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胡人汉化,那有没有汉人胡化的情况?

作者&投稿:师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有。汉人胡化在古代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主要是看当前哪一方得势。胡人得势,那么整体的社会趋势就是汉人胡化。关于汉人胡化,在边境地区是最能体现的而“同化”还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员数量。之所以人们都说胡人汉化,其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汉人的数量实在是庞大。

带着这种理性的思维,所谓的“胡人汉化”其实可以理解为“多数人同化少数人”,而由此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找到一些关于胡人比汉人多的例子。例如在汉朝时期,朝廷意图通过“移民”将汉人移居到河西走廊地区,来同化在当时很难控制的胡人。然而大量移民的结果就是,移民过去的汉人被当地的胡人同化了。在东汉末时期有名的董卓就是被胡化的汉人!


由此可见,“汉人胡化”其实并不少见,反而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极其厚重的色彩。之所以流传到后世的说法基本上只剩“湖人汉化”,其实主要是因为历朝历代的当权者为了保持一种稳定的传承,而刻意刻画的一种形象而已。

其实“胡人汉化”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的文化就是一个不断相互融合的过程和结果。在这片大陆上,从最初的部落逐渐融合成为国家,再由一个小国家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大国家,最后形成了现在诺大版图的中国,传承五千年不断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融合”,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包容”和“多元化”。

所以综合而言,其实无论是“胡人汉化”还是“汉人胡化”,其实他们的本质只不过是“融合”而已,而不是“灭绝”。所以也就毋庸置疑历史上有没有汉人胡化的情况,因为这是必然有的。



小白帽,人为的化汉为胡,

胡服骑射。盛唐时胡服非常流行,西域进口的外国衣裤也可以在长安买到。

本是汉家郎,操着胡儿语,指着墙头骂汉人,这就是胡化的特征,也不是说没有。

有啊,汉武帝时代就有过困扰,移民实边是在无法决战并胜利前抵御侵略的好计策,但少了不是被屠杀就是胡化,多了财政又负担不了。


中国传统文化汉化和胡化的过程,尽量在600字以内,急用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胡人汉化,中原的儒学起到了关键作用。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何兹全说:西晋末年,随着士族上层的渡江南下,装在他们头脑里的玄学也被带过江去,原先影响甚微的经学士族留在北方,他们保持着汉朝经学重礼仪的传统。而胡族政权武力占据北方,要立国中原,必须熟悉儒学传统,崇尚中原文化,以...

现存姓氏中,有哪些是胡姓演变过来的,或是胡人汉化后所用的姓氏_百度知...
在胡姓的源流中,还有一个重要渊源,那就在河南、安徽境内曾经有过两个胡子国。《韩非子·说难篇》是对姬姓胡子国的最早记载,说郑武公称胡为“兄弟之国”。姬姓胡子国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同姓诸侯所建立的子国。据《春秋盟会图》所载:“胡,在豫之郾城,此姬姓胡,楚灭之。”公元前538年,...

没有受过汉化教育的宇文泰,他是怎样能完成北朝汉化的?
宇文泰没怎么读过书,却也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要让胡人汉化,不能使用过为刚猛的手段,而是应该“徐徐图之”,以消弭民族之间的矛盾。宇文泰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所有的将官改了一个鲜卑姓。有的人说了,宇文泰这样做不就是逆“汉化”吗?事实上,宇文泰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逆“汉化...

在唐朝时期“胡人”是怎么回事?
由于仰慕汉文化和对中原汉人的驱赶,以往的胡人已经汉化并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北方各地,与汉族无二异矣。“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策》),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五胡乱华后的汉族是怎么恢复过来的!
南方的汉族没有受到影响,始终是汉族政权。北方,一方面,胡汉杂处,鲜卑汉化。虽然很多人否认,我倒觉得这是汉族的光荣,异民族都放弃自己的民族,而规划到汉族的行列,不也是汉族文化的强大吗。另一方面,北方的大的汉族家族结成氏族,具有强大的实力。不管是哪个民族当政,都会借用氏族的力量。以至于后期...

北魏为什么要推行汉化,为什么还要迁都,是不是逼不得已?
北魏太和十八年,拓跋宏搞了一手汉化改革,主要就是在民族方面,让胡人学会说汉语,学汉字。当时拓跋宏给出的解释就是汉文化优秀啊,我们得多学习学习,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时候不得不改革。汉朝崩溃之后,中国的北方就彻底乱了,没人掌权,这时那些被统治的少数民族就站出来了,于是就有了五胡乱华这一...

