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立“弑父”的周平王,杀死代表正统的携惠王,为何是晋文侯?

作者&投稿:以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平王和周携王到底谁是正统~

个人认为是周平王,周平王本身就是太子,是周幽王和王后申后所出的嫡子,宗法制度以嫡长子优先继承,故而如此。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名字)强行继位,就是晋殇候。四年之后,姬仇潜回绛都,杀晋殇候而继位,是为晋文侯。文侯的名字叫“仇”,很有点来历。
公元前805年,其父亲晋穆侯随王师伐条戎。条戎的活动范围在今夏县或永济一带的中条山,是一个游牧部落。结果穆候以失败而归,闷闷不乐,此时其夫人生子,穆候给孩子起名“仇”。三年以后穆候又伐“千亩”部落,这一次大胜而归,穆候非常高兴,正巧遇次子出生,遂起名“成师”。穆候不曾想到,这两个名字给他的儿孙们带来的是无情血腥的杀戮。(76间先后有五位晋国国君被杀)晋文侯在晋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晋国人爱说“继文绍武”,文者,晋文侯;武者,晋武公。
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出现重大变故,周幽王宠幸褒姒,欲废太子宜臼。太子宜臼联合申侯、犬戎,与其父亲周幽王战于骊山,结果周幽王战死,宜臼继位,就是周平王。此时,镐京残破、犬戎骄横。虢公不满太子宜臼弑王自立,扶持周携王登基,与周平王兵戎相见。一时间,两王并立。公元前770年,晋文侯带领军队,赶到镐京,和郑武公、秦襄公一起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周平王感激文侯相助,作《文侯之命》一文。(此文见于《尚书》)周平王迁都洛阳是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也标志着春秋时代的开始。
站在宜臼一方的是申侯、犬戎、晋文侯、秦襄公、郑武公。他们是出于维护周礼的正义感呢?还是有其他目的?封建时代的史家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此讳莫如深。好,让我们解剖开来看,看看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
1、申侯,申国国君,封地在今河南南阳。申侯是太子宜臼和郑武公的舅舅,他当然不愿意看到太子宜臼被废。
2、郑武公,名掘突,周厉王之孙,郑桓公之子,申侯的外甥,周平王宜臼的姨表兄弟,出事的时候掘突还没有继位,其父亲郑桓公兼周朝是卿士,卿士之位高于诸侯。郑桓公早有意把周王室迁到洛阳,纳入郑国的势力范围。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殉难于骊山,掘突继位郑武公,是周平王东迁的积极拥趸者。
3、晋文侯觊觎河西之地久矣,奈何京畿之地难以染指,周平王东迁,晋国就有机会把河西纳入版图。
4、秦襄公支持周平王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获得诸侯国的地位。因为嬴氏先祖地位低下,靠给周武王养马之功,封在秦邑。在西周时期,邑是大夫级别,比诸侯国低一等,秦襄公想借此成为一方诸侯国。二是秦早已想得到西岐地盘,周平王一走,西岐便唾手可得。
5、犬戎是游牧部落,他们与中原农耕诸侯国之间时战时和。诸侯国强时,他们啸聚山林;诸侯国弱时,他们抢劫掳掠。镐京是周王室经营了几百年的繁华盛京,让犬戎如何不垂涎欲滴?你看,这么一帮各怀心思的“勤王者”,竟然被后世誉为坚定维护周礼的典范,岂不可笑?
可怜的是周幽王,仅仅因为喜欢一个女人,仅仅因为动了换太子宜臼的念头,就招致杀身之祸。此前周朝二百七十五年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天子被弑,周厉王逃亡到彘地在汾河边当了十四年的“汾王”,周王室的天子之位空缺了十四年。厉王不死,太子不敢继位。周平王弑父自立,成了王室正统,这在当时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件。后世儒家总要想尽办法抹黑周幽王,以此证明周幽王不守王道。“烽火戏诸侯”就是一例。
中国历史上,烽火报警实例首见于汉代。那时,匈奴边患,为了把匈奴入侵边境的情况及时报告给朝廷,沿途设置烽火台。一旦有事,点燃狼烟,逐站传递。西周时,王室周围都是封国“以藩屏周”,何来边境警讯?就是有西戎来犯,又如何来得及勤王?把汉朝故事放到周朝来讲,把汉武帝的杰作强加给周幽王,亏能想得出!再者,周幽王作为天子,立谁为太子,有权自己决定,太子宜臼因此弑父夺位,按照周礼和儒家的标准,是不忠不孝之徒,人人皆可得而诛之也。
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几个勤王的主角都如愿以偿得到好处。申侯不用说,虽然女婿死了,但是外甥被他扶上天子之位。秦襄公成了诸侯,得到西岐;郑武公继父亲郑桓公之位,成为周王室的卿士;晋文侯得到河西之地,晋国借此扩张,成为春秋大国。好事做到底,十年以后即公元前760年,晋文侯再次出兵,擒杀周携王,为周王室又立一功。正当晋、郑、秦、申诸国为周平王忙得一塌糊涂时,东方鲁、齐、卫诸国却是冷眼观看,即使周平王迁都以后很长时间,对周王室的正统性仍然持怀疑态度。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在西周的格局中,鲁国因为是周公旦的封地,高居各国之首。鲁国祭祀可以用天子之礼,而其他诸侯国不可。
其次是齐国和卫国。齐国是周武王的军师兼岳丈姜子牙的封地,卫国是周武王弟康叔的封地。这三个诸侯国都是公爵级,而晋国仅仅是侯爵级,秦国连诸侯国都不是。在他们看来,宜臼弑王、夺位、勾结犬戎,是不能容忍的。他们对周携王的自立也持否定态度。他们不听周王室的号令,甚至周平王“崩”了,鲁国也拒绝参加葬礼。鲁国的态度当然会影响其他国家,所以,东周以后,周王室的权威性、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大下降。王权式微,诸侯必然坐大。各国弑君成风,扩张灭国成了常态,即使对同姓国也不放过。戎狄必然猖獗,陇东高原的西戎向东渗透,太行山中的北戎向南发展。
这种状态是如何产生的呢?几百年来,周王室歌舞升平、因循守旧,只闻贵族雅颂之音,不知民间讥刺之风,死死抱着周礼不放。周厉王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但是继任者并没有引以为戒。这个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周幽王决策不慎招致父子反目,晋文侯护送周平王东迁,鲁、卫、齐诸国作壁上观,导致王室权威丧失。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井田制出了问题,新的生产力的因素已经悄然出现。
所以,对晋文侯勤王之事,要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应该说是晋国的利益,而不是周礼的召唤,驱使文侯站在周平王宜臼一边。文侯当然不会想到,此举所带来的后果是导致王室急速衰落。这对沉暮的周王室来说是一出无尽的挽歌,而一个新的时代——春秋时代的来临又是历史的喜剧。在这个时代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文化界百家争鸣的罕见现象。通过争鸣,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由萌芽到形成,成为两千多年来支撑中国思想政治文化青铜大鼎的三足。晋国和楚国的郡县体制也在这个时代产生,经由战国的普及,到秦始皇时推广到全国一直延续到今天。

