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议:新旧势力的综合较量,既体现权臣的专横也体现阁权的畸变吗?

作者&投稿:邱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代嘉靖帝从藩王入主皇位,是大明历史上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只是他继位后,关于他改换父母的"继嗣继统"问题,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期间嘉靖帝和杨廷和的论战,是新旧势力的较量,也是以杨廷和为代表的阁权的脆弱不足所导致的畸变。而这场论战的背后,体现出杨廷和集团的弄权,及其对反对者所采取的调出京师、肆意攻击乃至暗杀行为,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权臣专横跋扈现象的再现。



一,"大礼议"事件表现出杨廷和阁权的脆弱与不足

1,明代"大礼议"时期,并没有阁权扩张的局面出现

首先,明代"大礼议"时期,并没有阁权扩张的局面出现。因为大礼仪事件发生后,产生了很多相关论证,有人认为:杨廷和在大礼议事件期间,之所以和嘉靖帝有巨大的君臣争执,是因为阁权出现了扩张。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在正德、嘉靖两皇帝皇位交接期间,杨廷和的阁权得到扩展,才会出现杨廷和对皇帝的"顶撞",这是"政归内阁局面"的出现。



但是,"大礼议"事件的出现并不能和阁权扩张画上等号。因为,明代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将事权分摊到六部,而政事的最终裁决权完全属于皇帝。后来,在永乐年间出现了内阁,阁臣负责拟议批答,处理很多的政务。但是,所谓的"大礼议"时间是"政归内阁",意思则是六部完全侵夺了六部的行政权,甚至是皇帝的最终裁决权。

然而,杨廷和在大礼议时期,行为虽然有所改变,却并不能算是阁权扩张。因为,杨廷和在正德时期的行为特点是消极怠政,而在嘉靖初期的特点则是相对积极的。比如,他曾主持了接待嘉靖继位的一系列事件,虽然有揽权之嫌,但是还是有积极参与政事的性质存在。所以,从君主的更替而出现的变化,上升到阁权的扩张,有失偏颇。更可见杨廷和的政权并未出现扩张。



2,由于没有出现"政归内阁"的局面,所以阁臣杨廷和必须依靠皇权

其次,由于没有出现"政归内阁"的局面,所以阁臣杨廷和必须依靠皇权。只是,他所依靠的皇权不是新帝嘉靖,而是故去的明孝宗,而它的现实代表者就是在世的张太后。杨廷和希望假借明孝宗的余威来逼迫嘉靖帝就范,称明孝宗为父。而他的这些做法都是对正德皇帝遗诏和张太后懿旨的违逆,是对嘉靖帝掌握皇权增加的阻碍。因为,张太后的懿旨说:"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说的是等待嘉靖继位后在处理就好。



可是杨廷和如此行事,所依据的是由张太后、宦官和阁臣联合颁布的武宗遗诏。因为遗诏中说的内容是:"凡有重大紧急事情,该衙门具本暂且奏知皇太后而行。"意思是在新帝没有登基之前,国家一点有紧急的大事,需要皇太后知道,这也是杨廷和和张太后之间的联系。但是,这本是为明代内阁出事预设的后路,为皇位更替期间保持国家正常运行的保障。可杨廷和却试图通过碧辟嘉靖帝成为孝宗和张太后续子的方式,来强化他和张太后的联系。



故此,杨廷和在大礼议事件中,频频借张太后来压制嘉靖帝和他的母亲。主要是为了偷换概念称嘉靖的皇位是张太后一手扶持的结果,弱化明代《祖训》的巨大作用。只是,张太后和杨廷和并不是牢固的盟友,他们短暂的结合是出自各自的政治需要,出于皇权的利益和新旧贵族冲突等原因,才使两种势力的联合。可见,双方的关系并不牢固,杨廷和的阁权没有扩张的基础。



3,大礼议期间,张太后并非完全站在杨廷和一方与嘉靖帝对抗

再者,大礼议期间,张太后并非完全站在杨廷和一方与嘉靖帝对抗。因为,在杨廷和和嘉靖帝发生巨大冲突时,张太后曾出面调解,甚至多次成全嘉靖帝对于自己亲生父母的孝心。比如,在嘉靖帝和杨廷和的第一次冲突:嘉靖帝以什么身份入京继位的问题上,杨廷和坚持遵照"父死子继"的原则,要求嘉靖帝以皇太子的身份从东安门人居文华殿之后登基,嘉靖帝拒绝双方僵持不下。此时,是张太后出面称:"天位不可久虚,嗣君已至行殿。内外文武百官可即上笺劝进。"意思是皇位不可久空,皇帝都到宫门口了百官们赶紧劝劝。她的话否定了杨廷和的建议,还促成了嘉靖帝顺利登基。



