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兄弟,为何葬在河南小山村,而不是落叶归根?

作者&投稿:弥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起苏轼,人人都会想到他的文采翩翩,他的豁达乐观,他的坎坷曲折,和他与兄弟苏辙之间的深情厚谊。

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文豪,生于四川的苏轼在去世后却没有选择落叶归根,而是葬在了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郏县。

或许正是因为多年四海为家的经历,让苏轼看淡了人间百态,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名句。

他的一生,也正如词中所写,忘却了世间营营,将自己寄身于山海之中,而在他去世了11年后,他的弟弟苏辙,卒于许昌,最终也选择与兄长葬在一起。

年少时意气风发,步入仕途饱经漂泊坎坷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豪苏轼一直是历史中的风流人物。在他21岁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

在会试中,苏轼文采斐然,洋洋洒洒写下了《刑赏忠厚之至论》,整篇文章行云流水,文笔清新洒脱。

阅卷人欧阳修看后赞不绝口,认为此考生文笔不凡,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在各位考官的赏识下,年轻的苏轼顺利进士及第。

欧阳修很欣赏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有了欧阳修的引荐,苏轼在京城很快名声大噪,成了朝堂中的新秀。

因为政治上与改革派立场不同,苏轼又为人直率,他常常会写文抨击自己的政敌,因此与很多人结下了梁子,虽然才华横溢,胸怀天下,但他的仕途之路注定不会顺利坦荡。

在之后的岁月中,苏轼不断遭遇贬谪,当时偏远的地方他几乎去了个遍。在他43岁时,因被陷害,乌台诗案让他险些丧命。

而那之后,他写下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样的诗句来表明自己对世事弄人的无奈之情。

“小峨眉”勾起思乡之情

苏轼生于四川,因常被贬谪,祖国的各地几乎都有他的足迹。他去过北方的凤翔,东北的密州,南方的苏州、杭州、徐州等地。

在游览这些大好山河时,常州一度成为苏轼心中最好的定居之地。

1804年,宋神宗想起了久居偏远之地的苏轼,想要再度任用他,于是将他从黄州调到了离京城更近的汝州。

或许是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在赴任途中,苏轼两次向皇帝上书,表明自己盘缠已经用尽,不愿再四处奔波,乞求皇帝同意让其定居在常州。

因其言辞凄婉,情真意切,皇帝最终同意让其暂居常州。

看似苏轼与汝州的缘分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汝州的许洛古道苏轼在贬谪途中路过了很多次,而郏县则是这条古道的必经之路。

在离郏县不远处有一座箕山,在山脚下有两条细长的山峦脱离了山脉主体,延伸到了平原之中,乍看就像两条细长的眉毛,因此这两条山峦也得名为“小峨眉”。

多年的颠沛流离,四海为家,让苏轼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在看到“小峨眉”后,一股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或许在这时,苏轼与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未选择魂归故里,最终葬在小山村

到了晚年,苏轼终于离开了官场,可以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在“退休”之后,苏辙给苏轼写信,十分热情地邀请他来颖昌与自己团聚。

原本苏轼已经准备携家眷一起北上,但因时局变化,苏轼最终放弃了与弟弟团聚的计划。

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一生漂泊的他,在晚年只享受了1个月的安稳时光就悄然长逝。

在他死后,苏辙悲痛万分,他遵循兄长“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将苏轼葬在了汝州的“小峨眉”。

古人一向很注重落叶归根,然而苏轼在死后,却没有嘱咐弟弟将自己葬在故乡眉山,而是葬在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中。

有人说是因为路途遥远,虽然渴望能魂归故里,但在现实面前,苏轼最终选择了与故乡相似的“小峨眉”。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原因,苏轼选择郏县作为自己的埋骨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

虽籍籍无名,却是风水尚佳的宝地

苏轼曾研读《周易》,发现嵩山一脉风水极好,这里“土厚水深”,是一块宝地,许多王室贵族都将其选作自己的长眠之地。

历史的更替中,嵩山最好的一带早已被皇室们占据,风水尚佳,虽然有些偏僻但不失为一块宝地,思虑再三,苏轼将其选作了自己的长眠之所。

当时的郏县隶属汝州,是政客们前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苏轼选择,一方面因为其风水尚佳,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离政治中心较近,有利于子孙们在这里生息繁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苏轼去世后的第11年,苏辙也离开了人世。

去世后他的子孙遵照其遗愿,也把他葬在了郏县,与苏轼的坟墓遥遥相对。在1350年,后人又将苏洵的衣冠冢迁到了苏轼和苏辙坟墓的中间,并称其为“三苏坟”。

之后,苏氏的很多子孙都葬在了这里,郏县成了著名的“苏氏坟茔”。

三苏坟的附近种植了500多株松柏,树干均向西南方向倾斜,有人传闻是三苏的品格感动了草木,向西南倾斜遥望着他们的故乡眉山。

或许后人在三苏坟种植松柏,也是表达了对三苏品格的尊敬。

苏轼的一生经历过无上的荣耀,年轻时他意气风发,靠一篇文章名动京城,但他也曾跌落过谷底,政治上的失意让他颠沛流离,甚至因为政敌陷害险些丧命。

到了晚年,因为种种原因,他最终放弃落叶归根,选择葬在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

幸好他的一生能够有弟弟苏辙相伴,苏辙在去世后,选择与兄长葬在了一处。

苏轼虽然已经离去千年,但其文章词赋依旧流传后世,三苏也成了古典文化中的宝藏。

而郏县,虽然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山村,但这里或许是苏轼心中,最好的长眠之地。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在乎这个事情,而且都是非常随性的人,更想要随缘的感觉,这才是他们。