因为晋文侯认清了当时的局势,他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据记载,西周灭亡的时候,周平王年纪还轻,是他所处的西申国杀死了周幽王,他只不过是杀父的叛贼,并没有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话虽如此,但还是遭到了排斥和挤压。

他们当时只认周王国下的邦君诸正,他们认为携惠王才是周王室的正统,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周平王最终继位,而携惠王慢慢被孤立了。说来这也和晋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周王室一直视晋国为兄弟,而晋国也对周王室非常的忠心,当时两者可谓是好的穿一条裤子,可是当周王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按理来说最先出来帮他们的应该是晋国,可是为什么他们此时却背叛了周王室呢。

原因是在西周灭亡之时就已经埋下了不愉快的种子,当时周宣王听信谗言,说女人会危害江山,所以杀了很多的女人,杜伯知道后极力劝解,却遭到了杀害,后来他的儿子隰叔就逃到了晋国,并在晋国当了士师,在杀了杜伯之后,周宣王内心也非常的懊悔,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为此他还得了心病,不堪折磨几年之后就死了。

在晋文侯夺位之后,他也是彻底的知道了,原来如今外面的局势变了,和周王室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已经不重要了,只有得到权贵势力才是硬道理,所以他就不再交好周王室,携惠王逐渐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因为晋文侯在犬戎进攻镐京的时候,奉申侯勤王的命令,前去镐京勤王,说明他奉周平王为正统。,晋文侯为了向北扩张领土,他只有杀了周携王,才有能力突破这道防线。

晋国一直都是维护周国的统治,这样周国长久晋国也能长治久安,为了周朝更好地发展,只有杀死携惠王。

的确是晋文侯,因为晋国向来拥护周朝的统治,晋文侯这样做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晋文侯很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杀掉携惠王是正确的。


周平王弑父篡位的真相是什么?发生了什么?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关于周平王弑父篡位的原因和影响。据历史记载,周平王在继位后不久,就杀害了他的父亲幽王,夺取了皇位。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当时的礼法和道德规范,而且也破坏了西周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此外,周平王弑父篡位的行为也引起了贵族们的不满和反抗,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

周平王弑父篡位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
周平王弑父篡位是春秋时期周朝的一件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史书记载,周平王在位期间,周朝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为了避免内忧外患,周平王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局势。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反而引起了一些...

拥立“弑父”的周平王,杀死代表正统的携惠王,为何是晋文侯?
因为晋文侯认清了当时的局势,他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据记载,西周灭亡的时候,周平王年纪还轻,是他所处的西申国杀死了周幽王,他只不过是杀父的叛贼,并没有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话虽如此,但还是遭到了排斥和挤压。他们当时只认周王国下的邦君诸正,他们认为携惠王才是周王室的正统,可是随着时间...

