雌护囊长30—50mm,雄护囊长20—30mm。囊丝质。幼小时囊外缀贴叶屑、枝皮碎片;稍大则有许多断截的小枝梗缀于囊外,平行纵列相当整齐。
生活史及习性
在广西南宁1年发生3代;江西、河南1年发生2代;福建、安徽、江苏、湖南年发生1—2代;贵州、浙江1代,台湾2—3代。各地大都以三、四龄幼虫(少数以五龄老熟幼虫)在枝叶上护囊内越冬。翌年春季当气温升至10℃左右时,开始活动为害,此时较贪食,造成春季成灾。2代区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产卵,6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期,蛹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第一代成虫于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卵发生期亦在此时,幼虫于8月下旬至次年6月上旬发生。年发生3代区,以老熟幼虫过冬。越冬幼虫于2月中旬化蛹,3月上旬羽化,3月中旬为产卵盛期;第一代幼虫于3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上旬化蛹,中旬出现成虫;第二代幼虫于6月下旬孵化,8月下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第三代幼虫9月中旬开始孵化,至11月中旬幼虫进入越冬。越冬幼虫常数头至数十头群集在一起。
各虫态历期:卵期12—17天,幼虫期50—60天(越冬代幼虫期可长达8个月),雌蛹期10—22天,雄蛹期8—14天,雄蛾寿命2—3天,雌蛾寿命12—15天。
幼虫为害高峰期:一代区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二代区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三代区为4—5月、7—8月和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幼虫老熟后,在囊内倒转虫体。头部向下,而后化蛹。成虫多在下午羽化。雄蛾羽化时,留下蛹壳半露于护囊排泄孔外;雌虫羽化时仍留于护囊内,仅头、胸部伸出蛹壳,自排泄孔露出淡黄色茸毛,并向外分泌性引诱物质。成虫羽化后次日即可交尾,多在清晨或黄昏时进行。雄蛾飞舞寻觅到雌成虫后,便伏于雌虫护囊外,将腹部伸入雌虫的护囊内,并深入雌虫蛹壳内进行交尾。每次交尾时间为10多分钟。雌虫交尾后1—2天即开始陆续产卵,前2—3天产卵最多,7—8天内产完。卵聚集在蛹壳内,并充塞和覆盖从雌虫腹末脱下的许多茸毛。每雌平均产卵676粒,多的可达2000—3000粒。随着卵的大量产出,雌虫逐渐干缩,最后自排泄孔坠地死去。雄虫活跃,有趋光性。
因雌蛾无翅,只能原处产卵,故幼虫发生比较集中,常数百头聚集在一起,形成为害中心。幼虫向光,借风力传播,向附近果园扩散。
天敌有蓑蛾瘤姬蜂、松毛虫疣姬蜂(Iseropus satanas)、桑蟥疣姬蜂(Gregepimpla kuwanae)、疣姬蜂(Xanthopimple sp.)、黄疣姬蜂(Theronia atalataeg gestator)、大腿蜂(Brachymeria opscurata)、费氏大腿蜂(B.fiskei)及一种小蜂Chalcis mikado等。此外还有寄蝇、白僵菌、细菌和线虫寄生与多种鸟类喙食。
防治方法
参见大窠蓑蛾。

Clania variegata Snellem

别名

大袋蛾、大蓑蛾、口袋虫。

形态

成雄蛾体长15—20mm,翅展35—44mm。体黑褐色,有淡色纵纹。前翅红褐色,有黑色和棕色斑纹,A脉与后缘间有数条横脉,M2—M3之间,R4—R5脉基部之间各有一透明斑,R2与R4,M2与M3共柄。后翅黑褐色,略带红褐色,M2与M3共柄。前后翅中室内中脉叉状分枝明显。雌成虫的翅和足、触角、口器与复眼等均退化,体肥大而软,淡黄色或乳白色,嘴状。头部小,淡赤褐色,胸部背中央有1条褐色隆脊。胸部和第一腹节侧面有黄色毛,第七腹节后缘有黄色短毛带,第八腹节以下急骤收缩,外生殖器发达。表皮透明,腹内卵粒可以窥见。体长22—30mm。卵为椭圆形,长1.0mm,宽0.8mm,淡黄色,有光泽和细小轮纹,孵化前为黑色。初龄幼虫体长1.8mm,黄色,斑纹少。三龄后能区别雌雄性。雌性幼虫,老熟时体长32—37mm。体棕褐色,头部赤褐色,头顶有环状斑。胸部背板骨化程度高,亚背线、气门上线附近具长形赤褐色斑,呈深褐淡黄相间的斑纹。腹部背面黑褐色,各节表面有皱纹。胸足发达,黑褐色,腹足退化呈盘状,趾钩缺环形,15—24个。雄幼虫体长18—25mm,黄褐色。头部蜕裂线及额缝白色。雌蛹体长25—30mm,纺锤形,枣红色,头和胸的附器均消失。雄蛹体长18—24mm,赤褐色,有光泽,纺锤形。第三至八腹节背板前缘各具一横列刺突,腹末有臀棘1对,小而弯曲。雄护囊长50—60mm,雌护囊长70—90mm,长纺锤形,丝质疏松,外披大量破碎、零乱的枝叶。

