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夜上受将城闻笛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月夜独特景色的诗句是?

作者&投稿:诸葛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二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夜上受降城闻笛_百度汉语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李益夜上受将城闻笛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月夜独特景色的诗句: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诗用了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边塞月夜独特的景色。


《夜上受降城闻笛》。翻译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回乐烽前沙白似雪,受降城外月光如霜。不知何处吹起了芦笛,征人整个夜里都在遥望家乡。疑难点注释:①李益(748—829),字君虞,凉州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四个意象构成了征人思乡的独特...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这首诗中,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四个意象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边塞...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断句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及赏析
”在“闻风而动”中,他在会稽“拔剑斩守头”;陈涉遇难后,他又跟沛公一起“大破秦军,斩李由”。在与秦军主力章邯决斗的“钜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起义决定性的胜利,当时“从壁上观”的“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楚汉激烈争斗时,他在“鸿门宴”上,显得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翻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夜上受降城闻笛节奏划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节奏划分如下: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及翻译
《夜上受降城闻笛》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翻译: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诗眼是什么?
此诗的诗眼应该是最后一句“一夜征人尽望乡”。先看全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 李益 〔唐代〕回乐烽前沙似雪,(另一个版本作:回乐峰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两句是在描绘和烘托出一个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在如霜的月光下,雪一般的沙漠,那么的凄清寂静...

李毅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道出真人妄想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之情的诗句...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全文如下:《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 (唐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受降城外月如霜”的“降”的读音是什么?
“降”在这里读作: xiáng “受降城外月如霜”出自唐朝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原文如下: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广昌县13578656086: 李益夜上受将城闻笛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月夜独特景色的诗句是? -
郭怜东岳: 1、李益夜上受将城闻笛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月夜独特景色的诗句: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2、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广昌县13578656086: 夜上受降城闻笛 的前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 -
郭怜东岳:[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词是“沙似雪”与“月如霜”.抒发了边防将士之乡情.

广昌县13578656086: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
郭怜东岳:[答案]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

广昌县13578656086: 夜上守降城闻笛古诗,前两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 -
郭怜东岳: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在这两句诗中,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霜.两句诗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广昌县13578656086: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 夜 闻 笛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
郭怜东岳:[答案]小题1:B 小题2:不同.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 小题1:

广昌县13578656086: 帮我做套题9.古诗文默写.(l)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2)《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景色句子(3)《鸟鸣涧》中静中有... -
郭怜东岳:[答案]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青天有月来几时?我...

广昌县13578656086: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二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
郭怜东岳: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

广昌县13578656086: 《塞上听吹笛》和《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古诗鉴赏两首诗分别是高适和李益写的.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 -
郭怜东岳:[答案] 你找的是这个吧! 例:塞上听吹笛 高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答案...

广昌县13578656086: 夜上受降城闻笛运用比喻的句子是什么? -
郭怜东岳: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广昌县13578656086: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春 夜 闻 笛 -
郭怜东岳: 小题1:B 小题2:不同.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选择题,我们只要能够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就可以了.《夜上受降城闻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景象,但是没有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只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所以B选项是不正确的.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要回答相同还是不同,然后再来分析情感.前诗表达的是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从“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以看出;后一首诗,诗人自称“迁客”,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抒发迁客的归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