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局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方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方”在古文里的意思大部分与现代汉语字义相同。相同部分不列举,只回答不同部分。
现代汉语不再使用的实词意义主要有:
1、并列,并行。

如:《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方船指船只并联,现代汉语指方形的船。
再如:两车并排行驶称“方轨”,并排的窗户称“方轩”。
2、等同,相当 。同“仿”。
如:《战国策》:“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齐、 韩相方,现代汉语用“相仿”。
3、表示比拟。
如:吕布使用的“方天画戟”,其中的方天为“可与上天相比”。
4、辨别。
如:《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方物即“分辨事物”。
5、指周遭,四旁。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沿住宅周边。
6、道理、学问。
如:《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立方,建立学说。
再如:“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大方之家,有大学问的人。
此外,“方”作副词、介词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主要有:
1、对应现代汉语“刚才”。
如:方才;如梦方醒。
2、对应现代汉语“正要”、“正当”、“正在”。
如:“守门卒方熟睡”;方兴未艾。“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3、对应于“在”、“当”。
如:“方其盛时必毁”;“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之”分别有以下意思: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举例: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举例: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举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举例: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举例:“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举例:久而久之。
7、往,到;举例:“吾欲之南海”。

扩展资料
“之”在古文中的用法
1、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4、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5、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6、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7、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8、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9、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10、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11、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2、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13、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14、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15、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之

是 shì
〈名〉
(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姓
◎ 是 shì
目前姓氏在中国人口普查中,总数非常少,已属极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灏亮
〈代〉
(1)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2)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 shì
〈形〉
(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的场所);
(5)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 是 shì
〈动〉
(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又如:他不是学生
(9)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 是 shì
〈副〉
(1)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 是 shì
<连>
(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或者 [or]
(7)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 是 shì
〈助〉
古汉语结构助词,一般用于成语中,辅助动词宾语前置,通常与“唯”联合使用(有例外)。如: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
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唯利是图。——晋·葛洪《抱朴子》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此处“急”为形容词活用做动词的以动用法)

来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2274090793011619.html


空在文言文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 “见”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 【动】 (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 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see;catchsightof〗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 ——《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 ——《易·乾...

则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当然,其他国家的古人也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的含义是...

古代文言文相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

文言文期的意思是什么
3. 星期的期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 期 [qī]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3. 盼望,希望:~望。~冀。~盼。~待。4. 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5. 必,决定:“~死,非勇也”。6. 〔~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几在文言文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4. 几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几 〈名〉 (象形。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同本义 〈名〉 苗头;预兆 又如:几先(预兆,事先) 〈副〉 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 又如:几有(几乎有;具有);几首(方言。那边);几虚(几乎徒然);几几乎(几几。几乎,差不多) 〈形〉 (会意。从戌...

文言文里虽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的“虽”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虽”有即使和虽然的意思。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 例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狂风,也不认为那是快的了。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

方在文言文指什么
6. 文言文中的“方”是什么意思 【详细释义】 fāng 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②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 ③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 ④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区域...

同人文里的alpha beta omega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宇宙星系间不断迁徙的漫长历程中,人类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异。除了男性与女性的自然性别之外,全部人类又衍生出三种不同的生理性别——Beta,Alpha,Omega。三种性别的人以特有的“信息素(气味)”加以区分。1、Beta(80%):各方面能力中等,可以怀孕,但生育率低下,后代也容易夭折。他们不会受到...

全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 及,寻和全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 【及】 【jí】〈动〉(1) (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本义:追赶上,抓住)(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及,逮也。——《说文》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 ——《史记`项羽本纪》无庸,将自及。——《左...

谓在文言文里面的意思
1. 文言文中“谓”的意思有哪些 文言文中“谓”的意思是:告诉;对……说 谓拼音:wèi 释义:1、告诉:人谓予曰。2、称呼,叫作:称谓。何谓人工呼吸?3、〔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4、说:所谓。无谓。可谓神速。

萧山区19692306061: “是”字在古文里的意思 -
恽侵猪肺: “是”字在古文里的意思: 1动词.a.是.表判断.b.以……为是,认为……正确的.2形容词.正确的. 3代词.这,这个,这样. 4助词.与'惟'构成'惟……是'结构,'是'表宾语前置. 5复合词.是故,是以,因此,所以.

萧山区19692306061: 古文里,“无话”是什么意思?
恽侵猪肺: 可以说是“没什么可说的,很平常地过去了”,或者说有一笔代过的意味. 通常籍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导向.拿“一夜无话”来说,如果作者想渲染气氛,大可作些人物行为思想的描述,或者综观前后文,此非重点,“一夜无话”就成了的承接词.

萧山区19692306061: 在古文里自反是什么意?在古文里自反是什么意思
恽侵猪肺: 基本解释 (1).反躬自问;自己反省.《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

萧山区19692306061: 古文是什么意思
恽侵猪肺: 古文: 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②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萧山区19692306061: 足下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
恽侵猪肺: 1.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 知氏 ; 韩 魏 虽弱,未至如其在 晋阳 之下也.”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於 颖川 ,吾常谓之知言.”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

萧山区19692306061: 在古文里"说"都有什么意思
恽侵猪肺: 1、“陈述,解说”《荀子》:“说不喻然后辨” 2、“言论,主张,学说”《周易》:“故知死生之说” 3、shui第四声,“劝说,说服”《三国志》:“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 4、“止息,休息”《诗经》:“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5、yue第四声,“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tuo第一声,通“脱”,“解开,脱下”《礼记》:“使子贡说骖而赙之”

萧山区19692306061: 墨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
恽侵猪肺: 1、就是指书写用的墨2、墨宝,书画作品

萧山区19692306061: "央"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恽侵猪肺: “央”在古代汉语里有以下几个意项:第一,中心,正中.常“中央”连用.例如:《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指大权)在中央.”第二,尽,完了.常“未央”“无央”连用.例如:曹丕《燕歌行》:“星汉西流夜未央.”第三,恳求.例子就不用举了.

萧山区19692306061: 古文中"兮之"是什么意思?? -
恽侵猪肺: 古文中的兮之是文言助词,属于感叹词,也可称之为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不做翻译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

萧山区19692306061: 刺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恽侵猪肺: 刺,在古文中常见的有七个意思.先讲字的来源.形声字.从刀,朿( cì)声.本义:扎入,用尖利的东西扎入.1、扎入.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说文》刺,杀也.——《尔雅》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夫专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