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都汴京的利弊

作者&投稿:符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王朝为何建都汴京?~

子月谈史|子月闲谈|第八讲,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读:在古代的历朝历代,建设都城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在北宋王朝之前的各王朝大多建都于关中地区,而北宋却是建都于中原地区。那么北宋王朝为何建都在中原地区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呢?
这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秦汉以来,全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偏于西北地区。而唐中期以后,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关中地区战乱频发,水利失修,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导致人口衰减,经济衰退。
宋陵
而相比之下,黄河下游城市的经济地位却在逐步提高。到了宋朝,由于地理和国防的关系,军事和政治重心仍然在西北地区,但是在经济方面,汴京经过五代十国以来的发展,既是南北交通中心,也取代长安、洛阳成为经济的中心。因此,北宋王朝定都于汴京。
赵匡胤
宋初,不少大臣都曾建议建都长安或洛阳,而宋太祖赵匡胤却决定建都于汴京。这当然是从经济上考虑的,也考虑到粮食运输的问题。作为首都城市,必须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粮食运输。唐朝的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全靠运河。但是在唐代,因运河年久失修,长安的粮食经常供应不上,这不利于都城的安全。但北宋的都城汴京也存在无险可守的危险。
那么对于汴京无险可守的不利之处,宋太祖赵匡胤又是怎么化解的呢?汴京地处平原,而北宋的大敌是辽朝。一旦辽朝的骑兵南下,不数日便可抵达黄河,而渡过黄河便直面汴京。
宋陵残迹
既然要建都于此,势必要驻守重兵,故而北宋禁军一半集中在京师附近。而另一半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这种"强干弱枝"的兵力部署显然是为了配合建都开封的需要。
关注子月谈史,与你一同畅游历史长河,如有感想体会或批评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宋朝为何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而不选择长安洛阳做都城?其实在宋初之时,宋太祖赵匡胤因为长安、洛阳久经战乱,因而作废了迁都的念想。到了宋太宗时期,由于其得位尚有争议,加之长安洛阳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便自此定都开封了。

  宋太袓创立宋朝后,舍周秦汉唐传统古都洛阳及长安而择都於汴京,无疑是中国政治重心变迁的显著标志。然而纵观北宋一代历史,定都汴京后,虽曾适应了宋初社会发展变化和政治、军事的形势,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相当重要的政治作用与经济效益。但是,毕竟由於建都汴京本身在不利的因素,随著社会严定汴京各种问题的加深,很快就暴露出很多弊病。於是,在北宋中后期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给后世留下的深刻历史教训,今天看来仍不失其借鉴意义。故此宋乃导致宋代积弱不掁的原因,现论述如下:

  首先,汴京处於黄河中下游平原上,而“魏地四平,诸侯辐凑,无名川大山之限”,从军事地理与城市设防角度看,有其先天不足的成份。在中国古代以陆地作战为主要战争方式的条件下,国家的都城除了要保证有充分的给养外,军事地理上的有险可凭与否,同样不可忽视。周秦汉唐建都长安,从地理因素来看,主要都是依靠关中山河之险以保障首都的安全。北宋定都汴京,虽使漕粮运输有了可靠保障。但汴京周围一马平川的地埋形势,郤给赵宋帝都造成了没有天然屏障这一重大缺陷。南宋史学家郑樵总结历代王朝建都特点时指出,“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下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以山川为固”。清代学者顾袓禹进而评论河南政治地理说:“河南者,古所称四 战之地也。当取天下之日, 河南在所必争;及天下既定,而守在河南,则岌岌焉, 有必亡之势矣”。应说皆不失为真知灼见。正因为地理形势上的无险可守,汴京常常暴露在异族入侵的直接威胁之下, 而且随著契丹的逐渐强盛以及北守军事上的节节失利,这种危机日益严重。故宋初曾有过的迁都之议,在北宋中初又再次出现。范仲淹曾说:“洛阳险固, 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官室”庆历四年, 韩琦上书仁宗; “清修京师外城, 言北戎势重, 京师堰而无备, 若无一朝称兵深入, 必促河塑重兵与之力战”; 同时主张”备河北, “营洛邑”。由此可见在北宋中期已有选见之士对定都汴京重新发生了怀疑。钱穆先生评论北宋定都汴京之弊时说: “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藩篱尽撤,本根无备”。可谓切中其弊。

