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秦国大军,却败给了5万魏国大军

作者&投稿:乌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50万秦国大军,却败给了5万魏国大军

河西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国收复河西之地。不过,在商鞅变法之前,魏国则牢牢占据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围绕着河西之地,秦国和魏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其中,就第二次河西之战来说,也被称之为“阴晋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吴起率领5万魏国士兵,居然击败了秦国50万大军,这无疑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第二次河西之战,完全可以称之为吴起这位武将的巅峰之战,这促使他能够和孙武、孙膑、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等人相提并论。

首先,就第二次河西之战的历史背景来说,战国初期,魏国率先进行了李悝变法,这促使魏国迅速崛起了战国七雄中的强国。而就当时的秦国来说,不仅没有进行商鞅变法,更因为内乱等原因,所以堪称战国七雄中的较弱诸侯国。于是,在战国初期,魏国发动了第一次河西之战。此战,魏国攻克秦国河西之地后,有了进一步攻秦甚至灭秦的跳板,严重威胁秦国的安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次河西之战后,魏国将重心放在了中原之地,也即没有继续攻打秦国的腹地。

魏文侯去世后,魏国的扩张重心移至中原,魏军主力也随之调往中原。因此,对于秦国来说,认为这是一个夺回河西之地的重要契机。在此基础上,对于第二次河西之战来说,是秦国主动挑起的。对于秦国来说,失去河西之地后,秦军被迫退守洛水一带,其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后来,经过数年的准备,秦国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开始进攻魏国,周安王九年(公元前393年)与魏国战于汪(今陕西澄城境内),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又与之战于武城(今陕西华县东),企图夺回河西要地。面对不断出击的秦国大军,魏国军队则全力与秦军作战。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国再次调集大约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

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中记载: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虽然秦国调集了50万大军。但是,这50万大军,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的,甚至不少士兵是运送粮草的农夫。换而言之,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秦国为了震慑魏国,很可能对自己的兵力进行了夸大。当然,不管怎么样,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大军的数量,还是要远远多于魏国大军的。毕竟,当时魏国的主力,已经调动东线了。短时间内,魏国很难从其他地方调集大军来支援吴起镇守的西河郡。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50万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危急。魏国在河西驻守着一支精锐军队,西河郡守吴起,激励部队保持高昂士气。他请魏国第二位君主——魏武侯举行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得用贵重餐具。

为了起到鼓舞士气的效果,宴会结束后,魏国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此法施行了三年。秦军一进攻河西,魏军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自行穿戴甲胄,要求作战。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

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魏武侯同意了吴起的请求。并且,为了支持吴起,魏武侯还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在和秦军正式交战的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诸吏士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吴子·励士》)。然后,吴起率领魏军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这一天,魏军虽然只有5万人,在数量上明显少于秦国大军。但是,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魏国将士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魏军经反复冲杀,将50万秦军击溃,从而取得了辉煌战果。

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虽然面对人数众多的秦军,但是,吴起没有丝毫的畏惧和慌张,而是通过激励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魏军士气,显著地增强了战斗力,并以少数精兵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保卫了魏国的河西战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昆阳之战、井陉之战等著名战役。

最后,在笔者看来,在第二次河西之战,魏军的取胜,其实也和魏军装备上的领先存在直接的关系。“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士兵手执一支长戈、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12石)、同时携带三天军粮,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并享受优厚待遇。

在此基础上,吴起率领魏武卒征战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在战国初期,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总的来说,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将重心逐渐放到中原之地的魏国,依然成功保住了河西之地,同时,这场战役也引发“诸侯卑秦”的结果,促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五年后,秦国发动兵变,废秦出子迎立秦灵公太子嬴师隰为秦献公。秦献公是秦孝公的父亲,在他即位之后,立即着手对秦国实现了变法图强。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秦献公的初步变法,实际上为商鞅变法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秦献公、秦孝公这两位君主的努力,秦国在之后的河西之战中,终于获得了一雪前耻的机会。对此,你怎么看呢?