生活史及习性

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2代,长江中、下游每年发生1代。五个龄期,11月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过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雌蛹13—20天,雄蛹20—33天。4月底5月初出现成虫盛期,羽化期19—26天,雄蛾寿命为2—9天,雌成虫寿命为13—26天,雌雄性为1.4∶1,雌多于雄。雄蛾羽化后离开护囊,寻找雌蛾与之交尾。雌蛾羽化后不离开护囊,在黄昏时将头伸出护囊外,招引雄蛾。交尾时间多在每天的13—20时。雄蛾多在12时羽化。雌蛾多在14时羽化。雌成虫将卵产在护囊内,每雌产卵2063—6000粒,最多达10621粒,未经交配的雌蛾一般不产卵,偶有产卵也不能孵化。卵期17—21天。幼虫孵化后,立即吐丝造囊。初龄幼虫有群居习性,护囊向上,成倒立状,以后吐丝下垂,随风飘散,携囊为害叶片、幼芽、嫩梢、茎皮及果实。幼虫在3—4龄以后开始转移到树冠外围的叶背面分散为害,食量很大,常将枝叶果吃成千疮百孔。幼虫耐饥力强,在绝食下可生存15天。6—9月为害最烈。10月间吐丝封闭护囊口,并将护囊缠绕在树枝上,停止取食,在囊内越冬。

年发生2代区,部分幼虫在8月中旬以后化蛹、羽化、交尾产卵,至9月中旬发生第二代。

该虫为害性大,生活力较强。雄蛾夜晚活跃,趋光性强,尤以20—21时扑灯最多。卵较耐干燥,在40%相对湿度下孵化率仍达90%以上。四龄以后暴食,日食叶片两张左右或一杖新梢,8、9月天旱时甚至咬断秋梢。

大窠蓑蛾的天敌较多,主要有伞裙追蝇(Exorista civils Rond)、蓑蛾瘤姬蜂(Sericopimpla sagrae Sauteri)等寄生,此外,还有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等寄生和多种鸟类啄食。

防治方法

蓑蛾雌成虫无翅、无足,迁移扩散差,因此,果园只是局部遭害严重。初龄幼虫迁移扩散力也不很强,多集中为害,点片发生,抗药力不强,药剂防治时机,应在幼虫集中为害的三龄以前。

1.剪除虫袋,饲喂鸡鸭

蓑蛾老熟幼虫集中于枝梢端部化蛹,初孵幼虫又集中在树冠外围枝梢上为害,因此利用冬季或夏季修剪虫枝,饲养家禽。

2.灯光诱杀

利用雄成虫有趋光的习性,可用黑光灯、白炽灯等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在初龄幼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选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鱼藤肥皂水1∶1∶200倍液;20%亚胺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青虫菌100亿/g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004和454杀螟杆菌每毫升含菌量1亿的稀释菌液喷雾,以喷湿护囊为准。此外,可试用10%氯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10%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防治。

4.苗木检查

蓑蛾的远距离传播,主要借风力和人畜的携带,传播距离有限。因此,对新栽果园要用的苗木进行仔细检查,去除护囊,保证无虫传入新区。

5.加强栽培管理

柑桔园靠近庭园、森林、行道树的园边和周围的植株,一般受蓑蛾的为害比较严重,应重点防治,对受害严重的植株,及时剪除虫枝,增施肥水,促进植株生长旺盛,减轻受害。






大窠蓑蛾是什么?
大窠蓑蛾的天敌较多,主要有伞裙追蝇(Exorista civils Rond)、蓑蛾瘤姬蜂(Sericopimpla sagrae Sauteri)等寄生,此外,还有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等寄生和多种鸟类啄食。防治方法 蓑蛾雌成虫无翅、无足,迁移扩散差,因此,果园只是局部遭害严重。初龄幼虫迁移扩散力也不很强,多集中为害,点片发生,抗...