其后,在杨廷和提出嘉靖帝对待自己亲生父母称呼问题上,张太后也经常从中为嘉靖帝斡旋。比如,杨廷和刚开始称嘉靖帝不能称呼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帝""后",嘉靖帝不愿意,最后张太后出面说嘉靖帝可以称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罪惟录》记载:"诸臣不得已,乃以张太后命,改称兴献王为兴献帝,献王妃为兴献后,邵贵妃为太后。"足见张太后在杨廷和和嘉靖帝之间的调和作用,也可见张太后并非完全与嘉靖帝对抗,故而杨廷和所依靠的皇权不稳固。



4,"大礼议"发生后,杨廷和阁权迅速流失

另外,"大礼议"发生后,杨廷和阁权迅速流失。因为,在大礼议事件发生后,杨廷和及其追随者和嘉靖帝的关系迅速恶化,所以,杨廷和从嘉靖帝正式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开始,就频频上书要去辞职,有时一个月都要提个三四次。同时,杨廷和的追随者也开始效仿他的做法,开始要求辞职,比如,蒋冕、毛纪、毛澄、乔字、林俊等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廷和的阁权开始流失。比如,吏部尚书汪俊等的奏章曾有这样的记载:"盖陛下在藩邸之时,已先知诸臣之贤。故用之不疑如大学士扬廷和等尝召见便殿,询以机务。可谓信用得人矣。"可见嘉靖帝在即位之初是比较信重杨廷和这个首辅的,还常常与他私下会见。但是,之后却变成了:"今貌敬而心疑,名任而实阻,则诸老臣者威怀顾虑而有去志。"意思是说杨廷和等人表面对嘉靖帝很尊敬,背地里却屡屡组织皇帝。可见二人的关系不复从前。但是,明代的政治背景是阁权依附于皇权,而杨廷和失宠于嘉靖帝则意味着他的阁权也开始流失,这是新君与旧臣的矛盾,也是新旧势力的较量,表现出了杨廷和阁权的脆弱和不足。



二 、"大礼议"事件表现出杨廷和阁权的畸变

由于杨廷和阁权的脆弱和不足,所以,杨廷和手中的阁权也发生了畸变。因为,杨廷和和他的一些追随者,在对付自己的反对者时,予以穷追猛打,企图将其从名声到肉体彻底击垮。是杨廷和集团滥用权力,使用打击、攻击、暗杀等恐怖手段排除异己的体现。主要手段有一下三种。

1,杨廷和阁权的畸变的表现方式一:调出京城

其一,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方式为:调出京城。因为杨廷和在提出自己的"大礼"主张时,曾使用公开的方式来恐吓别人:"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意思是说有胆敢提出异议的人就要杀了人家,虽然他没有这么做,但是这的确使得许多的反对者望而却步。只是,杨廷和等人在大礼议之初,虽未肆意杀人,却使用自己的权利将其反对者调离了京城。比如,著名的张璁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公开反对杨廷和的主张说:"帝人继大统,非为人后,与汉哀、宋英殊。"说嘉靖帝入继大统,和历史上的汉哀帝、宋英宗是一样的,不该对自己亲生父母改称呼。然后,张璁就被杨廷和给调离了南京:"以其抗礼,嗾言官论瓒,调南京。"这是杨廷和阁权畸变的表现方式之一。



2,杨廷和阁权的畸变的表现方式二:用"奸邪"之名孤立和丑化反对者

其二,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方式为:用"奸邪"之名孤立和丑化反对者。杨廷和集团在应对反对者对自己的攻击时,常常将对方刻画为"小人"形象,比如,吏部考功员外郎方献夫上书抨击杨廷和集权时,杨廷和的追随者说他:"遂目献夫为奸邪,至不与往还。献夫乃杜门乞假。"说方献夫这个人是个小人,他说的话不可信。比如,兵部职方主事霍韬曾经反对杨廷和,结果被人批评为"邪说",直接导致霍韬生了重病。同时,一些老臣也不敢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比如,《罪惟录》记载:"故大学士杨一清、尚书石磕,然其
(指张璁之议)
说,未敢发。"说当时的大学士杨一清、尚书石磕等都认同张璁的说法,但是却不敢表明自己认同张璁的观点。可见,杨廷和集团使用恐吓手段所起到的威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礼议期间,大明的言官大多数依附或慑服于杨廷和而丧失了言论的公正与独立,变成了为其大礼观摇旗呐喊的喉舌
。比如,当时的一个御史程启充曾上书抨击张璁等人:"赋性奸邪,立心险恶",意思非常明确,说张璁是个小人,他反对杨廷和的做法是居心叵测。而这样的现象,与明代御史们敢于抨击不平的形象十分不符,也是这是嘉靖初年政治畸变的例证。



