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

作者&投稿:呈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是什么意思哦?~

这句话是说的禅宗宗义,不立文字是说不着文字相,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意思是指与教下诸宗有别的顿教法门。直指人心,就是直指众生心性,直断分别心,不做渐次。见性成佛,是指见诸法性,直入如来地,不假方便。禅宗修行人都是上根利器,否则很难体悟其真实义。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古来禅宗的主要特色。而‘不立文字’则是此一特色的代表性语句之一。重点在强调禅宗‘以心传心’的特质。亦即禅宗以为心法只能以心相传,故不须别立文字。

扩展资料:
1、不立文字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出自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2、”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意思就是,在用 文字语言传教 的方式以外,通过“禅”的方法(探究 人的本心的 一种方式), 让人直接的知道世界本然 ,而现量的“明心见性”,为成就佛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3、禅宗语言作为一种宗教语言,总是试图将信仰者引向对绝对、超越对象的思考,这种性质决定了禅宗语言“不立文字”的必然性,故有离相、离境,无念、无心,超四句、绝百非之说。禅不可说是基于禅自身的若干特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立文字

(1) There's no making without language.
(2) Beside Buddhism deliver a sermon.
(3) Straight give direction to human heart.
(4) Sight of nature to achieve Buddha.

顿悟

《碧岩集》第一则评喝,曰:达摩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便是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十六字玄旨的来源。

不立文字,从字面上来看是指不用文字的形式来传承教旨。但是,不立文字,本身不就是立文字了吗?千年来佛教典藏丰富浩瀚,大师学者著述颇为可观,不立文字,哪来这累累书山?禅宗所谓不立文字,其实更有一层深意。什么东西是不能立文字,也立不了文字的呢?是“自性”,自性无形无相,所以立不出文字来。诸法中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也是万物有之生因,但是不管什么是因,什么是性,皆是用文字来说明的,而用文字来说明的,皆是虚假名相。耳可闻的,谓之名;眼可见的,谓之相,此虚假的名相,皆契于法之实性。凡夫常分别此虚假的名相,而起种种的罔惑,故曰“愚痴凡夫,随名相流”。所以说真正的要旨实相,是不执著于文字的,文字中的全是虚幻,不立文字的禅,才是般若。真正的释道并不在这浩瀚如海的经典著述里,他们仅是文字相而已,真悟道的人,心中没有经,没有文字相,不存在,自然不会执著于文字。

正如,天,不说话,春夏秋冬运行,万物生长。天,不立文字;地,也不立文字。天地,宇宙之大道也,宇宙大道,就是所谓的“法性”,这个法性,充满十方世界。

教外别传,一说是不要传道于区别佛教的诸种思潮流派,是怕禅宗要旨发生误读误解,从而存其纯粹性,我想如果禅宗存如此念想,未免有些拘泥狭隘了,大乘佛教本就是要教化一切众生进入无余涅磐,如有区别对待,哪还能提什么一切众生悉皆平等,又怎么能说一相无相。其实释学中有“教内”“教外”两派,那就是释迦夫子用“言”、“句”传授者,谓之教内之法;离开“言”、“句”,直接以佛心印于他之心者,谓之教外之法,所以有“望口为教,望心名禅”的名言。简而言之,“以心传心”,是教外,“以声传心”是教内,教外即讲求以心传心,自然无须言语相传,更无须立字传教了。此句应做“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分句解释,很容易断章取义。

这样再过渡到直指人心,意味就明显的很了。直指人心,即传道授意,要以心印心,以心观心,心外无法,离心以外,也不见有性或非性的存在。自觉内证,内外一切法,无非都是自心的现量境界。一切妄想不生。我们观世间一切有为法,都不可得,因缘所生法,本身是无“自性”可得,一切都无可得,只是“惟一真心”的现量境界,“万法唯心”,即说如此心,无所往心,即生智慧。禅宗的直指人心,是指向的无所往心,而非那些虚妄不实的心,形而下的变化的心。



