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拥生的悲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为什么会有苦难?

作者&投稿:俞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的概念~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
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
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

扩展资料

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
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
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人生来就是孤独和无奈的。我们既然无法摆脱孤独和无奈,那么就把玩这孤独和无奈吧!这句话是村上春树说过的。其实,人生真的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每个人一生要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

一切的苦难是无法改变的,人的欲望总是不能填满,人们苛求得太多,想要的太多,过于贪婪,把利益得失看得太重。所以,很多痛苦都源于此。无法改变的是常态,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情绪。看开,看淡,看轻,什么都是过眼云烟。改变心情,才会放下那些执念,超越自我。我们也会豁然开朗。面对苦难我们就会坚强,勇敢,强大起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无欲无求人才会活得潇洒自如,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句意的意思是:忧愁似水,绵绵不绝。
人生也是如此,因为忧愁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来自自己的自寻烦恼。
所谓的苦难并不是来自外在的,更多都是自己创造的。存在着苦难,就代表着自己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也就代表了自己的能力还不足。
如果能力是足够的,那就不会拥有这些问题和苦难,所以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够不够强大。
自己如果足够强大,也就能消除苦难。

上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麦拥生的悲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为什么会有苦 ...
看开,看淡,看轻,什么都是过眼云烟。改变心情,才会放下那些执念,超越自我。我们也会豁然开朗。面对苦难我们就会坚强,勇敢,强大起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无欲无求人才会活得潇洒自如,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
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出自南唐后主李煜所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这句诗词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修辞手法。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

虞美人(李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原文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如下: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什么意思?
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注释: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全文:春花秋月何时,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句话来自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悲伤,这种忧愁和悲伤像一江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向东流去,无法停止。诗人用“问君能有几多愁”这个问句,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感。他似乎在问自己,这种忧愁和悲伤究竟有多深、多浓、多难以承受。接着,他用...

问君能有几多愁下一句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愁和苦闷。诗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在询问读者,自己的忧愁有多少,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愁绪如同江水一般绵绵不绝,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的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这句诗词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名字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 “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轾《默记》载: “归朝(指李煜降宋...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感情在痛苦中浸泡,当达到“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词人再也承受不了这份折磨了,终于,爆发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惊心动魄的一笔。词人嘴上虽说:“不堪回首”,而心中却念念不忘故国,就算心中无限的愁思都要向东而流。悲愤之情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汇成...

龙州县13250785954: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
粱储清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与感慨.

龙州县1325078595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粱储清脑: 词以排山倒海之势舒发了词人一腔亡国愤闷之情!好在“恰...流”借自问自答的型式以一江“春水”(越涨越高)来喻内心彭积的怨恨而又无可奈何!

龙州县13250785954: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粱储清脑: 愁和恨本是无形的情感,这里把它比作滔滔江水,便化为具体鲜明的形象,令人可感可知.词人幽禁于北宋,心中自是充满国破家亡的愁恨,此刻通过这两句词把一腔愁恨抒发出来,如江水出峡,奔流不息,时时冲击读者的心灵. 好一个一江春水向东流,无比惆怅的心境,对于未来的前景一片茫然.

龙州县13250785954: 人生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意思 -
粱储清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 ”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

龙州县1325078595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哪一个词能概括全词的情感核心?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 -
粱储清脑: 哪一个词能概括全词的情感核心?我认为是“几多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李煜是亡国之君,用长江之水...

龙州县1325078595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思想感情 -
粱储清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简单解释就是,过去的荣华和权利都已经不在了,眼前原来都是我的的这一切,现在都是别人的,叫我怎么能不忧愁和痛心疾首呢.情感: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悲哀和无奈,后悔和忧愁.

龙州县13250785954: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歌词完整的打出来 -
粱储清脑: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龙州县1325078595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粱储清脑: 看江水萌生的一种洒脱之情,诗人虽已是亡国之君,荣光富贵一去不回,二两对比的反差让诗人心情压抑这可从诗的前几句可知,但这二句却是奇峰突转,作者豁然开朗,问君能有几多愁,还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走,时间,悲伤跟水一样东去不回,何必庸人自拢,时间代谢自有它的道理,且看云起云落,它终归不可挽留而去,诗人能在这种境地淡出如此开阔心情,后人当有不少启示:)

龙州县13250785954: 问君能有几多愁是诗句吗? -
粱储清脑: 是词 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

龙州县13250785954: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下句是 -
粱储清脑: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下句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虞美人》(作者:南唐后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