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回忆录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拿破仑写的回忆录叫什么名字~

拿破仑本人并没有写过回忆录,不过倒是有他口述他人代写的
《拿破仑文选》 (法)拿破仑·波拿巴口述
拿破仑文选是拿破仑本人晚年被禁在圣赫勒拿岛时,由他口授而由别人笔录的关于几次战争的回忆,以及他的某些著作的摘要。本书详细记述了拿破仑所参加和指挥的1793年围攻土伦的战争、1796至1797年对意大利的战争和1798至1799年远征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以及他在这些战争中向士兵发表的讲话、命令,他向交战国开展的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等等。更确切地说,本书是拿破仑的一部军事文选。

你指的是克里斯琴.克拉维尔主演的《拿破仑》四部曲吧?开头的小女孩是拿破仑流放至圣赫勒拿岛时所结识当地的一位官员的女儿。可以参见电影原著小说[法]马克斯·盖洛《拿破仑》(全4卷),里面有写,小女孩离开圣赫勒拿岛时拿破仑还剪了一些自己的头发留给她作纪念。

1、 拿破仑·波拿巴
一个政府,不管其性质如何,它的权威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 作者注:正如拿破仑所说:“如果没有军队,也就没有政治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参见《拿破仑书信集》,1858-1869年法文版,第3卷第1800号。 ] 所以,在一场革命中,主要的目标不是争取军事力量的支援,就是瓦解军事力量。在第一种情况下,革命采取的是一种“政变”的形式,并只产生有限的混乱。在第二种情况下,可能造成一种无政府状态。尽管人民热烈拥护革命的理想,但是无政府状态却是他们不能长期忍受的东西。当这种状态形成后,人们就希望有人来帮助他们解除这种痛苦。这个人一旦出现了,随之而来的行动,就是利用无政府状态所产生的能量以对外战争的形式引导它向外发展。这样一来,不仅控制了本国的人民,而且建立起了独裁性的政权,并使它在军事力量的支持下代替原来的政府。
在1789年攻打巴士底狱的十年之前,吉贝尔特曾经预言:
“有一个人将会出现。到现在为止,他也许还是个无名之辈。他不曾以演讲或文章使自己出名,而是在沉默中沉思。他也许还不理解自己的才能,只有指派他施展这种才能时,他才会意识自己的本领。他也可能是不学无术的,但是,他会抓住舆论、机会和时机,对那些伟大的理论家讲出真正的缔造者在向雅典人讲话时对演说者们所说的话:‘我的对手告诉你的那些,我都会实现的。’” [ 作者注:《吉贝尔特论文集》,(1803年版),第四卷第74页。 ]
这个人就是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1795年10月5日,凭着一阵葡萄弹的爆炸,他的名声传遍整个巴黎。“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这个人身上。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他很自然地出来为王。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如此。” [ 作者注:T.卡莱尔:《英雄与英雄的崇拜》 ]
这个人是一个超级的自我主义者和设计师,一个完全孤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只信赖自己,而且把一切东西都加以集中化。梅尼瓦尔说过:“他不仅在思想上采取主动,而且对于每一件事情的细节都要亲自关注……他的天才和超人的活力,促使他不断前进;他感到他有办法和时间处理—切事情……事实上,他的确是自己做了一切事情。” [ 作者注:《梅尼瓦尔回忆录》,(1894年版),第3卷第50-51页。 ]
考兰柯特的回忆录是最有吸引力的。他所讲的也差不多,而且更加透彻。他写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是不怕痛苦、烦恼和麻烦的,而且无论事情大小,都是如此。也许有人会说,他是把自己完全贡献给了所追求的目标。是的,他总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能力和注意力都应用到当前的行动和讨论之中。他把热情灌注到每件事情里面。因此,同对手们比较起来,他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很少有人能在一段时间内对一种思想或一个行为完全地专心致志。” [ 作者注:《考兰柯特将军回忆录》,(1925年英文版),第1卷第93页。 ]
他把自己完全裹在命运之中。18l2年,在前往莫斯科的路上,他曾提到过这一点:“我觉得,我是被驱赶着走向一个连自已也不清楚的目标。我一旦达到了这个目标,也就变成不需要的了,一颗子弹就能把我击碎。但是在此以前,即使全人类的所有力量,也都不能对抗我。” [ 作者注:参见奥斯瓦德·斯彭格勒著:《西方的衰落》(1925年版),第1卷第144页。 ]
在他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他的任务就是“征服”,但是,他们并未看到他确实是在“创造”。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在毁灭一个旧时代的同时,又在创造—个新时代。或者正如斯彭格勒指出的那样:“拿破仑一生含辛茹苦,不是为了他自己,不是为了法国,而是为了未来。” [ 作者注:参见奥斯瓦德·斯彭格勒著:《西方的衰落》(1925年版),第1卷第363页。 ]
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多半都是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自从查理时代以后,还没有这种大战的先例。拿破仑就是有意同查理大帝作比较。
他在进行第一次意大利战争(1796—1797)时,目标就是寻找敌人,并且在战斗中消灭敌人。他的这一目标,以及对中立地区的侵犯,依靠乡村供应给养,以征用和抢劫的办法来维持战费,还有那种不懈的追击精神,从占领地榨取战利品等等,所有这一切行为,曾使他的同辈人大为震惊。他们认为,这些粗野的行为,不是战争的合法行为,而是野蛮人的侵犯。一种反感而并非恐惧的情绪,在当时的漫画中就已经反映出来了。1797年4月14日,克鲁克香克曾画过这样一幅漫画:法国的军队被画成是一条龙,正向外喷吐着烟雾,它的背上骑着一个奇异而令人可怕的怪物,头上还带着一顶刻有“波拿巴”字样的小亚细亚人的帽子,在他的前面,两位将军率领着一支军队快速地逃命。 [ 作者注:参见A.M.布罗德利著:《1795—1821 拿破仑在卡里卡冈雷》,(1911年版),第一卷第99-100页。 ] 这张漫画冷酷地描绘了无限战争时代的主角。