50万秦国大军,却败给了5万魏国大军
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虽然秦国调集了50万大军。但是,这50万大军,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的,甚至不少士兵是运送粮草的农夫。换而言之,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秦国为了震慑魏国,很可能对自己的兵力进行了夸大。当然,不管怎么样,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大军的数量,还是要远远多于魏国大军的。毕竟,当时魏国的主力,已经调动东线了。

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却大败而归,秦始皇是怎么处理李信的?
而项燕这样的做法,让李信认为楚国真的就不怎么样,所以也就没怎么做防守,然后就在之后的某一天,楚国的军队杀入秦国的军营,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死了秦国七个都尉,李信腹背受敌,没两天,秦军大败,李信人傻了,他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败了,所以只好带着自己所剩余的部队逃回秦国,这次秦国少有的败战...

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呢?_百度知 ...
李信直言:“二十万大军足矣”。这时秦王又问王翦想要灭掉楚国的话,需要多少的兵马。王翦直言:“非得六十万人不可。”嬴政就派李信作为主将跟蒙武一同率军二十万去攻打楚国。李信不愧是秦国名将,才进攻楚国的时候就直接打败了守城的楚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占领了楚国不少的地方。可惜的是,此时的...

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打败燕国后,秦王想趁机吃楚国。攻楚之前,秦王专门开会研究如何攻楚。王建和李信都参加了会议。秦王问这两个人吃楚国需要多少马匹。李欣说只需要20万,王健说需要60万。此时秦王有了伐楚的最佳主帅人选,那就是李信。因为秦国的军队一向勇猛,而楚国弱小,又刚刚取得燕国之战的伟大,只有二十万大军就能...

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估计最多也就是剥夺部分爵位。所以 ,秦国没有斩杀作战失败秦国将领的先例,除非秦将背叛秦国,那样的话,处罚就非常重,就是诛灭三族的重罪,所以李信率领20万大军在楚国作战失败,秦王政对李信的处罚也只是剥夺部分爵位,并没有杀他,甚至都没有免去官职,所以说秦法并不残酷,说秦法残酷都是被秦国...

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却大败而逃,说的是哪位大将?
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秦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其中最为出色的有王翦、王贲、蒙武、蒙恬、蒙毅、李信、内史腾等等。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李信不是曾经率领二十万大军想要灭楚,结果反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而逃吗,为何他还能被称为名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国名将李信传奇的一生。

率20万秦军攻楚失败的李信,秦始皇为何不杀?
李信似乎只存在了7年,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秦国之所以被称为暴力的秦国,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秦军残暴凶残。战国时期,仅秦始皇一人在东方六国的杀戮人数就达200多万,其中白棋杀戮100多万。其二,秦律严苛。一个人犯法,全家坐在一起,一个人犯法,五个人坐在一起,五个人犯法,甚至坐在一起。

秦灭六国时有什么败仗
秦昭襄王决定派兵二十万讨伐赵国。秦昭襄王认为赵国所有精锐已经在长平成了鬼魂,实在拿不出什么来对抗秦国。楚国也被自己大大消弱了,齐国也在五国攻齐后日落西山,韩燕魏更是拿不出什么来和秦国对抗。但一切并没有按照秦昭襄王设计的线路来发展,正如白起预料的一样,秦国必败。秦国二十万大军围困赵都...

秦朝号称当时的百万雄师军队为何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秦朝的八十万军队,北上三十万,南下三十万,那么国内只剩下二十万了。而且这二十万军队还有驻守在全国各地,这就导致兵力太过于分散。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能够镇住那些六国后裔,但是,秦始皇一死,他的继承者胡亥,却没这个能力。六国余孽纷纷起兵复国,北方的三十万大军要防御匈奴,抽不开身。至于南方...

秦军破甲百万横扫六合,为何面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却打了败仗?_百度知 ...
统一六国时,秦国的恐怖军团天下无敌,席卷万里,不可一世。可是短短十几年,面对陈胜、吴广和项羽的杂牌军,强大的秦军竟然难以应付,不禁让人生疑:秦朝统一六国的的锐气这么没了?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

巴南区15583246963: 魏武卒到底有多强大? -
唱苗布瑞: 在战国时期,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周边国家不仅有赵国、韩国、秦国,而且北部还有强大的义渠,距离南方的楚国也不远;这四战之地有利有弊,如果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则非常利于发展,如果国力稍弱,则会迅速被吞并.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

巴南区15583246963: 屈原有哪些挫折???补充:怎么成功的
唱苗布瑞: 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那时,楚... 带领十万大军,进攻秦国. 秦王立刻改变了攻齐的计划,索性联合齐国,分两路迎击...

