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是什么朝代

作者&投稿:寸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观沧海》朝代是什么时候,是元朝、唐朝还是汉朝~

这是曹操,曹大人写的呢。汉朝。

曹操是与建安十二年(207)征乌桓时,蹬大碣石山(今河北省昌黎县)后写下了《观沧海》的。
《观沧海》中写到秋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二是作者的年龄,人生之秋(作者时年52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开头八句是作者通过视觉所见到的景象:近处,“竦峙”的山岛上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极目远望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看,海天相接,渺无涯际,波光浮动,碧影升沉;再加上萧瑟的秋风,摇荡海面,喧嚣奔腾的海水,涌起一座座雪岭银山,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沧海:也可以写作“苍海”,即大海,因其颜色碧蓝,所以称之为“苍海”。澹澹:水势浩大的样子。萧瑟:秋风声,同时也带有凄凉冷落的感觉。洪波:大波。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又加入了作者的想象:经天的日月,似乎是从海中升起,又降落于海中;横贯长空的银河(星汉),似乎是头尾都垂在海上,连整个宇宙,似乎是都在这大海的吞吐包容之中了。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犹如说,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但是这两句是乐师们配乐时加进去的,无实际意思,《步出夏门行》的四首诗每首后面都有这麽两句。
这首诗的写景是非常成功的,它的绝妙之处是不仅给我们描绘出了大海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描绘出了大海的性格。这里有动有静、有光有影、有声有色、有写实有想象。在诗歌中出现如此壮观的场面,是前所未有的。
曹操这里写景,是为了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慷慨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胸襟。这里有他对当时社会离乱、人生艰难、人心不定的种种忧虑,也有他削平割据、稳定时局、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图。诗中虽然也有一股微微的萧瑟凄凉之气,一种隐隐的怅惘之情,但是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作者那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那种足以接受、容纳一切的广阔胸襟。
《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以纯粹写景闻名的杰作,也是第一首借景抒情获得巨大成功的绝妙好诗。

《观沧海》写作时间为东汉末年。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曹操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全诗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扩展资料:

写《观沧海》时,正值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沧海



朝代:两汉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你说的是曹操写的那首观沧海吗?那就是三国时期

曹操是与建安十二年(207)征乌桓时,蹬大碣石山(今河北省昌黎县)后写下了《观沧海》的。
《观沧海》中写到秋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二是作者的年龄,人生之秋(作者时年52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开头八句是作者通过视觉所见到的景象:近处,“竦峙”的山岛上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极目远望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看,海天相接,渺无涯际,波光浮动,碧影升沉;再加上萧瑟的秋风,摇荡海面,喧嚣奔腾的海水,涌起一座座雪岭银山,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沧海:也可以写作“苍海”,即大海,因其颜色碧蓝,所以称之为“苍海”。澹澹:水势浩大的样子。萧瑟:秋风声,同时也带有凄凉冷落的感觉。洪波:大波。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又加入了作者的想象:经天的日月,似乎是从海中升起,又降落于海中;横贯长空的银河(星汉),似乎是头尾都垂在海上,连整个宇宙,似乎是都在这大海的吞吐包容之中了。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犹如说,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但是这两句是乐师们配乐时加进去的,无实际意思,《步出夏门行》的四首诗每首后面都有这麽两句。
这首诗的写景是非常成功的,它的绝妙之处是不仅给我们描绘出了大海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描绘出了大海的性格。这里有动有静、有光有影、有声有色、有写实有想象。在诗歌中出现如此壮观的场面,是前所未有的。
曹操这里写景,是为了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慷慨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胸襟。这里有他对当时社会离乱、人生艰难、人心不定的种种忧虑,也有他削平割据、稳定时局、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图。诗中虽然也有一股微微的萧瑟凄凉之气,一种隐隐的怅惘之情,但是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作者那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那种足以接受、容纳一切的广阔胸襟。
《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以纯粹写景闻名的杰作,也是第一首借景抒情获得巨大成功的绝妙好诗。


“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什么
曹操在《观沧海》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为增加语感,藉此衬托出大海的苍茫,广阔,辽远之意。原文如下: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释义:...

观沧海是谁写的?哪个朝代?简介是什么?
在三国时期的曹操写的诗,《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

观沧海是什么朝代
《观沧海》写作时间为东汉末年。《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曹操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观沧海》全诗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

为什么说“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内省的情绪体验...
出处:《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 【朝代】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白话释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

描写大海的古诗
《观沧海》【作者】曹操 【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释义: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哪个朝代谁的作品?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唐朝元稹的《离思五首》。一、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二、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

观沧海是谁写的,朝代作者也要
《观沧海》重点写茫茫沧海洪波涌起气吞日月的景象,借景咏怀。为了突出主题,诗人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手法上都进行了巧妙的艺术构思。诗首六句,点题直起,用朴素的语言,平顺、白描的手法,写登临碣石山,“观沧海”所见:海波动荡,山岛耸立,虽然时属初秋,但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人们眼前呈现出一幅静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哪个朝代谁的作品?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唐朝元稹的《离思五首》。元稹这首诗是描写自己对过去情人的痴情迷恋,难以忘怀。即使再美丽的女子,在他眼中看起来,也比不上他心目中的那位意中人,就像经历过沧海水、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他地方的水云为水云一样。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

观沧海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
《观沧海》一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朝代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长。《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哪个朝代谁的作品?
结论:"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这首诗以其深情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亡妻韦丛的深深怀念。元稹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创作了《离思五首》,其中这首诗是为了悼念他的亡妻韦丛。韦丛在他尚未成名,生活艰辛的时候嫁给了他,始终不离不弃,他们的感情深厚无比...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朝代是什么时候,是元朝、唐朝还是汉朝 -
畅鸿盐酸: 曹操所著,历史时代是东汉末年,也称三国时代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诲》朝代是什么? -
畅鸿盐酸: 《观沧海》朝代是东汉末年.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观沧海 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是曹操什么时候写的? -
畅鸿盐酸: 北征乌桓后,登上碣石山,于建安12年,即兴创作,表达了统一全国的远大抱负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的主题是什么? -
畅鸿盐酸:[答案]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

河西区18352932000: 曹操的诗观沧海是什么时候写的 -
畅鸿盐酸: 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岳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_他的诗以( )见称抒发了.什么的雄心壮志? -
畅鸿盐酸:[答案]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大海)见称.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是曹操回来时写的还是打仗前写的 -
畅鸿盐酸: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农历七月,三国时历法,(大概是现在公历的八月中旬到九月上旬这段时间),曹操北征乌桓(在尚未与乌桓正面交战之前),进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致所做. 这是曹操在进军剿灭...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选自《 》是《 》中的一章.2.曹操,字-----,--------朝--------家,-------家,--------人.他的诗以-----------见称. -
畅鸿盐酸:[答案] 《观沧海》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卷三十. ),是一首(乐府诗 )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 军事家 政治家 诗人 慷慨悲凉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___,是___时期著名的__家,___家、诗人.他的诗以___见称. -
畅鸿盐酸:[答案] 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凉见称.

河西区18352932000: 观沧海 是哪个年代 -
畅鸿盐酸: 作者:曹操 时间:三国《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