二、 拿破仑战争的要素
这里要思考的,是拿破仑战争的几个比较典型的要素:一是统一的指挥;二是指挥才能与军事才能;三是拿破仑的计划系统。
拿破仑认为,统一的指挥是“战争中的首要因素,”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三十一卷第418页。 ] [ 译者注: 以下所引《拿破仑书信集》中的引文,均系1858-1860年的法文版本 ] 而且应当记住,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当政权和军权完全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如同1800年1月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时那样,统一的指挥才有可能实现。在通常的战争中,政治决定与军事行动总是分离的,这就不可能获得完全的统一。督政府统治下的状况就是如此。拿破仑对于这一点是有感触的。因此,他在接管意大利军团的指挥权时,曾经给“统一指挥”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1797年1月19日,他写信给督政府说:“政府应该信任自己的将军;允许他有行动的自由,只须告诉他所应达到的目标。”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一卷第83号。 ] 如果说,这个目标是合理的,这个定义就可以算是完美的了。在谈到军事指挥的单一性时,他说“在军事行动中,我只和自已商量;但在外交方面,我是征询一切人的意见。”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一卷第399号。 ] 对于1796年的战局,他曾经说过:“在这个战局中,我没有同任何人商量过;如果我被迫协调我个人同他人的行动,那肯定会一事无成。”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一卷第420号。 ]
只要环境许可,统一指挥要求把一切可用的兵力都集中到主战场上,并由一位将军进行指挥。可是,一个无知或是软弱的政府的普遍倾向,总是想把兵力分散,用以掩护所有的重要据点。1806年,那不勒斯国王约瑟夫·波拿巴就曾经采取了这样的做法。6月7日,拿破仑写信给他,刻薄地说:“如果你想保住你那王国里的所有据点,整个法国也不能为你提供充足的部队。”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1卷第416页。 ]
统一指挥是拿破仑多次获得会战胜利的基础。不过说来奇怪,这也是使他最终覆亡的一个因素。尽管如此,他的那些格言,比如说:“在战争中,人不算什么,只有一个人是全体的代表,” [ 作者注:利昂·莱塞斯特:《拿破仑的书信》,(1897年法文版)第155号。 ] “在指挥当中,只用一个坏的将军,倒能顶上两个好的将军,”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1卷第9105号。 ] 直到今天还象是它们第一次流行时那样正确有效。
从拿破仑关于“指挥才能”与“军事才能”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将军和士兵的期望是什么。
关于第一条,他说过:“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一个将军不应该对情况画图画;他的情报要象望远镜的镜头那样清晰。”“一个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事物的人,永远不能合理地指挥一支军队。”“战争中的成功要靠慧眼,并在战斗中寻找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我要是提前六小时发起进攻,我就会失败。”“意志、性格和胆量,使得我所以成为我。”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22卷第18041号。 ] 相反地,“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7卷第4855号。 ]
关于士兵,他总是刺激他们的虚荣心,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减轻他们的恐惧。他要利用这种信心,把一个小心谨慎的动物变成一名勇士,并使这个人愿意为他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说:“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的荣誉和同志们的尊敬的人,根本上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 [ 作者注:拉斯卡斯:《圣赫勒拿岛的回忆》,(1823年法文版,第6卷第85页) ] 他对士兵提出要求,但不是靠收买。他说:“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2卷第10329号。 ] 相反,他鼓励士兵们富有荣誉感,“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 伍前,高声喊着:‘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们就会立即行动。”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7卷第14288号。 ] 他还说:“32旅始终是对我效忠的,因为我在罗那托之后,就已写过:‘有32旅在那里,我就感到放了心。’语言对于人们的威力往往是令人吃惊的。”“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所以,决定胜利的力量是精神,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29卷第107页。 ] 他深信,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成功地进行领导的一个秘密。在他的一个每日命令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一个营的指挥官,只有当他熟悉了一切细节之后才能休息;在指挥作战六个月以后,他应该了解营中所有官兵的姓名和能力。”拿破仑还深切关怀手下人的健康状况。他曾写道:“疾病是最危险敌人。”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0卷第8832号。 ] “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0卷第176页。 ]
关于一般人员,他说:“如果勇敢是士兵的第一品德,那么,忍耐则是第二。”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卷第925号。 ]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时,蒙索朗夫人曾经问他,哪一种部队是最好的部队?“夫人”,他回答说:“能打胜仗的部队。”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9卷第7527号。 ]
作为战役的设计者,拿破仑的成功是直接从他的独裁统治地位中产生的。独载统治使他有权对战争进行政治的和战略的指导。这种优势,再加上他专心致志和辛勤努力,使他能够将自己的天才灌注到他的计划之中,有时,甚至超过了他的将领所能理解的范围。随着战争的延长,他的问题也日益变得复杂了,缺乏理解能力的部下越来越造成危险。特别是在莱比锡会战和滑铁卢会战当中,这一情况尤为显著。他当时进行了卓越的调度,可是却被那些愚蠢的元帅笨手笨脚地搞坏了。因此,他在圣赫勒拿岛上回忆说:“如果我在战争中有一个象杜伦尼那样的人做我的副手,我就会成为世界的主人。”
对于拿破仑来说,拟就—个战役计划,象是从事一项精确的艺术工作。正如他所说的:“一到宣布战争的时刻,总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提前预见到这一点是很聪明的。”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0卷第8075号。 ] “我已经习惯于在三、四个月以前就思考我应该做的事情。不过,我总是做最坏的估计。”“在战争中,要有估计,否则将一无所获。”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3卷第10810号。 ] “我习惯采取多种防急措施,从来不靠什么机会。”“只有拟定出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才有可能在战争中成功。”
有一次,他向罗德里尔泄露了这个成功的秘密。他说:“如果说,看来我经常对一切都胸有成竹,那是因为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早就考虑很久了;我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预先作过考虑的。我能够在别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知道自己说什么话和采取什么行动。这完全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才对我突然启示。我总是在工作:吃饭的时候在工作,看戏的时候在工作,夜里醒来也在工作。” [ 作者注:《拿破仑在工作》,(1914年英文版)第7页。 ]
拿破仑在开始他的每一个战役之前,都要预先制定一个严密的计划,其中包括几个不同的方案,每一个方案都有一种假设情况。这是拿破仑设想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这个计划就是他的意图,不同的方案包含着他对计划可能作出的修改。计划一旦付诸实行,剩下的问题也就是继续进行“探索”。当时,有一种搜索骑兵,是用来寻找敌人的兵力并报告敌人的位置。但是拿破仑更为关心他自己的计划,而不是敌人的位置,而且,当他收到骑兵的报告时,敌人通常己有变动。所以,他的探索体系,其中包括侦察、谍报、从邮局截获信件等等。只是以证实或打消他原来的假设为目的。他的骑兵或间谍等,都是派往预先指示的方位,以求弄清楚疑点。这也只是为了证实或消除原来假设而获取必要的情报。这样,原来的假设情况不断地被证实或消除,计划的不确实性也就减到了最低限度,于是,他的计划简化了,敌人的计划也被发现了。拿破仑进行探索的目的,与其说是查明敌军的位置,不如说是发现敌人的意图。