巴南区15583246963: 明朝江湖 - 明朝的一个问题!“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到底是谁最先提出的,有
唱苗布瑞: 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两位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中,在创业初期,他坚定执行一条由同乡朱升拟定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方针.所谓“高筑墙,广积粮”...

巴南区15583246963: 苹果每千克6元桃子每千克5元西瓜每千克4元用五十元能买哪些水果每种都买一些可以怎样买数学题 -
唱苗布瑞: 一只西瓜6斤=24元,1斤苹果6元,4斤桃子=20元,一共50元.

巴南区15583246963: 秦国曾发兵50万和魏国吴起打打败了是吗 -
唱苗布瑞: 1当年危急时刻,秦国人只好派人求齐国与楚国助拳,以减轻秦国的压力.齐楚二国明白,如果让魏国搞定秦国,他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立即出兵犯魏,援助秦国.2吴起也很清楚,秦国根基深厚,想要一举灭了它,为时尚早,如果继续西进,魏国就会处于双向作战的窘境,那样可就不妙了.3吴起想,得,就放你一马,有了这河西五城,咱也就够了.我吴起只要紧紧守住西河,就能压得你秦国喘不过气来,让你动弹不得. 然而估计吴起做梦也没想到,后来这个蛮夷民族搞了个商鞅变法.

巴南区15583246963: 公元前225年,秦国出击楚国,李信只需20万大军,王翦却要60万大军,二人的用兵分歧在何处,需兵竟相差40万 -
唱苗布瑞: 当时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赵国、燕国、魏国,就剩下楚国和齐国没灭,由于灭前面的大国的时候都是王翦为主将,王翦的战法是步步为营,步步推进,稳重而扎实,但是不追求奇和快,此时已灭四国,王翦自己觉得要平衡朝局,所以故意淡出朝局,但接下来要灭的楚国,面积很大,而且很难化(后来秦国就是被项羽为首的楚国老氏族推翻的),而李信和秦始皇有些轻敌,更何况先前有王贲(王翦的儿子)十天攻下楚国十城的先例,所以觉得摧毁楚国当如很容易,但王翦很清楚,主张60万,再说楚国有项燕,李信败了,主要在轻敌,还有急于求成,另外一个原因是此时的秦军适合稳扎稳打,不适合突袭战和奔袭站,故而失败!

巴南区15583246963: 给你五万魏武卒、三万燕赵骑兵让你彻底了打败五十万装备精良的秦军.(王翦指挥),你别说打不赢哦? -
唱苗布瑞: 王翦的时代是秦国厚积薄发最强大的时期,其它各国均已经衰落,无论兵员素质,还是动员能力,秦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了

巴南区15583246963: 有谁知道《史记》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史.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 -
唱苗布瑞: 赵括取代廉颇(领兵)以后,将(之前的)规章纪律都变更了,还调换了军中人员的的职务.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后,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假装兵败退走,同时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道路,将赵军封堵截断为两部分.(此时)赵军中士卒之心背离,(如此)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难耐,赵括调出了精锐的士卒,并亲自搏杀战斗想要突围,秦军将赵括射死.赵括大军兵败,于是几十万人都投降秦国,却被秦军全部坑杀屠戮.赵国前前后后损失了总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国大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被困)一年多,差点无法脱身自保,全靠楚国、魏国等诸侯国来搭救,才解除了邯郸的危机,赵王也因为赵括母亲有言在先,最后没有处死她.

巴南区15583246963: 岭南的秦军五十万大军为什么回不来了? -
唱苗布瑞: 你说的是后来秦朝大乱,岭南五十万秦军为什么不北上勤王吧?这要站在整个华夏文明利益的角度看.当时岭南还是蛮夷之地,秦始皇开疆扩土,华夏文明刚刚触及到那一带.秦始皇令赵佗率领五十万秦军长期驻扎岭南,在哪里生活、繁衍后代.只有这样,华夏族群的种子才能与岭南融合,岭南才能真正融入中国. 后来秦末天下大乱,赵佗五十万秦军如果北上平乱,那么必将再度失去对岭南的控制权.如此反复,就算守住秦国江山,刚刚纳入中国版图岭南又将再次脱离华夏,这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利的.而中原不管是哪个皇帝坐朝,不管赵佗后来是玩分裂还是归附,他那五十万秦军已经在岭南扎根,与当地土著经过几十年时间的交流融合,岭南最终得以融入华夏文明,真正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