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战争有怎样的典故?

作者&投稿:检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匈和亲是什么典故?~

匈奴是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其人以游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迁徙的生活,但在某些地点也建有一些军用壁垒、城堡,并有少量的农业生产。匈奴人好征战,手持长器弓矢,短器刀铤(音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之”。匈奴人作战时,“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趣(趋)利”。
秦初,匈奴分布在阴山南北地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将蒙恬打败了匈奴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重置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连接秦、赵、燕旧日长城并重加修筑,以防匈奴南侵。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头曼单于收复河南地,至其子冒顿(音墨毒)单于乘楚汉战争之际,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东败东胡,西破月氏,北征丁令、坚昆等地(约在今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南并楼烦、白羊(约在今内蒙南部),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匈奴的统治区域东起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向西与氐羌相接,向南伸延到河套以至于今晋北、陕北一带。冒顿把这一广大地区分为中、左、右三部,中部由冒顿自辖,与汉的代郡、云中郡相对;左部居东方;右部居西方,由左右屠耆王(贤王)分领。他们经常侵扰西汉的北边地区。
为了防御匈奴进攻,汉高祖刘邦把韩王信封于代北。汉高帝六年(前201),匈奴大举进攻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又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汉高祖闻讯,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于平城之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并讨伐韩王信,时值“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军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在自登山被冒顿骑兵围困七天七夜,和主力部队完全断绝联系。最后刘邦用陈平秘计,派人重赂冒顿阏氏(音焉支,匈奴单于之妻,犹汉言皇后),始得脱险,至平城,汉大军到,匈奴解围去,汉亦罢兵归。
白登战后,冒顿单于仍不断进北部边境,代王喜吓得弃掉封国逃回长安。高帝数苦北边,谋对策,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疲)于兵,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诚能以逋(同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逋女送厚…”·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由于汉初战争破坏,经济急待恢复,政权尚未巩固,刘邦接受了刘敬的建议。汉高祖九年(前t98),刘邦取家人子(宫人)为长公主嫁与匈奴单于,每年送去大量的絮、缯、酒、食物,并开关市进行交易,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
刘邦以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期,基本形势没有大的变化,西汉政府继续执行刘邦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据历史记载,惠帝三年(前192)、文帝六年(前174)、文帝后元二年(前162)、景帝元年(前156)、景帝二年(前155)、景帝五年(前152),汉朝皇帝都曾经送宗女嫁给匈奴单于,或重申坚持与匈奴实行“和亲”。汉政府馈赠单于的礼物也逐年增多。如汉文帝六年与匈奴“和亲”时,一次就赠送单于锦绣衣袍、黄金装饰的带子、黄金带钩、汉族人用的篦梳、还有几十匹刺绣、织锦等大量贵重物品。汉初七八十年间的“和亲”政策,带来了相对和平局面,有利于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西汉政府与匈奴同意在边界地区“通关市”,允许两地间的贸易交换。于是,匈奴人带着驴、马、羊、驼、兽皮等物产在“关市”与汉族商人交换缯、帛、酒和粮食。“关市”贸易,一时相当繁盛。
但是这种“和亲”政策,说到底是带有贡纳性质的政治联姻。西汉统治者当时实行这一政策,也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的。“和亲”并未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从汉高祖到汉景帝的七十多年间,匈奴贵族一有机会,仍然不断地攻掠汉朝边郡。每次进攻都要“杀掠人民”,抢劫牲畜。特别是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和辽东(今辽宁省南部)两郡受害最深,每年都有一万多人被匈奴贵族杀害或掠去为奴。
文、景时期,虽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为抵御匈奴的侵扰,也作些防备工作。公家养马,多至三十万匹,为建设强大骑兵创造了条件。到了汉武帝时,由于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又无内顾之忧,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建立起来,便放弃对匈奴单方面退让的和亲政策,向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从此,西汉与匈奴“绝和亲”八十多年。
昭帝时,发生了“五单于争立”的纷争混战,最后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决心降汉,北匈奴的郅支单于被迫西迁。到汉宣帝时,匈奴在汉军连续打击下,已日趋衰落,因而被匈奴征服、奴役的丁零等部族,纷纷脱离匈奴控制,并配合汉军进攻匈奴,匈奴再也无力向汉朝发动进攻。而西汉王朝也由于长期战争,使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于是,汉政府与匈奴间的战争渐渐平息,又重新恢复了两族间的“和亲”。不过,这已是汉朝略占优势的形势下,双方走向妥协的产物,与汉初的和亲,虽然都是政治联姻,情况已不相同。宣帝甘露三年(前51)和宣帝黄龙元年(前49),呼韩邪单于两次到长安觐见汉帝。汉宣帝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给他的礼遇位置,超过汉朝各诸侯王之上,同时还赠送“冠带、衣裳、黄金玺、戾绶、玉具、剑、佩刀,弓一张、矢四发、棨戟十,安车一乘,鞍勒一具,马十五匹,黄金二十斤,钱二十万,衣被七十七袭,锦绣、绮毂、杂帛八千匹,絮六千斤”,表示对呼韩邪政权的支持和友好。呼韩邪单于也向汉宣帝表示,愿意留居漠南,协助汉政府保护边境域塞。双方建立了和平相处,互相支持的关系。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汉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出兵杀死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实现了重新统一整个匈奴的愿望。汉元帝竟宁元年春正月(前33),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到长安朝见汉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或作嫱、樯)字昭君赐单子”。王昭君容貌丰美,仪态大方,通情识理,深得呼韩邪单于的倾心敬爱,特加称号“宁胡阏氏”(希望通过这次和亲,建立永远和好安宁关系之意),汉元帝也很高兴,下诏“改元为竟宁”(表示取得了永远和平相处的局面),恢复了旧日的和亲,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战争。“昭君出塞”后,一直生活在匈奴游牧地区到死,在她影响下,她的子女及周围人都努力维护汉匈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和亲后的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边城晏(晚)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百姓)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近年来在包头等地的汉代墓葬中,出土有“单于和亲”等文字的瓦当,是汉、匈关系和洽的有力证明。