三、 拿破仑战争的原则
拿破仑虽然常常谈到关于战争的原则,但他从来没有将它们列举出来。有一次,他对圣西尔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空闲时间,我就要写一本书,准确地描述一下战争的原则,提供给所有的士兵。这样战争就象一门科学那样容易学了。” [ 作者注:《圣西尔的回忆录》,(1831年法文版),第4卷第148页。 ] 遗憾的是,他没有实现这一诺言。不过,研究一下他的战役,可以发现如下要点:(一)他总是依靠进攻;(二)他相信加快速度可以节省时间;(三)实行有效的战略袭击;(四)他坚持要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特别是在决定性的进攻点上;(五)他慎重地考虑他的保护系统。
进攻:
关于进攻,拿破仑曾说过:我的想法与腓特烈的一样,一个人总是应该先动手攻击的。他还说:“如果允许别人进攻自己,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27卷第21428号。 ] “要使战争变成为进攻的,象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古斯塔夫·阿道夫、杜伦尼、尤金和腓特烈等人所做的那样,你就要学习他们为典范,这是使你成为名将和了解战争艺术秘密的唯一方法。”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1卷第418页。 ]
但是,与查理十二不同,他不是一个卤莽的将领。他说:“在一场战役开始时,一个人应该慎重考虑他是否应该前进。但是,当他决定实行进攻以后,就应该把它推进到最后极限为止。”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2卷第209页。 ] 他又说,一个人如果决定入侵某个国家,他就不能害怕发动攻击,而应该到处寻找敌人并与之战斗。
拿破仑虽然没有发明追击,但是可以说,他使追击系统化了,因为他把追击与战斗融合在一起,成了他战术中的一部分。1805年10月17日,在乌尔姆战役中,他曾派人给莫拉特送信
机动:
科林写道:“在拿破仑战争中,迅速是一种必要的和基本的因素。”为了强调这一观点,他在《战争的变化》一书中引用了德富关于这一主题的论述:
“运动是拿破仑战争的灵魂,正好象决定性会战构成它的工具一样。拿破仑使他的部队以一种有计划的速度进行运动……用速度来乘他们自己……以急行军来弥补数量的不足。这些都是他挂在嘴边的格言。他说:‘行军就是战争’,‘战争的才能就是运动的才能’,‘善于运动的军队必能获得胜利。’” [ 作者注:《战争的变化》,(1912年英文版),第254页。 ]
拿破仑的另外两种说法加强了这一观点。他说:“在战争的艺术之中,也象在力学中一样,时间是重量和力量之间的重要因素。”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8卷第14707号。 ] “在战争中,时间的损失是无可弥补的;对此提出的各种理由都是不妥的,因为拖延只能使行动失败。”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2卷第9997号。 ] 对于拿破仑来说,在这一点上却是不幸得很。属下将领的两次延误,使他在第一次输掉了一个会战(在莱比锡),而在第二次(在利尼),则使胜利失去了决定性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乌尔姆战役中,他的部下却说:“皇帝发现了一种新的作战方法,他利用我们的腿来代替刺刀。”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1卷第9392号。 ]
奇袭:
除了在战场上出敌不意地集中自己的兵力以外,拿破仑实行的奇袭,很少是战术性的,几乎都是战略性的。其中著名的例证是:1800年的马伦戈交战,1805年的乌尔姆战役,1806年的耶拿会战,滑铁卢战役的第一阶段,即利尼之战,也是如此。1814年1月7日,拿破仑写信给斯坦说:“战略是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我对于后者不如对前者那样珍惜。空间是可以重新得到的,而时间则永远失去了。”
集中:
为了进行决定性的战斗,拿破仑把一切的辅助性行为减到了最低限度,以便能集中最大可能的兵力。科林引用他的话说:“军队必须集结,而且必须把最大可能的兵力集中在战场之上。” [ 作者注:《战争的变化》,第243页。 ]
这里,在“集结”与“集中”的字义之间,有一个重大的差异。1806年8月8日,拿破仑写信给那不勒斯国王,解释了前者。他在信中说:“部署兵力的艺术也就是进行战争的艺术,应该用这样的方法部署你的兵力:即不管敌人采取什么行为,你都应能在几天之内把你的兵力集合到一起。”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3卷第12629号。 ] 所以,集结是军或师在战区中的分布,而集中则是指战场上的行动。1806年2月14日,拿破仑在写给他哥哥约瑟夫的信中又说:“你的军队太分散了,应该采取的行动是,使兵力能在一天之内集中在战场上。”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2卷第9808号。 ] 军队的集结地区,包括行军和休息地区在内,它的面积会在敌人接近时逐渐缩小,最后小到所有的纵队能在几个小时内进行集中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战争中的第一原则,就是要等所有的部队在战场上集中好了之后才进行会战。”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2卷第277页。 ] 同时因为,军事指挥的艺术,就在于当自己的兵力数量居于劣势时,反而能在战场上化劣势为优势。这就是说,一支劣势的部队,如能正确地进行集结,那么,通常都能战胜一支数量虽然居于优势但却不能正确集结的部队。
保护:
1793年9月16日,拿破仑还是个一贫如洗的无职上尉,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使他在围攻士伦之战中当上了雅各宾派一支部队的炮兵指挥官;1815年6月18日,他以法国皇帝的身份,在近卫军的簇拥之下,退出了滑铁卢战场。在1793年到1815年的长时间里,拿破仑几乎没有进行过纯粹的防御性战斗。
诚然,在莱比锡(1813年),在拉罗西里(1814年),在阿尔西斯(1814年),他都被迫作过防御战。而且,由于他的兵少质差,在1814年的整个战局中,他不得不采取战略性的防御。但是,就在这个战局中,仍然有着一系列的快速行军和猛烈进攻。然而,拿破仑尽管是绝对避免有计划的防御战,但他所有的进攻行动却是以保护原则为基础的。他对于这一点的解释是:“整个战争的艺术,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御,然后再进行快速、大胆的进攻。”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3卷第10558号。 ]
这种保护体系的基础,是在军队的后方建立一个安全的作战基地。作为基地的,或者是一个要塞,或者是设防城镇,它不能受到敌人的袭击,因为部队的仓库、军火库、医院等等,都要集结在这里,而这些都是作战的基础。当部队从作战基地向前开进时,负责保护的骑兵的任务就是掩饰这一计划和部队的运动,就象他的探索骑兵的任务一样。前面已经提到,探索骑兵要探测敌人的计划,使他得以修改自己的计划。当保护的骑兵不能掩藏部队的前进运动时,如在耶拿和艾赫尔两次会战之前的行军那样,部队就要以快速运动来保证秘密。
总之,拿破仑对于防御和进攻的观点是完整统一的。他说:“防御战争不能排斥进攻,就象进攻战争中不能没有防御一样。”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1卷第347页。 ] “如果你的部队很平庸,你就应该多换泥土。”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4卷第12111号。 ] 这个意思是说,通过挖掘壕构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也同样适用于孤立的支队,因为“这是一条作战的原则,所有的分遣兵力都应该挖工事。每当占领一块阵地时,这应该是必须采取的第一个步骤。”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5卷第4083号。 ] 但是,对于一个兵团来说,就不一样了。早在1793年8月,即拿破仑在土伦担任炮兵指挥官之前,他曾写道:“在战争艺术中,这是一条公理:躲在堑壕里的人一定会被击败。经验与理论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拿破仑是谴责静态战争的。

四、 拿破仑战争的缺点
拿破仑未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而且未能建立一种既对法国有利,同时能让对方接受的和平,原因何在呢?追根究源,就在于他的战争指导存在着三个严重的缺点。第一点是军事性的,是在指挥上过分集中;第二点是政治性的,是他的不现实的政策;第三点是大战略性的,就是他赖以完成其政策的方法不妥,最多也只能是导致休战。
指挥:
关于第一点,本章的前面已经提到,他所坚持的个人统一指挥的原则,尽管曾经使他战无不胜,但是,到头来还是这一原则成了使他失败的因素。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答案是双重的:第一,当战争延长以后,战争就变得十分广泛和复杂了,参加战争的兵力也相当可观,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组织良好的总参谋部,要一个人有效地管理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即使他是天才,同样无能为力。第二,他的敌人也逐渐地懂得了,他们之间过去缺乏合作,因而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拿破仑。如果不联合起来,他们还会一个一个地被拿破仑打败。这样,在进行莱比锡战役的夏季休战期间,他们终于订立了赖兴巴赫条约,联合起来了。这个条约中有一款规定:同盟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和瑞典——同意,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的军队都不应冒险同拿破仑亲自指挥的部队单独交战。无论哪支部队遇到他,都要立即撤退,直到所有的兵力在战场上汇齐之后,再联合起来对付他。这样一来,也就拨去了拿破仑进攻战略的毒牙。
拿破仑的统帅部由两个互不相关的部门组成:一个是参谋长办公室,一个是总参谋部。前者是由贝尔蒂埃元帅,即纳沙泰尔亲王领导;它包括一个秘书处,皇帝的随从参谋和一批联络官。 [ 作者注:他们之中,有的是上将,另一些上校,还有一些是上尉,他们是负有特殊使命的。在战役或会战中,向元帅们传达拿破仑的命令。 ] 后者通常包括三个助理参谋长,他们的职责与近代的军需局长差不多,另外,还加上一个测绘组。
维奇上校写道:“这些参谋人员丝毫不能参与皇帝的智能工作。拿破仑不相信他们,只要求他们认真地服从。‘严格地遵守我的命令,只有我知道我应该怎样做。’这是他给贝尔蒂埃下的命令。”贝尔蒂埃把这种抹杀他个性的存在看成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我在军中的地位等于零。我以皇帝的名义接受元帅们的报告,也代他签署命令,但是我个人却是不存在的。”(贝尔蒂埃于1807年3月1日写给苏尔特的信)。1807年1月18日,贝尔蒂埃给奈伊写信时也说:“元帅先生,皇帝既不需要忠告,也不需要战役计划,没有一个人能知道他的心思,我们的责任就是服从而已。” [ 作者注:《拿破仑在工作》,(1914年英文版),第24页。 ] 维奇还补充说:“这位皇帝本人也说过,总参谋部在统帅部中是最不需要的一个部分。” [ 作者注:《拿破仑在工作》,第14O—141页。 ] 更糟的是,这种傲慢的态度也传给了他的元帅们。
费则扎尔公爵对此也曾有过评论,他说:“不管用的什么指挥方法,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这种不自量力的习惯,这种不承认有什么不可能的决心,这种对成功的无限信心,在开始时都是我们获胜的原因,而到最后却对我们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位皇帝在其后期作战中所以没有取得胜利,是因为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佳,或者说是体力衰退了。这种说法是缺少证据的。真实的情况是,使他失败和成功的原因,都是他的活力, [ 作者注:关于这一问题,参见《考兰河特将军回忆录》,第1卷第135、141、245页。 ] 而不是他的懒散。正是由于这种活力,他相信自己能够身兼总司令和参谋长的双重职务。等到需要有技能的参谋军官时,却是无处可寻。考兰柯特告诉我们,在1812年,“参谋人员预见不到任何东西,但在另一方面,皇帝却想自已做每一件事,发布每一项命令。因此,无论什么人,甚至连总参谋长在内,都不敢负责颁发一项极不重要的命令。” [ 作者注:《考兰柯特将军回忆录》,(1925年英文版),第1卷第155页。 ] 戴阿迪里本说:在1813年,参谋工作比前一年更加没有效率了。而且,“就整体来说,在这次战役中,整个军队成了一架太复杂而又不完善的机器,不能确立协作关系……大量的运动……所产生的困难,就是拿破仑集中其全部权威也难以克服。”