古代北方的民族为何被称作“胡人”?
中国古代史籍中“胡”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比如“胡服骑射”“五胡乱华”“杀胡令”“胡虏肉”等,其实都与那些被称作“胡人”的民族有关。在当时来说胡人主要泛指北方和西方的游牧渔猎民族。把北方的游牧民族称为“胡人”,最早始见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典故,“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胡服就...

为什么隋唐是胡人的谣言至今还存在
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隋文帝母亲种族没有记载,所以隋文帝是不是混血不清楚,不过他的后代都是混血也就是有胡人的血统,唐朝从高祖李渊开始就有胡人的血统了,说是胡人不贴切,但确实有胡人的血统,所以他们的好多做法在我们纯正的汉人看起来就很不一样的。

五胡乱华
、唐朝(鲜卑政权,孝文帝改革之前意义上的胡人,现代汉族的一部分)、五代(沙陀)。有人肯定会反驳说隋朝唐代不是鲜卑政权,那有意义吗?隋唐本是鲜卑汉族融合史。其祖先本为鲜卑贵族,世代与鲜卑通婚。且不追究其先祖是不是孝文帝改革后汉化的鲜卑,且不论“附宗陇西狄道”,就论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隋文帝杨坚哪个不...

“五胡乱华”时的“五胡”各族后来去哪里了?为何会集体消失?
不但如此,在胡人被汉化的过程中, *** 也渐渐被“胡化”。其实,后来的隋唐王朝就是 *** “胡化”的结果,这两个王朝虽然都是 *** 主导,但是,他们崇尚武功,这些都是以前的 *** 所没有的,这明显是民族融合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史学家都说:李渊家族确实有着胡人血统!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民族融合有其必然...

泸县17142973416: 是胡人汉化了还是汉人胡化了?
尔施盐酸: 政策继续倾斜下去,汉人迟早被胡化…现代的中国人要从韩国日本那儿学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呵呵~ 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个问题!

泸县17142973416: 五胡乱华后的汉族是怎么恢复过来的! -
尔施盐酸: 南方的汉族没有受到影响,始终是汉族政权.北方,一方面,胡汉杂处,鲜卑汉化.虽然很多人否认,我倒觉得这是汉族的光荣,异民族都放弃自己的民族,而规划到汉族的行列,不也是汉...

泸县17142973416: 唐太宗时期哪一件事可以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该事件有何意义? -
尔施盐酸: 七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实行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八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唐蕃之间关系更加密切.

泸县17142973416: 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 -
尔施盐酸: 胡人汉服''是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仰慕汉族文化,说汉语,着汉服,最典型的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族人改成汉姓,学习汉语,穿汉服."汉人胡食''是胡人的饮食习惯传到中原,使得中原的百姓接受了一些胡地的饮食习惯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说明 1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2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3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例如茶马互市等边境贸易,对民族融合产生了积极作用. 简单来说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就是一种民族融合的现象.

泸县171429734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胡文化的交融的特点? -
尔施盐酸: 特点:1,胡人都是文盲,考武力可以一时占领部分地区,但要想建立政权,还是要考华人.(当时胡人对汉族的称呼为:华人,夏人,中国人,中华人,汉人)2,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矛盾异常复杂.不仅仅是华人和胡人的矛盾,胡人之间的...

泸县17142973416: 魏晋南北朝虽然出现民族割据,但背后隐藏着一统化的倾向,对吗 -
尔施盐酸: 民族出现大融合,胡人汉化,汉人也受胡文化影响 胡汉文化出现前所未有的交流与碰撞,最后趋向融合

泸县17142973416: 究竟是胡人被汉人同化了,还是汉人被胡人同化了? -
尔施盐酸: 互相渗透的,更多是前者

泸县17142973416: 请解释"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
尔施盐酸: 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历史现象,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 内迁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说明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泸县17142973416: 唐朝皇帝是汉人吗?
尔施盐酸: 安史之乱的原因并不是外族、血统之类的.而是中央集权不够、地方势力坐大造成的... 不仅有胡人汉化的主流现象,也还有汉人胡化再汉化的 特殊情形.通过偶这几年对姓...

泸县17142973416: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汉服是不断胡化的过程 -
尔施盐酸: 其实衣服重点没有变… 胡人有别于汉人的,其实只有两点,束发还是披发,左衽还是右衽. 《论语·宪问》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变成胡人了. 所以,区分汉胡的最重要的点在于披发还是束发,区分胡服与汉服的最大的点在于左衽还是右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