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大侠了解世界移民发展史,世界上大规模的移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感谢

作者&投稿:绽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今天的中国人从哪里来,祖居地在哪里,根在何方,为什么呈现在的布状态,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中国人从哪里来,这是个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主要有两种说法:中国人种西来说,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从非洲迁过来的。由于中国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字比较相像,由于中国的仰韶大发现彩陶的彩绘和以色列比较近似,且由于中国秦汉以前出土的古墓中和田玉比较多,很多人倾向于中国人种西来说。二是中国人种本地说,说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现代人有几个发源地,中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中国的仰韶文化和最近发现的许昌人作证据。 无论持何种观点,有一点到是肯定的: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发源于黄河中上游,逐渐东移南迁的,这才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1000年前,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在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下,不断的东移南迁;元代以后,主要是东西向的迁徙,东西向移民最重要有以下两桩: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和湖广填四川;在清朝中后期和民国时期,中国的移民方向主要是“下南洋”、“ 闯关东”和“走西口”,主要的移民路线就是:中国的三个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和四川,河南向西北、山东向东北、四川向西南迁移,而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人则是下南洋;建国后,先是组建兵团,接着知青支边,继而三线建设,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则是前往东南沿海和出国潮,有的已经移民欧美等世界五大洲。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十次。 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这很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很多地名都是新什么的,,如纽约,就是新约克郡的意思,还有新奥尔良,新威尔士,都是英国的地名,加上一个“新”字的。就是今天,南方还有很多地名,还是古代中原的地名呢!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三、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 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中原人不断南迁,河南十室九空,成了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 四、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中原地区的规模宏大的官方移民。有宋以来到明初,华北平原经数百年战乱,旱涝蝗疫之灾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人口大量亡徙。祸不单行,1350年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陷入一场空前的鼠疫之中,华北平原人口进一步损失。1381年,田野广袤,土地肥沃的河南、河北人口都仅有190万,而土地较少的山西人口却达400多万。明王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决定从山西移民填充华北平原,其中移民河南93万人,移民山东121万人,移民河北41万人。今天河南、河北、山东有很多人都以洪洞大槐树为祖居地的,这不仅是人们的代代口口相传,也见之于家谱、史册。仅我们的豫西,从大槐树的移民后裔要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我家乡很多姓氏,都是那时迁入的,至今已传了二十一、二代。因此上说,古代中原的汉族人一大半已经南迁,今天的中原人三分之一是晋南移民的后裔。 五、明末清初的30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需要充实。张献忠入川,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更大开杀戒;继而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还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据官方统计,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成都全城只剩下7万人,一些州县原有人口只剩下10%或20%。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湖广是个大地理概念,包括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在一个世纪内,四川接纳移民达600多万人。当代四川人口中 80%以上的家庭是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后裔,总数达六、七千万人之巨,在成都,这个比例更高,达95%以上。 如朱德在《我的母亲》中介绍,祖先就是湖广填四川时广东迁移过来的,陈毅、聂荣臻的先祖来自湖南,吴玉章、郭沫若的先祖来自福建,刘伯承、罗瑞卿的先祖来自湖北,邓小平的回籍祖来自广东等。 六、粤、闽等沿海居民的下南洋。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10国在内的广大区域。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但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直至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中国人移居东南亚。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95%以上。