如果你要我可以发给你,TXT格式的,应该很多,3。61MB,你可以通过邮箱与我联系,liangliweimalfoy@126.com

拿破仑全传(上)
前 言

多少年来,拿破仑·波拿巴的名字有如一条魔力无穷的讼语紧扣着亿万 人的心弦,激荡起无数个英雄主义的浪漫梦想,催动过无数次人类对自身理
想思维极限的冲锋⋯⋯
然而,在一次次充满希望的努力之后,留给人们的依然是失望。于是聪 明的人说:一切对这位无与伦比的人物的研究除了能够让人们充分贪图造物
主那巧夺天工的造化之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他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吗?他一生曾指挥过 60 多次重要战役,在意大利,他
曾创造过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在奥斯特里茨,他的指挥艺术炉火纯青, 整个战局的变化完全存于一人胸中,其计算之精确有如操纵一次沙盘演习。
他首创了以营为单位的战术队形,使步、炮、骑各种兵种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是运动战的专家,是闪电战的鼻祖。但在包岑、德累斯顿、莱比锡以及滑
铁卢却又难以置信地丢掉了这一切战术特长,对保守的中世纪战法情有独 钟。在几乎所有的问题上,他的战略眼光都是出类拔革的,但却让比利牛斯
山的皑皑白雪搞得头昏目眩,犯了两线作战的兵家大忌。 他是一个独裁者吗?他发动了雾月政变,从大革命的废墟中拎起了皇
冠,恢复了世袭制度,等级制度。他为共和政体签署了死刑执行令,把议会 变成自己任意操纵的木偶,把舆论改造成只会馅媚的喉舌。他处死了无辜的
当甘公爵,把爱慕自由斯埃子夫人赶到了白雪飘飞的俄罗斯草原。然而,他 却让欧洲所有的专制君主整夜做恶梦。在他们看来,他是“大革命的化身”,
是封建贵族和僧侣特权的死敌。
他是一个民族的压迫者吗?他把一次次战争强加在欧洲、非洲和亚洲人 民的身上,征服的足迹几乎遍布欧洲,甚至一直延伸到埃及、阿拉伯半岛和
拉丁美洲,使许多民族的自尊饱受践踏。然而,他却唤起西班牙、意大利、 瑞士人民的民主意识,点燃了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之火,使分离的意大利人民
意识到自己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真诚地爱护那些被征服的人民, 希望波兰、瑞士、萨克森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他试图废除俄罗斯
野蛮的农奴制度,他曾预言意大利终将成为一个伟大而统一的国家,罗马将 成为她的首都。
他是一个冷峻无情、言而无信的野心家吗?他曾发动过多次侵略战争, 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在一切外交场合,他总抱着恫吓和欺诈的信条,翻
云覆雨。然而,他却似乎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把法国从断头机的冲天血 腥下猛拉回来,致力于国内各阶级的和解,他热爱士兵,热爱农民。他是一
个无所畏惧的战士,但对人民的意愿却有着深深的敬畏。他宁可让他心爱的 军队遭受灭顶之灾,也不愿在莱比锡郊区纵火,为的是不使平民受到伤害。
他对敌人有时也是宽宏大量的,即使对那些一心想要致他于死地的人也是如 此。他不忘记朋友,不吝惜金钱,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从他那里得到过慷慨的
帮助。缪拉、贝尔纳多特、马子索等人的出卖行为都深深地伤害了他,但他 并没有真正地记恨过他们。
他是人类文化的催残者吗?他囚禁了教皇,把教会变成了俗不可耐的政 治工具,把法国的诗歌和文学变成了阿诙奉承的鼓噪,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
义的战车之上,把欧洲及至东方的艺术品掠回巴黎装饰他那自鸣得意的征服 业绩。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以无与伦比的才华造就
了人类法制史上叹为观止的《拿破伦法典》。他鼓励科学研究,激励诗人们 的灵感。他与蒙日、拉普拉斯等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成为交情深厚的朋友。
他赶走了多情善感的斯塔埃尔夫人,却赢得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的 衷心爱戴。他对埃及的短暂征服,却带来了埃及文化奇迹般的复兴。
他是一个玩弄女性的纵欲主义者吗?他一生视权力为永恒情人,在江山 与美人之间,他无疑会选择前者。他对妇女多少存有偏见,他曾与众多的女
人寻欢作乐,追求感官的愉悦。然而,他对两位妻子都曾倾注过执着而挚烈 的爱情,他写给比他大六岁的第一位妻子约瑟芬的情书是人类情爱文学的奇
葩。在她们面前,他是一个感情冲动而脆弱的男人,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宽 宏大量的丈夫。虽然她们都曾无情地背叛了他,但他直到弥留之际仍呼唤约 瑟芬的名字!
他是无与伦比的政治强人吗?他曾把整个欧洲大陆踩在脚下,曾让欧洲 所有的反对势力在自己面前栗栗发抖。然而,他死时展示在世界面前的却是
一个受难者的形象,留下了一个曾因盗取自由之火而被锁在南半球一叶孤岛 上的现代普罗米修神话,赢得了亿万人的倾盆泪雨!
他那 51 个年头的生命历程,有如高潮迭出,波澜壮阔的 51 幕的长篇史 诗,最后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极不情愿接受而又余味无穷的悲剧结局⋯⋯
世界本身就不完美,也许这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凡人无法 破解的完美。拿破仑那几乎不可梳理的复杂性格,那悬念丛生,充满戏剧化
的一生经历也许就属于这种完美。
本书的编撰并不想用有限思维去肢解这种完美,我们在本书中将竭尽所 能将拿破仑一生经历的各个阶段的军事、政治、外交、情感生活的各个层面
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且这一展示将是迄今最为详尽、生动的。至于怎样评价 拿破仑,相信读者的心中自有尺度。

