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中“得无……乎”在哪篇文章中国学过?

作者&投稿:才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文言文中得无……乎在哪篇学过~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得无”则为“该不会(是)”的意思,“得
无…乎”可用现代汉语的“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对译。
2.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
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吧?
4.高帝曰:“得无难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高祖说:“(拟定朝廷礼仪之事)只怕
是不容易吧?”
有时句末与“得无”呼应使用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省而不用,或换作“耶”字,其意义不变。如:
5.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现在国家只怕是有高尚品德和才能
的人才流散在民间?
6.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反复思量,只怕是(岂不是)给我指点捕捉虫
的地点吧?
另外, “得无”中的“无” 有时还换成“微”或“非”,构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
意义也不变。如:
7.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堂下莫非有厌恶我的人吧?
8.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柳宗元《封建论》
)——我以为周王室事实上老早就灭亡了,不过在诸侯之上保存个空名罢了。这恐怕是诸侯强盛,好比尾
巴大了便摇不动的弊病吧?

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写古文,而是为了使我们多掌握一种工具,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文言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但客观上,因文言本身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且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可能带来艰涩难懂、歧义纷出,自然让学生视为畏途。文言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应备的基本素质。但客观上,因文言本身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且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可能带来艰涩难懂、歧义纷出,自然让学生视为畏途。面对新课程对文言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应如何真正学好文言呢? 一、强化熟读成诵 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更讲究韵律,追求声韵。入选课本的篇目,更是文质兼美,朗朗上口的佳作。同学熟读、背诵经典名篇,对于培养兴趣、形成语感有益,对于应对考试、准确答题则有用。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同时,“朗读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诵读要注意几点:(1)要带有明确的目标去读。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通读了解课文。(2)要在朗读中寻找语感。在我们开口诵读时,不仅运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了,准确率却大大提高了,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将会成倍提高。(3)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写作背景,然后,就让学生自由高声地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语气等特点。学生自由朗读后,再指导他们听录音范读,范读可以把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通过朗诵表达出来。(4)通过诵读感受文章的内涵。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挖掘潜在的教育功能。如诵读《劝学》学生能够体味到我们今天仍在强调学习的意义目的所在,知道学习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诵读《岳阳楼记》体味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读罢《出师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就会感受一代忠良的代表、身为人臣的高尚情操;读罢《陈情表》便能体味到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不忍弃祖母于不顾的一片孝心。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二、重视预习复习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即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对于暂时无法理解的字、句,如有可能,应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揣摩、判断,并注意课上老师的讲解、说明。“带着问题”上课,“有的放矢”学习,无疑事半功倍。而课后复习则应注意归纳、积累。同学可以侧重对文言现象,如通假字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以期巩固学习成果,加深知识理解。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同学们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例如:(1)古今异义的积累。古今异义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人的配偶”,属词义的缩小。此外,还有通假字的积累、虚词的积累等。通过归类、比较、积累,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众所皆知,学习现代文,是从认字开始的。学文言也是这样,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 、虚词 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课本中所选编的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例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劝学》、《赤壁赋》等等,它们无论是语言、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因此学习这些文章,必须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含义,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在实词与虚词两者间,大量的、难于掌握的是实词。下面首先来谈一谈关于实词的掌握。 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与现代汉语使用的词汇意义相同,如“人、马、牛、鸡、狗、笑、山、石、大、小、上、下”等,这类词,我们便可视作现代词去理解。一种情况是与现代使用的词汇毫无关联的,如“抢”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抢劫”,而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抢榆枋”的“抢”解释为“突过”的意思,在《战国策·魏策四》中“以头抢地耳”,“抢”是“撞”的意思和“抢劫”的意义毫无关系。这类实词非常少,而且不会同现代汉语混淆,我们可把它们当作生词去记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古今都使用的词,意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情况复杂,难于掌握。这些词汇,又常常被列为考查重点,是需要下大力气掌握的。应把学习重点放在这类词汇上。例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再”字下面说:“一举而二也”。《左传·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见 “再”在上古时解释为“两次”。虚词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语文高考考纲中规定的文言文虚词共有18个,它们分别是: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虚词的用法比较稳定,学生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它的用法、意义。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常用用法记在脑中,经常使用便能象应用数学公式一样的灵活。在句法上,对文言文句式的把握和梳理同样重要。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在常见句式中,仍有不少同学对宾语前置句式和定语后置句式、固定句式等感到难以把握,这与平时不注重涵咏、缺乏语感有着直接的关系。诸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无乃……乎?”、“其……之谓也”、“何……为?”等。反复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词语句,咀嚼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中。到需要某种词汇、句式、结构和方法时,就会涌现笔端,挥洒自如。这种语言材料和知识的积累,正是语文功底的基石。文言文中优美词句有的对偶工整堪称经典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的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有的凄切动人催人泪下如“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等等三、翻译练习法。选做文言文练习,把学过的课文中所积累的文言实虚词以及句式等方面知识和练习中出现的相似的联系起来,提升答题能力在解题中学会知识的迁移。翻译练习法好比文言知识大阅兵!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文言文的翻译好坏的标准。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忠实原作、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如(1)主语的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二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如⑴宾语前置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鸿门宴》 ⑵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劝学》三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如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译文“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已经像太阳迫近西山,气息微弱,生命危在旦夕了。”《陈情表》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翻译水平。 四、适当延伸拓展 其一,可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文言。同学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作品,在对照阅读中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开阔视野,训练思维,提高阅读水平。如学完贾谊的《过秦论》,可同时阅读苏洵的《六国论》。其二,可结合写作学习文言。高中课本的文言作品,几乎都蕴涵丰富写作空间。如能适当联系拓展,无疑可激活课文的学习。如学完《师说》、《劝学》等后,可写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你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我相信,三年下来,你定能在文言学习上游刃有余。