这与自然、人文因素极有关系。闽、粤两省海岸曲折,人民与海相习,这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据统计,印尼两亿人口中,约一千万是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六百万;泰国六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二千万,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三百多万人,华人多达90%,是海外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国家。 七、晋商和陕北居民的走西口,形成了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人口。走西口的时间,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那么截止时间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候数量是最大。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另一部分人就是由于在内蒙这一带,当时的边防需要,所以晋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时候,内蒙边防的需要发展起来的。那么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所以走西口这个现象,实际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部分。那么“西口”到底在哪里呢?它位于山西、内蒙交界处的右玉县,它实际上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由于西北晋绥,内蒙古地区地区接近沙漠,土地贫瘠,还由于移民外蒙的汉族,在外蒙闹独立时,被驱逐,移民的数量有限。 八、山东、河北、河南的闯关东,形成了今天东北的多数居民。“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关东之要“闯”,清王朝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是不准汉族迁入的。明朝末年的汉族人,要么逃回关内,要么变为满族了。为什么要去闯关东,因为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还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三,因为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民国时期历年进入关东地区的人数多寡不一,但至少也在20万人以上,而超过百万人的年份有4年。清代、民国时期累计各超过1,000万。可以说,今天东北超过8成人的祖先,都是那个时期的移民。 九、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河南人沿陇海铁路大规模西迁是由三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一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群众往西安等大后方逃亡。二是国民政府“以水代兵”, 1938年扒开黄河花园口。一泻千里的的黄河水淹豫、皖、苏3省44县市,1250 万人受灾,死亡89万余人。三是 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再一次激起了中原灾民大规模的西迁浪潮,1942年(民国31年)河南省发生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惨绝人寰的特大灾荒,米珠薪桂,饿殍载道。而当年的关中平原,则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当时河南省有3000万人口,1942年——1943年因灾荒而死亡者,据官方统计竟达300万之多。多灾多难的中原人民辗转洛阳,或扒火车,或步行,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的。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其中以河南人占绝大多数,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从中原到西北,漫延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即使到现在,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城镇,河南人都占了很大比例,渭南、西安、咸阳占三分之一,宝鸡、天水甚至超过二分之一,以致西宁、兰州都有很多河南人,新疆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河南人。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豫剧大师常香玉,就是在西安、天水、兰州唱红的。著名作家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全面记录了河南人的逃亡苦难史。 十、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移民路线。新中国成立前后,伴随着解放军的南下,国民政府的垮台,大批军政人员、家属和富豪逃离大陆,前往台湾、香港、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有的甚至远赴欧美。据报道,仅到台湾的就有200万之众,那么,解放时逃离大陆的人员应该不下300万之众。建国后,有几次大的迁徙活动。一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又有10万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和鲁、豫、赣、蜀等省的农民加入兵团,1974年该兵团人口总数达226万,约占新疆总人口的1/5,占新疆汉族人口的2/5。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年10万转业官兵,还接收了本省和京、津、沪、杭各城市知青50万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吸纳了20多万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自治区内城市的知识青年。虽然后来很多知青返城,但也留下了不少人。二是三线建设:“三线”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山区腹地, 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区投入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大军奔往东南沿海和农民工进城。如深圳,1000多万人,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还有10万大军下海南等;报道说,有一亿多农民工,在城乡间往返、流动,现在有多少已经定居,还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恐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运动了。四是出国潮,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人出国求学、务工、经商,估计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有华人社区,但国人出国的主要目的地还是东南亚、北美、澳洲和欧洲;近30年来,已经在国外定居的,估计也有几百万人的。