一、 拿破仑·波拿巴
一个政府,不管其性质如何,它的权威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 作者注:正如拿破仑所说:“如果没有军队,也就没有政治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参见《拿破仑书信集》,1858-1869年法文版,第3卷第1800号。 ] 所以,在一场革命中,主要的目标不是争取军事力量的支援,就是瓦解军事力量。在第一种情况下,革命采取的是一种“政变”的形式,并只产生有限的混乱。在第二种情况下,可能造成一种无政府状态。尽管人民热烈拥护革命的理想,但是无政府状态却是他们不能长期忍受的东西。当这种状态形成后,人们就希望有人来帮助他们解除这种痛苦。这个人一旦出现了,随之而来的行动,就是利用无政府状态所产生的能量以对外战争的形式引导它向外发展。这样一来,不仅控制了本国的人民,而且建立起了独裁性的政权,并使它在军事力量的支持下代替原来的政府。
在1789年攻打巴士底狱的十年之前,吉贝尔特曾经预言:
“有一个人将会出现。到现在为止,他也许还是个无名之辈。他不曾以演讲或文章使自己出名,而是在沉默中沉思。他也许还不理解自己的才能,只有指派他施展这种才能时,他才会意识自己的本领。他也可能是不学无术的,但是,他会抓住舆论、机会和时机,对那些伟大的理论家讲出真正的缔造者在向雅典人讲话时对演说者们所说的话:‘我的对手告诉你的那些,我都会实现的。’” [ 作者注:《吉贝尔特论文集》,(1803年版),第四卷第74页。 ]
这个人就是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1795年10月5日,凭着一阵葡萄弹的爆炸,他的名声传遍整个巴黎。“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这个人身上。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他很自然地出来为王。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如此。” [ 作者注:T.卡莱尔:《英雄与英雄的崇拜》 ]
这个人是一个超级的自我主义者和设计师,一个完全孤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只信赖自己,而且把一切东西都加以集中化。梅尼瓦尔说过:“他不仅在思想上采取主动,而且对于每一件事情的细节都要亲自关注……他的天才和超人的活力,促使他不断前进;他感到他有办法和时间处理—切事情……事实上,他的确是自己做了一切事情。” [ 作者注:《梅尼瓦尔回忆录》,(1894年版),第3卷第50-51页。 ]
考兰柯特的回忆录是最有吸引力的。他所讲的也差不多,而且更加透彻。他写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是不怕痛苦、烦恼和麻烦的,而且无论事情大小,都是如此。也许有人会说,他是把自己完全贡献给了所追求的目标。是的,他总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能力和注意力都应用到当前的行动和讨论之中。他把热情灌注到每件事情里面。因此,同对手们比较起来,他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很少有人能在一段时间内对一种思想或一个行为完全地专心致志。” [ 作者注:《考兰柯特将军回忆录》,(1925年英文版),第1卷第93页。 ]
他把自己完全裹在命运之中。18l2年,在前往莫斯科的路上,他曾提到过这一点:“我觉得,我是被驱赶着走向一个连自已也不清楚的目标。我一旦达到了这个目标,也就变成不需要的了,一颗子弹就能把我击碎。但是在此以前,即使全人类的所有力量,也都不能对抗我。” [ 作者注:参见奥斯瓦德·斯彭格勒著:《西方的衰落》(1925年版),第1卷第144页。 ]
在他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他的任务就是“征服”,但是,他们并未看到他确实是在“创造”。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在毁灭一个旧时代的同时,又在创造—个新时代。或者正如斯彭格勒指出的那样:“拿破仑一生含辛茹苦,不是为了他自己,不是为了法国,而是为了未来。” [ 作者注:参见奥斯瓦德·斯彭格勒著:《西方的衰落》(1925年版),第1卷第363页。 ]
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多半都是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自从查理时代以后,还没有这种大战的先例。拿破仑就是有意同查理大帝作比较。
他在进行第一次意大利战争(1796—1797)时,目标就是寻找敌人,并且在战斗中消灭敌人。他的这一目标,以及对中立地区的侵犯,依靠乡村供应给养,以征用和抢劫的办法来维持战费,还有那种不懈的追击精神,从占领地榨取战利品等等,所有这一切行为,曾使他的同辈人大为震惊。他们认为,这些粗野的行为,不是战争的合法行为,而是野蛮人的侵犯。一种反感而并非恐惧的情绪,在当时的漫画中就已经反映出来了。1797年4月14日,克鲁克香克曾画过这样一幅漫画:法国的军队被画成是一条龙,正向外喷吐着烟雾,它的背上骑着一个奇异而令人可怕的怪物,头上还带着一顶刻有“波拿巴”字样的小亚细亚人的帽子,在他的前面,两位将军率领着一支军队快速地逃命。 [ 作者注:参见A.M.布罗德利著:《1795—1821 拿破仑在卡里卡冈雷》,(1911年版),第一卷第99-100页。 ] 这张漫画冷酷地描绘了无限战争时代的主角。

