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社戏读后感600字

作者&投稿:陟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鲁迅的社戏读后感600字

  导语:我反复地读者这篇我最喜欢的小说《社戏》,仿佛感到整篇作品中的每一个词都倾注着鲁迅对农村孩子深深的爱,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孩子也是很幸福的。接下来我整理了鲁迅的社戏读后感600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鲁迅的社戏读后感

  我从来没有读过除课文以外的任何一篇鲁迅的文章,因为它太深奥了,看完之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看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鲁迅的文章应该是出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期,《社戏》中有些句子我也觉得有些奇怪。读完《社戏》后,我并不能从中看出什么大道理来,但多少还是有点收获。

  从文中,我了解了鲁迅小时候的生活:抓蚯蚓,钓虾,放牛……他和其他所有的孩子们一样,沉浸在欢乐,幸福的儿童时代,每天都无忧无虑。他也很孩子气,本来打算去看社戏的,谁知竟然没有船了,他马上就不高兴了。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我也经常如此,一有不顺心的事,脸就立刻板下来,而如果又有一件让我高兴的事,我马上又会兴奋起来。还有就是看戏的时候了。鲁迅在文中提到了老生可以翻四十八个筋斗,而当老生并不翻筋斗改为唱时,孩子们却一点儿也不想看了。这可以看出,孩子们并没有多大的耐心去“听”,反而武打场面更可以吸引他们。相信很多人都不是生来就喜欢京剧的,如果要说讨厌京剧的理由,那一定就是类似于唱的部分太烦了这类的。

  我要说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偷罗汉豆了。孩子们饿了,没东西吃,就想到了去“偷”。更好笑的是,“偷”的还是他们自家的东西,两个孩子还在比“偷”谁的好。在他人眼里,或者说是如果这些孩子长大一点,都会为偷而不耻,可是他们小时候却没怎么在乎。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也从中读出了孩子们的童真。但是等他们长大以后了呢?白纸被密密麻麻地写满字,他们还会那么无忧无虑吗?虽然我不确定,但或许这也就是作者在最后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可能这并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但我知道了要珍惜童年时的无忧无虑。

  鲁迅的社戏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

  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黑色的夜空、圆圆的明月、一座石板小桥、一只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他们下船、点篙。飞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草香味,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点点渔火等等。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我们农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经过鲁迅的一番艺术加工,看上去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对农村的怀恋,对他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眷恋之情。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加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本文并不想一般地谈论文章结尾的写作技巧。“人生经验通感”也不是只靠结末一句才发挥自己的威力。它可以在行文中无处不在,渗透全文。但鲁迅却还能在读者即将要放下书本时又使他们欲罢不能。手中的书本合上了,心里的人生经历的书本却又翻开了。

  鲁迅的社戏读后感

  暮色里,月光透过竹叶,如醉,轻盈铺衬安静的疏影于湖面上,泛着星光般的点点晶莹。几位孩童泛着蓬船,听草台唱那咿咿呀呀的小曲。江南水乡,夜深星疏,溟溟蒙蒙,静谧美好。那个如诗如画之地唤平桥村,是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场景。

  鲁迅,早已家喻户晓的名字。那位经历了人生舛错,身世浮沉却始终为人民守着一份善良的人;即使身处逆流之中,也要拼搏的.人。他勇敢,无畏,看起来无坚不摧。但在寂寥无声的黑夜,也总会感到一丝疲惫。温柔的记忆便一点点拼凑,轻柔的拂去人心中的烦闷与疲倦。

  我不相信鲁迅笔下的人物会没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心愿,鲁迅塑造了他,相信,也成全了自己。

  写到夏夜行船,鲁迅先生也定怀着急切的心情吧;笔落归航偷豆,先生嘴角也定噙着几分笑意吧。那是迅哥儿心中的美好,更是鲁迅先生心中的依恋,心里的故乡!

  迅哥儿不是鲁迅,但一定是鲁迅的写照。记得开头说“倒数上去二十年”。那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灰蒙蒙的天空被云翳蒙盖,广袤的土地上不知流淌过多少亲人的鲜血,每个人的眼里皆是一片死气沉沉,看不到一丝光亮。北京?也无什么区别。

  迅哥儿去看戏,却看透了社会风气。此番此景,他想起了平桥村,想起了那些虽不会读“秩秩斯干”却天真纯朴的伙伴,想起了那夜并不美味的豆子。他看厌了,看倦了如今的人心,他的心儿早已回去,回到那方蓝天白云下的水乡。

  鲁迅不也如此?我们,大抵都如此,谁的心儿不安于一处?夜深人静的时候,守着一份美好;孤独惘然之时,懂得一份初心。流浪求学的人,无论身在何间,心总在故乡。所以,即使前路再艰难,路途再遥远,他们都不孤独。

  “咿——呀!”平桥村的社戏又开始了,少年还是少年。渺远的黑夜上没有如沸的繁星,取而代之的是不喧闹的稀疏星儿。少年轻摇橹,摇皱了这一汪清水。他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社戏中迅哥儿为什么很快乐
因为《社戏》主要写鲁迅在农村看戏的愉快生活,看社戏和 偷豆吃是在平桥村这块乐土上给我感受最深刻的两件最大的乐事。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很简单