19世纪70年代,大量华工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修筑铁路.图为加州民众树立的铜雕“开路先锋”,以纪念华工对经济繁荣做出的贡献.(丁刚/摄) 根据美国移民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数字,美国已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近400年间,数千万各国居民带着资金、技术和知识进入美国,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美国逐渐走向了强大. 被称作“种族大熔炉”的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来,美利坚民族已成为由100多个民族组成的混合体,就连矗立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的.移民们怀着各自的梦想,远涉重洋来到这片理想中的土地,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掀起几次大的移民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移民造就了美国,是移民发展和改变了美国. 吸引移民曾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任务 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国内总人口仅有390万.除了大约76万黑人外,其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并且绝大部分来自西欧.出于对欧洲拿破仑战争以及国内就业环境的担心,美国开国之初的几届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疑虑重重,曾制定过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96—1815年间,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平均每年只有大约3000人.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重获和平.随着大批军人的复员,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移民美国的人数逐年增加.此时,美国也因国内建设需要,改变了限制移民的政策.1848年欧洲革命后,移民美国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1820年到1920年的100年间,美国一共接纳了大约3350万移民,形成美国持续百年的移民潮. 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170万,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同时,移民中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对劳动力需求旺盛.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林肯总统游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国务卿西沃德甚至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为了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它们在欧洲许多报纸上刊登广告,印发小册子,对有移民愿望的欧洲人描绘美国诱人的前景.一些企业还对愿意移民美国的欧洲人提供所需的路费. 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欧洲移民,排斥亚洲移民.来自英国、德国、瑞典等西北欧国家的“老移民”增长有限,但来自意大利、俄国等东南欧国家的“新移民”却增长迅速. 经过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在1820到1920年的100年间,移民数量占美国人口年增长数的20%以上.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 美国历史上的这三次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为以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基础.可以说移民潮铸就了美国的强大. 在移民潮中,美国坐享其成,无需教育和培训就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据统计,1871—1892年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 曾被美国第7任总统 杰克逊誉为“美国制造业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移民美国后,凭借其盗取的英国纺织业的秘密,在美国成功复制出了高效棉纺机,并办起棉纺厂,吹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号角.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和电报之父萨缪尔·莫尔斯等人也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此外,亚洲的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移民带来了农业和园艺技术,意大利移民则在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市政建设技术方面功不可没. 在这些移民中,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这些移民正值年富力强之时,为美国的棉纺织业、采矿业、建筑业等提供了劳动力.在美国东部的隧道和铁路工程中,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北欧人是主力.