茶蓑蛾是什么?
茶蓑蛾别名小袋蛾、茶袋蛾、小窠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分布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和台湾。寄主有茶、柑橘、梨、桃、苹果、梨、李、杏、梅、枇杷、柿、枣、石榴、栗、核桃、柏、桑、柳等果树林木。幼虫负着护囊伸出头、胸部,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条、...

大蓑蛾有怎样的学名别名和形态特征?
大蓑蛾学名Cryptothelea.variegata.Snellen,属鳞翅目,蓑蛾科。别名大窠蓑蛾、大袋蛾、大背袋虫。雄蛾体长15~17mm,翅展35~44mm。体、翅褐色,前翅翅脉暗褐色,近外缘有4~5个半透明斑块。雌蛾蛆状,淡黄色,无翅,长约25mm。卵椭圆形,淡黄色。幼虫成长后,雌虫体肥多皱纹,长25~40mm,头...

茶蓑蛾危害石榴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茶蓑蛾又名小窠蓑蛾、小蓑蛾、小袋蛾。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光秃。护囊纺锤形,枯枝色,囊系以丝缀结叶片、枝条碎片及长短不一的枝梗而成,枝梗整齐地纵裂于囊的最外层。该虫喜集中危害。通常1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枝叶上的护囊内越冬。翌春3月越冬幼虫...

小窠蓑蛾是什么?
Clania minuscula Butler 别名 茶蓑蛾、小蓑蛾。形态(图4-32)图4-32 小窠蓑蛾 1.雄成虫 2.雌成虫 3.幼虫 4.雄蛹 5.雌蛹 6.护囊 7.被害状 雄蛾体长10—15mm,翅展22—30mm,体和翅暗褐色,前翅翅脉两侧色较深,M3与Cu1间较透明,外缘中前方有2个近长方形透明斑。触角双栉形。胸部...

大蓑蛾是种什么害虫?
大蓑蛾别名棉蓑蛾、咖啡蓑蛾、大窠蓑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国内分布广泛,南北各省几乎都有发生。寄主除危害柑橘外,还有茶、悬铃木、香樟、刺槐、苹果、桃等多种林木与果树。幼虫负囊生活,取食柑橘叶片,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也取食枝条和果实皮层。越冬前固定护囊,常将小枝皮层咬...

小窠蓑蛾生活习性
小窠蓑蛾是一种多代昆虫,其生活习性各异。在浙江和苏北地区,它们是一年生一代,而在湖南、江西等地则是两代,而在台湾和广西,它们的代数可达两到三代。越冬期,幼虫通常在枝干上的护囊内度过,一代区的中龄幼虫在10℃以上的气温下开始活动,5月底至6月底进入化蛹期,时间大约13至29天。雄蛾的...

荔枝大蓑蛾的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
大蓑蛾又称大窠蓑蛾、大袋蛾等,在众多地区均有分布,常常导致农户们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荔枝大蓑蛾的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危害症状:幼虫在护囊内咬食叶片、嫩梢。该虫喜集中危害,常造成局部枝条光秃,影响...

大蓑蛾简介
大蓑蛾是一种具有多种别称的昆虫,包括大窠蓑蛾、大袋蛾和大背袋虫。它的学术名称是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属于昆虫界中的一大类——鳞翅目,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蓑蛾属于蓑蛾科,这个科的昆虫通常以其独特的外表和广泛的寄主范围而闻名。它们的主要寄主植物包括多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和观赏...

小窠蓑蛾形态特征
小窠蓑蛾的成虫形态特征独特。雌性成虫无足无翅,呈现出蛆虫般的外形,体长在10到16毫米之间,颜色从黄白到黄色不等。头部非常小,呈褐色。胸部微微弯曲,带有黄褐色斑点。腹部肥大,末端尖锐,第4至7腹节周围有黄色的绒毛。相比之下,雄性成虫则具有翅膀,体长10至15毫米,翅展在22至30毫米之间,翅膀...

东海县18813825772: 大窠蓑蛾 - 搜狗百科
辕制生血: 1. 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25〜27毫米,无足,无翅,形状似蛆.体柔软,乳白色,头小,黄褐色.体被淡黄色细毛,腹部肥大,尾端细小.雄虫有翅,体长15〜18毫米...

东海县18813825772: 谁知道图片中是什么昆虫 -
辕制生血: 这是蝴蝶蛹,这些蛹破壳后就会变成蝴蝶.确认无误请采纳.