二、 拿破仑战争的要素
这里要思考的,是拿破仑战争的几个比较典型的要素:一是统一的指挥;二是指挥才能与军事才能;三是拿破仑的计划系统。
拿破仑认为,统一的指挥是“战争中的首要因素,”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三十一卷第418页。 ] [ 译者注: 以下所引《拿破仑书信集》中的引文,均系1858-1860年的法文版本 ] 而且应当记住,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当政权和军权完全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如同1800年1月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时那样,统一的指挥才有可能实现。在通常的战争中,政治决定与军事行动总是分离的,这就不可能获得完全的统一。督政府统治下的状况就是如此。拿破仑对于这一点是有感触的。因此,他在接管意大利军团的指挥权时,曾经给“统一指挥”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1797年1月19日,他写信给督政府说:“政府应该信任自己的将军;允许他有行动的自由,只须告诉他所应达到的目标。”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一卷第83号。 ] 如果说,这个目标是合理的,这个定义就可以算是完美的了。在谈到军事指挥的单一性时,他说“在军事行动中,我只和自已商量;但在外交方面,我是征询一切人的意见。”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一卷第399号。 ] 对于1796年的战局,他曾经说过:“在这个战局中,我没有同任何人商量过;如果我被迫协调我个人同他人的行动,那肯定会一事无成。”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一卷第420号。 ]
只要环境许可,统一指挥要求把一切可用的兵力都集中到主战场上,并由一位将军进行指挥。可是,一个无知或是软弱的政府的普遍倾向,总是想把兵力分散,用以掩护所有的重要据点。1806年,那不勒斯国王约瑟夫·波拿巴就曾经采取了这样的做法。6月7日,拿破仑写信给他,刻薄地说:“如果你想保住你那王国里的所有据点,整个法国也不能为你提供充足的部队。”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1卷第416页。 ]
统一指挥是拿破仑多次获得会战胜利的基础。不过说来奇怪,这也是使他最终覆亡的一个因素。尽管如此,他的那些格言,比如说:“在战争中,人不算什么,只有一个人是全体的代表,” [ 作者注:利昂·莱塞斯特:《拿破仑的书信》,(1897年法文版)第155号。 ] “在指挥当中,只用一个坏的将军,倒能顶上两个好的将军,”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1卷第9105号。 ] 直到今天还象是它们第一次流行时那样正确有效。
从拿破仑关于“指挥才能”与“军事才能”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将军和士兵的期望是什么。
关于第一条,他说过:“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一个将军不应该对情况画图画;他的情报要象望远镜的镜头那样清晰。”“一个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事物的人,永远不能合理地指挥一支军队。”“战争中的成功要靠慧眼,并在战斗中寻找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我要是提前六小时发起进攻,我就会失败。”“意志、性格和胆量,使得我所以成为我。”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22卷第18041号。 ] 相反地,“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7卷第4855号。 ]
关于士兵,他总是刺激他们的虚荣心,增强他们的信心,从而减轻他们的恐惧。他要利用这种信心,把一个小心谨慎的动物变成一名勇士,并使这个人愿意为他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说:“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高于民族的荣誉和同志们的尊敬的人,根本上就不应当成为法兰西陆军中的一员。” [ 作者注:拉斯卡斯:《圣赫勒拿岛的回忆》,(1823年法文版,第6卷第85页) ] 他对士兵提出要求,但不是靠收买。他说:“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2卷第10329号。 ] 相反,他鼓励士兵们富有荣誉感,“在战火之中,我骑着马来到队 伍前,高声喊着:‘举起你们的军旗吧!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只要这样一呼喊,法国士兵们就会立即行动。”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7卷第14288号。 ] 他还说:“32旅始终是对我效忠的,因为我在罗那托之后,就已写过:‘有32旅在那里,我就感到放了心。’语言对于人们的威力往往是令人吃惊的。”“在意大利,我们通常都是一对三,但是人们对我具有信心。所以,决定胜利的力量是精神,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29卷第107页。 ] 他深信,官兵之间的私人接触,是成功地进行领导的一个秘密。在他的一个每日命令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一个营的指挥官,只有当他熟悉了一切细节之后才能休息;在指挥作战六个月以后,他应该了解营中所有官兵的姓名和能力。”拿破仑还深切关怀手下人的健康状况。他曾写道:“疾病是最危险敌人。”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0卷第8832号。 ] “宁可打一场流血很多的战斗,也不要把部队安置在不卫生的地方。”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0卷第176页。 ]
关于一般人员,他说:“如果勇敢是士兵的第一品德,那么,忍耐则是第二。”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卷第925号。 ]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时,蒙索朗夫人曾经问他,哪一种部队是最好的部队?“夫人”,他回答说:“能打胜仗的部队。”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9卷第7527号。 ]
作为战役的设计者,拿破仑的成功是直接从他的独裁统治地位中产生的。独载统治使他有权对战争进行政治的和战略的指导。这种优势,再加上他专心致志和辛勤努力,使他能够将自己的天才灌注到他的计划之中,有时,甚至超过了他的将领所能理解的范围。随着战争的延长,他的问题也日益变得复杂了,缺乏理解能力的部下越来越造成危险。特别是在莱比锡会战和滑铁卢会战当中,这一情况尤为显著。他当时进行了卓越的调度,可是却被那些愚蠢的元帅笨手笨脚地搞坏了。因此,他在圣赫勒拿岛上回忆说:“如果我在战争中有一个象杜伦尼那样的人做我的副手,我就会成为世界的主人。”
对于拿破仑来说,拟就—个战役计划,象是从事一项精确的艺术工作。正如他所说的:“一到宣布战争的时刻,总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提前预见到这一点是很聪明的。”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0卷第8075号。 ] “我已经习惯于在三、四个月以前就思考我应该做的事情。不过,我总是做最坏的估计。”“在战争中,要有估计,否则将一无所获。”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3卷第10810号。 ] “我习惯采取多种防急措施,从来不靠什么机会。”“只有拟定出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才有可能在战争中成功。”
有一次,他向罗德里尔泄露了这个成功的秘密。他说:“如果说,看来我经常对一切都胸有成竹,那是因为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早就考虑很久了;我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几乎都是预先作过考虑的。我能够在别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知道自己说什么话和采取什么行动。这完全不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才对我突然启示。我总是在工作:吃饭的时候在工作,看戏的时候在工作,夜里醒来也在工作。” [ 作者注:《拿破仑在工作》,(1914年英文版)第7页。 ]
拿破仑在开始他的每一个战役之前,都要预先制定一个严密的计划,其中包括几个不同的方案,每一个方案都有一种假设情况。这是拿破仑设想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这个计划就是他的意图,不同的方案包含着他对计划可能作出的修改。计划一旦付诸实行,剩下的问题也就是继续进行“探索”。当时,有一种搜索骑兵,是用来寻找敌人的兵力并报告敌人的位置。但是拿破仑更为关心他自己的计划,而不是敌人的位置,而且,当他收到骑兵的报告时,敌人通常己有变动。所以,他的探索体系,其中包括侦察、谍报、从邮局截获信件等等。只是以证实或打消他原来的假设为目的。他的骑兵或间谍等,都是派往预先指示的方位,以求弄清楚疑点。这也只是为了证实或消除原来假设而获取必要的情报。这样,原来的假设情况不断地被证实或消除,计划的不确实性也就减到了最低限度,于是,他的计划简化了,敌人的计划也被发现了。拿破仑进行探索的目的,与其说是查明敌军的位置,不如说是发现敌人的意图。