因为他们对河南这个小山村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所以在他们去世后都选择葬在这个小山村。

因为路途非常遥远,虽然渴望能够回归故里,但是在现实面前苏轼还是选择了与故乡相似的小峨眉。


文言文阅读慈圣光献曹皇后
苏轼因为写诗犯了法,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中,大家都以为他必死无疑。 曹皇后听说此事,便对神宗皇帝说:“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试中取中苏轼兄弟时,高兴地说:‘我为子孙们找到两位宰相。’现在听说苏轼因为作诗而被关进监狱,该不会是受了仇人的诬蔑吧?从诗句中搜寻过错,即使有错也是小错。 我的病已经很重了,不能...

苏轼的人生经历
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4、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

求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 翻译内容如下!!急求!!!在线等
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原: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曾大父讳杲,赠太子太保。妣宋氏,追封昌国太夫人。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妣史氏,追封嘉...

苏东坡和王润之,王弗的历史
苏东坡二十九岁那年,他的爱妻王弗抛下年幼的儿子苏迈,在河南开封早逝了。第二年,苏东坡亲自把她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王弗聪明贤惠,又有见识,结婚十一年来,夫妻感情十分深厚。青年丧妻的苏东坡十分悲痛,郁郁寡欢。十年之后,苏东坡在山东诸城任知州时,还填过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

苏东坡是什么诗人,姓苏名
欧阳修兴奋地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高度褒奖苏轼“善读书,善用书”,预言苏轼文章“必独步天下”,“三十年后世人更不道着我”。苏轼兄弟遂同科进士及第。其后又同辙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入三等(最高等,宋王朝建国以来制策入三等的仅二人),从此,苏轼、...

《礼记·檀弓》的翻译和全文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2)子路(前542...

谁能告诉我苏轼的资料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宋史·苏轼列传》
民奔诉轼,轼投其书不视,曰:“必不至此。”散卒闻之,少安,徐使人招出戮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宋史,苏轼传全文,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才华横溢、不畏强权、具有爱国主义情怀

苏轼的一生如何
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高度褒奖苏轼“善读书,善用书”,预言苏轼文章“必独步天下”,“三十年后世人更不道着我”。苏轼兄弟遂同科进士及第。其后又同辙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

綦江县15669341232: 三苏死后,为何要葬在河南? -
颜莘爱可: “三苏坟”坐落在郏县茨笆乡苏坟村东南隅,距县城23公里.此地宋时属汝州郏城钧台乡上瑞里,苏轼、苏辙兄弟葬此后就改称苏坟村了.“三苏坟”处在许(昌)洛(阳)古道上的小峨眉山麓,背靠嵩山奇峰,面对汝水旷川.“三苏坟”东西...

綦江县15669341232: 苏东坡为什么葬在郏县?
颜莘爱可: 苏东坡葬在郏县的原因有多种:第一,苏东坡家居四川眉山市,当时,宋朝京都在开封,郏县是四川到开封去的必经之地,东坡一生从这里路过多次,这里山水多与家乡相...

綦江县15669341232: 有关苏轼的一些知识请教!! -
颜莘爱可: 苏轼的妻子王弗是依其父亲苏洵所言葬在了苏轼母亲旁边,侍妾朝云也是依其遗愿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一代文豪苏东坡没有葬在老家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的常州,更没有葬在他曾经被贬谪的地方,而是葬在了...

綦江县15669341232: 与苏轼有关的知识 -
颜莘爱可: 一、宋朝代表词人之一,集儒释道于一身 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 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五、著有《策略》五篇 六、著有《策别课百官》、《策别安万民》各六篇 七、所著诗文有《东坡七集》 八、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九、曾“以言乎用兵,则十出而九败” 十、“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作者 看看行不行?我觉得这种问题通常不是很严格,希望你能用得到

綦江县15669341232: 苏东坡为什么葬于三苏坟 -
颜莘爱可: “三苏”指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亲苏洵三人. 三苏坟由来: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

綦江县15669341232: 三苏坟中葬的是什么人?三苏坟中葬的是什么人?
颜莘爱可: 三苏坟,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

綦江县15669341232: 急需《悠悠二苏手足情》的有关资料 -
颜莘爱可: “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①这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轼、苏辙兄弟并驾齐驱、驰骋文坛的赞语.其实,不惟文学,在政治以及日常生活中,二苏兄弟也是珠联璧合、相依为命,以文采议论为华,以孝友谦慈为基,共同奏响了一曲...

綦江县15669341232: 苏仲南跟三苏是什么关系、问什么会葬在一个园里、
颜莘爱可: 苏仲南为苏辙次子.

綦江县15669341232: 苏轼三父子现在葬在哪里? -
颜莘爱可: 在郏县,是苏东坡的最后落脚地.生在四川,而且是三位父子都葬于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