《岳阳楼记》

原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扩展资料: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翻译: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2、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

翻译:现在国家只怕是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流散在民间吧?
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

翻译: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吧?
4、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翻译:(您)每天的饮食大概没有减少吧?
5、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翻译:成名反复思量,(心想)只怕是(岂不是、莫非是)给我指点捕捉虫(蟋蟀)的地点吧?

6、高帝曰:“得无难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翻译:汉高祖说:“(拟定朝廷礼仪之事)只怕是不容易吧?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吧?




帮帮忙讲解一下文言文中的“道”字和“得”字的意思,越详细越好_百度知 ...
9、收获,名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10、合适,融洽,形容词。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与公甚相得也。11、应该,应当。《史记 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2、助词,表示完成或说明结果。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得无,得毋:1、莫非...

文言文得代矣怎么解释
矣,语气词,无义。 2.惫矣[bèi yǐ] 疲惫,极度困乏。 3.已矣[yǐ yǐ]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4.足矣[zú yǐ] 充分,够量。 5.笑矣乎[xiào yǐ hū] 笑菌的别名。 3. 文言文中的矣是什么意思 【释义】文言助词,用在句子末尾,相当于“了”:悔之晚矣|由来久...

文言文的之有几种解释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②“填然鼓之。” 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3. 之在文言文中有几种解释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

高中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 2. 高中18个文言虚词的翻译及用法 常见...

因得的文言文
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cause]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文言文判断句式
即“在……被举荐”.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 2. 怎么才能看出古文的那些句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晋人有好利者文言文翻译
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还不如文中的晋人。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为卑劣的品行---虚伪! 可见:\/view\/2401534 望采纳 2. 晋人好利 文言文翻译 《晋人好利》翻译: 有个喜欢钱财的晋国人,去逛市场。碰到东西就去夺取,说:“这个是我可以吃的,这个是我可以...

有关山市的文言文
3. 初中文言文山市全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

谁知道文言文中的十八个虚词
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初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丈夫(成年男子,泛指男人) 丈人(对男性长者的尊 称) 爪牙(武臣,泛指辅佐之人) 政治(政事) 指示 (指出来让看) 智力(智慧和力量) 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祖父(祖辈和父辈) 左右(侍从人员)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

象山县15111235981: 高中文言文中“得无……乎”在哪篇文章中国学过? -
松君格拉: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

象山县15111235981: 高中文言文中得无乎在哪篇学过
松君格拉: 文言文“得无…乎”句式结构【结构解析】“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一般情况下表示语气较轻的反问,可以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等;...

象山县15111235981: 文言文中“得无”例子 -
松君格拉: 得无:亦作“得亡”.亦作“行毋”.犹言能不;岂不;莫非. 《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日食饮得无衰乎?” 《汉书·赵充国传》:“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

象山县15111235981: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
松君格拉: 第一册 1、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烛》 2、越国以鄙远 《烛》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 5、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 6、共其乏困 《烛》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 8、闻寡人之耳者 《邹》 9、...

象山县15111235981: 文言文中的五种句式是哪些? -
松君格拉: 文言固定结构常见的有表疑问的、表反问的、表测度的、表感汉的和表判断的等五种. 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

象山县15111235981: 文言文固定结构下面的固定结构啥意思无乃……乎孰与得无……乎(耶)无以无所何……为有所然则是以是故所以岂……欤直……耳庸……乎 -
松君格拉:[答案] 无乃……乎——恐怕.吧. 孰与——与谁 得无……乎(耶)——该不会.吧? 无以——没有用来. 无所——没有所(动词)的.(后跟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何……为——为什么.呢? 有所——有所(动词)的.(后跟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然则——连词...

象山县15111235981: 文言文中得无的确切意思 -
松君格拉: 两句中的“得”作副词,是“必须;应该”的意思.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翻译——您老人家听了我这样的话,该不会讨厌我的刻板固执吧! 高帝曰:“得无难乎?”翻译——高第说:“该不会 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

象山县15111235981: 文言文中乎的用法 -
松君格拉: 〈动〉(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 同本义 (3)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

象山县15111235981: 文言文中表反问语气的的固定格式 -
松君格拉:[答案] 句中有“安……乎(哉)、安能、安得、何能、何得、不为……乎、不亦……乎、何……为、无乃……乎、其……乎、庸……乎、得无……乎、得无……耶、独……耶(哉)、非……欤、况……乎(欤)、岂……哉(欤、乎)”...

象山县15111235981: 急求《何岳得金不昧》译文文言文翻译参考书目:新编高中文言文助
松君格拉: 原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