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水,道家之水,佛家之水,有何不同

作者&投稿:子丰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与道家对水的看法有何不同~

儒家和道家对水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儒家强调水是智者的象征,认为水具有灵活的智慧,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同时,水也是道德的象征,人应该像水一样,普利万物,不与万物争高下,不居功自傲,不携功徇私。
道家则认为“上善若水”,强调水具有柔和、包容、变化的特性,人应该学习水的品质,做到像水一样善于利他,处众人之所恶,几于道。同时,道家也强调水具有“柔中带刚”的属性,看似柔弱的水,实际上非常有力量,能够克制极刚的存在。
总的来说,儒家和道家都从水的特性中汲取了智慧,但具体观点和运用略有不同。

儒家和道家都从“水”这一元素中领悟到了人生哲理,但它们的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
道家经常以水为比喻,来阐述无为而治、不争和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如道德经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表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即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对万物都有益,但不与万物争高低,位于众人所不喜欢的位置,因此接近于道。此外,道家也强调了水的包容性,如太极,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
儒家对“水”的看法则略有不同。孔子曾站在河边,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就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此外,儒家也认为水具有灵动、活泼的特性,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句话表明,智慧的人喜欢水,因为水代表着灵活和活力,而仁爱的人喜欢山,因为山代表着宁静和稳定。
总结来说,道家从水的柔性和无为而治中得到了启示,强调了不争、处下和不居功自傲的道德原则。而儒家则从水的流逝和灵动性中找到了智慧,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并像水一样灵活适应环境。

儒家: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道家:上善若水!
佛家:善心如水!
一、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

水中,有道意。

二、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百姓如江水,为官要慎笃,《孔子家语》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清新飘逸的仙湖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叹。

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有儒风。
三、禅语曰:'善心如水'
佛教的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众生皆苦”,说的是一切东西,包括生命都在永恒不息的流转之中,就是这样短暂的过程也是被欲望折磨的苦海。生命虽然那么短暂无常,无从把握,但并不值得留恋,它只是一种痛苦,一种煎熬,佛家认为生命最大的痛苦不在生命的流逝,而在于生命的生死流转,永无歇止。修行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超出苦海,永断轮回。佛家认为这样才是解脱,这种解脱又称为“截生死流”。
佛家有时也把佛理比成水,如佛经上说到阿难记忆超群,就说:“佛法大海水,一历耳根,永不忘失。”禅宗也把慧能的禅理称为“曹溪一滴水”或“曹源一滴水”。对水与佛理关系最全面的概括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其中有“水喻菩萨十种善法”,它说:与我们生活习习相关的水,本性清净,澄湛凝寂。可以滋长万物,涤除众垢,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因而取以喻菩萨德行,菩萨身心寂静,垂悯众生,故以法水普济群生,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水与菩萨的修行有种种奇妙的契合之处。
一、流润赴下。菩萨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顺,能以清净法水调熟众生,溥得沾溉。令其一切善根,悉皆增长。譬如大水,遍行地中,流润于下,一切种子根芽,无不滋长。
二、植善法种。菩萨广植一切菩提种子,常以定(禅定)水灌溉,令得增长而成妙果。譬如大地,种植一切药树谷果,由水滋溉增长。然后繁茂而结实。
三、信乐欢喜,菩萨自性信顺三宝(佛、法、僧),乐求出世间法。心清净故,即生欢喜,能令一切有情,亦皆信乐而生欢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润,复能润物。
四、坏烦恼根。菩萨以禅定之水,浸渍一切有情烦恼根种,悉令败坏,无复续生。譬如大水,浸渍大地,而草木诸根,悉皆坏烂。
五、自体无杂。清净菩萨为离贪嗔痴等杂染之法,守护诸根,悉令清净。譬如大水,其源不杂,而本清净。
六、息烦恼热。菩萨以清凉法水,悉除一切有情烦恼火热*迫之苦。譬如夏月,地极炎蒸,人亦烦热,得水除解,悉皆清凉也。
七、止欲渴爱。欲即五欲,渴爱者,于诸尘境而生爱著,如渴而思饮浆水。菩萨因一切有情,渴爱所*,即为开示,令于欲尘之境,不生爱著。譬犹清凉之水,能除一切焦渴之苦。
八、深广无涯。菩萨由修一切善法,胜智积集,深广无涯。诸魔外道,不能测其边际。譬如大水,众流合会,既深且广,孰能知其涯涘哉?
九、高下充满。菩萨以大悲心,于一切有情,随其根器高下,方便开示,悉使获益,充溢满足,而无损恼。譬如大水,流注一切地方,随其高下,悉能充足,而无所损害。
十、息诸尘坌。菩萨以定慧之水,普润一切有情,令其去粗恶之习,而发柔软之心,永息烦恼之尘,同入清净之境。譬如大水。流润一切尘坌粗恶地方,皆使润泽,而复清净。这段话,用水的特性把菩萨的功德概括无遗,而又深入浅出。
水中,有禅味。

儒家的水以人为本,道家的水以契自然,佛家的水流而不止。

万教归一法。


儒家之水,道家之水,佛家之水,有何不同
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水,常态为液...

