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未名湖的名字是怎么由来的

作者&投稿:钟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未名湖来源背景:

国学大师钱穆于1930年到燕京大学任教,曾对燕大的建筑命名为“M”“S”楼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样的名字根本没有中国的味道,应该改换成中国名称为好。

当时燕大特地为此召开校务会议,于是,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一律赋以中国名称。

燕园内还有一处湖泊,景色优美,但还没有名字。当时决定一并起个名字。但各式各样的名字试了很多,总觉得不合适。最后干脆就叫它“未名湖”,这就是今天北大未名湖的来历。

历史背景:

未名湖以前靠万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带在清朝属于淑春园的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和珅。在此大肆营建,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和珅后来被查抄之后,淑春园又几易其主。在清朝是圆明园附属的和珅花园淑春园中人工湖。

20世纪20年代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校方请设计师亨利·墨菲规划校园布局,该湖由钱穆命名为未名湖。

1952年,燕京大学被行政撤销,北京大学从市中心迁至燕大旧址。从此,未名湖成为北大校园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未名湖的特点:

人们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未名湖



郑祖军|北京大学校园的历史由来

(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北京大学之所以被称为燕园,是因为北京大学的核心区域;未名湖与博雅塔,以及周边美轮美奂的近代建筑,都是当年燕京大学的旧址。

1919年,司徒雷登就任燕京大学校长。当时,燕大实行男女分校制度:男校在崇文门内盔甲厂,女校在灯市口同福夹道。担心狭窄的校舍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司徒雷登决定另寻校址。

这位中国出生中国长大的美国人,或步行,或蹬自行车,或骑毛驴,走遍了北京近郊,看了不计其数的荒坟野岭,最终选中了清华大学堂对面的一块地皮。为买下此地,司徒雷登不辞辛劳,先乘两天火车,再由督军卫兵护卫,骑马一周,穿过土匪出没的险恶地带,亲赴西安,与这块地皮的主人,陕西督军陈树藩当面谈妥了土地交易。他以高超的口才,成功说服这个封建旧军阀以六万大洋的价格将这块风水宝地“半卖半送”给了燕大。

燕京大学就在这块老校长历尽周折辛苦置得的土地上建造起来了。这片占地380亩土地,实际上是两座古园林的遗址:一座是明朝著名画家米万钟的勺园;另一座,就是和珅的别墅“淑春园”——燕京大学的主体建筑,就是在这个园子的遗址上建造起来的。

冠绝京师的和家花园

淑春园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辟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清《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 “乾隆二十八年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一顷二十三亩六分三厘,岁征租银三十九两一钱九分五厘有奇”和“ 北楼门外水田一亩七分九厘”的记载,可见,至晚在乾隆中叶以前,这个园子就已经存在了。然而,此时的淑春园,基本算不上是个“园林”,仅仅是个大水田。淑春园的美丽时刻,直到和珅成为它的新主人才真正开始。

和珅的府第是今天恭王府的前身,而淑春园是他的别墅。乾隆四十九年,和珅出任大学士后,乾隆将圆明园附近的淑春园赐予和珅。因乾隆皇帝常在圆明园 临朝听政,为随时应付皇帝的召见,和珅便经常居住在淑春园中,并将这个曾经是稻田的园子建设得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成为当时冠绝京城的私人园林。清末曾有人填词回顾它当年繁盛时的情景:

 “一径四山合,上相旧园庭,绕山十二里,烟草为谁青。昔日花堆锦绣,今日龛余香火,忏悔付园丁。绿野一弹指,宾客久飘零。坏墙下是绮阁,是云屏,朱楼半卸,晓钟催不起娉婷。谁弄扁舟一笛,斗把卅余年外,绮梦总吹醒。悟彻人间世,渔唱合长听。”

