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失败究竟是谁造成的,怎样看待呢?

作者&投稿:毛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犯边。明英宗(时年22岁)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亲自带兵出征。将所有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由于王振不懂军事、导致上下怨声载道。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王振不允。在军队行至土木堡时瓦剌大军赶到发动进攻。明军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大明精英丧失殆尽。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造成的,一个年轻的皇帝和没卵的太监有这么大的破坏力?


土木堡之战。20余万明军战死被俘逃亡占三分之一,武器辎重尽失,配备先进火器的三大营毁于一旦。大明军事能力亦就此中衰,可谓铸九州之铁,不能为此一错。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明英宗,这个无耻的叩门天子。太监王振不过是帮凶。不入怀来城宿营,拒绝兵部尚书邝埜建议。不入居庸关,这些那是一个太监可以做主的。最终决定只有明英宗。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一个青年人如此轻率,焉能不败。随行的武官勋贵包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应该都提出相应的军事建议,但显然明英宗没有听,这大概就是年轻人的逆反的心理吧。


应该说。这次失败是空前的,大明无论是从经济,军事,政治,都丧失了一代精英,而且在边事彻底采取了守势,再无进取精神,这种精神的丧失无疑是最可怕的。始作俑者也是明英宗,当他错杀于谦证明自己合法的时候。瓦剌犯边事。他却再无勇气“御驾亲征”的勇气,只会唉声叹气。勇气已经不存在了,这也就证明了当年亲自带兵出兵绝非勇气,而是出于无知。不知战争为何物的孩子。


尤其是在军事上,三大营在土木堡的全军覆没,自此明军再无野战。也无全胜,明朝对瓦剌由战略主动反击转为依靠长城进行战略防御。应该说,土木之变最大责任人就是明英宗,第二是王振和随军将领,第是明朝朝堂上的文武大臣。把锅全甩给一个太监是错误的,不仅王振要喊冤,我们也要替王太监辩驳,这是缺德。这是欺负人。而明英宗二次登基以后,居然给太监建庙除了说明他的昏庸之外,也说明了他的愧疚,他知道这个太监是替他背黑锅。




土木堡事件明军大败的原因是什么?
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惨重的一大原因是军队组织不当,如果遇到宋真宗这样过于谨慎的皇帝,显然部队出征会以防御为主,他考虑到自己的安全,也会积极听取将领们的建议,虽然背景相同,但是土木堡之变绝对不会重演。

土木堡之变失败究竟是谁造成的,怎样看待呢?
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明英宗,这个无耻的叩门天子。太监王振不过是帮凶。不入怀来城宿营,拒绝兵部尚书邝埜建议。不入居庸关,这些那是一个太监可以做主的。最终决定只有明英宗。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一个青年人如此轻率,焉能不败。随行的武官勋贵包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驸马...

土木堡之变后,蒙古到底发生了什么?
土木堡之变,即发生在1449年9月1日的一场关乎明朝命运走向的战争,也是明朝中央队伍第一次以失败告终的战役。战争的失败,给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明军对北方草原的军事攻击姿态,直接调转成为战略防御。那么,作为战胜方的瓦刺一方,怎么就这么快败亡了呢?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土木堡之战为什么会失败?让明英宗明白做人的道理
明英宗对于多次突围未成功也丧失了信心,坐在地上等死,之后明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明军因此元气大伤,明朝的国力大大减弱。在这之后,明朝调整了防御政策,开始大规模地修建万里长城,并退至关内防守。

明英宗朱祁镇攻打蒙古瓦剌部为什么会失败?
明英宗为何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擒,有各种说法,有的说综合实力不行,有的说宦官误国,有说皇帝昏庸。大体宦官误国、导致举措失当,能战之将没有发言权,最终崩溃,彻底失去秩序的庞大军队如同绵羊,任人砍杀甚至自相践踏。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瓦剌太师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诈称3000人,向...

土木堡之变距离朱棣北伐仅二十余年,明朝余威尚在,为何会惨败?_百度...
更何况,在明军进入大同之前,多次战役皆全军覆没,这些足以说明此时的大明军队,早已经丧失了20多年前的战斗力。即便是先祖留下来的明君战斗力余威尚在,只可惜事实摆在眼前,所以这一场土木堡之变,即便有50万大军,也注定是要失败的。更何况此次带兵打仗的统治者无能,不懂军事,又何谈胜利呢?