秦末以来,匈奴乘中原混战趁机入侵,占领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并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曾率32万大军迎击匈奴,却不幸被围白登山。刘邦自知汉朝尚且无法和匈奴抗衡,所以便采取“和亲”政策,通过把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换取和平,但是匈奴对汉朝的侵扰和掠夺一直没有停止。到了汉武帝,经过前面的“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大为增强,所以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大战,在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带领下,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西汉时期,汉政权的最大外来威胁是来自北方的匈奴。汉高帝时,采用刘敬献计,以宗室女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丝絮酒米等财物,约为兄弟,冒顿单于的进犯稍有收敛。刘邦死后,冒顿公然致书吕后狂妄地宣称:“数至边境,愿游中国,”并以极其侮幔的词语戏弄吕后说:“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与娱同),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对于这样露骨的挑衅和侮辱,西汉政府由于国力不足,无法抗击,吕后只得命人答书说:“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误也)听,不足以自汗。弊邑无罪,宜在见赦。”卑躬屈膝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最后还是献马、和亲,以求一时的安宁。

古代演奏文、景之世,冒顿死,其子老上、孙军臣相继立为匈奴单于。西汉政府虽然继续奉行和亲政策,通关市,厚馈赠,但仍无法遏止匈奴铁骑的侵犯和掳掠。文帝十四年(前166)冬,老上单于率骑兵十四万,侵入朝那(今宁夏同原西北)、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纵骑兵入烧回中宫(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前锋直抵雍县(今陕西风翔)、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距长安仅二百里。文帝命张相如为大将军。大发车骑前往抵御,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匈奴骑兵逐出塞外。景帝时,著名政论家晁错曾提出“徙民实边”,亦兵亦农,亦耕亦战,以备匈奴的策略,为景帝采纳。吴楚反,匈奴欲与赵王合谋入边。后汉军破赵,匈奴亦罢兵。景帝仍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但直至景帝末年,匈奴始终未能停止对汉朝边境进行小规模的骚扰。