  从这首词中,可以大致了解出当时园子的规模与布置:被四面小山包围的淑春园,周长十二、三里。园内芳草依依,柳枝飘摇,一派北国江南景色。园中有一大湖,湖畔是一座当时可被视为稀世珍宝的自鸣钟。世所流传的查抄和珅家产的清单中记载:淑春园中共有楼台64座,四角楼更楼12座,更夫120名。还有奉命查抄和珅家的奏折称:全园房屋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可见淑春园规模之大。

  和珅经营淑春园,不仅求规模,还追求气势的恢宏。“宠任冠朝列”的他,竟大胆至仿照圆明园的建筑来布置淑春园。后人斌良在《游故相园感题》一诗中,有两句说:“缤纷珂繖驰中禁,壮丽楼台拟上林”,诗中注曰:“园中楼阁均仿圆明园内规模建造。”而这一明显逾制的行为,则为和珅的猝然获罪埋下了伏笔。

仿建石舫孤屿

 石舫送毕业生是每个夏天燕园中都会出现的感人一幕。这条俗称“不系舟”的永远不沉之石船,静默地伏在未名湖湖心岛东侧,成为北大校园一景。如果石舫会说话,它不仅会讲出一届届毕业生们或快乐或忧伤的心情故事,还可以告诉我们淑春园这座饱经沧桑的园子的兴衰过程。

“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这首刻在未名湖北岸石屏上的诗,总会让人自然地联想起石舫以及未名湖一带的美景。事实上,这四条石屏是从附近荒芜的圆明园中移来的,屏风中的四句诗,也并非特为未名湖与石舫所作。能够将未名湖景形容的如此贴切,看似是天作之合,其实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石舫并非淑春园所特有。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都有这样的石舫。三者虽然身处异地,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命运: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颐和园和淑春园也遭殃及,三处的石舫均被烧得只剩下了基座。

  今天,我们能够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中看到一条经过修缮的石舫——清宴舫。这座以花砖和彩色玻璃装饰的二层洋楼式船舱,是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的加工之作。通过它,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出未名湖中的石舫在未被烧毁时的模样。而这只清宴舫的底座,则是乾隆年间的旧物,也是今日未名湖中石舫的仿造对象。

  乾隆皇帝在自己执政的第二十一年,在昆明湖中凿了一条石舫,并特意赋诗一首:

雪棹烟蓬何碍冻?

春风秋月不惊澜。

载舟昔喻存深慎,

盘石因思奠永安。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建造这条石舫,是为借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论。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像这条风吹不走、浪打不沉的石舫一样永远稳固。

  和珅在淑春园中安置石舫,或许是希望他宠臣的地位永远安稳,或许仅仅是为了点缀。但无论原因如何,石舫一类的东西在封建时代是决非皇家之外的人可以享用的。

  淑春园中的逾制建造,不仅仅只有石舫。嘉庆帝下诏处死和珅时,共列下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款即为:“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这个完全仿照圆明园中的“瑶台蓬岛”设计的小岛,便是今天未名湖中的湖心岛。然而,经过了两百多年,昔日和珅湖心岛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即使是燕京大学时期建在这个小岛上的有地下室的小亭子“岛庭”,今日也已经不复存在。历史留给我们的与湖心岛相关的资料,只有光绪帝的生父奕欣游览淑春园后为它所做的一首诗:

杰阁凌云久渺茫,邱墟宛峙水中央。

敝垣腾础踪犹识,斩棘披榛兴亦狂。

未觌蓬瀛仙万里,已成缧绁法三章。

从来蜃气惊涛幻,每断风帆过客肠。

   这首诗大致告诉了我们湖心岛当年的模样。然而,诗的末尾所表现出的悲伤没落、虚无缥缈的哀愁,却是今日游玩于石舫和湖心岛上的我们所难以理解的。

临风待月楼:见证几世姻缘

  在未名湖畔的迤南山峦上,有一座静谧的三合庭院。院前有两棵白皮松,老干横枝,婆娑弄影。这座燕园里现存的最古老建筑,就是曾经先 后作为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和北大老校长马寅初寓所的临湖轩。