三、 拿破仑战争的原则
拿破仑虽然常常谈到关于战争的原则,但他从来没有将它们列举出来。有一次,他对圣西尔说:“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空闲时间,我就要写一本书,准确地描述一下战争的原则,提供给所有的士兵。这样战争就象一门科学那样容易学了。” [ 作者注:《圣西尔的回忆录》,(1831年法文版),第4卷第148页。 ] 遗憾的是,他没有实现这一诺言。不过,研究一下他的战役,可以发现如下要点:(一)他总是依靠进攻;(二)他相信加快速度可以节省时间;(三)实行有效的战略袭击;(四)他坚持要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特别是在决定性的进攻点上;(五)他慎重地考虑他的保护系统。
进攻:
关于进攻,拿破仑曾说过:我的想法与腓特烈的一样,一个人总是应该先动手攻击的。他还说:“如果允许别人进攻自己,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27卷第21428号。 ] “要使战争变成为进攻的,象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古斯塔夫·阿道夫、杜伦尼、尤金和腓特烈等人所做的那样,你就要学习他们为典范,这是使你成为名将和了解战争艺术秘密的唯一方法。”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1卷第418页。 ]
但是,与查理十二不同,他不是一个卤莽的将领。他说:“在一场战役开始时,一个人应该慎重考虑他是否应该前进。但是,当他决定实行进攻以后,就应该把它推进到最后极限为止。”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2卷第209页。 ] 他又说,一个人如果决定入侵某个国家,他就不能害怕发动攻击,而应该到处寻找敌人并与之战斗。
拿破仑虽然没有发明追击,但是可以说,他使追击系统化了,因为他把追击与战斗融合在一起,成了他战术中的一部分。1805年10月17日,在乌尔姆战役中,他曾派人给莫拉特送信:“我祝贺你已取得的胜利。但是不要休息,追击敌人,把你的剑刺在他的背上,并且要断绝一切交通。”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1卷第9386号。 ] 然而,持续的追击是作战中最困难的一种,所以他也只有四次是完全成功的。这就是1797年在里沃利;1805年在奥斯特利茨;1806年在耶拿;1809年在埃克缪尔。
机动:
科林写道:“在拿破仑战争中,迅速是一种必要的和基本的因素。”为了强调这一观点,他在《战争的变化》一书中引用了德富关于这一主题的论述:
“运动是拿破仑战争的灵魂,正好象决定性会战构成它的工具一样。拿破仑使他的部队以一种有计划的速度进行运动……用速度来乘他们自己……以急行军来弥补数量的不足。这些都是他挂在嘴边的格言。他说:‘行军就是战争’,‘战争的才能就是运动的才能’,‘善于运动的军队必能获得胜利。’” [ 作者注:《战争的变化》,(1912年英文版),第254页。 ]
拿破仑的另外两种说法加强了这一观点。他说:“在战争的艺术之中,也象在力学中一样,时间是重量和力量之间的重要因素。”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8卷第14707号。 ] “在战争中,时间的损失是无可弥补的;对此提出的各种理由都是不妥的,因为拖延只能使行动失败。”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2卷第9997号。 ] 对于拿破仑来说,在这一点上却是不幸得很。属下将领的两次延误,使他在第一次输掉了一个会战(在莱比锡),而在第二次(在利尼),则使胜利失去了决定性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乌尔姆战役中,他的部下却说:“皇帝发现了一种新的作战方法,他利用我们的腿来代替刺刀。”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1卷第9392号。 ]
奇袭:
除了在战场上出敌不意地集中自己的兵力以外,拿破仑实行的奇袭,很少是战术性的,几乎都是战略性的。其中著名的例证是:1800年的马伦戈交战,1805年的乌尔姆战役,1806年的耶拿会战,滑铁卢战役的第一阶段,即利尼之战,也是如此。1814年1月7日,拿破仑写信给斯坦说:“战略是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我对于后者不如对前者那样珍惜。空间是可以重新得到的,而时间则永远失去了。”
集中:
为了进行决定性的战斗,拿破仑把一切的辅助性行为减到了最低限度,以便能集中最大可能的兵力。科林引用他的话说:“军队必须集结,而且必须把最大可能的兵力集中在战场之上。” [ 作者注:《战争的变化》,第243页。 ]
这里,在“集结”与“集中”的字义之间,有一个重大的差异。1806年8月8日,拿破仑写信给那不勒斯国王,解释了前者。他在信中说:“部署兵力的艺术也就是进行战争的艺术,应该用这样的方法部署你的兵力:即不管敌人采取什么行为,你都应能在几天之内把你的兵力集合到一起。”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3卷第12629号。 ] 所以,集结是军或师在战区中的分布,而集中则是指战场上的行动。1806年2月14日,拿破仑在写给他哥哥约瑟夫的信中又说:“你的军队太分散了,应该采取的行动是,使兵力能在一天之内集中在战场上。”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2卷第9808号。 ] 军队的集结地区,包括行军和休息地区在内,它的面积会在敌人接近时逐渐缩小,最后小到所有的纵队能在几个小时内进行集中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战争中的第一原则,就是要等所有的部队在战场上集中好了之后才进行会战。”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2卷第277页。 ] 同时因为,军事指挥的艺术,就在于当自己的兵力数量居于劣势时,反而能在战场上化劣势为优势。这就是说,一支劣势的部队,如能正确地进行集结,那么,通常都能战胜一支数量虽然居于优势但却不能正确集结的部队。
保护:
1793年9月16日,拿破仑还是个一贫如洗的无职上尉,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使他在围攻士伦之战中当上了雅各宾派一支部队的炮兵指挥官;1815年6月18日,他以法国皇帝的身份,在近卫军的簇拥之下,退出了滑铁卢战场。在1793年到1815年的长时间里,拿破仑几乎没有进行过纯粹的防御性战斗。
诚然,在莱比锡(1813年),在拉罗西里(1814年),在阿尔西斯(1814年),他都被迫作过防御战。而且,由于他的兵少质差,在1814年的整个战局中,他不得不采取战略性的防御。但是,就在这个战局中,仍然有着一系列的快速行军和猛烈进攻。然而,拿破仑尽管是绝对避免有计划的防御战,但他所有的进攻行动却是以保护原则为基础的。他对于这一点的解释是:“整个战争的艺术,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御,然后再进行快速、大胆的进攻。”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3卷第10558号。 ]
这种保护体系的基础,是在军队的后方建立一个安全的作战基地。作为基地的,或者是一个要塞,或者是设防城镇,它不能受到敌人的袭击,因为部队的仓库、军火库、医院等等,都要集结在这里,而这些都是作战的基础。当部队从作战基地向前开进时,负责保护的骑兵的任务就是掩饰这一计划和部队的运动,就象他的探索骑兵的任务一样。前面已经提到,探索骑兵要探测敌人的计划,使他得以修改自己的计划。当保护的骑兵不能掩藏部队的前进运动时,如在耶拿和艾赫尔两次会战之前的行军那样,部队就要以快速运动来保证秘密。
总之,拿破仑对于防御和进攻的观点是完整统一的。他说:“防御战争不能排斥进攻,就象进攻战争中不能没有防御一样。”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31卷第347页。 ] “如果你的部队很平庸,你就应该多换泥土。”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14卷第12111号。 ] 这个意思是说,通过挖掘壕构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也同样适用于孤立的支队,因为“这是一条作战的原则,所有的分遣兵力都应该挖工事。每当占领一块阵地时,这应该是必须采取的第一个步骤。” [ 作者注:《拿破仑书信集》,第5卷第4083号。 ] 但是,对于一个兵团来说,就不一样了。早在1793年8月,即拿破仑在土伦担任炮兵指挥官之前,他曾写道:“在战争艺术中,这是一条公理:躲在堑壕里的人一定会被击败。经验与理论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拿破仑是谴责静态战争的。

四、 拿破仑战争的缺点
拿破仑未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而且未能建立一种既对法国有利,同时能让对方接受的和平,原因何在呢?追根究源,就在于他的战争指导存在着三个严重的缺点。第一点是军事性的,是在指挥上过分集中;第二点是政治性的,是他的不现实的政策;第三点是大战略性的,就是他赖以完成其政策的方法不妥,最多也只能是导致休战。
指挥:
关于第一点,本章的前面已经提到,他所坚持的个人统一指挥的原则,尽管曾经使他战无不胜,但是,到头来还是这一原则成了使他失败的因素。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答案是双重的:第一,当战争延长以后,战争就变得十分广泛和复杂了,参加战争的兵力也相当可观,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组织良好的总参谋部,要一个人有效地管理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即使他是天才,同样无能为力。第二,他的敌人也逐渐地懂得了,他们之间过去缺乏合作,因而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拿破仑。如果不联合起来,他们还会一个一个地被拿破仑打败。这样,在进行莱比锡战役的夏季休战期间,他们终于订立了赖兴巴赫条约,联合起来了。这个条约中有一款规定:同盟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和瑞典——同意,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的军队都不应冒险同拿破仑亲自指挥的部队单独交战。无论哪支部队遇到他,都要立即撤退,直到所有的兵力在战场上汇齐之后,再联合起来对付他。这样一来,也就拨去了拿破仑进攻战略的毒牙。
拿破仑的统帅部由两个互不相关的部门组成:一个是参谋长办公室,一个是总参谋部。前者是由贝尔蒂埃元帅,即纳沙泰尔亲王领导;它包括一个秘书处,皇帝的随从参谋和一批联络官。 [ 作者注:他们之中,有的是上将,另一些上校,还有一些是上尉,他们是负有特殊使命的。在战役或会战中,向元帅们传达拿破仑的命令。 ] 后者通常包括三个助理参谋长,他们的职责与近代的军需局长差不多,另外,还加上一个测绘组。
维奇上校写道:“这些参谋人员丝毫不能参与皇帝的智能工作。拿破仑不相信他们,只要求他们认真地服从。‘严格地遵守我的命令,只有我知道我应该怎样做。’这是他给贝尔蒂埃下的命令。”贝尔蒂埃把这种抹杀他个性的存在看成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我在军中的地位等于零。我以皇帝的名义接受元帅们的报告,也代他签署命令,但是我个人却是不存在的。”(贝尔蒂埃于1807年3月1日写给苏尔特的信)。1807年1月18日,贝尔蒂埃给奈伊写信时也说:“元帅先生,皇帝既不需要忠告,也不需要战役计划,没有一个人能知道他的心思,我们的责任就是服从而已。” [ 作者注:《拿破仑在工作》,(1914年英文版),第24页。 ] 维奇还补充说:“这位皇帝本人也说过,总参谋部在统帅部中是最不需要的一个部分。” [ 作者注:《拿破仑在工作》,第14O—141页。 ] 更糟的是,这种傲慢的态度也传给了他的元帅们。
费则扎尔公爵对此也曾有过评论,他说:“不管用的什么指挥方法,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这种不自量力的习惯,这种不承认有什么不可能的决心,这种对成功的无限信心,在开始时都是我们获胜的原因,而到最后却对我们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位皇帝在其后期作战中所以没有取得胜利,是因为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不佳,或者说是体力衰退了。这种说法是缺少证据的。真实的情况是,使他失败和成功的原因,都是他的活力, [ 作者注:关于这一问题,参见《考兰河特将军回忆录》,第1卷第135、141、245页。 ] 而不是他的懒散。正是由于这种活力,他相信自己能够身兼总司令和参谋长的双重职务。等到需要有技能的参谋军官时,却是无处可寻。考兰柯特告诉我们,在1812年,“参谋人员预见不到任何东西,但在另一方面,皇帝却想自已做每一件事,发布每一项命令。因此,无论什么人,甚至连总参谋长在内,都不敢负责颁发一项极不重要的命令。” [ 作者注:《考兰柯特将军回忆录》,(1925年英文版),第1卷第155页。 ] 戴阿迪里本说:在1813年,参谋工作比前一年更加没有效率了。而且,“就整体来说,在这次战役中,整个军队成了一架太复杂而又不完善的机器,不能确立协作关系……大量的运动……所产生的困难,就是拿破仑集中其全部权威也难以克服。” [ 作者注:巴