匈奴婢女建元元年(前140),武帝即位后,在西汉前期积累雄厚财富和平定七国之乱后形成的统一力量的基础上,决定对匈奴的侵扰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为了作好充分准备,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武帝即位的第一年,即下令全国各地“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亲自向他们策问古今的治国之道。《汉书·东方朔传》亦云:“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之士多上书言得失。”武帝从中拔擢董仲舒、严助、朱买臣、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予以破格任用。这样,汉王朝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都增添了新的血液,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在外交上,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得悉月氏王为匈奴所杀,月氏余众遁往西域、意图报复的情况后,决定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此行虽然未能成功,但西汉政府因此对西域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孤立匈奴和尔后沟通西域起了一定作用。在军事上,汉武帝认识到,要想战胜匈奴,非建立一支骑兵部队不可。因为骑射是匈奴的长技,以前晁错在向汉文帝上《言兵事疏》中曾经谈到匈奴骑兵说:“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与犹如)也;险道倾仄(斜坡),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武帝即位后,针对这一情况,在过去马政建设的基础上,除令各郡县大量扩建骑兵外,中央也直接训练骑兵。当时设置的屯骑、越骑、长水、胡骑、虎贲、射声、中垒、步兵等八校尉,其中有四个是与建设骑兵有关的。在骑射训练方面,也以匈奴的技术为标准,一方面选召许多精于的“六郡良家子”为郎,担任皇帝的侍卫;另一方面,又雇用长于骑射的匈奴人,来担任教官。经过不断的努力,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骑兵队伍终于建立起来,为对匈奴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开始于元光二年(前133)。是年夏六月,武帝命雁门马邑人聂宜出塞,引诱匈奴军臣单于进占马邑(今山西朔县),派遣李广、韩安国等五将军率汉军三十余万埋伏在马邑附近山谷中,待匈奴军队入伏后予以歼灭。军臣单于率匈奴骑兵十万人如期入武州塞(今山西左云县),行至距马邑百余里处,见畜群布野,无人管理,心生疑虑。继进至汉“亭”(边防设施)时,‘俘汉巡边尉史,得知汉方诱兵之计,军臣单于大惊,慌忙退归。自此以后,匈奴屡次大规模进攻西汉边郡,汉军也多次发动反击和进攻。在长期的战争中,影响较大的有汉攻匈奴的三次战役。

一、河南之战

元朔二年(前127)春,匈奴侵扰上谷(郡治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渔阳(郡治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杀掠吏民数千人。武帝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避实就虚作战方针,命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出云中,沿河西进,对盘踞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楼烦王、自羊王的军队,风景画鉴赏进行突然袭击,歼灭数千人,获牛羊百余万头,乘胜进至高阙(塞名,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沿黄河折而南下,直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县),夺回河套南部地区,于其地设置朔方(郡治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五原(郡治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二郡,并重新修缮秦时所筑旧长城。同年夏,汉王朝募民十万口徙于朔方,以充实边防力量。

匈奴贵族不甘心于河南的失败,于元朔三年和四年,又先后数次侵入代郡(郡洽在今河北蔚县西南)、雁门(郡治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南)、定襄(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上郡(郡治在今陕西延安),杀掠吏民数千人。元朔五年(前124)春,匈奴右贤王又数次侵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武帝为了确保朔方,派将军卫青督苏建等六将军领兵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深入塞外六七百里,乘夜包围右贤王的王庭。右贤王酒醉,突遭袭击,在惊惶中,仅率壮骑数百人突围北逃。汉军虏获匈奴裨王(小王)以下一万五千人,获牲畜数十万头,大胜而归。武帝派使者迎接凯旋的汉军,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统领诸将。这次战役,巩固了汉王朝在战略要地河套南部的统治,不仅解除了匈奴对首都长安的严重威胁,而且构成了反击匈奴的前进基地,开始转入有利地位。

