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没有笏板?

作者&投稿:贯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通过一些电视剧,我们其实也是可以了解到古人生活的一部分的,虽然未必是全部的真相,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很多时期,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面都拿着一块板子,而这个板子被称为是笏板,笏板的作用其实也比较简单,就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备忘录,可以记下皇帝说的话,也可以写下自己要向皇帝呈报的事情,以免自己上奏的时候遗忘,这样看来,这应该是官员们的一个必备品,然而笏板这样东西在清朝时期却被废止了,清朝官员上朝的时候就没有笏板能用了,这是为何?应该来说笏板这样东西还是很实用的,不然也不会流传了千百年的时间,但是为何清朝要把它废除呢?

1.笏板简介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2.笏板用途

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如《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及《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据说,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

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如果官员将其随身带着上朝用,则称为笏。

及至后来纸张普及后,笏便成为礼节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使用笏竟开始有了等级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对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官员就没有资格用它了。这与当代官员用笔记本不同,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笏的废弃使用是从清朝开始的,原因是满族人是以骑马为主,手要拿鞭子牵马绳,空不出手来拿笏,于是就不用了。

有趣的是,古代官员原则上一人只用一只笏,但公务繁忙的官员则允许用几个,几个拿不下,就备一个袋子,这个袋子后称为笏囊,因为多了,则需一个随从背着一同上朝,唐代的张九龄为相时,因为年老体弱,就是从他开始使用随从背笏囊,没想到后来竟成时尚,官员纷纷仿效,以显示公务繁忙。而帮他背笏囊的随从,就有些像当代官员的秘书了。

笏板在中国古代也是地位的象征。如《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是说,一家有百余人位居高位。另明朝归有光《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的祖母拿先人的象笏勉励他勤奋读书,希望归有光将来也能执笏在朝为官。

3.清朝为何废弃笏板

到了清代,笏板被彻底取消,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看到大部分资料都这样解释:满族人是以骑马为主,手要拿鞭子牵马绳,空不出手来拿笏,于是就不用了。,笔者感觉到这样解释太随意并且太富于想象。因为笏板是用来上朝用的,您听说过谁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骑马?岂不是开玩笑?!因而多说一句,现在的不少历史文章很多都是胡言乱语,没有一点严谨的历史考据精神。

那么真实原因何在?以笔者揣摩,主要有四点:

第一是清朝满洲人统治,因而尽可能摒弃汉人传统,延续满族人风俗,而在满族议政传统中,从未有过笏板一说,况且清初大臣主要是满族人,因而并非是废弃笏板,而是从来就没有过,并且后来这一礼制就没有被提出来。

第二,清朝皇帝,大多比较勤政,对大臣的升迁,很注重口才和应对能力,因而用笏板显得缺乏主见,应对迟缓,很难受到重用,因而汉族大臣也入乡随俗,不再使用笏板。

第三,服饰制度的演变,清代官员的朝服,多为袍服,没有明代以前的那种腰带,因而插笏无从存在。

第四,纸本奏章成为朝廷议事的主要形式,许多需要讨论的话题,大多都以奏章文稿形式上奏给皇帝,因而不需要再用笏板提醒。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没有笏板?
第一是清朝满洲人统治,因而尽可能摒弃汉人传统,延续满族人风俗,而在满族议政传统中,从未有过笏板一说,况且清初大臣主要是满族人,因而并非是废弃笏板,而是从来就没有过,并且后来这一礼制就没有被提出来。第二,清朝皇帝,大多比较勤政,对大臣的升迁,很注重口才和应对能力,因而用笏板显得缺乏主见...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没有笏板?
实际上,清朝废弃笏板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四点:首先,清朝是由满洲人统治,为了摒弃汉人传统,延续满族人风俗,因此废弃了笏板;其次,清朝皇帝大多勤政,注重大臣的口才和应对能力,笏板显得缺乏主见,应对迟缓,难以受到重用;第三,清代官员的朝服与之前有所不同,没有腰带,因此插笏无从存在;最后,随着纸...

宋朝官员想不上朝就不上吗
首先,高级官员,如宰相、大臣等,通常需要每天上朝,因为他们掌握着朝廷的决策权和管理权,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和管理各项政务。他们需要出席朝会、听取皇帝的指示、参与决策讨论等,所以不上朝是绝对没有可能的。然而,宋朝的官员系统分为两种职位,一种是有实职的实差官员,一种是无实职的虚差官员。对于那些...