社戏的主旨
《社戏》的文章主旨是通过小时候的迅哥和他的小伙伴去看社戏的过程,体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充满着一种浪漫理想色彩,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追求。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社戏的主题思想
《社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小时候的迅哥和他的小伙伴去看社戏的过程,体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

鲁迅《社戏》原文+赏析​
我反复地读者这篇我最喜欢的小说《社戏》,仿佛感到整篇作品中的每一个词都倾注着鲁迅对农村孩子深深的爱,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孩子也是很幸福的。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

社戏的佳句赏析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双喜“又”“看出底细来了”,加上后面的语言,双喜不仅聪明还很成熟与善解人意。)(已看过社戏,为“我”再去一次难道不能看出这群小伙伴的热情和热心吗?优待也可见一斑。) 8、诚然!这十...

《社戏》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我喜欢双喜,文中双喜是一个机灵,聪明细心,考虑周全,办事果断的人 。例如: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了双喜机灵的性格;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翻筋的原因,表现出了双喜反应灵敏和认真细心的性格;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声的包票,理由有三:1船又大2迅哥儿向来不...

《社戏》的文章主旨
《社戏》的文章主旨是通过小时候的"迅哥"和他的小伙伴去看社戏的过程,体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充满着一种浪漫理想色彩,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追求。

赏析《社戏》月下出航
为孩子的真实而幼稚的心理,更为鲁迅先生简洁而传神的文字:其实,此时的迅哥儿上眼皮和下眼皮已经开始打架,戏子的脸自然变得朦胧,似乎成了一个平面图形,再也看不出哪是眼、哪是鼻、哪是嘴了,这样的脸还能算是脸吗?当然令读者忍俊不禁,这样毫不雕琢、浑然天成的语言怎不叫人拍案叫绝?再如写...

鲁迅的社戏背后批判了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社戏》赏析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在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读到这儿,不由感慨万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清新的空气,这般的人间仙境怎能不叫人向往?细细品读鲁迅先生这篇充满童稚气息的散文,我似乎来到了平桥村,亲自感受到充满人情味的小村氛围...

真心让迅哥儿觉得社戏“好”在什么地方?
迅哥图新鲜是一说,能和朋友在一起闹腾又是一说。

天元区15017468496: 社戏读后感600字 -
西茅血栓: 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

天元区15017468496: 读鲁迅社戏有感(两百字左右)急!!! -
西茅血栓: 不会自己写?还到网上来找答案,自己却不动脑筋.这其实很容易的,结合文章中心背景情节和自己的感想来谈就可以了.

天元区15017468496: 读社戏有感(鲁迅的) -
西茅血栓: 今天看了鲁迅先生的《社戏》和王英崎的《看社戏》,感触满多的. 首先是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 看社戏是从社戏的背后入手的,作者身为一个女性,更是母亲,从女...

天元区15017468496: 社戏读后感300字 -
西茅血栓: 读过我最喜欢的小说《社戏》,仿佛感到整篇作品中的每一个词都倾注着鲁迅对农村孩子深深的爱,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孩子也是很幸福的.《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

天元区15017468496: 社戏读后感 -
西茅血栓: 《社戏》读后感 <社戏>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小说<呐喊>中的一篇,是作者虚构的童年时发生的事. <社戏>写的是主人公在夏天时到鲁镇去,和一些小朋友们玩,又去看社戏,回来的路上还偷豆吃,不亦乐乎.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真的,一直到现...

天元区15017468496: 我们班的戏剧社读后感600字左右 -
西茅血栓: 当我看完《社戏》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后,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12岁的鲁迅正和小伙伴们看戏,他们有说有笑,还喝着豆浆,笑容挂在脸上,享受与伙伴们玩耍的时光. 童年的多姿多彩,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我想起《社戏》的最后一句话...

天元区15017468496: 求鲁迅《社戏》读后感~急用 -
西茅血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也似的好戏了.”我想鲁迅并不是仅仅以“鲁迅”这个身份来写这篇文章,而是以“周树人”这个人来写这篇文章.我很喜欢那种作者真情流露的文章,因为那是很感...

天元区15017468496: 鲁迅的杜戏读后感 -
西茅血栓: 鲁迅社戏读后感范文一 童年对很多人来讲,是高兴夸姣的,是一段健忘的体会.在成人后回想往事时,对其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感情.本文作者刻画了一群淳厚心爱的乡村孩儿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搭档聪慧活跃...

天元区15017468496: <社戏>读后感 -
西茅血栓: <社戏>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小说<呐喊>中的一篇,是作者虚构的童年时发生的事. <社戏>写的是主人公在夏天时到鲁镇去,和一些小朋友们玩,又去看社戏,回来的路上还偷豆吃,不亦乐乎.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

天元区15017468496: 鲁镇社戏大戏有感 -
西茅血栓: 今天下午,去观看了鲁镇社戏,这真的可以说是一场大戏.许多鲁迅的经典文章一一呈现.《阿Q》,《祝福》,《狂人日记》,《药》••••••,整个场景的设计是沉浸式,各种高科技手段穿插其中,让人叹为观止.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祥林嫂,满天飞雪,颤颤巍巍走着的祥林嫂,那个时代的风雪压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