同年秋,匈奴又出动骑兵万人侵入代郡,大肆杀掠。为了进一步打击匈奴主力,巩固边防,武帝于元朔六年(前123)二月,命大将军卫青指挥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六将军,率领十万余骑,由定襄北进数百里,在漠南歼灭匈奴军数千人。卫青之甥、年仅十八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也率领八百精骑,参与战役,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获得歼敌二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云中、雁门,经过短期休整后,于夏四月再出定襄,击歼匈奴军万余人。但苏建和赵信率领的三千名骑兵,与匈奴单于军队遭遇,损失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原是匈奴小王,在失败后又率残部八百余人投降匈奴。赵信向匈奴单于伊稚斜建议,将匈奴军队转移到大漠以北,以诱汉军,待其疲困,然后出而击之。伊稚斜单于纳其献计,决定暂作战略上的撤退,将主力远徙漠北。

二、河西之战

西汉河南之战的胜利,使匈奴在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剩下东面左贤王和河西匈奴的军队。河西即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义称河西走廊,向为中国通西域的道路。从这两方面匈奴军队力量来看,无疑是左贤王较强。但河西匈奴控扼通西域的要道,对汉朝的威胁,又较左贤王为重。在匈奴主力转移漠北,北部边防趋于缓和的情况下,武帝为了打开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北边防,于元狩二年(前121)春,命骠骑将军(“骠骑”是骁勇的意思)霍去病率领精骑一万人,由陇西出塞。汉军在霍去病的指挥下,勇猛向西挺进,经历五个匈奴王国(部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千余里,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下,与匈奴短兵相接,击杀折兰王、卢胡王(一作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以下古代风景画鉴赏八千九百余人,并且缴获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佛像)。浑邪王、休屠王等率败军逃遁。

为了彻底歼灭河西匈奴有生力量,同年夏,霍去病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从北地郡(郡治在今甘肃省环县东南)出发,向河西进军。同时,张骞、李广领万余骑兵,从右北平(今河北省平泉县)出发,以左贤王为进攻目标,以策应霍去病的行动。

李广率四千名骑兵先行,北进数百里,为匈奴左贤王的四万名骑兵包围,力战二日,死者过半,杀敌亦过当(超过相抵之数)。张骞率主力赶至,左贤王见不能取胜,乃引兵退去。汉军因疲劳过甚,亦未追击而还。

霍去病和公孙敖由北地出发后,以迅速行动向河西实施大迂回,越过居延泽(在今内蒙古西北部)、小月氏(未西迁而仍留居的月氏人),深入二千余里,在祁连山麓(今甘肃张掖西南)与浑邪王、休屠王的军队展开激战,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等两千五百人的投降,俘王子、根鼠潞军、当户、都尉等百余人,歼灭匈奴军队三万二千人。汉军亦损伤约十分之三。匈奴单于恼恨浑邪王、休屠王两次战败,损伤惨重,欲加诛罚。两王连遭汉军重创,士气受到严重挫折,又怕单于降罪,乃于是年秋共谋降汉,派使者向正在黄河沿岸督修城堡的大行(执掌异族归化投顺事务的官)李息接洽。武帝闻奏,恐匈奴诈降袭边,即令霍去病率军前往受降。休屠王临时反悔,为浑邪肇王所杀,部众也被兼并。霍去病率军渡河后,与浑邪王的部队对面相望。浑邪王属下裨将望见汉军,心存疑惧,不欲投降,准备逃走。当此紧要关头,霍去病当机立断,亲率精骑驰入匈奴营中,与浑邪王会晤,斩杀企图逃亡的八千人,并先遣浑邪王乘驲传先至行在所(长安),去见汉武帝。然后亲率匈奴投降官兵四万多人回到长安。其后,汉武帝将匈奴降众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沿边五郡,因其故俗为“五属国”。西汉王朝在浑邪王、休屠王故地陆续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汉得河西四郡。不但阻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而且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通,这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发生了显著的作用。河西水草肥美,匈奴失去河西,在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马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三、漠北之战

