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就有武学论,为什么到了汉武帝开始灭匈奴战争?

作者&投稿:藩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初的时候,由于中原连年混战的原因,导致了大汉的国力一点都不强盛,这时候的刘邦不敢和匈奴开战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距离汉朝初期已经过了七十多年了,这一时期,汉朝的国力大大地增强了,尤其是经过文景之治之后,汉武帝有了可以和匈奴决一死战的条件。

在汉匈战争的前十年,汉武帝连续打了三次战果丰硕的大规模“反击战”,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基本解决了匈奴对汉帝国的威胁,匈奴主力已被赶回漠北,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实力南犯中原。

汉武帝之所以发起对匈奴的反击战,是因为汉朝通过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有了财力、物力和军事实力,再加上汉武帝个人的雄才大略,所以才有了与匈奴的战争。这些历史书说得没有错,但是,从思想发展的角度,却忽略了汉武帝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思想意识上的重大转变。

都知道刘邦经过几年的楚汉相争才建立的大汉王朝,对于当时的中原来说,属于百废待新的时候,但这时候匈奴大举南下,刘邦的军队抵挡不住,被困在白登山,40万大军差点全军覆没,最后刘邦屈辱的赔一些钱币、用品匈奴人才肯罢休。刘邦才得以解围,当时对于每一个汉人都觉得是一种耻辱。

汉朝建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就吃过匈奴的大亏,被困白登山达七天之久,最后以送礼求情的办法才得以逃离,从此代代和亲,靠女人的裙下之庇才把天下传到汉武帝刘彻。

 与北方政权相比,南方政权也有自己的特色。著名的《颜氏家训》记载道:江南各地的军队习惯于步射,能在马上射箭的官兵很少,而能骑射精准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长期的军事训练习惯与自然地理因素,南方政权的军事武艺训练多集中于水战技巧和陆地军阵作战技巧。

总体来说南北朝时期,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南北双方对于训练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特点。北朝相对南朝更加强盛。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北方,选拔人才的先决条件就是骑马射箭。而武器装备也在这一时期受到双方的重视,其训练的规范化和程式化也得到长足发展。

在训练中,为了使训练更加规范化及程式化,在齐梁还出现了《骑马都格》、《马塑谱》以及《马射谱》等训练规范教程。书中总结出日常训练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形成训练规范。到了南北朝后期,北方军事实力日益强大,隋在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后,再次由北往南完成统一。最终军事武艺随着隋唐的历史发展也走向了新的时代。



汉武帝当政的时候,汉朝是最强盛的,所以汉武帝才会在那时候开始灭匈奴。

因为经过几朝的休养生息汉朝实力大增,拥有了和匈奴一战的机会,再加上名将辈出。

因为在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他们想一气呵成直接灭掉匈奴。


天下武学
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作为其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武术姿势发展模式,...

金庸的武侠世界为什么会有武功退化论的说法?
武功退化论到底对不对,暂且不论,不过这个趋势还是有所体现的。比如越女剑中的阿青,被很多人吹成了远古大神;再往下北宋时期的天龙八部时代,高手的武功近乎仙术,像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这样的神功,已经不单纯是武学的范畴了,甚至有些玄幻的味道;再往后是宋元时期的射雕三部曲,五绝被很多人认为是武学...

都是武举考试,宋朝和明朝为何有这么多差别呢?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相对于文举考试而言,宋明两朝武举则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当然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这里不再展开讨论。设武学为武举培养人才 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二者都建立了武学,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经过武学的学习之后,可以参加武举考试登科入仕。宋庆历三年,第一次在武成王庙...

武学开始纳入国防教育体系是在什么朝代
等。到了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武试。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但明代的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

中国古代国防兴与衰
宋仁宗时期,开办了“武学”,后又设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明清两朝将武举推向更深层次,甚至出现文人谈兵、武人弄文的局面,大量军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

很多人认为金庸小说存在武学退化论,你认同吗?
很多人都认为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存在武学退化论,面对这样的说法,我个人非常的赞同。金庸老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时候,非常的尊重历史,而且很多的武侠人物,都能够找到历史的原型。在这些小说中,伴随着朝代的没落向前推进,相应的武学修为也在不断的下降。从宋朝时期各类神功林立,到了清朝时候,也就剩...

最早开办武学社务局的朝代是
宋代。武学社务局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始于北宋,因此最早开办武学社务局的朝代是宋代。宋仁宗时期,开办了武学,后又设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世道越乱,无论武学还是国学,多有大师。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国时代至两晋南北朝的六朝诗歌;五代十国诗词兴盛;清末民初大师云集。 所以盛世禁锢了思想,满目的保暖淫欲;乱世打开慧眼,一腔的热血天下。 理论上讲,能催动六脉神剑的可能只有北冥神功、九阴真经、九阳神功、易筋经了。感觉六脉神剑才是最具体的无剑境界描述...