  “临湖轩”是这座老建筑的新名字:1931年,冰心将这座庭院命名为临湖轩,后来由当时的北大文科院院长胡适题写了匾牌。此前的二百多年中,这座位于淑春园中的小院的名字一直是“临风待月楼”。(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不堪一抹颓墙外,偏见临风待月楼。”
时光荏苒,当燕京大学从陈树藩手中买下淑春园的地皮时,这座曾经冠绝京师的美丽园子已是一片颓废景象。在美国人乔治·克里夫妇的捐助下,“临风待月楼”被修缮一新,成为20年代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住所和接待来宾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临风待月楼”这个名字太过浪漫,这座充满古典气息的建筑,在和珅去世一百多年后,又见证了两段传世良缘。1929年6月,热恋多年的吴文藻和冰心在此举行了婚礼;六年后,吴文藻的高足费孝通和王同惠又在这里举行了婚礼。

临湖轩 :今天,临湖轩作为北大的贵宾接待室,每年都要接待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几千名包括国家元首、著名学者在内的外宾。轩外,临湖轩初建时栽下的一对白皮松仍旧安静地注视中轩中发生的一切。而古香古色的临湖轩中,却再也看不到曾经的主人和在此结下良缘的人们的身影。

  国学大师钱穆为这个见证百年历史变迁的湖泊所取的名字“未名”,恰恰与和珅的人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未名”二字,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所毕生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宽容无争。倘若和珅能够及早悟到这个道理,便不会在元宵佳节的夜里,于囹圄中写下“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这样辛酸无奈的绝句了。(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北大未名湖怎么读。?
念"mo"。未名湖本无名,乃燕京大学教授钱穆于20世纪30年代在燕京大学任教时所起的名字。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北大的未名湖为什么叫未名湖?
未名湖得名于其无名之状。在最初的时候,这片湖泊并没有正式的名称,因此被称为“未名湖”,寓意着其未经雕琢、原始自然的美。这种命名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很常见,它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未名湖的名字也寓意着学术探索的未知和无限可能。北京大学...

未名湖名字的由来
未名湖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后来是燕京大学教授钱穆在任教时为其取的名字。1930年,钱穆受邀到燕京大学任教,一天,司徒雷登先生在家设宴招待新同事。当他问到大家对学校的印象时,钱穆直言燕京大学并没有中国化,于是司徒雷登将建筑都改了名,而当人们对园中的一座湖不知道取什么名字时,钱穆干脆将取名为...

北大“未名湖”正确发音
北大“未名湖”正确:mo ming hu。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未名湖本无名,乃燕京...

北大的未名湖为什么叫未名湖?
”一席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十分尴尬。事后,司徒雷登专门召开校务会议,决定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与此同时,对于校园中的那一潭优美的湖水,因为一直没有名字,决定一并起个名字,最后决定就叫它“未名湖”,一直叫到现如今。

北大未名湖的名字是怎么由来的
燕园内还有一处湖泊,景色优美,但还没有名字。当时决定一并起个名字。但各式各样的名字试了很多,总觉得不合适。最后干脆就叫它“未名湖”,这就是今天北大未名湖的来历。历史背景:未名湖以前靠万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带在清朝属于淑春园的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和珅。在此大肆营建,一共建造...

北大的 未名湖念 wei 还是mo
未名湖(wei)相传是在征集名字的时候,有很多佳作,无法抉择,就没有选定,于是只称呼为未名湖,表示没有命名的意思,久而久之也就未名而名了。

北京未名湖多久能游览完
未名湖,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园内,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未名湖本无名,乃燕京大学教授钱穆于20世纪30年代在燕京大学任教时所起的名字。在游览未名湖时,游客可以欣赏到周围的秀美风光,体验北大的校园文化。一般而言,未名湖的建议游览时间约为2小时。不过,此时间仅作参考,具体的...