看都看了半天,真长见识

拿破仑·波拿巴


希特拿破仑谁厉害?
对于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的回忆录,我都是看过的,作为杰出的军人,战败后为了保住自己的美名,往往都竭尽全力的推卸自己的责任。事实上,曼斯坦因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及克里米亚防御战中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并且直接误导了上级,其饱受诟病。而古德里安在罗马尼亚西乌克兰的防御战中也是估计严重错误...

介绍一下“茨威格”
他在去世之前,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1941),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

哪个推荐一些有关卑斯麦的文章和书?最好能在线阅读!
俾斯麦于床上去世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最后在1898年7月30日,这位名震天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悄悄离世,享年83岁参考书目Otto von BismarckEyck, Erich. (1964). Bismarck and the German Empir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Hiss, O.C. (1931...

什么是雪崩呢?
。拿跛仑立即阻止探子说下去:“只要可能,便没有但是,马上向意大利进发!”1796年,拿破仑亲自率领军队...后来有个奥地利军官在回忆录里感叹地说:“冬天的阿尔卑斯山,是比意大利军队更危险的敌人!” 参考资料

人物历史传记书
历史人物传记的作者有不少是名家,有李长之、王瑶、任继愈、邓广铭、季镇淮、漆侠、杨宽、王重民、金家瑞、李迪、潘鼐、余元�、张慧剑、蒋星煜、徐仑、李希泌、张静如、苏双碧、陈清泉、王曾瑜、张家驹、陈铁健、唐振常、汤志钧、方诗铭等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传记·回忆录”20余集,其中主要...

雪的作用
阿尔卑斯山的雪崩,还是掩埋掉他的兵士近千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意大利和奥地利在阿尔卑斯山的特罗尔地区打仗,双方死于雪崩的人数不少于四万。双方经常有意用大炮轰击积雪的山坡,制造人工雪崩来杀伤敌人。后来有个奥地利军官在回忆录里感叹地说,“冬天的阿尔卑斯山,是比意大利军队更危险的敌人。”...

基督山伯爵为什么要给费尔南多钻石
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他的通俗小说情节迂回曲折,结构完整巧妙,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精彩生动,在艺术上得到了极高的成就,是世界通俗小说中独一无二的作品,大仲马因此享有“通俗小说之王”的称号。其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此外,大仲马的回忆录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比如...

基度山恩仇记的简介 一定要详细的
比如《基督山伯爵》第75章中那份神秘的记录里关于将军和主任决斗的描写,就是作者回忆录中在土耳其的一次经历的翻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不是煞B 2009-02-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心得也给你...

军校“老字号”是什么?
著有《亚历山大回忆录》。著名军事思想家富勒 约翰·弗雷德里克·查里斯·富勒,189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在校,酷爱军事理论课程,常与教官探讨深奥的军事理论问题。校长在他的毕业评语上曾写道:“必将成为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人才。”富勒 1898年毕业后,参加了英布战争。1913~1914年,他发表了...

雪的作用
当窗外的冷空气破窗而入的时候,迫使大厅里的饱和水汽立即凝华结晶,变成雪花了。因此,只要具备下雪的...。拿跛仑立即阻止探子说下去:“只要可能,便没有但是,马上向意大利进发!”1796年,拿破仑亲自率领军队...后来有个奥地利军官在回忆录里感叹地说,“冬天的阿尔卑斯山,是比意大利军队更危险的敌人。” 参考...

靖边县19348341927: 拿破仑回忆录 - 搜狗百科
实皇多喜: 《拿破仑战争》,《我与拿破仑》,《拿破仑之路》,《拿破仑情史》,《拿破仑先生》,《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争与和平》

靖边县19348341927: 拿破仑与法国 -
实皇多喜: 如果想了解,推荐看一部电影,2002年德国出品的拿破仑战争(又名拿破仑回忆录) 一些网上商店的DVD则名为《拿破仑》,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尔主演.影片很长,由《战争的号角》、《王者的荣耀》、《命运的转折》、《滑铁卢之战》四个故事组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仑的主要事迹,虽然在细节上不像《决战奥斯特里茨》、《滑铁卢战役》等专以某场战役为主题的片子那般详细,但很值得一看)

靖边县19348341927: 讲述拿破仑的电影有哪些? -
实皇多喜: 以前老是给放过拿破仑先生,讲的是拿破仑被囚禁到小岛上之后的生活,是个故事片,值得一看 还有个没看过 叫《我与拿破仑》

靖边县19348341927: 拿破仑波拿巴有没有战争回忆录
实皇多喜: 拿破仑本人并没有写过回忆录,不过倒是有他口述他人代写的《拿破仑文选》 (法)拿破仑·波拿巴口述拿破仑文选是拿破仑本人晚年被禁在圣赫勒拿岛时,由他口授而由别人笔录的关于几次战争的回忆,以及他的某些著作的摘要.本书详细记述了拿破仑所参加和指挥的1793年围攻土伦的战争、1796至1797年对意大利的战争和1798至1799年远征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以及他在这些战争中向士兵发表的讲话、命令,他向交战国开展的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等等.更确切地说,本书是拿破仑的一部军事文选.

靖边县19348341927: 求一部老电影的名字 -
实皇多喜: 反映拿破仑战争的十部电影 注:部分影片不是以拿破仑为主角,包括《战争与和平》和《气壮山河》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1960,法国) (又名《决战奥斯特里茨》,正如片名,反映奥斯特里茨战役...

靖边县19348341927: 介绍拿破仑打仗的书?? -
实皇多喜: 拿破仑自己的回忆录《圣赫勒拿岛回忆录》

靖边县19348341927: 拿破仑对世界的贡献? -
实皇多喜: 最大贡献:《民法典》 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

靖边县19348341927: 拿破仑名言和他的介绍?
实皇多喜: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8.15~1821.5.5),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