东海县18813825772: 什么是蓑蛾,发生为害有何特点?什么是蓑蛾,发生为害有何特点,怎样
辕制生血: 蓑蛾亦称袋蛾、背袋蛾、避债蛾,属鳞翅目蓑蛾科.茶树蓑蛾多达20种,均具蓑囊护生,一般为雌、雄异型.雌成虫蛆状,无翅无足,头部和胸部退化,一生栖息在蓑囊中...

东海县18813825772: 这是什么虫子?
辕制生血: 这是袋蛾又名蓑蛾、避债蛾,属鳞翅目、袋蛾科,本科昆虫已知800余种,我国有100余种.常见有大袋蛾,分布于甸淮河以南;日本、印度、马来西亚.茶袋蛾、桉袋蛾、白囊袋蛾,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日本.为害油桐、油茶、茶、樟、杨、柳、榆、桑、槐、栎(栗)、乌桕、悬铃木、枫杨、木麻黄、扁柏及苹果、梨、桃等林木等果树. 为害情况: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形态特性:成虫雌雄异态,雌虫高度退化,蛆形;雄虫高度特化,有翅.幼虫居于各种各样丝质袋中,负袋而行,蛹化于袋中.4种袋蛾形态物征列表如下: 大袋蛾 茶袋蛾 桉袋蛾 白囊袋蛾

东海县18813825772: 大窠蓑蛾怎么防治?
辕制生血: 1. 人工防治发现蓑囊及时摘除,结合果树冬剪彻底清除越冬蓑囊.此外,还要清除果园周围防护林上的蓑囊. 2. 药剂防治幼虫孵化后脱囊分散期为防治适期,此时幼虫耐药力弱,易于防治.可选择下列药剂喷雾:90%晶体敌百虫500〜8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青虫菌粉剂1000倍液.

东海县18813825772: 昆虫记所有昆虫的名称和习性 -
辕制生血: 圣甲虫、节腹泥蜂、栎棘节泥蜂、黄翅飞蝗泥蜂、朗格多克飞蝗泥蜂,砂泥蜂,石峰,毛刺砂泥蜂,灰毛虫、黑胡蜂、红蚂蚁、蜾鸁蜂、黑腹舞蛛、蛛蜂、芜菁、土蜂、金匠花金龟、卵蜂、褶翅小蜂、步甲、壁蜂、长腹蜂、黑蛛蜂、切叶蜂、...

东海县18813825772: 大蓑蛾对果树有哪些危害?
辕制生血: 大蓑蛾是杧果常见害虫,属鳞翅目蓑蛾科,可为害杧果、橄榄、龙 眼、梨、柑橘等多种果树.此虫以幼虫咬食叶片、嫩梢皮层及幼芽,使 其产生缺刻或孔洞,可食尽叶片,还可环状剥食枝梢皮部,引起枝梢 枯死.

东海县18813825772: 人工怎么养皮虫 -
辕制生血: 大蓑蛾俗称(皮虫)、吊死鬼,是为害园林植物的主要杂食性害虫之一. 蓑蛾的种类很多,我国有10多种,杭州地区最常见的有4种,除大蓑蛾外,还有小蓑蛾、白囊蓑蛾和茶蓑蛾,其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均与大蓑蛾基本相同.它们的幼虫都吐丝作虫囊(又称护囊),上面粘着各种断枝残叶,做成各种形式的虫囊,外形似披蓑衣,故得名蓑蛾. 皮虫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茶丛光秃.越冬幼虫虫龄高,食量大,成为茶园早春的主要害虫之一.因此所为害虫的一种,暂时没有人工养殖的先例.

东海县18813825772: 这是什么虫子? 这种虫子在床板上发现的,有个像米粒一样的外壳,有时会从壳子里探出来,身子细长,呈白色,似乎不会咬人,不知道为什么床板会长这种虫子? -
辕制生血: 这是蓑蛾的幼虫 ; 附识别图蓑蛾亦称袋蛾.属于鳞翅目,蓑蛾科昆虫.世界性分布.幼虫用丝、枝叶碎屑和其他残屑构成长6∼152公厘(1/4∼6吋)的袋状外壳负之而行,并在其中化蛹.雄蛾体粗大,翅宽,翅展平均25公厘(1吋),翅缘有缨毛.雌蛾蛆形,无翅,留在袋内交配和产卵.常绿树蓑蛾雌体交配后即死亡,卵留在母体内直到孵出.幼虫破坏树木,尤其是常绿树. 这种幼虫洗喜欢在潮湿霉质的的环境中,无物不嗜(有机物)你家中床受潮了,才会至虫生长繁殖,房间内多通风日照可防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