在改变了美国早期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的“西进运动”中,中国劳工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在这场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运动中,中国劳工用血汗和生命为代价,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的建设.至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铁路沿线还可以看到一个中文题字的金属牌匾,上书“加州铁路,南北贯通.华裔精神,血肉献功”.诚如招募华工的倡议者克罗克尔所说的那样:“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的忠诚和勤劳.”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国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外来移民还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为拯救联邦、废除黑奴制度做出了贡献.欧洲1848年革命后,大批富有军事经验的德国移民来到美国,这些被称为“1848年志士”的德国移民中,有许多人成了支持共和党和林肯的中坚分子.他们帮助组织联邦军队,誓死保卫共和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舒尔茨少将.他在德国革命失败后于1852年移居美国,积极投身反奴隶制运动.1861年他被任命为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南北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要求领兵打仗,为了鼓动德国移民支持林肯,他还穿梭于美国各州进行旅行演说,总行程竟达近4万公里. 移民浪潮引发排外逆流 在持续100多年的移民潮中,外来移民都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就美国政府来说,其移民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1815年到1882年间,美国政府实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是从1882年开始,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法律一个接一个出台.其中的规定更是千奇百怪,例如禁止白痴和意志薄弱者等入境.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880—1920年间美国排外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华人、日本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成为美国本地工人和西北欧移民肆意排斥和迫害的对象.更有甚者,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专门禁止华工入美的排华法案,该法案直到61年后才被废除.在这一时期,由美国本地人和先来的西北欧移民新教徒组成的“美国爱国者联盟”、“美国联盟”等排外组织应运而生.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国保护协会”,该协会到处煽风点火,把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市政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都归咎为新移民的到来.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民众对移民态度的理性化,移民对美国的贡献逐渐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承认.正如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所说:“美国要感谢移民的贡献.巨大的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给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劳工的大规模迁入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转变为移民迁入国,最早的是西德、法国、英国三国。
一、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德为了较快地实现经济复苏,开始逐步推行劳工移民政策。1951年,西德政府修订了《同盟管理法令》,规定有关劳工移民政策由联邦政府劳动机构和雇主联合会共同制定通过,确立了移民劳工的部分权力,并加强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此后不久,1955年,西德与意大利签署了招募劳工的协定,由政府出面组织招募外籍劳工,但影响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战后有大约有1170万战争难民从德国东部流入西德,这些潜在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德劳动力的不足。但1961年“柏林墙”的建成以及西德以钢铁为中心的重工业的振兴,使得西德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凸显出来。于是,西德政府授权雇佣厅积极从国外招募劳工,先后与希腊、西班牙、土耳其、南斯拉夫等8个国家签署了招募协议。由此,西德征募了大量的外籍劳工。
到1973年,外籍劳工总数达259.5万人。他们对于战后西德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对于西德经济奇迹的创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招募劳工政策得到几乎所有西德各阶层人士的支持,西德政府也逐渐放开对外籍劳工的居留许可。1965年4月,西德通过了《联合机构法令》,规定外籍劳工可以办理工作签证,但未给外国劳工长久居住权。后来,由于雇主不愿意不断地培训新工人,为维护雇主利益,1971年西德政府规定在西德居住满五年以上的外国人可得到在西居住五年的许可。这时有极少部分外国劳工开始把他们的家人带到西德。这一时期德国政府实行的是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性石油危机的冲击,西德经济增长放缓,开始陷入滞胀困境。在此背景下,西德政府于1973年末一改积极的劳工移民政策为严格限制政策。其特点是:严格限制外籍人在该国就业,敦促居住该国的外籍劳工归国,为实现国内安定而推行民族融合政策。1973年11月,西德全面停止了招募外籍劳工并在国内严格限制对非欧共体成员国的劳动者发放劳动许可证。与此同时,开始实行遣返政策。西德政府1983年颁布了《外籍人归国准备促进法》,发给外籍劳工每人15000马克、其子女每人1500马克,还视情况归还他们从前所缴纳的养老金。