汉军在河西大捷以后,匈奴在军事形势上的右翼力量已经显著削弱;但单于兵力的中坚部分,对汉朝的威胁依然很大。河西之战的第二年,即元狩三年(前120)秋,匈奴又派骑兵数万人侵入右北平、定襄,杀古代山水画掠吏民千余人,并企图引诱汉军深入,乘远道疲困予以歼灭。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除来自匈奴的侵扰,为此目的,他一方面采取整理币制、专卖盐铁、加重商税等措施,以解决战时经济的困难;一方面乘匈奴势衰之际,集中兵力,深入打击其主力。元狞四年(前119)春,他召集众将商议进军漠北说:“翕侯赵信为单于画计,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沙漠)轻留(轻人久留),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他利用赵信的错误判断,因势利导,确定集中兵力、深人漠北、歼灭匈奴主力的作战方案。随即集中兵力十万人,组成两大骑兵集团,令卫青、霍去病各领骑兵五万,分东西两路,远征漠北。同时令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后将军,皆归卫青指挥。由于此次用兵,是准备在沙漠地区与匈奴主力决战,大量人马的物资供应和军需品的运输补给,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武帝在连年战争军马不足的情况下,决定组织“私负从马十四万匹”,随军行动;并以步兵数十万人,紧随大军之后转运辎重,以保证这次军事行动的后勤补给。

汉军大出击的消息传至匈奴,赵信向单于献策说:“汉军即度幕,人马疲,匈奴可坐收虏耳。”伊稚邪单于纳其议,将全部辎重转移至远北。以精兵待于漠北。汉军原拟由定襄北进,并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单于。但在进军途中,捕得匈奴俘虏,得知单于驻地所在,于是又改令霍去病从代郡出击,卫青仍按原定计划出定襄。卫青率领精兵直趋单于驻地,命令李广与赵食其合兵一处,从东道进发,约定在战场会齐。卫青率军出塞后,北进千余里,渡过大沙漠,望见伊稚邪单于的军队正严阵以待。卫青临危不惧,他下令用武刚车(四周及车顶用皮革做防护的兵车)自环为营,然后派出五千名精骑去向敌阵冲锋。伊稚邪也以万骑应战。这时,天近黄昏,狂风陡起,沙砾击面,两军对面不相见。卫青乘势派出部队从左右翼迂回,包围单于的营阵。单于见汉军人数众多,士气旺盛,自度不能取胜,慌忙骑上善走骡,率领数百名精骑,向西北方古代风景画鉴赏向突围逃去。两军激战至深夜,杀伤相当。卫青发现单于逃走,立刻派出轻骑连夜追击,匈奴人马纷纷溃散。及至天明,汉军深入二百余里,未获单于踪迹,计俘斩匈奴官兵一万九千人。汉军一直挺进到寅颜山(宾音田,寅颜山在今外蒙古纳拉特山)赵信城(赵信降匈奴后所建)。汉军在赵信城缴获匈奴大批积粟,补充了军用。大军驻留一日后,尽焚其城余粟奏凯而还。

根据汉武帝的作战计划,霍去病统率的东路是主力军,因而配备兵力最强,所领骑兵皆“敢力战深入之士”,所属将领,如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北地都尉卫山,校尉李敢和徐自为等人,都是有名的猛将。他古代风景画鉴赏的部队中还有一部分是先前匈奴的降将,他们熟知地理,惯于在沙漠中行军。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上行军二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匈奴左贤王军遭遇,大败左贤王,击溃其主力部队,俘获左贤王属下三个小王,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捕斩七万四百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走,汉军追至狼居胥山(今外蒙古乌兰巴托以东),在其主峰上建立高坛,祭告天地,然后班师凯旋。

