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老子》的翻译!!!!急!!

作者&投稿:偶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求史记老子列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老子(61-80)原文及翻译

第六十一章

1 大国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2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3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1 大国如果谦卑处下,慈柔如母,就能成为天下汇归之处。

2 母性常常胜于雄性,就在于她能安安静静,处身卑下。

3 所以大国若对小国谦卑处下,便能得著小国的信赖。小国若对大国谦卑处下,便能得著大国的信任。所以,或者因谦卑处下而得著,或者因谦卑处下被得著。大国不过想兼蓄小国 ,小国不过想见容于大国。若要让两者都得著自己所谋求的,大国谦卑处下是最要紧的。

第六十二章

1 道者,万物之奥14>。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15。

2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3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4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1 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

2 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弃绝呢?

3 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

4 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著,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贵的啊!

第六十三章

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3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1 把清静无为当成作为,以平安无事作为事情,用恬淡无味当作味道。

2 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

3 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著手。

4 所以,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5 轻易的许诺,必不大可信;看起来容易的,到头来必难。

6 所以,圣人犹有艰难之心,但终无难成之事。

第六十四章

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4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1 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

2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3 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

4 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5 所以,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

第六十五章

1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2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4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1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

2 世人所以难管理,就因为人的智慧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3 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能永远记住这个法则,就叫至高无上的恩德。

4 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然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顺的啊!

第六十六章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3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4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1 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

2 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

3 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拥戴而不厌倦。

4 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第六十七章

1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4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5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1 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物。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什么。若具体像什么,他早就藐小了。

2 我有三件宝贝,持守不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在这世上争强好胜,为人之先。

3 慈爱才能勇敢,俭朴才能扩增,不与人争强好胜,才能为人师长。

4 当今之人,失了慈爱只剩下勇敢,失了俭朴只追求扩增,失了谦卑只顾去抢先,离死亡不远了!

5 慈爱,用它来征战就胜利,用它来退守必坚固。上天要拯救的,必以慈爱来护卫保守。

第六十八章

1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1 真正的勇士不会杀气腾腾,善于打仗的人不用气势汹汹,神机妙算者不必与敌交锋,善于用人者甘居于人之下。

2 这就叫不争不竞之美德,这就是得人用人之能力,这就算相配相合于天道。上古之时便如此啊!

第六十九章

1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 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2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3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译文

1 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动地举兵伐人,而只是被动地起兵自卫;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宁肯自己退避一尺。”这样,就不用列队,不必赤臂,不需武器,因为天下没有敌人了。

2 最大的祸害是轻敌,轻敌几乎能断送我的宝贝。

3 所以若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那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第七十章

1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

3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4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译文

1 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天下的人却不能明白,不能实行。

2 (我的)话有根源,(我的)事有主人。你们自以为有知识,所以不认识我(的话和我的事)。

3 明白我的人越是稀少,表明我所有的越是珍贵。

4 所以圣人外表是粗麻衣,内里有真宝贝。

第七十一章

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2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1 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有病。

2 只有把病当成病来看,才会不病。

3 圣人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病,所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1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3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1 当人民不再敬畏任何人的权威时,真正的大权威就来到了。

2 不要妨害人们的安居,不要搅扰人们的生活。只要不令人们生厌,人们就不会厌恶权威。

3 所以,圣人深知自己,却不自我炫耀;他珍爱自己,却不自我尊贵。

第七十三章

1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2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

4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1 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这两种勇气,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2 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

3 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

4 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第七十四章

1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斩。夫代大匠斩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1 人民若不怕死,以死来恫吓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2 如果先使人民惧怕死亡,有为非作歹的人再处死,这样谁还敢为非作歹呢?

3 冥冥永恒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杀予夺的。企图取而代之去主宰生杀予夺的人,就好象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代替木匠砍削木头的人,少有不伤著自己手的。

第七十五章

1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2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4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1 人民吃不饱,是因为统治者吃税太多,所以吃不饱。

2 人民不好管,是因为统治者人为造事,所以不好管。

3 人民不在乎死,是以为他们追求今生太过份,以致不在乎死。

4 所以,唯有不执著于今生享乐的,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的人更高明。

第七十六章

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2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3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1 人活著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一死就僵硬了。

2 草木活著得时候,枝叶是柔脆的,一死就枯槁了。

3 所以坚强的,属于死亡;柔弱的,属于生命。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4 军队一强大就要被消灭了,树木一强盛就要被砍伐了。

5 强大的处于下势,柔弱的处于上势。

第七十七章

1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2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1 上天的道,不就像张弓射箭一样吗?高了向下压,低了向上举,拉过了松一松,不足时拉一拉。

2 上天的道,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人间的道却不这样,是损害不足的,加给有余的。

3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唯独有道的人。

4 所以,圣人做事不仗恃自己的能力,事成了也不视为自己的功劳,不让人称赞自己有才能。

第七十八章

1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16。

4 正言若反。

译文

1 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2 这个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

3 所以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

4 这些正面肯定的话,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不容易理解。

第七十九章

1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2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17。

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1 用调和的办法化解怨恨,怨恨并不能消失贻尽,这岂算得上良善呢?