见性成佛,性乃自性,自性都是“虽性而不生”,所有法、佛皆非“从生”处而来,也非根本就没有生,既不是有,无互相发生,而“缘起性空”,自性是不可证不可传的,一切事物之自性,都是本来“无我”的。说“有”说“无”,和执“空”执“有”之徒,都是没有彻见“自性的本来”,万有的“如来自性”,虽能生万象而体自无生,万象虽灭而体自不灭。观这一切的有无、来去、生灭等等,都是“空寂”的。性无所见,见性成佛。佛即自性,佛非自性,佛本如来。佛只在自己心中,自己觉悟了,就能利他。众生其实并非佛祖所度化,而是自己度自己的,只要明心见性,达到至诚无妄的境界,则心即是佛,又何必身外觅佛?

仍是此偈,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造万法。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即见自本性,即名成佛,见性成佛。



所以习禅贵在悟道,相是为了教化而设,但设相的目的是为了破相。所谓指挥的实相,非一相,非异相,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有无具相,离一切相,即离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破一切相,破到极处,就是破一切妄念,妄念尽除,不真何待?不回归原点又能到何处去呢?所以说,释学无法,非法非非法,不执著于一切法,一切法,皆非法。真正的悟,便在于不依托于文字,直指人心。只要能了悟,就成佛不是凡夫了,而了悟则在于见自本性。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之始。禅义传承于此,悟道于此。所谓离相离境无念无心,超四句绝百非,禅本无字可传,承者以心之了了,得无上真如,见性得涅磐之道。

见性成佛

六祖惠能铜像

《坛经》的主体──大梵寺说法,是“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首先揭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于是立“定慧不二”;“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顿悟见性”。这是依经说的“般若”,“定慧”,“三昧”等发明见性。开示本性“念念不住”,修“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念生”的无念法门。“授无相戒”部分直示众生身心中,自性佛,自性三宝,自性忏,自性自度等。佛不在外求的意趣格外明显。而答疑的“功德在法身”和“净土在自心”也与此相契合。这二部分,《坛经》(炖煌本)以“自性”为主题而贯彻一切,直显自性,见性成佛。

惠能“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继承了道信以来的禅门,是“不念佛,不看心,不看净”的一流。惠能在东山传统“即心是佛”的基石上树立起“见性成佛”的禅,这融合了南方盛行的《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说。《涅槃经》的“佛性”是“如来藏”的别名。如来藏,我,佛性,不但是小乘,菩萨也不容易明见,如《大般涅槃经》说:“菩萨虽具足行诸波罗蜜,乃至十住,犹未能见佛性。如来既说,即便少见”。能究竟明见的是佛,也如《大般涅槃经》所说:“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见佛性,了了无碍”。

惟有佛能了了见佛性,明见佛性就是佛,所以梁代僧亮说“见性成佛”。印顺法师认为,这里体现了“定慧等”与“见性成佛”的关系,同时也找到《坛经》“定慧不二”,“见性成佛”的来源。而曹溪惠能融合了《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见性成佛”,与达摩的“真性”禅和道信的“念佛心是佛”相比较,内涵更广大了,而实质还是一脉相传的如来藏说。不过曹溪禅融合了“佛性”(即是“我”),更通俗简易,更适合多数人心,更富于“真我”的特色。[4] 

直指心传

曹溪的禅风不只是“见性成佛”,而且是“直指心传”。东山门下的禅是有层次的。一般是“念佛名,令净心”,如学者有所领会则“密来自呈,当理与法”。授与的法不被局外人所知,这是“密以方便开发”的“密意”、“密印”。惠能不用念佛、净心等方便,而“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受无相戒”,直捷了当指出“众生本性念念不住”;“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要学者直从自己身心去悟入自性──“见性”。虽还是言说,而到达了言说的边缘。这将东山门下的密授公开了。惠能“直指”、“直示”;弟子“直了”、“直入”。凭惠能自身的深彻悟入和善识根机,要学者直下去顿见真如本性,禅风焕然一新。