1986年,又颁布了《归国外籍人住宅建设法》,向归国者援助回国后的建宅资金。同时,积极为归国者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使外籍劳工的数量大规模减少。这是因为,外籍劳工们经过长期工作已适应了在西德的生活,而且这时其原居国也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威胁,他们心回到原居国一样遭受失业的境地。因此,许多人宁可失业也不愿回国。选择留在西德的劳工移民担心控制政策越来越严,都设法把家人也接来。因此,在西德居住的外籍人总数并未因所在国政府政策的改变而有所减少,相反不断上升。尤其是外籍人的出生率远高于德国人,故导致年轻的外籍人增长显著,从而给西德的劳务市场、教育、住宅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保障社会安定,正视合法居住的外籍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回归故里这一现实,西德政府对那些执意不归者采取民族融合政策,使其身份合法化、生活安定化。在1978年《外国人法》与有关劳动许可法规修改后,开始向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及其家属发放长期居留许可证、居留资格和长期特别劳动许可证,并逐渐向其家属开放劳动力市场。这些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家庭团聚的进一步鼓励。在征募劳工政策停止之后,家庭团聚成为西德接纳外国移民的主要渠道。由于认同西方国家的政治避难权以及受冷战与价值观的影响,西德政府在移民政策中实施一定的人道主义,这吸引了大批东欧和第三世界国家寻求避难者的涌入。同时,因在融合政策中采用血统主义,自80年代以来,来自东欧、苏联的具有德国血统的移民回流增加。随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以及1990年10月两德的统一,德国的移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统计,从1988到1991年间,大约有120万居住在东欧和原苏联的德国人后裔移居德国。巨大的移民压力使德国进一步收紧移民政策,1990年颁发了《外国人法》,规定了外国人进入德国、在德居留、获长期居留以及入籍等条件,比以往的移民法令明显从严偏紧。1993年,德国又修改了避难法条文,明确了避难权的适用范围,遣送出境程序进展加快,使得申请避难人数大幅下降。由此,德国移民政策对于新的外国移民的进入更加严格。
近年来,移民问题的日益突出,德国政府不得不放弃回避的态度,开始正视大量移民存在的事实,认识到外来移民与德意志民族处于一个“伙伴社会”中,要彻底解决移民问题,就要实现真正的融合。这是德国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于是,德国政府开始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酝酿积极而又灵活的“新移民政策”。新移民政策基于两个问题的思考:一是新形势下,德国是否需要新的移民;二是如何实现移民真正融合。
对于第一个问题,尽管在是否需要通过移民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争论较大,但德国各党派基本上对于适度移民都达成一致,认为移民对德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开放的移民新政策,是德国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直接关系到德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关于第二个问题,德国各政党派别对移民如何融合的争论较大。一种观点由早前执政的社民党、自民党和绿党所倡导,主张让外国移民保持其原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工作方式,甚至形成一些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移民社区,使德国成为一个与美国相似的多文化的、多民族的社会;另一种观点则由中间偏右的基民盟所倡导,强调移民必须确立新的“认同感”,移民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社会援助等方式,逐步了解、适应并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显然,这依然带有浓厚的同化色彩,德国的社会民众一般倾向于这种观点,而社会上层则更倾向于前一种观点。
在各党派争论中,2000年1月1日,德国新国籍法生效,该法简化了国籍申请程序,第一次有条件地承认双重国籍,将传统的“血统原则”改为“血统和出生地双原则”。按新国籍法,德国每年新出生的约10万外籍人子女将获得德国国籍。2000年8月德国施罗德政府正式启动“绿卡计划”,为解决信息行业人才短缺,计划给2万名计算机专家发放绿卡,让他们在短期内获得工作许可,这些专家最长可以在德国逗留五年。2002年3月,新移民法在联邦参议院经过激烈争吵终于通过,并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这部新移民法的全称是《关于控制和限制移民和规定欧盟公民和外国人居留与融合事宜之法》,将移民的“控制”与“融合”全部写进了法中,全面反映了当前的德国移民政策。新移民法取代了原有的《外国人法》和“绿卡制度”,对移民的准入、居留、入籍、融合以及避难申请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该法根据国内接受能力和融合能力,采取“积分制”选择移民。该法规定,获得在德国居住许可的移民,将参加专为外国人开设的各类培训班,学习德语、文化、社会生活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不懂德语、居留时间又不足六年的移民,则必须参加这类“融合班”,否则将影响延长居留许可或是不能入籍。这部新移民法的实行,使德国有了明确的移民政策,比以往的严格限制政策有所放开。2007年8月,新移民法又作出修改,国家融合计划成了焦点。这标志着:一是德国承认了自己是个移民国家,二是外国人融入德国社会需要有主导性文化。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法国
法国在历史上曾是个移民接纳国,对外来移民较为宽容和开放。这是基于对自身文化和传统的优越感,有着强烈的“改造”外来移民的愿望,让他们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文化和宗教,接受共和国的同化,以便成为法国公民。这就是“共和模式”。这一模式长期以来一直被推崇为法国移民政策的主导,这也使得法国相较于德国有一种相对自由宽松的迁移环境。因此,尽管二战后,法国戴高乐政府于1945年11月出台了第一个正式移民法案,并成立相关移民机构招募和管理外籍劳工,但已有大量的外来劳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法国,等找到工作后再补办各种手续以实现合法化,而法国政府对此事实上也默认了。这意味着,在这期间法国政府采取了所谓“放任政策”。这是基于战后重建的需要和对“共和模式”的自信。但是其潜在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后步步凸显。