2 所以,圣人掌握著欠债的存根,却不索取偿还。有德之人明潦欠债而已,并不追讨;无德之人却是苛取搜刮,珠镏必较。

3 上天之道,公义无私,永远与良善的人同在。

第八十章

1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2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1 国家小,人口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具也不使用。人们畏惧死亡而不远行迁徙。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使用;虽有军队,也没有地方部署。

2 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以其饮食为甘甜,以其服饰为美好,以其居处为安逸,以其习俗为快乐。邻国的人们相互可以看见,鸡鸣狗叫声相互可以听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http://wenku.baidu.com/view/c6ddb0c3d5bbfd0a7956731e.html全的……

去百度文库去搜


老子第四章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及翻译
《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原文及翻译见下。 原文: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老子第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春秋时期 · 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翻译: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②;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④。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⑤。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也⑥。〔注释〕①尚:崇尚、推崇。贤:才、能;清魏源称“贤(者)”为“瑰财畸形”(《老子本义》)。

老子第七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的主要成就: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

古文董遇善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翻译
2、翻译。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他照样读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翻译与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01。名可名,非常名02。无名,天地之始03;有名,万物之母0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01;常有,欲以观其徼0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0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04。今 译 若能用语言说清楚的道,并非永恒之道。若能用语言说清楚的...

老子第五十八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五十八章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翻译:政策宽松一点,百姓就淳朴一点;政策苛刻一点,百姓就躲避一点。祸嘛,...

老子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与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等并称“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今河南省鹿邑县,一说安徽省涡阳县),在老子去世后,苦县又属于战国楚国和...

老子第六十三章全文翻译
总是认为事情容易,他的面前一定是困难重重。因此圣人十分重视困难,所以他最终能消除困难。大意:本章叙述应以无为淡泊面对世事的主张,然后着重阐发“难易大细”的关系和处理方法。老子认为从容易和细小处着手是解决困难、成就大事的必经之途。同时指出遇事必须谨慎(“难之”),否则就会遇到困难。

定南县18352005120: 翻译一下老子《道德经》的句子!!! -
管闸糖柯: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照这样解释,道和名都是指称谓、言说或指称.这是道、名的第一层意思. 3.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指一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行指道路,行程.于:介词,从.足:指脚.

定南县18352005120: 求老子的文章和注解,至少三篇,谢谢,急 -
管闸糖柯: 展开全部《老子.道德经》原文与译文第一章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1 道可以...

定南县18352005120: 急求老子道德经英文翻译. -
管闸糖柯: Need Is the action of nature not unlike drawing a bow? What is higher is pulled down, and what is lower is raised up; What is taller is shortened, and what is thinner is broadened; Nature\'s motion decreases those who have more than they need And ...

定南县18352005120: 急!求史记老子列传文言文翻译 -
管闸糖柯: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

定南县18352005120: 文言文翻译 急 -
管闸糖柯: 20 所以圣人置无为待世事,施行不言的教义;万物生长但不去主宰,生养万物但不有为,育万物但不恃能力,功成就但不占有.由于不占有,所以功绩不灭. 21 具备完善德行的人就要像水一样,水的特性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于众人...

定南县18352005120: 大学语文老子节选第一二章翻译 急`~~`` -
管闸糖柯: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意: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道”的概念.但这个“道”的...

定南县18352005120: 大学语文 老子二章的翻译 急…… -
管闸糖柯: 天之道好象开弓射箭吧?比靶子高了就往低压一压,比靶子低了就往高抬一抬.拉得太满了就减点力量,拉得不足了就增点力量.天道是减损有余的,增补不足的.人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是减损不足的,增补有余的.谁能减损有余去奉养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圣人做出了贡献不依赖,成功了不居功,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天之道,就是多了就减损,不足就增补.

定南县18352005120: 请翻译下面老子的一段话.谢谢!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
管闸糖柯: 如果社会上不标榜贤能,无利益己得者,人们就不会产生争名夺利念头.又如果不看重财富、物质价值来刺激人心,不至于人们产生盗心,看不到人们有诱惑的欲望,也不至于使民心动乱.所以,圣人理想的治国方式,应该精神上让人们虚心谦和,物质上解决温饱,意志上弱化贪婪的念头,身体上强筋健骨,经常使人们不超过自己认知客观能力范围的私欲,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而为”的自然原则去做,天下才会得到大治.

定南县18352005120: 《道德经》第八章全文及翻译 -
管闸糖柯: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

定南县18352005120: 老子的以柔克刚 翻译 急急急!!! -
管闸糖柯: 原文是这样的吧?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说的意思是: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