到这里,达摩禅经历二度的发展:达摩传来的如来藏禅,本是少数人的修学,“领宗得意”不容易多得。道信与弘忍在“一行三昧”的融合下,念佛,长坐,使门庭广大起来,引入甚深法门。但东山的“法门大启”,不免流于“看心,看净,不动,不起”的方便。曹溪惠能不用“念佛”、“看心”等方便,直示“本有菩提般若之智”,以“无念为宗”, 要人从自己身心去“见性成佛”;将楞伽如来藏禅的核心,在普遍化的基础上,不拘于方便,而直捷简易的弘阐起来,这就是《坛经》所说的“大乘顿教”。

之后,《坛经》经过了神会门下和洪州门下的添糅,洪州门下从见闻觉知、动静语默中去悟入;神会门下从现前心念,以“无念”而悟入。而这“直显心性”的曹溪禅并不是新起的,却是东山门下所传的:教外别有宗──不立文字,顿入法界,以心传心的达摩禅。原始的如来藏说,从达摩到曹溪门下,更加的公开、简易、直捷。人人有佛性,见性成佛;也就是人人有我,见我得解脱。这对一般人来说,因其简易、直捷不过,容易为人所接受、体验。所以“凡言禅者皆本曹溪”。

《六祖坛经》---尊者的棒喝




禅宗是什么意思
综上所述,禅宗是一种注重冥想、悟道和个人精神成长的佛教流派。它强调通过内心的净化和觉悟,实现个人的解脱和宇宙的真理。禅宗的修行方法和思想体系为追求精神成长和内心平静的人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指引。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你简单明了地理解禅宗的含义。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

如何理解禅宗
禅宗的主要特点的确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句话表明了所谓的佛就是见性。“性”指的是佛性,就是法界的真实相状。怎样才能见性呢?禅宗的方法就是直指人心,也就是以心印心,这是顿悟法门,具体怎么做,只有禅宗的祖师大德才知道,我就不知道了。另外佛性是不可以用言语...

禅宗精神思想特点
再者,禅宗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它融合了道家思想,强调超越差异和矛盾,但又不走脱离现实的道家道路。禅宗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心理和精神的超越,体现了对道家的超越。总的来说,禅宗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哲学,它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强调在生活艺术中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评价禅宗,其修持方...

什么是禅宗
禅宗又名佛心宗,是完全产生于中国的佛教教派。“禅”的本意是“禅那”,是巴利语jhàna的音译,意思是“思维修”,即通过静虑而达到了悟的境界。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修行方法,被佛教借用。印度教兴起后,又被印度教借用,并演化为直至今天的修行方法,即yoga,汉语译为“瑜伽”。印度僧菩提达摩在...

什么是禅宗
禅宗又名佛心宗是指佛教中国化后的宗派。禅宗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禅宗在很多方面恢复了原始佛教那种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反复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2、禅宗还把把大乘佛教那些神化了的东西给人文化了,把一切佛、菩萨人格化了,进而将佛法深入浅出的展现给人。3、...

请高人讲解一下禅宗,不要复制的。
禅宗的根本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所理解的禅宗:禅宗是 修行佛法的一种方法。修行的对象是“上上根人”,不是咱们这样的普通人。上上根人 可以理解成咱们所讲的天才,如 牛顿、爱因斯坦、贝多芬、巴赫、梵高、达芬奇、帕瓦罗德、迈克尔杰克逊 等等,这些都是咱们凡人中的“上上根人”。而...

禅的故事:如何理解禅的宗旨与修行方式?
自达摩大师东渡,禅宗在中国生根发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指本心,主张见性成佛,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得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独树一帜,成为了精神支柱。禅,不仅是悟道的方式,更是一种顿悟、觉悟与彻悟的途径。而道,则像是广袤无垠的真理海洋,深远而深邃。禅是通向真理的...

