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代归又称代还吗?代归指什么?

作者&投稿:慈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下面的代称指什么? 桃李——( ) 高足——( ) 汗青——( ) 桑梓——( ) 须眉——( )~

一、桃李
1、桃李主要指的是学生、弟子,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世界,赞美教师辛勤育人。
2、桃李有时候也比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二、高足
代称别人的学生,本指良马; 骏马,犹言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语出《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三、汗青
汗青通常代指史册;如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桑梓
在汉语中,“桑梓”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代称“故乡、乡下”。这一用法最晚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因为东汉张衡在其《南都赋》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归里焉。” 

五、须眉
男子的代称。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语出《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六、巾帼
现在作为妇女的尊称。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七、玉兔
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月亮圆月指明净的月亮。

八、阿斗
代指一些无法扶持成才的人。阿斗为人不思进取,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还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

扩展资料:
各代称引证解释
一、桃李
1、《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2、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3、《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4、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 孟继轲 ,设馆 尼山 ,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江南。”
二、高足
1、《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2、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亘采古来能书人名》:“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三、汗青
1、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元鲜于必仁 《寨儿令》曲:“ 汉 子陵 , 晋 陶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3、清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
四、桑梓
1、 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
2、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中国者,先王之桑梓也。”
3、唐柳宗元 《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4、《新唐书·韩琬传》:“夫流亡之人非爱羁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产已空,邻伍牵连,遂为游人。”
5、元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不材,见弃于时,桑梓羞之。”
五、须眉
1、《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2、《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六、巾帼
1、《晋书·宣帝纪》:“ 亮 ( 诸葛亮 )数挑战,帝( 司马懿 )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2、《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帼。”后因以为妇女的代称。
3、明沉璟 《义侠记·征途》:“须髯辈,巾帼情,人间羞杀丈夫称。”
4、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媪亦以陶椀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帼。”
5、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
七、玉兔
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玉兔即代称月亮圆月,指明净的月亮。
八、阿斗
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洛阳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正因为如此,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后来,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桃李
百度百科-高足
百度百科-汗青
百度百科-桑梓
百度百科-须眉
百度百科-巾帼
百度百科-玉兔
百度百科-扶不起的阿斗

除了简,木牍,书的别称还有


百城 《北史·李孝伯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称藏书富者为拥“百城”。

书田 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书田”。出自《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

经笥 经,经书,泛指最重要的有指导性的著作;笥,装书的箱子。《后汉书·文苑传·边韵》:“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后人用“经笥”代好书多,用“腹笥”喻博学。

万卷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人用“万卷”代指数量惊人的书。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有自有颜如玉。”封建时代常用来代指书籍。

五车 用五辆车载书,喻书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汗牛充栋 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形容藏书极多,堆满屋子,充满栋梁间;运送时让牛马负载,牛马都累出大汗。后人用“汗牛”、“充栋”或“汗牛充栋”来借代极为丰富的藏书。

文言文中的代归,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短语),意思是代替回归故乡。在“代替回归故乡”的意义上可以称为代还,也可以称为代回。

古代词语中有“远望代归”的说法。南朝梁代刘潜的《叹别赋》说:“唯凭远望以代归,负相思其无力。”——只有凭借登高远眺来代替回归故乡,承受相思之情而无力解脱。

在古代汉语中,“代还”是一个词,一是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二是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在这两个意义上,“代还”不能说成“代归”。

远望代归




文言文的代归又称代还吗?代归指什么?
文言文中的代归,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短语),意思是代替回归故乡。在“代替回归故乡”的意义上可以称为代还,也可以称为代回。古代词语中有“远望代归”的说法。南朝梁代刘潜的《叹别赋》说:“唯凭远望以代归,负相思其无力。”——只有凭借登高远眺来代替回归故乡,承受相思之情而无力解脱...

文言文代词有几类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

什么是文言文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什么是文言文?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

文言文代词的分类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

文言文其代词
1. 文言文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第三人称的文言文代词
第三人称的文言文代词1.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常用...

文言文起源于什么朝代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

文言文疑问代词是什么
问题二:文言文 疑问代词有哪些举几个例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胡”、“曷”、“奚”、“安”、“恶”、“焉”等。这些疑问代词有的称代人,有的称代事物,有的称代处年,有的具有两种或三种称代作用。 “谁”和“孰”主要用于指人,“谁”的用法和现代汉语完全一样,...

2019文言文断句技巧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

是文言文代词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

通山县13666165108: 文言文的代归又称代还吗?代归指什么? -
鄢秆双仁: 文言文中的代归,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短语),意思是代替回归故乡.在“代替回归故乡”的意义上可以称为代还,也可以称为代回.古代词语中有“远望代归”的说法.南朝梁代刘潜的《叹别赋》说:“唯凭远望以代归,负相思其无力.”——只有凭借登高远眺来代替回归故乡,承受相思之情而无力解脱.在古代汉语中,“代还”是一个词,一是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二是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在这两个意义上,“代还”不能说成“代归”.远望代归

通山县13666165108: 文言文中"归"的用法 -
鄢秆双仁: 归 (归) guī(ㄍㄨㄟˉ) [1]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回家探亲).~真反璞. [2]还给:~还.物~原主. [3]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结局:~宿. [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自首. ★部首: 彐 笔画: 3 外笔画: 2

通山县13666165108: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
鄢秆双仁: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

通山县13666165108: 文言文中的代词,分为几种类型?? -
鄢秆双仁: 这个要讲一节课的东西居然还不给分,建议楼主去买本高中文言文翻译那书,以前见过.上面还挺全.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通山县13666165108: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
鄢秆双仁: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

通山县13666165108: “归”在古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
鄢秆双仁: (一)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宜其室家.”(二)回家,回国.论语先进:“风乎舞雩,咏而~.”左传成公三年:“子~何以报我?”又表示“使之归”,“送归”.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引申为“最后回到某一地点”.周易系辞下:“天下同~而殊涂.”引申为归附,归属,汇聚的意思.论语子张:“天下之恶皆~焉.”(三)读kuì,赠送.通“馈”.论语阳货:“~孔子豚.”又微子:“齐人~女乐.”〔辨〕归,还.“归”的第二意义和“还”有相似之处:都有“回”的意思.不过“归”特指“回国”,“回家”,“还”只是表示简单的“回来”.

通山县13666165108: 文言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不同,意义是否不同?
鄢秆双仁: 肯定不同!以指示代词中的他称代词“之”为例,“之”既可以表示他称,也可以表示自称,偶尔表示对称.比如: 例一:《国语·晋语八》:宣子再拜稽首焉,曰:“起...

通山县13666165108: 常考的文言文虚词有哪些? -
鄢秆双仁: 我们老师归纳给我们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一、之1、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天下顺之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故为之文以志名之者谁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

通山县13666165108: 古文里的“归”字有哪些解释 -
鄢秆双仁: 归的文言文解释 拼音: guī 部首: 彐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5 笔顺: 竖撇折横横 详细释义 guī ①女子出嫁.《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②返回;回去.《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又】使……返回.《廉颇蔺相如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