3,杨廷和阁权的畸变的表现方式三:对反对者的暗杀图谋

其三,杨廷和阁权的畸变方式为:对反对者的暗杀图谋。嘉靖三年,大礼议事件进入尾声,杨廷和在这场论战中以失败告终,最后被迫辞职。于是,杨廷和的追随者们群龙无首,仕途没有了光亮,不甘心失败的他们便孤注一掷,要将杨廷和最初提出的斩杀反对者的主张付诸实践。比如,刑部尚书赵鉴就曾上书嘉靖,要求将张璁等人交给司法机关处理。因为嘉靖帝的庇护,张璁等人没有被处置。



但是,杨廷和的追随者失去了理智,必欲杀之而后快。《明史》记载:"众汹汹,欲仿先朝马顺故事,毙之于廷。萼惧不敢出,璁越数日始朝。"意思是他们想要直接把张璁等人在大殿上杀死。但是,大明当时的政治还没有沦落到朝臣因为发表政见就要被异己者杀死的地步,嘉靖也不想背杨廷和操控。嘉靖帝对于他们的要求视而不见,还全力保护张、桂等人。所以,张璁后来才会感叹:"臣始为一介书生,辄犯朝怒,生死在于呼吸,身家危于旦夕,幸而免者,惟一点孤忠照临日月之下而已。"说自己的性命曾经危在旦夕。可见,这是杨廷和阁权畸变的恶劣表现。



三 、对杨廷和阁权畸变的思考总结

1,"大礼议"被定义为"阁权扩张",是人们缺乏对皇位空缺时期明廷政局特点的客观分析

首先,"大礼议"被定义为"阁权扩张",是人们缺乏对皇位空缺时期明廷政局特点的客观分析。因为,当时的明代虽然没有帝王,但是并非政治混乱的时期,当时明代的内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内阁的存在完全可以支撑政治的运行。而杨廷和之所以在皇位交接的时期屡屡出头,是因为他想要加大自己的拥立之功,否则他不会跟张太后和宦官通力合作,将王琼等部臣拒之门外,不让他们染指政事。所以,杨廷和等人的提出的大礼议,是杨廷和目中已无世宗,而要将自己凌驾于世宗之上,比如,左顺门"哭谏"事件就带着逼迫性质。杨廷和的目的不是扩张阁权,而是得到嘉靖帝手中的皇权,是杨廷和等旧势力和嘉靖帝等新势力的较量。



其次,杨廷和试图不经过廷议而使其强迫世宗改换父母的主张是徒劳的。因为明代的祖制规定了阁权依附于皇权、服务于皇权,而杨廷和的主张完全忽视了嘉靖帝本人的意愿和利益,所以,不经过廷议的官方敲定,由他本人出面逼迫最终终会走向失败。之所以不举行廷议,是预见了会遭受到抨击。比如,张璁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2,在大礼议中,杨廷和的主张被一步步地否定

其次,在大礼议中,杨廷和的主张被一步步地否定。比如,杨廷和最初要求嘉靖帝称呼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叔考",变为称其为"兴献帝",继续改变为"本生父",继续变为"本生皇考",继续变为"恭穆献皇帝"。可见,嘉靖帝生父的地位一步步被承认,嘉靖帝和他生父的关系也一步步被承认,这都是杨廷和主张被否定的体现。同时,杨廷和与世宗的关系迅速恶化,其政治影响力也急剧减弱。



3,在大礼议中,将武宗皇权完全转移到世宗手中才是首要问题

再则,在大礼议中,将武宗皇权完全转移到世宗手中才是首要问题。因为,大礼议事件中嘉靖帝和杨廷和争斗的背后,是大明的皇权和阁权的斗争,而大礼议并未加强阁权,反而加速了它的流失,这是皇权胜利的代表,也意味着武宗皇权完全转移到了世宗手中。这是旧势力和新势力的斗争,也是新势力的胜利。




大礼议:新旧势力的综合较量,既体现权臣的专横也体现阁权的畸变吗?
但是,明代的政治背景是阁权依附于皇权,而杨廷和失宠于嘉靖帝则意味着他的阁权也开始流失,这是新君与旧臣的矛盾,也是新旧势力的较量,表现出了杨廷和阁权的脆弱和不足。 二、"大礼议"事件表现出杨廷和阁权的畸变 由于杨廷和阁权的脆弱和不足,所以,杨廷和手中的阁权也发生了畸变。因为,杨廷和和他的一些追随者,在...