1973年石油危机后,法国政府取消放任政策,开始对外来移民实行控制,冻结招募外籍劳工。1974年,法国新政府出台了停止新的劳工移民入境,并敦促劳工移民返乡的政策。同德国一样,在停止招募政策之后,法国也面临着大量家庭团聚移民,为此1977年法国颁布了限制家庭团聚的政策,限定要求移民的劳工须在法国连续工作五年以上才能有权申请家庭团聚。然而,事与愿违,从1977年到1981年,只有不到10万外来移民返乡,主要是南欧国家的移民,而绝大多数外来移民都选择留居法国。
1980年1月,法国政府颁布关于《驱逐非法移民》的“博内法”。1981年左翼社会党竞选获胜后,密特朗政府为了减少民族矛盾、维护国内安定,放松了对移民的限制,对13.2万非法移民办理了合法化手续。这种缓和政策导致了外来移民再度剧增。作为反弹,1986年,法国议会中保守党占多数,希拉克组阁后,实施了新的移民立法《巴斯克法》,引进驱逐“威胁公共秩序”者的概念,明确规定,驱逐非法移民由行政命令执行,不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这使得驱逐变得更为容易。1989年,大量的寻求避难者涌向法国,为此,法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了入境签证限制,对避难者实施指纹检查,加强边界控制以及对非法雇用的惩罚。此后,又采取一系列政策法令严格限制外籍移民,并提出“零移民”的目标。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后期。
与“零移民”的愿望相违背,许多合法居留在法国的移民突然变为“黑户”,因为获准延长居留的条件变化了。但他们或是法国籍儿童的父母,或是法国人的配偶,又不能被驱逐出境。因此,严格限制的移民政策遭到一些党派、社会团体以及人权组织的强烈谴责。在1996年总统竞选中,众多“没有证件者”举行示威,这也敦促政府重新考虑移民政策。1997年,以社会党为首的左派再度执政,若斯潘政府以比较支持移民而闻名。
1998年,新政府推出《舍维内芒法》,减少了对某些移民类别的严厉限制,对旧法律造成的“无证件者”,界定了其获得合法证件的条件,采取了大规模合法化举措。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法国也学习德国,改革签证制度,吸引特殊人才。然而,2002年右翼政府再次上台,时任内政部长的萨科奇一向以严格推行移民政策著称,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非法移民,加强社会治安,限制外来移民数量。
2005年法国巴黎近郊发生北非青年骚乱事件,法国主张移民融合的“共和模式”受到挑战。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法国外来移民很多来自阿拉伯和非洲地区,且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和族群认同意识,与法国社会文化传统之间隔着一道不易逾越的鸿沟,加之经济利益的冲突,使得法国社会对移民的歧视与排斥越来越严重,在公共生活中对他们进行了诸多限制,新移民与主流社会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左派执政期间,主张人权和要求消除歧视,促使“共和模式”向“多元文化模式”转变。然而右派政府上台后,对移民则采用“铁腕”政策。2007年萨科奇当选法国新一任总统,推行“选择性移民政策”,一方面认为法国需要外来移民,并且欢迎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移民,另一方面却严格控制其家属随同,并且每年还规定了遣返非法移民的数额。这一政策被一些学者讥讽为荒诞的“阴阳”移民政策。在移民融合方面,萨科奇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即不融入法国社会就不能移民。可见,在找不到一种“平衡的”移民政策之前,法国的移民问题会随时引爆。
三、英国
英国曾有“日不落帝国”之称,19世纪时其殖民地遍布五大洲。因此,英国的移民历史主要是将人口输出国外,而不是从国外接纳移民。二战结束后,英国的殖民体系解体,许多原殖民地以及英联邦的居民纷纷迁入英国本土,英国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国。据统计,从1963年到2001年,来英国定居的外国移民达近250万。这其中,来自英联邦诸国的移民占很大比例,最多的是来自印度次大陆,来自南北美洲、大洋洲,亚洲与非洲的移民也占有一定比例,英国社会出现多种族化趋势。英帝国的辉煌以及岛国特有的封闭心理,使其有着很强的种族优越感,由此产生了较浓厚的排外传统。但是,二战后,随着帝国的衰败,为了继续维持大国地位与影响,英国产生一种“联邦理想”,认为保持与前殖民地国家的联系有助于英联邦的发展。因此,英国颁布了《一九四八年国籍法》,该法规定了两类英国公民,一是独立的英联邦国家公民,二是联合王国及其殖民地公民,他们都享有充分的英国公民权利,而且还强调指出,英国不以种族对入境权和定居权进行区分。该法申明了英国原殖民地公民仍是英国公民,仍有权自由进出英国。这无疑是英国联邦理想情结的集中体现。英国在招募外籍劳工时也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但与德国、法国不同的是,其经济因素并不是主导因素,联邦理想色彩占了主导地位。因此,与德国、法国相比,英国对外籍劳动者缺乏吸引力。英国政府认为允许有色人种移民自由入境是维护英联邦团结必须付出的代价。自50年代以来,有色人种移民源源不断涌入英国,1951年至1961年间,英国总人口每千人中有色人口的比例由1.7上升到7.39。
然而,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外交政策的重心由英联邦转向欧洲,英国与联邦成员国之间,关系逐渐疏远,联邦理想情结也日益淡漠,相反种族优越感则逐渐抬头。1958年,英国爆发了大规模种族骚乱事件,有色人种移民问题在英国引起普遍关注,激发了藏于深处的种族主义,排斥和控制移民的情绪蔓延全国。在此情势下英国通过了《一九六二年英联邦移民法》,它规定意欲移民的英联邦公民必须持有内政部的证明书。证明书分为三类:A类针对英联邦国家公民,在英国有固定工作;B类指掌握英国所需技术的移民;C类指没有技能的劳工,将按申请顺序审批。1962年至1965年,证明书按比例限额发放。该法使处于C类的非白人移民受到了明显的限制,打破了以往视各英联邦国家和殖民地人民为英国公民并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和自由出入境权利的传统。它标志着英国抛弃了联邦理想情结,移民政策趋于严格。1965年8月颁布“英联邦移民”的白皮书,签发给英联邦公民的许可证配额限制在8500人,C类许可证停止签发,即没有工作技能的人将被排除在外。1968年英国又出台了新移民法,该法规定,任何联合王国或殖民地的公民,虽持有英国护照,仍受移民控制法律的约束,无条件入境权仅限于通过出生、归化或后裔而与英国有密切联系的人。该法首次对本国公民和非本国公民进行区别,目的在于控制来自英联邦国家有色人种的移民,该法的执行当即剥夺了20万名持有英国护照的东非和亚洲人入境英国的权利。英国移民政策越来越收紧,一步步由接纳包容走向排斥。