周平王引狼入室,弑父杀弟,这种举动他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原因吗?
周平王引狼入室,杀父弑弟的确算是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来回顾一下西周之所以灭亡的过程,因为周幽王宠爱褒姒,所以废掉了太子宜臼,改立姬伯服为太子,而太子宜臼的母亲皇后带着自己的儿子逃回了自己的母国申国,之后申国国主联系各位诸侯, 又引当时强大的外族犬戎进入周王室中,最后犬戎攻破了西周王城镐京...

周平王和周幽王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
然而,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却因为弑父篡位而被后人所不齿。他不仅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而且还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夺取了皇位。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当时的礼法和道德规范,而且也破坏了西周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可以说周平王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历史是复杂的。虽然周平王和...

周平王姬宜臼――汉奸卖国贼的始祖 时代的悲剧
不管如何,废立太子,是一个王朝内部的事情,姬宜臼不惜引来外祖父申侯的军队夺取王位,甚至不惜引入外族,而且是西周王朝一直征战不休的犬戎军队,可以说姬宜臼和申侯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卖国贼了!说白了,周平王是弑父夺位,灭了自己祖国、社稷、宗庙。因此王畿内的周室宗亲和王室卿士都是恨透了整个...

有弑父嫌疑得位不正的他,诸侯为何还会承认其正统地位?
诸侯之所以承认周平王的正统地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当时不仅郑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就连晋国也得到了很大的权力。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西周末年的时候,由于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导致民间到处怨声载道,然而碍于周朝自古以来的宗法制度,所以哪怕平民再怎么不满,也没有办法...

为什么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就没落了?
周平王弑父上位,东迁洛阳,建立东周西周末期,政局动荡,内部矛盾重重。末任君王周幽王荒淫无道,宠幸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公元前775年左右,为讨褒姒欢心,周幽王就废掉原配王后申后、原太子宜臼,立了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这下麻烦就大了,申后、宜臼母子俩可不像褒姒般毫无娘家背景,申后的老爸是申国国君。申国于公元...

周平王是如何获取正统之位的?他做了什么?
周幽王死后,申侯、缯侯、许文公等立宜臼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而虢公翰等则在携地拥立周幽王之弟(另说其子)姬余为王,是为周携王,从而导致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联合外敌弑父的周平王,是如何获取正统之位的?周平王因背负着弑君杀父的恶名,因此虽然得到了申侯、缯侯、许文公等诸侯的...

周平王是如何获取正统之位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周平王在杀掉周幽王以后背负上了弑父的恶名,很多诸侯才开始拥立他的弟弟周携王。可是周携王却意外的被晋国的君主所杀,所以周幽王才夺得了正统的位置。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一直深入人心,并且被司马迁记载在了《史记》里面。但是由于后来出土了一些其他的文献,所以这个故事逐渐的就被史学家所推翻了。根据新...

安岳县15070278461: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呢? -
蒲码艾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拥立为周天子,为躲避犬戎对关中地区的入侵,在郑国、晋国、秦国等诸侯的护送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 从此之后,周天子的地位开始衰落,史书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

安岳县15070278461: 东周的皇帝一共有几个 -
蒲码艾去: 东周的皇帝一共有几个 1、东周共传25位帝王,历时515年. 2、简介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定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

安岳县15070278461: 大的诸侯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是在 -
蒲码艾去: 大的诸侯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是在东周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东...

安岳县15070278461: 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 -
蒲码艾去: 西周末帝周幽王废长(宜臼) 立幼(伯服), 宜臼逃到外公申侯家,周幽王遂兴兵讨伐.申侯大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犬戎、吕、缯等国举兵攻周,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西周灭亡,诸侯们和申侯拥立宜臼即位,是为平王. 1年后,平王被迫东迁,东周至此成立.

安岳县15070278461: 西周过了是什么 -
蒲码艾去: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是中国周王朝东迁之后的时期,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后世为区别于西周,称这一时期为“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安岳县15070278461: 犬戎攻破都城, - 被杀死后, - 即位. -
蒲码艾去: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安岳县15070278461: 东虢国国君之死 -
蒲码艾去: 《汉书·地理志》:"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国语·郑语》史伯说:"虢叔恃势,郐仲恃险".东虢当是文王同母亲弟弟虢叔的封国. 今河南省荥阳市广武乡有"平 城",即东虢都邑.东虢史事文献少见.东虢君自周文王时即在王室为公卿,曾任周武王师.不知何故直到周幽王时,东虢还是一个"子男"小国.蔡运章先生据金文记载,认为虢叔旅钟诸器中的"虢叔旅"即是周夷王,周孝王时的东虢君.他作为执政大臣,曾参与周王的册命典礼,还代表周王处理下级贵族间的纠纷.周平王四年(前767年),东虢为郑国所灭.

安岳县15070278461: 孔子说的东周是指平王东迁的东周吗? -
蒲码艾去: 是的.公元前771年,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亦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安岳县15070278461: 东周的这是那一段历史?是指春秋和战国吗 -
蒲码艾去: 是的.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继西周之后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建立东周,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以别于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安岳县15070278461: 周平王和周携王到底谁是正统 -
蒲码艾去: 周携王,平王引狼入室杀父篡位是为乱臣贼子.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