朱棣的明军实力强大,为什么土木堡之变会失败?
之后直接传达于皇帝即可。文官一旦得到武力,就开始为所欲为,面对皇帝说话都底气十足。军事力量的倾斜,军事力量的领导团体的改变极大的削弱了军事力量,文官带武将也可以想象会是怎样一番场景。土木堡之变是必然发生的一件事情,当一方实力已经与另一方可以产生对抗时,这场硝烟的战争就此开始了。

土木堡之变,明军二十万是如何全部飞灰湮灭的?
土木堡之变明朝的失败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明英宗和太监王振两个人的瞎指挥,其次则是明军当时战斗力比较低以及当时的后勤补给没有跟上,之后的救援也姗姗来迟。在讲土木堡之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土木堡之变参战的明军并没有二十万,根据很多人的推算,明军参战人数应该...

造成土木堡之变明朝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造成土木堡之变明朝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土木之变外因是也先南下,内因则是“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四周枭雄抓住战略窗口,华北瓦剌脱欢逐渐统一蒙古各部;华南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西南麓川蠢蠢欲动不断试探;西北被脱欢渗透;东北奴儿干军纪败坏。但即便是这样的形势,可洪武之治、永乐盛世的余...

土木堡之变,为什么20万明军不敌几万瓦剌军?
骡马损失二十多万头,衣甲辎重均被敌人所夺,五十万万明军败得一塌涂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现在说起来仍然令国人感到心痛无比。再加上当时的瓦刺军只有两万多人,兵力悬殊是何等的巨大,但是就是在这样具有优势的条件下,明军落败了。那么为什么二十万明军不敌几万瓦剌军?这就不...

江山市17722113595: “土木堡事件”是谁的统领失误而导致明军大败? -
除徐唯坤: 皇帝朱祁镇受宦官王振馋言轻视鞑靼

江山市17722113595: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政治的影响?明英宗是否为明朝的衰落埋下铺垫? -
除徐唯坤: 土木堡之变只是表面的东西,实质还是在于明朝的治政严酷、闭关锁国、而且多次经历变法却均以失败告终.这些使得内外对大明帝国都逐渐失去了信任,而“土木堡之变”不过是将这些矛盾和失败都以一个比较激烈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上面...

江山市17722113595: 谁知道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 -
除徐唯坤: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皇帝明英宗被俘事件.

江山市17722113595: 土木堡之变明军究竟损失了多少人? -
除徐唯坤: 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二十万.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 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八月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450年(明景泰元年)放回明英宗,1457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江山市17722113595: 明朝时候,为什么蒙古兵一下就打到北京了?难道长城那么容易过去吗?为什么呢?经常打到北京怀柔区,等. -
除徐唯坤: 长城在他们眼中根本就不足惧,长城是死的人是活的~~~长城这么长哪能没缺口! 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基本上是指现存的明长城.历史上以秦、汉、明三代的长城规模最大.汉代以后,北朝和隋朝曾修过长城.唐朝时期,突厥的威胁消失,所...

江山市17722113595: 土木之变是发生在什么时候政治事变?
除徐唯坤: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刺军反被俘虏的 事件,因为发生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而得名.此事变后,瓦 刺势力大振,明北边长期处于被动挨...

江山市17722113595: 有谁知道什么是土木堡之变啊? -
除徐唯坤: 土木堡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瓦剌军围困,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江山市17722113595: 明朝土木堡之变 当时的情况是怎样?
除徐唯坤: 当政皇帝明英宗朱祈镇之弟(即后来的明景帝)朱祈钰受益 主变者当首推宦官王振,是他力主明英宗御驾亲征并为显示自己的显赫力主明英宗走了遇袭的那条路线. 当时正值大明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瓦剌交战.明英宗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主力袭击并围困,最终被瓦剌所掳并带回了北方草原! 3分钟打那么多字,严重BS 明史要有记载的话就可以搜索出答案了!

江山市17722113595: 瞎指挥吃败战的典故 -
除徐唯坤: 最为典型的和令人愤恨痛心的,就是明军与蒙古瓦剌 也先 进行的 "土木堡"之战.阉人王振 协 明英宗 御驾亲征,被 也先 断绝 水源,撤退时,王振竟然怕大军经过他的几十万亩私田造成毁坏,命令绕道回北京,被 蒙古骑兵追上, 明军全军覆没.皇帝被俘. 后来也先前锋直抵北京. 如果大明没有于谦,大宋的屈辱历史,肯定会重演.

江山市17722113595: 明朝的衰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除徐唯坤: 明英宗第一次登基为帝时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可以视为明朝开始走下坡路的起点.明英宗在明朝十六帝中排行第六,在他登基之前先是有开国君王明太祖治理下的“洪武之治”,接着又是明成祖打造的“永乐盛世”.除此之外,第四任仁宗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