  其次, 正因为汴京处於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 而周围又曾有许多割据集团,这就迫使北宋政府不得不在京城和京畿集中庞大禁军,“以兵为险”,“设险以制敌”, 对付周围敌对势力。这虽在初期取得防范唐末五代割据局面之再起, 巩固赵宋政权的作用, 但同时郤又带来了导致北宋积贫积弱重要原因的冗兵之弊。(宋代的重文轻武政策, 使大量文士透过科举入仕;真宗时官吏人数已达万人, 英宗时更增至二万四千人。宋代官吏不但人数激增, 且俸禄亦相当传厚,除正俸外, 还有各项津贴。再加上恩荫制度, 官吏的子孙亲属也可有荫俸, 使政府的财政开支十分庞大。)

  史学界历来认为, 北宋采取重内虚外政策, 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与农民起义, 这无疑是不错的。但是, 如果从北宋建都角度再加考察, 不难发现越宋统治者还有其更深的懮虑。宋太袓曾给其弟赵光义推心置腹地讲过: “国家若无外忧, 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 皆可预为之防: 惟奸邪无状, 若为内患, 深为可俱,帝王可当用心如此”, 可见“防内”之心正是深恐有人重演“黄袍加身”的反的心情写照。故“防内”的核心内容显然是防守京师安全。从这一需要出发, 宋廷将大量队集结中央, “尽收天下劝兵列营京几, 以备藩卫”其用心是很明显的。

  所谓“以兵为险”, 秦观曾有过论析: “本朝惩五季之弊, 天下之兵宿於京师, 各挂於籍者, 号百余万, 而衣食之给一毫以上, 皆仰县官, 又非若府兵之制一寓之於农也, 非都四通五达之郊, 则不足以养天下之兵, 此所谓以兵为险者也”, 张方平也说: “今京师矿平冲会之地, 连营设衙, 以当山河之险”。应该说“以兵为险”确是北宋建都不同於汉的颢著特徵和以汴京为都后的必然措施。正如富弼所说:“我祖以来, 罢诸候权,聚兵京师,都对“以兵为险”大加赞颂。然而, 正因为北宋统治者如此重视京城屯兵防守, 致使京师禁军数量年增加, 冗兵之弊也随之日趋严重。

  北宋初年到中期, 号称“守京师, 备征战”的禁军人数直线上升, 到仁宗时已超过了太祖禁军的四倍多, 竟至占全国军队三分之二以上, 其膨胀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而如此庞大的禁军, 其军费开支使政府财政发生严重危机, 造成“农疲於养兵, 而兵且耻予为农”的状况。兼以禁军素质很差, 兵将不专, 临阵辄败, 意徒贻西夏军嘲笑。这些情况, 引起士大夫们的忧虑,王禹称一针见血地指出: “当乾德, 开宝之时, 土地未广, 财富未丰, 然而击河东, 备北鄙, 国用未足, 兵威亦强, 其义安在, 由所蓄兵锐而不众, 所用之将专而不疑也。自后尽取来东南数国, 又平河东, 土地财富可谓广矣。而兵威不振, 国用较急, 其义安在?由所之兵冗而不尽锐, 所以之将从而不自专放也“; 嘉佑七年, 韩琦也上书痛阵其害;”今日京师至天下州郡大率无储蓄, 边城甚者或无三数月之备, 不幸有连年水旱, 将何以养此兵乎?此兵不足以养, 则其忧不在契丹也”。苏轼更深刻地指出:“以不生息之财养不耕不战之兵, 块然如巨人之病腿, 非不拐然大矣, 而手足不能以自举”。结果使国家“内则库府空虚, 外则百姓穷匮, 饥寒交迫”。可见北宋冗兵之弊, 不仅仅是出於防范农民起义。联系定都以靖四方和御外来考察, 就不难看出, 赵宋统治者自有其更深的难言的苦哀, 兵冗之弊对於朝统治者来说, 也实是一个难以砌底医治的一大痼疾。

