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渔夫是如何让孔子变学生的?

作者&投稿:逮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关于学习的小故事~

1、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即使师襄子说可以了,要进一步教孔子别的,但对孔子来说,还不算真正学会。
于是,孔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看到孔子如此专心一致、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那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时,真是让我们深受感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就很难领悟到其中更深的道理。
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2、以渔夫为师
一天,孔子与学生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听到河边的渔夫说的话很有深度,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
渔夫亳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习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5、拜见老子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初次会话之后,老子又引孔子访大夫苌弘。并且引领孔子观祭神的典礼,考察宣教的地方,察庙会礼仪,使孔子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孔子说:“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创办了儒家学派。儒学自汉武帝时期成为了显学以后,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自己也是言传身教的。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孔子曾经想拜渔夫为师。这位渔夫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让孔子变学生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孔子在晚年的时候,想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活动。他本人也是闲不下来的性格,在一篇名为《渔夫》中,近古稀之年的孔子一直喜欢到处郊游。孔子的学生也陪着孔子一起。因此,在历史上,孔子与弟子们的秋游图层出不穷。有一次,他们正在弹琴、吟诗作对,一个渔夫打断了他们。

渔夫询问孔子身边的弟子子路,问:“这个老头子是谁呀?”子路一听,心想:连我老师孔子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闻,气得都有点不想搭理他。子路是孔子的忠实拥护者。曾经,孔子见了南子,子路就摆脸色给孔子看。他觉得孔子是位圣人,见名声不好的人,实在是有辱盛名。结果,渔夫不依不挠的问了几个问题,大笑得出结论“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 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路想不到这位粗鲁的渔夫,竟然能说出如此有文化水平的话来,就先回去把这件事禀告了孔子。孔子听了这句话之后,感慨说:“这恐怕是圣人吧!”于是,孔子就去请教这个钓鱼的渔夫。后来渔夫和孔子说了一通大道理。孔子听了之后,立马就想拜他为师。但渔夫转身就走了。这就是伟大的圣人孔子与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讲述内容
」他就从腰带上拔出小刀,撬去瓶口上的锡封,然后摇摇瓶子,想把裏面的东西倒出来,但是什麼东西也没有。他觉得非常奇怪。隔一会儿,瓶裏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设计
1、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专题,本课《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由于篇幅较长,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放在从哪儿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上。 2、故事通过人物的外貌...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
我真希望如今的官吏也能留清白在人间!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4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它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当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转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渔夫的故事》教案
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渔夫的故事》教案2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①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②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

《渔父》教学案例
这些对比交织在文中,相反相成,把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格比照衬托得十分鲜明。 2、简要评价渔夫的处世...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文章最后一段说的两个选择,说明渔父其实还是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的,但现实很残酷,世界很黑暗,不如...

成语典故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读渔夫的故事有感400字
老师说了,渔夫和魔鬼相比,力量差得太远了,可是他并不慌乱,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制服魔鬼的办法。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危急的情况,虽然世界上并没...《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民间故事,它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捕鱼,意外地捞上了...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来历,诗词)
一、端午的来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龙星...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出自哪里及读后感
”最近发现用伤寒派讲解道理不如用寓言或是成语更接地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出自哪里?格林童话》中《渔夫与他的妻子》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普希金的叙事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对它的改写,或者可以看成这个童话的另一种版本《格林童话》大都收集于民间,民间流传的故事原本就可能超出一个民族、一...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获胜(智慧)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的魔鬼”,“()的渔夫”。在...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孔子所遇渔夫为何人 -
万厚雅抒: “渔父”为一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篇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九年级上册的<<学问和智慧>>中的论据和论点 -
万厚雅抒: 三个事实论据:孟德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达尔文发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公例;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分庭抗礼这个典故的来源在哪?
万厚雅抒: 分庭抗礼溯源:《庄子.渔父》中记载,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在树林中弹琴.一位渔夫突然求见,当面指责孔子无官无职而举行礼乐,实乃多此一举.孔子虚心接受,最后恭恭敬敬送别渔夫.学生子路很奇怪,问道:“我跟随老师很长时间,从没见老师如此以礼相待.就是诸侯君主与老师相见,即便是分庭设置礼仪迎接相见,老师仍然倨傲不下,没想到今天却对一个渔夫如此厚礼相待,尊如师长,这未免太过分了吧.”孔子回答:“对长者不敬是失礼,对贤者不尊是不仁,渔夫讲话有理,当然应该 受到尊敬.” 该东方典故的意思: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 可以抗衡.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 -
万厚雅抒: 我来回答一、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将教育普及进民间,从此庶民的孩子有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就像在普通群众世代黑暗的大脑中亮起一支火炬,开启了他们的智慧之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知道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孔子是怎样把贵族学传播到民间的 -
万厚雅抒: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政治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把贵族学传播到民间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什么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铜像的落成有何现实意义?答案 (1)核心:仁.影响: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修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 (3)原因: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思想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急急急急babybaby,急急急急babybaby............... -
万厚雅抒: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在《伟大的人们》中,孔子对人类的奉献有哪些? -
万厚雅抒: 1.教育影响:⑴开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⑵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等影响深远.2.政治影响:施仁政关键在于“举贤人”,标准是“内圣外王”,成为开明君主和人治社...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
万厚雅抒: 一、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将教育普及进民间,从此庶民的孩子有了平等接受...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庄子对孔子的评价 -
万厚雅抒: 庄子一书中,对当时的诸子学说加以不少之批判,尤其对孔子及其学说批判特别多,特别辛辣;有抑扬、有褒贬、无孔不入.到底庄子是反孔?抑或尊孔?殊难判断.然而后世学者对于儒道两家的思想,常以为相互对立. (注一)的...

西沙群岛13572835564: 渔父(屈原的文章)在中华历史种的内涵~! -
万厚雅抒: 我复制的. 如果嫌多自己删除哦. 较为完整的渔父形象最早见于《庄子》和《楚辞》.《庄子·渔父》和《楚辞·渔父》的作者,据前辈学者考证,大概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人,为庄子后学和屈原,故而楚文化因子已渗入他们的血脉之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