1 9 7 0年,英国保守党大选获胜后,推出了《一九七一年移民法》,加大了国家驱逐权,强化了国家通过法律全面对移民的控制。这时英国固有的种族主义完全释放,产生了以鲍威尔主义为代表的排外思想。鲍威尔是希思保守党影子内阁的国防大臣,他认为移民削弱了英国民族的同一性。他的思想在许多英国人中产生共鸣。1975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当选为保守党主席,在对待移民问题上进一步延续鲍威尔的思想。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并于1981年颁布了新国籍法,并于1983年开始实施,最终取代了1948年的国籍法。新法将过去的“联合王国及殖民地公民”分为三种:一是“英国公民”(British Citizenship),主要指本土公民;二是“英国附属地公民”(Citizenship of British DependentTerritories);三是“英国海外公民”(British OverseasCitizenship),主要指英联邦其他国家的公民。在三类公民中,唯一不受移民限制的是英国公民,英国海外领地和附属地公民被纳入移民政策控制范围内。《一九八一年国籍法》大大缩小了英国公民的覆盖面,强化了法律对移民的控制,并将非白人获得英国公民权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与德国、法国一样,限制性移民政策使英国也面临着家庭团聚移民以及大量避难申请者和非法移民,于是1988年英国通过新的移民法案,对《一九七一年移民法》进行修改,增加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性条件。在处理寻求避难者和非法移民问题上,新法防止了避难者多重申请,增加了对雇用、运输非法移民的严厉惩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全球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英国的移民政策也有所调整,发放的劳动许可证的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吸收对英国的经济发展有直接益处的外籍人。“9?11”事件后,英国高度警惕,全面修改《国籍和移民条例》,严厉对待非法入境者,以保证那些可能和恐怖分子有关系的庇护申请人不会成功。2002年2月,英国政府发表了“入境事务”白皮书,彻底改革英国的入境和避难申请制度,目的是防止避难制度被滥用,并使新移民更快、更容易融入英国社会。这说明,英国开始采取较为灵活的移民政策。在严格限制非法移民的同时,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还积极鼓励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移民英国,例如效仿美国“绿卡”政策,向拥有相当专业技能的外国人颁发许可证,以便他们进入英国工作;海外学生在英国毕业后,如果需申请工作许可证,可以在英国境内申请,无需像以前那样必须先离开英国,在境外申请;设立不以配额为主的计划,使酒店、餐馆和食物生产商可以在忙季聘请海外劳工等等。然而,种族主义以及恐怖袭击的阴影仍然存在,英国移民政策中迁移与融合仍然存在着包容与排斥的问题。
四、小结
从上述西欧三国的移民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可以看出西欧国家的移民政策与外来移民之间有着互动关系,即外来移民导致移民政策的产生,而移民政策又影响着外来移民的发展,外来移民的发展变化又促使各国对移民政策做进一步调整、修改,而调整之后移民政策又将对外来移民产生影响。在这种互动中交织着各种矛盾以及党派之间的争议和分歧,使得这一过程错综复杂,在战后呈现出一种曲线型的发展轨迹。
总体上看,战后对难民的接纳以及自身经济重建的需要,西德、法国、英国都制定了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招募外籍劳工,这使得劳工移民大量涌入这三个国家。但是,这三国的政策动机却不相同,西德招募劳工完全是出于经济动因,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从来没有打算接受永久移民;法国则主要除了经济动因外,还有文化上的“共和”理想,因此主要招募在文化上有相似处的欧洲国家劳工移民,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对部分移民进行永久的融合;而英国则招募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劳工移民,这主要出于政治上“联邦理想”的趋动,而不是经济原因。
这一态度使得这三国的外来移民迅速增长,移民问题随之而来,各国社会的民众与移民的态度由欢迎逐渐转为排斥,这促使三国调整移民政策,由积极开放转向限制。然而,实行限制性移民政策的结果却是家庭团聚移民的增长以及非法移民的剧增。限制性移民政策没有使偷渡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同时使得一些移民失去合法身份,成为长期滞留的“黑户”。20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由于共同的国际政治原因,德、法、英三国又面临着大量的难民与寻求避难者,因此各国又进一步加强限制性政策,其目标是一致的,即尽量减少外来移民数量,并阻止进一步大规模移民,使寻求避难者申请避难的机会受到限制,严厉打击非法移民。然而,由于各国移民政策的不同,使得一些难民和非法移民极易钻空子,在欧盟范围内流动,因此德、法、英三国开始在欧盟层面上谋求移民政策协调,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移民和控制难民。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社会的竞争不断加剧。由于欧盟各国的限制性移民政策,不仅无法吸纳大量高技术人才,而且还造成人才的外流,这拉大了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当前,德、法、英三国又开始调整移民政策,对限制性移民政策逐渐有所放宽,开始谋求较为灵活的移民政策,即在严格限制难民和打击非法移民的同时,移民政策对于投资型和智能型移民较为放开,并且促进国内移民的融合。这既是全球化时代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德、法、英三国内部各党派在移民政策上矛盾斗争的结果。然而,这一移民政策目前还很不完备,从实施的情况看,效果也并不好。这说明,在移民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仍然制约着欧盟各国移民政策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影响欧盟国家未来移民的走向。

从世界殖民新纪元开始,大量移民进入“新大陆”。十九世纪初,是第一波欧洲移民潮的开始。
典型的有欧洲人向北美洲、南美洲的殖民引发的大批移民潮
十九世纪大批的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为了传播福音,将罗马天主教带到殖民地引发的移民等


有没有大侠了解世界移民发展史,世界上大规模的移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感 ...
