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比较原文和译文的语言差异,不同处是什么?

作者&投稿:赧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胸有成竹的文言文原文和文与可的介绍有什么语言差异?~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节叶具焉②。自蜩腹蛇蚹③以至于剑拔十寻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⑤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⑥,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⑧而操之不熟者,平居⑨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知徐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深意切,凄恻动人的优秀散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是苏轼为好友兼表兄文与可《筼筜谷偃竹》画卷所写的一篇题画记。提出了“胸有成竹”的文学批评观点。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文章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的优秀散文。
  
  胸有成竹的出处为此文章,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苏轼与画竹名家文与可同为“湖州画派”的代表人物。“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就是苏轼称赞文与可的话,说文与可在画竹子之前,在内心已有画好的竹子了。
  
  【写作背景】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文同,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属四川盐亭)人,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与可病逝。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这篇题记。
  
  文同,字与可,与苏轼中表兄弟。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种,生长在水边,竹竿粗大,竹节间的距离也长。筼筜谷是盛产筼筜竹的一处山谷,在今陕西洋县县城西北五里。洋县在宋代为洋州治所。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到熙宁十年(1077),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筼筜谷偃竹》就是这个时候画的。
  
  【译文】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

胸有成竹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节叶具焉②。自蜩腹蛇蚹③以至于剑拔十寻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⑤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⑥,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⑧而操之不熟者,平居⑨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阅读训练
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蜩腹蛇蚹,指竹笋节节环生的形状,好像蝉腹下的条纹和蛇腹下的横鳞。剑拔,形容竹笋脱掉笋壳长成竹子,好像剑从剑鞘里拔出那样挺直。/兔起鹘hú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呀)(肯定) 2.岂复有竹乎(呢)(反问)
  3.少纵则逝矣 (了)(感叹) 4.苛政猛于虎也 (啊)(判断)
三、 解释加点的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幼芽) 2.岂复有竹乎 (再)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添加)(堆叠)
  4.以追其所见 (追索)
四、 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

原文
在竹子的开始,一英寸长的芽① 耳朵,节点和叶子都有②. 它也是丛林尾蛇的后代③ 十次搜身的剑④. 今天的画家一步一步地画,树叶都累了。还会有竹子吗?因此,要画竹子,你必须先成为竹子⑤ 在你的胸前,拿一支笔仔细地看。如果你看到了你想画的东西,你应该赶快从它开始,把它摇直,然后⑥ 赶上你所看到的。如果兔子起起落落,如果它不那么垂直,它就会死去。
而且可以用英语教授⑦. 给予不可能是什么,但心知道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知道他为什么不能,他内外都不一样,他的心和手不一致,他也不学习。因此,那些不熟悉中间操作的人⑧ 在公寓里能看得很清楚⑨, 但是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突然失去了它。只有竹子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梦溪笔谈对比文言文阅读答案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2.匠师和喻晧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匠师分析的是“未布瓦,上轻”,喻皓分析的是木塔的上下不约束。启示:...

《赣南游击词》作者是谁?
陈毅。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曾任华东军区...

文言文对比阅读方法
“公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冒进急躁的形象,“未可”“可矣”则足以体现曹刿从容不迫和胸有成竹,这一对比,体现了曹刿卓著的军事指挥官的形象。《愚公移山》一文,愚公和智叟...

成语的五种来源,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几例说说这些成语是在
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 (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36计的全部故事和意思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

画竹文言文阅读答案
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筼筜,yúndāng,一种大竹.)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文注释①萌:芽.②而节叶具焉:但节、叶都具备了.具,具备.焉,句末...

“煮豆燃豆萁”出自什么诗?
”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这句话出自哪里?
原文: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译文:竹笋外壳脱落才长成竹子,鱼追涛逐浪才变成蛟龙。黄莺和鲜花尚且担心春光流逝,怎么可以让人白白度过大好时间呢?作为笋,落箨虽然是痛苦的,但痛苦却锤炼了意志,激发了更加向上的决心。落箨之笋最终能高耸入云,长成...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

丰台区19444323912: 古文《胸有成竹》的译文 -
程德基多: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丰台区19444323912: 文言文胸有成竹的译文 -
程德基多:[答案]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译文...

丰台区19444323912: 胸有成竹文言文的翻译 -
程德基多: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

丰台区19444323912: 胸有成竹小古文的译文 -
程德基多: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zhi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shu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译...

丰台区19444323912: 胸有成竹古文译文 -
程德基多: 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丰台区19444323912: 胸有成竹的原文是什么? -
程德基多: 胸有成竹的原文是“成竹在胸”或“成竹于胸”.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丰台区19444323912: 胸中之竹的译文 -
程德基多: 译文: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爽的秋天,早晨常起来欣赏竹子.这时,白茫茫的烟雾、太阳的影子、露水的白气,都在树枝与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兴致. 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

丰台区19444323912: 胸有成竹文言文求解答! -
程德基多: 一.1.自蜩蝮蛇 ,将叶片出来的状况比喻成从蝉蜕和蛇中出来一样. 2.如兔起鹘落,将画竹的速度比作是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 二.1.焉,而已,陈述 2.乎,呢,反问 3.矣,啊,感叹 4.也,啊,感叹 三 1荫,萌芽,刚长出来的叶子.始,刚开始.生,生长 2.复,还.岂,哪里. 3.乃,却是.为,画.累,勾勒.4.以,来.追,追上.见,见到的东西. 四 我们做事情前要在心里有个数,在做事时则要认真麻利地做,不能拖拉,这样事情才能尽善尽美.

丰台区19444323912: 文言文 胸有成竹 -
程德基多: 与可告诉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

丰台区19444323912: 胸有成竹 苏轼 译文 -
程德基多:[答案] 胸有成竹【词 条】胸有成竹【拼 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英语翻译】Having Had Ready Plans Or Desingns In One's Mind【解 释】成:完全的.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