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林山水记原文和翻译

作者&投稿:林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游东林山水记原文和翻译如下: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译文: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傍晚,(我们)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溪水上下游都是深绿色的,幽静深远,(水流徐缓)好像不想流动似的。还未走到溪水的尽头,就看到一条斜出的小路,向西高出地面几百尺。

已经走到(小路的)尽头,那山的顶峰隐约青翠的地方,或许远在三十里之外:(顶峰一带的山形,)顶端尖尖的像簪子,环形有缺口的像玉玦。

突出的像发髻,平圆的像玉璧。远处的树林,在烟云中时隐时现:(远处的树林)长在一起的如同欢聚,分开生长的如同别离,排列整齐的好像长枪,杂乱的好像一堆散发,(我们)在幽暗不明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揣度给它们命名。

水有几百条支流,分散错杂,纵横参差错落:(水)绵延的形成溪流,溢出的形成水泽,断开的形成池塘,干涸的成为了洼地(山间平地)。

沙洲水滩以及岛屿,有的相向而合,有的相背而离;青碧的树藤,互相覆盖缠绕。一叶叶小舟,在水上纵横进退,(人们划着船)摘取那翠绿的是菱角:挽采那红红的是莲花,抓举那白白的是鱼。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

山上有座佛寺,有几十棵高大的松树,整齐地矗立在寺门的左右,松涛声一一分明,好像流水从空中坠落的声音。天色已晚不可久留,于是(我们)沿着山路从北面下来,重山叠岭,树木茂盛。一轮新月挂在高高的山顶上,月随人动,人走得慢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

(我们)走到山脚,已是二更时分了。我们抓紧时间游赏了不到两昼夜,东林的美景几乎游赏完毕。同行的人有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和我四个人。

他们三人虽然生在世代相传的富贵人家,却都连年饱含忧患意识;我也寄居他乡,家乡在西南角的天边,伸长了脖子望了很久却不能回去。现在遇到东林山水,开口一笑,不是偶然的事情。(他们三人)都应和道:“嘻!你替(我们)殷这次游玩的事情记下来吧。”




自己写的游记文言文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6....

文言文游荷叶山记的翻译
3. 文言文《游东林山水记》的翻译 原文: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奄忽去来。 译文:一色的荷花满眼都是,清风从两岸吹来,红色的荷花与绿色的荷叶,忽上忽下...

跟我一起看风景文言文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2. 写景文言文怎么写 ...

游东林三水记在语言使用上有什么特色?
游东林山水记在语言使用上有什么特色这种语言方面的东西在使用上有它的具体特点这个特点符合语法

写景的古文
李孝光《雁山十记·观石梁记》: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刘基《清风阁记》唐顺之《竹溪记》袁宏道《满井游记》王质《游东林山水记》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谭元春《再游...

写景的优美文言文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2....

美丽动人文言文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2....

写景文言文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2. 写景文言文 写景的古文最好的是《水经注》! 如其中描写三峡...

写风景好的文言文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已...

游东林山水记是怎样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的
香气能“冲怀胃袖,掩再不脱” ,嗅觉经验就 视觉化,触觉化了。至于视觉经验,也都表现得很 有动感:写荷花迎风则“红披绿惬,摇荡茂龚” ,写 微风拂水则“细生鳞甲” ,写流萤则“ (幽火)班班, 若骇若惊,奄忽去来” ,写山则“森森欲下搏人” 。 但最生动的是星映水面的比喻“...

红旗区17166016413: 寻找《游东林山水记》原文与翻译 -
登学吾斯:[答案] 游东林山水记[1] [宋] 王质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2],欲夕[3],步自阛阓中出[4],并溪南行百步[5],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6],幽邃靖深[7],意若不欲流[8].溪未穷,得支径[9],西升上数百尺.既竟[10],...

红旗区17166016413: 文言文《游东林山水记》翻译,财富悬赏比较少, -
登学吾斯:[答案]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2],欲夕[3],步自阛阓中出[4],并溪南行百步[5],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6]... [52]积岁:连年.[53]羁(jī)旅异乡:寄居他乡.[54]隅(yú):角,方.[55]引领:伸长脖子.[56]此:指东林山水.[57]开口一笑:...

红旗区17166016413: 游东林山水记 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 该句翻译 -
登学吾斯:[答案] 重山峻岭,树木茂盛,一轮弯月眉挂在山间,月随人动,人走的慢月就慢随,人走的快月就快追.

红旗区17166016413: 游东林山水记的完整翻译 -
登学吾斯: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2],欲夕[3],步自阛阓中出[4],并溪南行百步[5],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6],幽邃靖深[7],意若不欲流[8].溪未穷,得支径[9],西升上数百尺.既竟[10],其顶隐而青者[11],或远在一舍外[12],...

红旗区17166016413: 鄱阳山水记文言文阅读 -
登学吾斯: 1. 文言文《游东林山水记》的翻译原文: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奄忽去...

红旗区17166016413: 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的翻译 循渠而出中循的意思 -
登学吾斯: 游东林山水记 原文: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

红旗区17166016413: 王志的《游东林山水记》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登学吾斯: 看题目应该是热爱大自然,

红旗区17166016413: 游东林山水记全文翻译 不是注释
登学吾斯: 深水之外

红旗区17166016413: 写景的古文 -
登学吾斯: 写景的古文最好的是《水经注》! 如其中描写三峡的景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空缺之意)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还有《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