  再次, 就漕运主要干线的汴河来看, 也并非绝对有益於害。大量史实证明, 汴河虽有利於漕运而稳定政权民生,但经常发生的水患给汴京带来日益增多的困虽, 成为北未国都的又一隐忧。曾被宋太祖誉为“宝带”汴河, 从北宋初年就经常决溢, 史载:太平兴国二年七月“汴水溢, 坏开封大宁堤, 浸民田, 害稼.诏发怀, 孟丁夫三千五百寒之”。此后这类汴河决溢的灾害充斥史载, 清代史地学者对此论道:“盖宋漕渠之利莫过於汴, 而亦时被决溢之患” 。而宋廷也一直未能解除汴河水害对京师的威胁。 嘉佑年间, 大水浸入京城, 竟使枢密使狄青被迫“徒家相国寺, 行止殿上”。元丰六年步军副都指挥使刘永年上奏宋神宗说:“臣窃以京关防河, 事体至重, 迄自今遇水大涨或淫雨不已, 令都巡地分如救火法, 於近使增发三、两指挥”。把汴河防汛视为救火一样紧急, 可见水患对京城威胁之严重。同时, 汴口常开闭, 危及京师安全。熙宁八年冬, 因汴口未闭, 使“汴水凌牌拥遏至京城中”, 神宗闻讯大惊, 紧急下诏“连夜堵塞”, “不得误事”. 汴河一出事端, 就对国都危害非浅, 使“京师常有决溢之虞”, 这是北宋统治者当初择汴定都时始料未及的。为了解决汴河对京师造成的威胁, 北宋五朝政府都曾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治汴, 然而效果甚微, 从末根除水患。到了北宋后 期。汴河每岁疏浚制度渐趋松弛, 淤淀情况更加严重。自汴流湮定, 京城东水门下至 雍丘襄邑,河底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馀。自汴堤下瞰, 如民居深谷。这样一旦堤决, 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是以往汉唐建都长安所未曾遇到的特殊危险情况, 对於北未政权来说, 则是难以克服极为不利隐患。

  历史证明, 当国家政治, 经济发生危机, 而国都所在之地又不能缓解这仲矛盾的时候, 择地迁都, 更图掁兴, 不失为解救危机之良方。盘庚迁殷, 商王朝中兴; 西周由周原而移鼎镐京,终於逐步强盛而灭殷商; 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 削弱反对改革之贵族势力而使汉化后之北魏经济文化得以很大发展, 这些都是我古史上迁都治国的典型事例。由此说明国都绝非既定则不可迁徙, 在一定条件下, 迁都重建确是一个缓和矛盾, 因势利导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样, 如果赵宋统治者能在社会机日趋严重的北宋中期适应形势的变化,将国都出汴京。移鼎江南, 以江南经济的丰富弥补军事上的不足, 帝王励精图治、军队提高素质, 不处处因汴京所在而左右为难, 然后以精兵全力北伐, 败契丹而复燕会, 则时局将为之改观, 宋室摆脱积弱之困境, 创中兴之业也并非没有可能。遗憾的是北宋自宋太宗以后, 历代帝王无不因循守旧, 代代相袭、死守列祖陵寝不放, 最后终於以靖康之耻宣告了北宋的灭亡。诚如近人钱穆所说:“其先则畏难因循, 其后又偷安苟且, 而宋事终不可为矣”。当然, 北宋建都汴京的历史早已一去复返了, 然而其教训, 值得总结和借鉴的。