武经七书是哪个朝代颁布的兵法丛书
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和武学博士何去非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书,缕版行之。从此,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七部兵学著述,就被正式定名为兵家经典著作《武经七书》,该书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由官方校刊颁行的兵学理论教科书。

中国的《武经七书》都是哪七本书?
《武经七书》这部兵书丛书是封建社会根据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的需要逐渐形成的。早在南北朝时《孙子》就被称为“兵经”(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宋初也曾出现过“七书”之称(“七书”指哪七部书不详,见《太平御览》),但《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正式颁定并被固定下来是在宋元丰年间,据《续资治...

呼兰县17033884096: 汉初的统治特点有哪些?为什么? -
郑咐复方: 1.郡国并行 2.使用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最凸显的就是文景之治了)

呼兰县17033884096: 为什么汉武帝时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
郑咐复方: 当然是汉武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被称为“文景之治” 但正是因为有这2个皇帝的奠基,才出现了汉朝最强盛的时期:汉武帝时期评定历史上某个时期的强弱与否,无外乎是看该时期的军事,经济,政治(清...

呼兰县17033884096: 汉代历史风云 -
郑咐复方: 汉朝前期,特别是文景时期,都在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之法,而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当然是董仲舒的提议啦,然后呢加上经过前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已呈繁荣,帝王集权亦经树立,学术思想自然趋于统一.道家思想主放任,墨家思想主平等,与帝王集权相冲突,而儒家与民言服从,与君言仁政,正合帝王专制之治,所以武帝呢,就以“德主刑辅”的方法,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 至于他爸对他的影响,自然是有的,但是社会是要变迁的,国家是要改革的,武帝认为独尊儒对国家的统治更有好处,自然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拉. 哈哈,高手解答完毕

呼兰县17033884096: 为什么西汉中期要推崇儒家思想
郑咐复方: 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阶级的要求.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到了西汉中期,国力日盛,汉武帝果断放弃了喊出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正值此时,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新发展,收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和赏识,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氏儒学有一线特点: 1、主张“大一统” 2、建立了神学化的伦理道德体系,即“三纲五常” 3、“天人感应”,将统治者的统治描述的更加合理化. 从内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为什么受欢迎了

呼兰县17033884096: 儒学在西汉独尊的原因 -
郑咐复方: 儒家,黄老,以及法家,都是战国时期的显学,秦采用了法家,严于用典,很快灭亡后,后人总结法家太过严酷,因此后来法家失势,到汉朝建立民生凋敝,国力羸弱,为了尽快恢复国力,开始休养生息,采用黄老学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相当强盛,再采用无为而制就不合时宜,于是没有法家的严酷,没有黄老的惰性,的儒家就被推到了历史舞台!

呼兰县17033884096: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
郑咐复方: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呼兰县17033884096: 为什么汉朝要采用儒学而非道家法家? -
郑咐复方: 当然最根本的是因为汉代董仲舒改革儒学之后儒家思想有利于君主集中制. 此外还应看到当时的社会条件.秦末汉初,社会矛盾异常激烈,和发家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缓和矛盾,非道家儒家莫属.所以高祖到文景期间,主要实行的是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新儒学形成,对中央集权的作用更大,所以武帝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呼兰县17033884096: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改变汉朝初年的政策,从无为转为有为
郑咐复方:道家的“无为而至”的理论在一定时期内,使国家起到了休养生息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大汉朝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汉武帝采纳了更有进取作用的”儒家“.

呼兰县17033884096: 汉武帝的魄力超群表现在哪里 -
郑咐复方: 汉武帝的武字,就代表了他崇尚武力,主要表现在他派兵重新征服岭南 ,使岭南重新成为汉朝的统治区域,最为魄力的就是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征讨匈奴 ,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在文化上,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自汉初以来,给个皇帝为恢复凋零的社会经济,都推行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思想,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经济已经有很大的发展 ,到汉武帝时,为适应统治者的血药,就推行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在这期间遭到了极大的阻力,但他以非凡的魄力继续推行这一政策,

呼兰县17033884096: 汉武帝为什么选儒家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 -
郑咐复方: 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才可以统一;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汉武帝采用了董仲树的这一思想,独尊儒术.所谓“君权神授”,是认为天子的权力是神所赋予的,是上天所赋予的.从思想上禁锢百姓,使他们不敢反抗,因为反抗天子就是反抗神,从而达到皇帝巩供他权利的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