大礼议事件一共死了多少人?
但在世宗称帝后,杨廷和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于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便开始了。世宗即位意味着永乐以后明代历史长河中最大的政治撕裂,而伴随出现的大礼议则是新旧势力政治的综合较量。

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明朝大礼议的影响是什么?
这是一场新旧势力的权利争夺,这期间双方经过了三次礼仪辩论,最终旧势力垮台,以张璁为首的新生势力崛起。明武宗驾崩后,明代的政治秩序一下子崩溃,没有人来主持大局。大礼议的发生就在于身为皇帝的世宗却没有拥有全部的皇权,这次活动也是明代皇权转变宗流和恢复政治秩序的重要事件。世宗在大礼议中的...

大礼仪之争的产生影响
大礼议不是简单的礼仪之争,而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即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明武宗暴亡后,明代政治秩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正常。大礼议的发生和较长时间的持续,就在于身为皇帝的世宗暂时并未拥有全部的皇权。换言之,大礼议是明代皇权由武宗流向世宗的必要路径,也是恢复明代政治秩序的必要步骤。...

请讲述一下明朝嘉靖时期的“大礼仪”事件。
“大礼仪”事件指的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了给亲生父亲的尊号与群臣展开争锋的事件。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年仅15岁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前任皇帝的侄子)即皇帝位,继位后嘉靖帝因想追封亲生父母的尊号,但首辅杨廷和等旧臣要求他改换父母而引发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世宗不顾朝臣反对,...

大礼议的影响
大礼议不是简单的礼仪之争,而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即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明武宗暴亡后,明代政治秩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正常。大礼议的发生和较长时间的持续,就在于身为皇帝的世宗暂时并未拥有全部的皇权。换言之,大礼议是明代皇权由武宗流向世宗的必要路径,也是恢复明代政治秩序的必要步骤。...

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文化的关系
在新旧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选择消化的过程。我们当然不能毫无批判地接受传统礼仪,而必须以理性的精神来判断选择。要以对国人负责的精神对待传统,以是否对大众有利作为选择取舍的立足点。要尊重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学者们认为,保持传统礼仪历史因革的连续性,充分发挥传统礼仪礼俗作为沟通理论与...

试论传统l礼仪与现代礼仪文化的关系?
在新旧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选择消化的过程。我们当然不能毫无批判地接受传统礼仪,而必须以理性的精神来判断选择。要以对国人负责的精神对待传统,以是否对大众有利作为选择取舍的立足点。要尊重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学者们认为,保持传统礼仪历史因革的连续性,充分发挥传统礼仪礼俗作为沟通理论与...

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礼乐文明的社会秩序中有什么不同作用
其次,仁是相对于“礼”而言的一种道德伦常和社会规范.春秋时代,由于“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作为仁的内容,有一定的合理性.所谓“克己复礼”,我们认为,就是克服一己私利,恢复正常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诚然,这种社会伦理和社会规范是在前代的基础上经过损益...

明嘉靖时期著名的"大议礼"事件有何影响
大礼议不是简单的礼仪之争,而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即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明武宗暴亡后,明代政治秩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正常。大礼议的发生和较长时间的持续,就在于身为皇帝的世宗暂时并未拥有全部的皇权。换言之,大礼议是明代皇权由武宗流向世宗的必要路径,也是恢复明代政治秩序的必要步骤。...

辽中县18593681120: 大礼议的影响 -
宾保达贝: 大礼议不是简单的礼仪之争,而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即新旧政治势力的较量.明武宗暴亡后,明代政治秩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恢复正常.大礼议的发生和较长时间的持续,就在于身为皇帝的世宗暂时并未拥有全部的皇权.换言之,大礼议是...

辽中县18593681120: 杨慎为什么要出面参与“大礼议”的纷争? -
宾保达贝: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作为权势倾天的内阁首府杨廷和的儿子,理应站出来代表百官与嘉靖抗争. 2、可以借此笼络人心,排除异己. 3、其实所谓纷争背后都是利益的较量,之所以出面就是想通过此事压制住尚还年幼的嘉靖,让他乖乖...

辽中县18593681120: 明世宗前期有什么作为? -
宾保达贝: 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 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史称“大礼议”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 高度集中.他还...

辽中县18593681120: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宾保达贝: 特点(1)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国关系;(2)目前国际战略格局呈总体和平、局部动荡的态势;(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形式;(4)经济因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增大;(5)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再度凸显;(6)...

辽中县18593681120: 新旧势力的较量(12分)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的人潮汹涌,气氛是那么的欢腾、激昂.这时行刑乐队奏起来.接着,刽子手把他(路易十六)脸朝下平放在断... -
宾保达贝:[答案] (1)分别发生在 1793 年和 1804 年.对法国历史的进程意义:路易十六被处死,是法国大革命深入的产物,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一道,成为大革命中封建专制制度被铲除的标志.拿破仑称帝不是封建君主制度的复辟,而...

辽中县18593681120: 下列有关《哈姆莱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上学吧继续教育...
宾保达贝:[答案] 艾青《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处于大变革的较量中.一面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一切旧的势力,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势力,要把中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