请问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塔名称的来历?
燕园建筑精髓 “ 一塔湖图 ” 之 “ 塔 ”—— 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

北大“未名”的来历?
从此,未名湖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 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当初它是和珅仿圆明园“蓬台仙岛”豪华建筑的一景,之后也毁于英法联军。燕京大学建校后,路思的长子亨利·鲁滨逊·路思(美国《时代》、《生活》杂志的创办人)为纪念先人,在湖心岛捐资建亭,亭子就因此而得名“思义亭”,燕京大学的学生常常在...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北大的“未名湖”缘何叫“未名湖”? -
马码贝加:[答案] 钱穆回忆自己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时候,曾对燕大的建筑命名为“M”“S”楼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样的名字根本没有中国的味道,应该改换成中国名称为好.当时燕大特地为此召开校务会议,于是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其他...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北大“未名湖”名字的由来? -
马码贝加: 钱穆回忆自己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时候,曾对燕大的建筑命名为“M”“S”楼非常不满.他认为这样的名字根本没有中国的味道,应该改换成中国名称为好.当时燕大特地为此召开校务会议,于是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其他的建筑物也一律赋以中国名字. 燕园内还有一处湖泊,景色优美,但还没有名字.当时决定一并起个名字.但各式各样的名字试了很多,总觉得不合适.最后干脆就叫它“未名湖”.这就是今天北大未名湖的来历.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发端于钱穆的一个小小建议.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北京大学未名湖是怎么来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未名湖是怎么来的北京大
马码贝加: 原名为燕京大学,它本是一个教会学校,校务由美国人司徒雷登一人主持.一次,司徒雷登先生设宴招待新同事.席间,他问诸人对学校的印象.在座的钱穆先生说:“本以为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来后大感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贝公'楼等等,看不见丝毫中国化.建议宜改为中国名称才是.”司徒雷登先生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召开校务会,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赋予中国名称.校园中有一湖,景色宜人,但还没有名字,大家都竞相提名,都不大合适,钱穆先生灵机一动,说道:“就叫未名湖吧.”于是,“未名”之名,沿用至今.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钱穆先生为什么给北大的湖起名叫未名湖? -
马码贝加: 据说,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很令人满意,最后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未名湖的名字由来 -
马码贝加: 1930年,国学大师钱穆应邀进入燕京大学任教.一天,燕大监督司徒雷登在自己的家里设宴招待新同事.司徒雷登名为监督,实则燕大校务全由他一人主持,教育部规定校长必须任用中国人,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司徒雷登问大家到校后的印象,钱穆直言不讳地说,听说燕大是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的,现在看来不是这样,进入校门就看见“M”楼、“S”楼(以美国捐资人姓名首字母命名),这是什么意思?哪有什么中国化?应该用中国名称才对.满座默然.司徒雷登从善如流,于是,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一律赋以中国名称.园中有一湖,景色绝佳,大家竞相命名,但都不满意,最后干脆取名“未名湖”.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末名湖的名谁谁起的? -
马码贝加: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说,1930年他到燕京大学任教,该校监督(相当于校长)是司徒雷登,即《毛选》第四卷中提到的那一位.有一天,司捷雷登设家宴招待新来的教师,询问大家对学校有什么印象,钱...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北大未明湖的来历?(最好有典故) -
马码贝加: 未名湖,就是没有名字的湖http://wenwen.sogou.com/z/q759934813.htm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北大“未名湖”正确发音 -
马码贝加: 如诗如画的未名湖美丽之中有神韵,这诗情画意的背后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原来未名湖一代在清朝乾隆年间是和珅的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当时园中有一大湖泊(即未名湖的前身),湖中有一石舫和湖心岛.和珅后...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关于北大未名湖的故事? -
马码贝加:[答案] 查了典故之后,得知未名湖美丽的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原来未名湖一带在清朝乾隆年间是和王申的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只是当时的淑春园并无多少可观之处,园中多为水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鄂伦春自治旗15088424826: 北京大学是和珅的家吗? -
马码贝加: 清代未名湖一带原为淑春园,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和珅.和珅在此大肆营建,开凿出大小湖泊,并用掘出的泥土来堆造湖中岛.他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