这次漠北决战,卫青所到宾颜山和霍去病所到狼居胥山,都在瀚海大沙漠以北,已深人匈奴腹地。汉朝两路大军追击匈奴,出塞二千余里,共歼敌九万余人,夺回了匈奴在大漠以南的所有草地,“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汉军亦有不小损失,士兵死亡数万人,军马十一万余匹。




关于匈汉战争
从而使综合国力得到增强,这是宣帝时,最后战胜匈奴的根本原因 武帝的元狩二年(前127年)开始修筑“汉长城”。 288年,西晋建立,但又迅速瓦解,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草原有旱灾,开始内迁,后又逐渐壮大,氐族人建立了大秦,后在淝水之战因为大秦轻敌,被东晋消灭 ...

古代中国对匈奴有那些重大胜利
后来浑邪王归汉,所部四万兵马中有亲匈势力发动叛乱,霍去病仅用一万兵马就将其收服,斩首叛乱者八千人,使浑邪王彻底归降。此事件在汉匈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此后,匈奴投降汉朝者日益增多,大批匈奴牧民也南迁长城请求内附,匈奴势力日益土崩瓦解。后来漠北会战,霍去病一路急行军,在深夜时分钻到...

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反击匈奴胜利...
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跨越沙漠,同匈奴的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凯旋而归。该题战役指漠北战役。汉对匈奴战争的意义:1、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残杀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使北方边境...

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
1.匈奴长期的侵扰,使汉朝上下一心,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否则汉族将面临亡族的威胁。2.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民生产力大大提高,到汉武帝时期,军事力量空前强大。这一时期,又出现了许多军事人才。2.汉武帝积极发展骑兵作战能力,使匈奴的骑兵优势越来越小。3.和匈奴开战的时机把握准确:当时霍去...

霍去病在汉匈战争中,发明了哪些经典的战术?
匈奴队经常有很多牛羊,这些牛羊实际上是匈奴人的沉重辎重,但这些活辎重可以用少数人放牧,所以匈奴战争费用很低,郭巨兵之前,韩军的将军们没有注意匈奴的牛和牲畜的收集。汉代史书在谈到将军的专业时,经常斩首几级。但是,在豪巨病之后,汉代史书在描述战争情况时开始说抓了多少牛羊。读历史会发现...

秦军很容易战胜匈奴,为什么汉军不可以?
秦始皇一直对进入家门口的匈奴耿耿于怀,但是统一天下后没有急于对其用兵。当他第四次巡游得到方士敬献的图谶亡秦者胡也后,才决定出兵灭胡。 2、秦朝的对匈战争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进攻河套平原。匈奴不敌秦军,节节败退。但是头曼单于并不甘心占领的地盘丢失,于是命左贤王率10万人马于杀虎口列阵,...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两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诉求 西汉初年少数民族中又以匈奴势力最为强悍,因此,如何处理与匈奴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怀远以德还是武力震慑成为朝堂上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而历代帝王也都根据当时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汉朝就有武学论,为什么到了汉武帝开始灭匈奴战争?
汉初的时候,由于中原连年混战的原因,导致了大汉的国力一点都不强盛,这时候的刘邦不敢和匈奴开战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距离汉朝初期已经过了七十多年了,这一时期,汉朝的国力大大地增强了,尤其是经过文景之治之后,汉武帝有了可以和匈奴决一死战的条件。在汉匈战争的前十年,汉...

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是怎样的呢?
又有异姓诸王的心腹隐患,急需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期,无暇与匈奴进行较量,所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进行休整。汉代政府在进行一系列调整之后,逐渐展开了与匈奴方面的对抗。早在元光二年(前133)的“马邑之谋”虽未成功,却拉开了与匈奴战争的序幕。元朔二年(前127),武帝遣车骑将军卫青...