什么是禅宗?
禅宗是一种中国佛教禅修传统,是佛教的宗派。禅宗的核心是通过禅坐(坐禅)等禅修法门,通过自己的领悟和体悟,达到超越言语和理解的境界,直面本质真相,从而实现解脱和觉悟。禅宗有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禅宗以洛阳太和、涅槃、华严等宗派为代表,后期禅宗以曹洞、黄檗、云门等宗派为代表。禅宗在中国佛教...

如何理解禅宗是中国化佛教的典型
禅宗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为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所以亦称佛心宗。禅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等。依传说菩提达摩为创始人,被尊为初祖,其后几代的传承者...

禅宗的精髓是什么
1. 禅宗的精髓在于通过内心的觉察和洞察来超越表象,探寻自我与宇宙的本真。2. 禅宗的两大核心要素是“禅定”与“智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3. 禅定指的是通过打坐和冥想实践,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4. 智慧则是指通过深入观察与洞悉,实现对自我与世界的深刻理解。5. 禅宗的理念与现代生活...

中方县19573333455: 禅宗为什么不立文字 -
鄹妍氨肽: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大迦叶.又有《碧岩集》第一则评喝,曰:达摩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

中方县19573333455: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是什么意思啊? -
鄹妍氨肽: 在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所谓十六字心传中,“不立文字”是重要特色.不立文字,就是不凭借语言文字来解释、传授教义.传教的人不立文字,学佛的人不依文字;禅宗认为语言在传递意义的同时又遮蔽了意义...

中方县19573333455: 佛家为什么强调不可思议、不立文字? -
鄹妍氨肽: 理由没什麽,因为第一义谛不可言说.如果以为这是禅宗的专利,那就对佛法存在著很深的误解. 禅宗说不立文字,但是禅宗祖师和其他各宗祖师相比,留下最多的文字,为什麽?因为他要告诉后学者,怎麽是不落入文字相、不要落入文字相、...

中方县19573333455: 佛教禅宗如何解释? -
鄹妍氨肽: 严格来说,禅宗是不立文字的,生活中处处是禅,核心 是明心见性,典型的就是六祖慧能祖师的那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埃.可以多读读《金刚经》.体会了其中真意,你就明白禅宗了.

中方县19573333455: 禅宗思想的介绍 -
鄹妍氨肽: 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因第六代祖师以前,每代只单传一人,类似上古尧舜禹之禅让,故名禅宗.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中方县19573333455: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鄹妍氨肽:[答案] 这是禅宗对其理论的主要特点的一个概括.此四句连用出现较晚,主要见于宋代及其以后的禅籍中,但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在禅宗产生时期就具有了.宋代禅僧把它们说成是自释迦牟尼以来就有的信条,实际上它们是中国禅宗的创造. ...

中方县19573333455: 禅宗不立文字,外教别传,请问,何为外教 -
鄹妍氨肽: 教外不是外教. 不建议传给那些不肯相信的人. 禅宗如果要传承,建议不要向不立文字即无法理解心法的地方传去. 禅宗是需要悟性的,别那那些胶著于文字的地方宣讲此法.

中方县19573333455: 禅宗讲究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什么又有心经,坛经等经传世呢? -
鄹妍氨肽: 没错,禅宗是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不立文字,不是不要文字.可用“指月”的比喻来说明.相传有一位叫无尽藏的尼姑去见六祖慧能,拿出经书请慧能讲解.慧能说:“我不认识字,你把经文念出来,我...

中方县19573333455: 类似六祖坛经这样的禅宗经典不就是文字的吗 -
鄹妍氨肽: 类似六祖坛经这样的禅宗经典不就是文字的吗?具体分析如下: 1、禅宗标榜“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这是从形式上说.所谓“不立文字”,是反对理论与逻辑思辨,并不是简单地反对所有的文字表达.此其一. 2、文字是桥梁和舟楫,桥梁...

中方县19573333455: 不立文字的成语解释 -
鄹妍氨肽: 词 目 :不立文字 发 音: bù lì wén zì 解释: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