谁知道啊,道家的水,以德为本,佛家的水,以心为本,那儒家的呢
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孟子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其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

从文学的角度比较儒家和道家的水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道家哲学贵“灵”贵“柔”,而“灵”与“柔”又以水的特质来体现。水处柔弱,柔能克刚;水处流动,流水不腐;水处卑下,善于迂回,知迂回则无损;水善于忍让,善于融通,善于渗透,在一派柔弱之中...

儒家兵家道家论水有什么区别
儒家兵家道家论水的区别如下:1、儒家从道德修养角度论水,《孔子论水》,是出自《孔子集语》的一篇文章,是孔子通过水联系到儒家推崇的德义智勇等价值观。2、兵家从军事规律角度论水,如《孙子兵法 势篇》中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强调兵贵神速,以势摧敌。3、道家将水视为道的化身。如天...

道家,儒家的山水文化中的山和水分别有什么含义?
1. 在道家和儒家的山水文化中,山和水各自拥有独特的象征意义。2. 在道家文化中,山象征着崇高、稳重、博大和包容,水则代表流动、变化、自由和无限。3. 道家认为,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引发人们对自然、和谐、自由、美好和理想的思考的象征。4. 相对于道家,儒家的山水观更加实际和具体,将山水...

老子思想说:“水最接近于道”为何这样说?
之所以老子会说水最接近于道,是因为水吻合了道的三个特性:第一,道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水也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第二,道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水也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第三,道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世界;而水也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许多事物。第一,道中蕴含了...

道家,儒家的山水文化中的山和水分别有什么含义?
在道家和儒家的山水文化中,山和水各自有着独特的含义。在道家文化中,山水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山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崇高、稳重、博大和包容,而水则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流动、变化、自由和无限。道家文化中的山水还被视为一种象征,可以引发人们对自然、和谐、自由、美好和理想的思考。...

道家水的理念
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

水有哪些品质
品质如下:1、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2、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

为什么道家推崇水的品格,儒家推崇山的品格呢?
所以道家就推崇水作为自己道家思想代表,这样大家一看水就能明白道家思想核心。儒家是孔子创立在先,由孟子发展开,在由荀子发扬光大。儒家是一个集百家核心思想,以仁,恕,诚,孝为价值,看重品德修养门派。儒家思想很沉稳,不会因为一时困难和人们之间议论就轻易动摇,品德学问是最难在世间做长久。所以...

昭阳区18448799155: 道家、佛家、儒家的善分别是什么 -
胥荣罗氏: 道家: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佛家:诸恶莫做,诸善奉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

昭阳区18448799155: 儒家与道家对水的看法有何不同 -
胥荣罗氏: 道家 上善若水. 儒家 知者乐水

昭阳区18448799155: 诸子百家对水的看法. -
胥荣罗氏: 阴阳家: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道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昭阳区18448799155: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三者有何区别和联系(1) -
胥荣罗氏: 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者言性,而佛者见性;儒者劳心,佛者安心;儒者贪著,佛者解脱;儒者有为,佛者无为;儒者分别,佛者平等,儒者治外,佛者治内.佛教比较特别,因为它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佛教认为“四大皆空”,“生...

昭阳区18448799155: 水的宗教含义 -
胥荣罗氏: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以水比喻最高的道德标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润大地万物,却不争夺显赫的位置,总是谦卑自己,去充满低漥之地.第七十八章又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

昭阳区18448799155: 儒道佛三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胥荣罗氏: 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一个大题目,甚至已经涉及到中华文明的深层之中,我... 中国儒家理论的高峰是理学,理学出现在宋明时期,在明朝以后直到清朝,在中国思...

昭阳区18448799155: 为什么道家十分崇尚“水德”? -
胥荣罗氏: 道家十分崇尚水德.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个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一段话把水的德性都说的非常的到位了,水不争.他不跟别人争,但是他却能够立于万物,生长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滋养.这就是利益众人,我们学习道家的文化,就要有这种水的德行,要不去怎么又要利于别人,又要处于众人的看不起的地方,也就是很低的位置.这样才能够跟道接近.

昭阳区18448799155: 上善若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有多少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
胥荣罗氏:转 南怀瑾的<老子他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昭阳区18448799155: 请简要概括有本之水和无本之水的特点 -
胥荣罗氏: 一次,孟子的弟圌子徐子请教孟子,为何孔夫子多次称赞水,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孟子告诉他:“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料而后圌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