利:地理上更接近富庶的江南地区,有利于将南方的资源输送过来
弊:汴京附近无天险,不像洛阳等地地势险要,汴京不易防守,容易被攻陷


北宋定都汴京的利弊
弊:汴京附近无天险,不像洛阳等地地势险要,汴京不易防守,容易被攻陷

北宋定都开封的利弊
1. 定都汴京的利处在于其地理位置靠近富庶的江南地区,便于将南方丰富的资源输送到北方,增强国力。2. 然而,汴京周边并无天然屏障,与洛阳、华山、南阳等地相比,其地形并不险要,因此汴京在防守上存在一定的劣势,更容易遭受敌军的攻击。

北宋定都汴京的利弊
北宋定都汴京,虽使漕粮运输有了可靠保障。但汴京周围一马平川的地埋形势,郤给赵宋帝都造成了没有天然屏障这一重大缺陷。南宋史学家郑樵总结历代王朝建都特点时指出,“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下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以山川为固”。清代学者顾袓禹进而评论河南政治地理说:“河南者,古所称四 ...

看懂了地形图,才知道为何汴京那么为危险,北宋却不愿意迁都
由于汴京依然是北宋的根基,宋太宗虽不济,然守成有余,并没有因此而迁都。 宋真宗和宋徽宗时想要迁都,都被群臣「 ”劝”了回来,终北宋一朝野没有迁都。 2.有利之处 签订了澶渊之盟后,北宋并没有放下对辽国的戒心,反而在河北不断的增兵。以至于觉得黄河北移会让天险消失,居然征发了二十多万...

北宋王朝为何建都汴京?
而相比之下,黄河下游城市的经济地位却在逐步提高。到了宋朝,由于地理和国防的关系,军事和政治重心仍然在西北地区,但是在经济方面,汴京经过五代十国以来的发展,既是南北交通中心,也取代长安、洛阳成为经济的中心。因此,北宋王朝定都于汴京。赵匡胤 宋初,不少大臣都曾建议建都长安或洛阳,而宋太祖...

为什么宋太祖要选择汴京作首都?
定都汴京的争论:国防空虚?经济优势? A: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说,宋初,宋廷对选都有一番争论,宋太祖本其实就想放弃汴京,而改迁于洛阳;他的出发点是认为洛阳有险可守,亦出于自身对故乡洛阳的怀念,「乐其风土」,故有意迁都。当时朝中对迁都之事即抱有三种不同意见: (1)首先,是出于军事考虑。宋太祖认为...

哪个朝代定都汴梁
宋朝定都汴梁。汴梁是今天的开封,是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被称为汴京或汴梁。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它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的繁荣。开封作为北宋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这为城市的繁荣提供...

开封四周一马平川,为何开封还能作为北宋的都城呢?
一统海内,才是帝王想要考虑的事情。特别是宋太祖太宗两朝对契丹用兵,收复了燕云的两个州之后,在真宗朝和契丹定了澶渊之盟,基本上北境燕安,国家经历了长达近200年的战乱后,需要休养生息,并没有考虑到后世的女真金国之崛起因素,定都开封,延续四代之遗,在当时可谓极为正常之举。

