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与《师说》中哪一句对应?

作者&投稿:薛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什么意思~

意思: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子张》
原文选段: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释义: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扩展资料
这一章讲到孔子之学何处而来的问题。子贡说,孔子承袭了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固定的老师给他传授。这实际是说,孔子肩负着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并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这不需要什么人讲授给孔子。表明了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
子贡意识到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伟大意义,在本篇中子贡对孔子的颂扬并非只是出于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而表达的溢美之词,也是一个有广博知识、丰富阅历和卓越眼光的学者、政治家和外交家对相知甚深、切身感受其思想、学问和人格超绝的历史性人物的一种描绘。
子贡把孔子比喻为日月,把他的地位提升到极端崇高的地步,显然这种说法反映了一种个人崇拜的情感,作为弟子对于伟大的老师的崇敬心理的表达,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以孔子为不可超越,将批评孔子说成是自绝于日月,这会助长对一种观念、思想、理论的盲目崇拜的倾向,会妨碍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
如果撇开子贡此说消极、负面的作用,以历史的眼光,从总体上看孔子在中国思想和东方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那么,可以说子贡预见了孔子在东方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退�说娜钡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什么意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释义: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原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的意思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的意思是: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出自《论语·子张》,本篇共计25章。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其学生和他人之间...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虚心好学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圣人无常师”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都在说明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到新的东西。谁有所长,我们便可以向其学习,因而也没有固定的一个老师。我们可以...

《子张篇》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 仲尼焉学? ” 子贡曰: “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公孙朝: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其事迹不可考。清藏书家、学者·翟灏《四书考异》:“春秋时,鲁...

古文(学之乃知)的译文。
原文: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以圣人...

子贡既学于仲尼原文及翻译
子贡既学于仲尼原文及翻译如下: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张篇载: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公孙朝,卫国大夫公孙朝。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死后又被谥...

学无常师
学习心得:韩愈的《师说》里那句名言——“圣人无常师”应该是从《论语》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化用而来的。都是在教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到新的东西。谁有所长,我们便可以向其学习,因而也没有固定的一个老师。我们可以和大贤学习宏观的根本的内容,也可以和小贤学习具体的可...

韩愈的师说原文及翻译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 敬王时候的...

《师说》原文及翻译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 敬王时...

海兴县18358464890: 论语第七则的理解 -
龚亚壳脂:[答案]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论语十则感悟 -
龚亚壳脂:[答案]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写出你对 十则 中孔子某一观点的思考 -
龚亚壳脂:[答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意思是说: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为题目的议论文 -
龚亚壳脂:[答案]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去补善者而改之.) -
龚亚壳脂:[答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什么意思? -
龚亚壳脂:[答案]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为什么这样说? -
龚亚壳脂:[答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说明说明? -
龚亚壳脂:[答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海兴县18358464890: “焉”的意思 -
龚亚壳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

海兴县1835846489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名言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得,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龚亚壳脂:[答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 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