古代可以上朝的官员是否可以长期不上朝?
上朝的官员的品级没有太严格的规定,一般会分为京内京外,以清朝为例子,四品以上京城官员都必须上早朝,四品以下以及地方官必须得到皇帝的传召才能上朝。第二个就是根据职位来上朝,像都察院御使虽然品级不高,一般是六七品,但是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所以要随事向皇帝禀告官员的情况,以便于皇帝了解...

古代的官员上朝是什么意思?每天都要上班吗?
这就是君王可能不耐烦了,所以想提前退朝,也可能是事情都说的差不多了,君王想看看还有没有问题,没问题就退朝。上朝这个就和我们现在的领导人开会差不多,主要是君王决定的,而且什么时候上朝都是君王提前通知好的,在京城的官员都可以去的,但是官阶不能太小。上朝是官员上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他...

古代上朝全国各地的官赶往皇宫?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远处的官比如两广的...
古代地方官员一般是不用上朝的,有上朝权利的基本上都是京官。而地方官员压根就没有上朝的权利,基本上就是几年回一次京城述职

清朝官员在上朝时,为什么要故意不吃早饭?
第2个原因,避免在上早朝的时间肚子不舒服。如果吃过早饭,很有可能在上早朝的时间里,肚子不舒服或者想去厕所。那么在如此庄严的场合当中是十分不礼貌的,如果给皇帝留下了坏的印象那更是得不偿失,所以这些官员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愿早上把早饭吃。这些官员不光早上不敢吃早饭,还要将肚子里的排泄物...

几品官可以上朝 不同朝代官员上朝区别
2、宋朝因为官员较多,所以能参加朝会的人员官阶都是比较高的。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御史台中丞以上,每日参见皇帝。3、明朝规定凡京朝在职官员都可以上朝奏事,规定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去早朝。4、清朝规定:所有的亲王、贝勒都是可以去早朝的。因为场地限制,后来规定了各...

...一品大员居然不上朝,文武官员为何分开站?_百度...
到了明朝,上朝的官员增多,官员调动也频繁,因此站位不再是一成不变。明朝特地制定了朝班表,根据大臣的官职高低,每次上朝前都会贴上“名牌”。在清朝,实际上已经不再有“常朝”了,也就是说,文武大臣不再每天上早朝,而是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时才会举行“大朝”,一年也没有几次。清朝上朝的...

唐、宋、明清四个朝代的官员上朝,有哪些不同之处?
至于君主和大臣的礼貌和礼节,它是一种崇拜的礼仪,没有人能撼动它。明朝对士大夫的态度远远比不上宋代。在上朝的时候,官员必须下跪说话,而且还不能直视皇上。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皇上就是一切,皇上的权利高于一切。一旦你不小心惹皇上生气了,皇上就有权利杖责你,知道什么是杖责吗?就是脱光你的裤子...

叠彩区18832894386: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不持护板? -
臧爽通络: 笏板又称朝板,主要兴盛于明朝及之前各朝,满清立国后即废除.一方面是满族和汉族的礼仪不同,另一方面满清以骑射为立国之本,手要拿鞭子牵马绳,空不出手来拿笏,于是就不用了.

叠彩区18832894386: 武官上朝手执的是? -
臧爽通络: 古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官上朝时都要手持称作“笏板”的东西,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叠彩区18832894386: 清朝官员上朝用芴板吗 -
臧爽通络: 清朝官员上朝不用笏板.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就是电视里常看到的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的那东西,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叠彩区18832894386: 古代人上朝为什么前面要拿着个牌子? -
臧爽通络: 那个叫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叠彩区18832894386: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着那根棒是什么? -
臧爽通络: 笏 拼音: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1]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

叠彩区18832894386: 古代大臣上朝为什么都拿一个木板? -
臧爽通络: 笏 hu 第四声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

叠彩区18832894386: 古代上朝的臣子手里为什么拿着白色的板子这几天看古代电视剧东方朔
臧爽通络: 那块板子的名称叫做“笏”,品级高的官员所用的是象牙做成的,而品级低的官员则只能用木头的板子了.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上朝时所要条陈的事项,避免忘记,有类于今天的备忘录.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叠彩区18832894386: 丞相手里是不是都会拿一个什么板的? -
臧爽通络: 叫笏,hu,念第四声.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

叠彩区18832894386: 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的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
臧爽通络: 笏(hu)板,竹木或者象牙制成,古代官员上朝时拿在手里的板状物品,上面可以写字,把要说的话写上去,记不住的时候看下笏板.同时也可以用来记录君主说的话,防止遗忘.

叠彩区18832894386: 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怎么读 -
臧爽通络: 笏hu 四声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