北宋建国时所定的京都(首都)是哪里?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打动了当政者,最终在权衡利弊之后仍定都于此呢?推究其因,主要在于开封便利的漕运及交通条件,满足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北宋鉴于晚唐五代以来内轻外重、中央权威扫地的政治局面,采取了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政策,把全国的精锐部队数十万人汇集京师。这样数...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迁都洛阳或者长安?
定都汴梁符合多数大臣的心愿,甚至可以说是顺应民心。而此时的长安和洛阳,由于连年战乱,受到极大破坏,经济凋弊不堪。对于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在京城驻守着庞大军队的赵宋王朝来说,要解决官府和军队的给养问题,汴梁无疑是建都的首选城市。如果说建国初期,宋朝是处于攻势,还不用考虑防守,那么天下初定...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北宋都城汴京的情况 -
宦伊活心: 公元961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王位,建立宋朝.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他和弟弟赵光义指挥军队又不断征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辽、金相继在北部兴起,给北宋王朝造成一定威胁,终于导致公元1227年南宋政权的建立...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宋朝为什么要选开封做为首都? -
宦伊活心: 开封为都始于五代.中晚唐以来,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由黄河下游移向江南,东北契丹的兴起使中原政权的主要边患不再来自西北,依靠江南物资支撑而又漕运不济的关中屡遭战火摧残,日趋衰落,已丧失择都条件.于是,以北控燕赵、南通江淮...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唐都长安与北宋都城汴京有哪些不 同?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
宦伊活心: ①不同: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活动突 破了唐朝时期坊市严格分开和日中为 市的制度,坊、市不再分开,也突破 了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甚至出现 了专业市场和娱乐场所.长安的政治 职能更为重要,而北宋都城汴京的经 济职能大大增强. ②原因:北宋商品经济有进一步的发 展;政府对城市商业采取了较为宽松 的政策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北宋都城汴京和唐朝都城长安的异同 -
宦伊活心: 相同点:城内热闹非凡,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不同点:唐朝的长安,市与坊有严格的区分,专门设定了市用于商业贸易,商业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北宋时期,市与坊的界限打破,城内随处可以进行贸易,对商业贸易的限制逐步宽松,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北宋为什么要定都开封呢? -
宦伊活心: 我们都在知道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夺取开封城,并将赵氏皇族都押送到关外苦地,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难”.“靖康之难”与北宋皇帝的指挥失当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人也指出了,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无险可守也是北宋灭国...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汴梁城真的是四战之地吗?为什么北宋要定都于此呢?现在的河南开封市
宦伊活心: 虽然宋都汴梁易攻难守,曾令赵匡胤产生迁都之念,但在北宋开国之初,定都汴梁却并非草率之策、错误之举. 汴梁位居中原,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隋朝开通大...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北宋的国都为什么定都无险可守的汴梁(今开封),而不是像唐朝一样定都长安? -
宦伊活心: 主要还是经济原因和自身内部政治斗争所导致的.从唐朝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开始,关中地区已经无法承受供养京师朝廷的重担,加之渭河日益淤积,从大运河运输来的物资和粮食只能经黄河水道运到洛阳了.所以从那时起,唐朝朝廷已经开始...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北宋为何把都城设在河南开封? -
宦伊活心: 因为河南开封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没有遭受到战争破坏.因此北宋把开封设为自己的都城.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近代朝代中,宋朝是享年最长的.可为什么北宋时却要定都在无险可据,任一个地方都可以长驱直入的开封呢 -
宦伊活心: 这个原因很复杂.宋赵匡胤夺后周帝位,把都城定在后周的旧都城开封,后来赵匡胤感到开封城无险可据,曾想迁都洛阳.但由于这个时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担任开封知府,赵光义通过开封府的幕僚控制了当时朝政相当的权利,如果迁都洛阳,那么开封不是都城了赵光义想再以开封府知府的名义干涉朝政就不行了.于是赵光义一党坚决反对迁都洛阳,赵光义本人曾对赵匡胤说国家长久“在德不在险”.于是迁都的事情就此作罢.赵光义上台做皇帝以后,对迁都洛阳的事情就不再提起. 后来宋灭掉南方的南唐等政权以后,江南成了宋朝朝廷重要的钱粮供应地,钱粮的运输当时主要靠的漕运,而开封的漕运很便利,有多条运河过开封,为了取漕运之便,后世皇帝也没有迁都.

万山特区13254618001: 与唐朝都城长安相比,宋代的都城有何新的特点 -
宦伊活心: 唐代城市向宋代城市发展,是一个从规矩到开放的过程. 首先,唐代前期的长安城,比较严格地遵守《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的说法.皇城坐北朝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并且在居民区实行“里坊制”,也就是说在里坊与里坊之间都有高大的坊墙阻隔.北宋的汴京城在打破里坊制度的同时,更加开放和自由.唐代的长安城,做生意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而且都是有时间限制的.而宋代汴京城则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