秦攻匈奴之战的战前准备?
秦攻匈奴之战就是秦始皇最著名的成就北击匈奴,这场战役巩固了秦朝时期北方的边防,抵御了匈奴的入侵。在战争开始之前,秦始皇嬴政就做了多番准备。 战前情况 中原混乱,秦国忙于统一六国,各国都没有精力对付北边的匈奴人,匈奴人乘机南下,重新占领了北部边郡的许多地方,并以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为据点,直接威胁...

蔡甸区13353835740: 马邑之谋的典故?
布琪猪免: 马邑(今朔县)伏击战. 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农历六月,王恢向汉武帝... 兴师动众落了一场空,今天不杀王恢,怎么向人们交代,王恢听到刘彻的话后,自知...

蔡甸区13353835740: 汉武帝打匈奴的事件叫什么 -
布琪猪免: 马邑之谋,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靠一个商人聂律想把匈奴引诱到马邑这个地方,在进行围歼,但是后来匈奴人发现前面静悄悄的,生疑心.于是抓了个汉朝士兵,一问知道了汉朝的阴谋.所以撤退了,从此汉匈断绝关系.

蔡甸区13353835740: 求汉朝对匈奴马邑之战详细内容,以及为何失败? -
布琪猪免: [原创]我看汉与匈奴马邑之战的影响马邑之战是汉武帝发动的第一次对匈奴的作战,是一场典型的伏击战,但由于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功败垂成.在汉朝以前的战国时有两次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一是赵国的名将李牧,设计引诱匈奴深入境内...

蔡甸区13353835740: 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什么? -
布琪猪免: 唐朝人写诗,一般喜欢用汉代典故,《塞下曲·其二》中就用了汉代李广射石的典故,所有我认为,“单于夜遁逃”一句,有可能是在描述一位汉朝将军的故事,是西汉的卫青的“漠北之战”和东汉的窦宪的“稽落山之战”.卫青漠北之战:元...

蔡甸区13353835740: 昭君出塞有什么故事?
布琪猪免: 你好!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得很广. 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妃子.那时候,汉朝和匈奴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当了权,他想改善双方的关系,就...

蔡甸区13353835740: 昭君出塞是哪个时期的故事?具体的故事! -
布琪猪免: 朝代,背景: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

蔡甸区13353835740: 哪一次战役被称为汉匈争雄三百年的休止符?
布琪猪免: 永元三年二月,窦宪见北匈奴衰微之极,再也不屑与北匈奴讲和,决心消灭北匈奴,于是遣左校尉耿夔率大军出击延塞,围击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此时北单于根本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与汉军一触即溃,只得再次率残余部众突围而逃,母阏氏也被汉军俘虏,5 000多部众都被汉军斩首.耿夔此次出塞5 000多里,是汉匈战争爆发以来汉军出塞作战行程最远的一次,也是汉匈最后一次大会战.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国家从此灭亡.本来北单于在二年前已经西迁,只是听从窦宪所派汉使梁讽等人的劝说后方才东归;而汉军却突然发动了金微山之战,颇有些背信弃义的味道.汉匈两大民族在大漠角逐争雄三百年,就是以这样不甚光彩的最后一战永久地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蔡甸区13353835740: 有什么英雄和英雄故事
布琪猪免: 卫青最被人熟悉的战例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的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在战斗中不仅体现了他谨慎小心的作风,更体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超乎寻常的果敢. 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展现了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得匈奴全军溃败. 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数万,取得了堪称是汉匈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发动南侵.

蔡甸区13353835740: 为实现军事上的统一,汉武帝曾派两位大将出去匈双,使北方得以安宁? -
布琪猪免: 汉武帝曾派两位大将北击匈奴,他们是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

蔡甸区13353835740: 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
布琪猪免: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