从来没有打算接受永久移民;法国则主要除了经济动因外,还有文化上的“共和”理想,因此主要招募在文化上有相似处的欧洲国家劳工移民,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对部分移民进行永久的融合;而英国则招募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劳工移民,这主要出于政治上“联邦理想”的趋动,而不是经济原因。

怎么从头了解世界局势??
俗话说史地政不分家,你要真有决心了解世界格局,作为小白,我估计你连中国周边接壤的国家都数不全,所以从最最最基本的,初中高中地理和初中高中历史开始吧,跳过中国部分,看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你要是够毅力,找本世界通史最好,要简史。了解世界局势的话,去报摊买环球时报。两天一期。还有,你要是...

周杰伦共有多少首歌
1、《七里香》是中国台湾男歌手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方文山作诗、周杰伦谱曲、钟兴民编曲,收录在周杰伦2004年8月3日发行的同名专辑《七里香》中。2、《青花瓷》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钟兴民编曲,收录于周杰伦2007年11月2日发行的专辑《我很忙》中。3、《简单爱》是周杰...

金庸有哪些经典的语录呢?
——金庸 《书剑恩仇录》阿紫问姐夫“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姐夫平静的答“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金庸 《天龙八部》沐春风,惹一身红尘;望秋月,化半缕轻烟。顾盼间乾坤倒转,一霎时沧海桑田。方晓,弹指红颜老,...

历史上大侠
记得金庸的小说中对大侠的定义是为国为民,而英雄做为一贯民族的崇拜者应该在具备这些的基础上还要有所成绩,谋略,胆识,文化和奉献精神。 十 范蠡 卧薪尝胆成了一段佳话,而成全这段佳话的不是吴王夫差,也不是越王勾践。若不是因为范蠡的从中帮助,消息历史上没有这段教育后代的例子。而且为了帮助自己的国家不惜奉献...

请问大侠,世界真的有鬼吗?
世界上有鬼!就看你怎么看了。。。传说人死之后化为鬼,鬼者,归也,其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油膏归于露,毛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化为亡灵而归于幽冥之间。人所归为鬼。以曡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关注时事
有可能你会说我又不考公务员,所以这些就和我没什么关系,但这些正是体现了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公务员考试题都是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这些时事政治的思考。所以说要想建设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就必须多多了解时事政治。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是祖国将来的建设者,而...

金庸仙去:大侠,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无期
曾经的标杆没有了,新出现的面孔好多已经不认识了。以前的辉煌和灿烂被新的潮流席卷,迷失在过去。时间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一个的人,还有属于一个时代的印记,还有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我们的呐喊与冲动。03 虽然在这个什么都讲究的快的世界里,离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我仍然觉得我们并不擅长告别,因为...

高人大侠在哪?
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时空,每个时空都按照一般的规律运行着,他们是平行的,一般不会有交叉,只是有时间的先后,但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时空交叉,即时空错乱,这是就会发生工具消失的情况,例如一把钳子没了,转眼它又在哪儿了,也就是谁说,钳子暂时到其他的时空转了一圈,这个时候正让你碰上,当然,...

武林外传主角经典台词
也就没有未来的人生。郭巨侠,你名震江湖,如雷贯耳,是我们敬仰敬佩的大侠。但是恕我直言,你这个命题一开始就是错的,是个伪命题。 郭巨侠:哼哼~~有意思,接着说。 无双:他们两个当初决定了要在一起,是有决心也有信心,这您都是看在眼里的。未来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难道非要在一开始就想好一切,然后按照图纸...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有没有大侠了解世界移民发展史,世界上大规模的移民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感谢 -
玉月血塞: 从世界殖民新纪元开始,大量移民进入“新大陆”.十九世纪初,是第一波欧洲移民潮的开始.典型的有欧洲人向北美洲、南美洲的殖民引发的大批移民潮 十九世纪大批的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为了传播福音,将罗马天主教带到殖民地引发的移民等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澳大利亚移民的历史,都有哪些比较显著的风俗? -
玉月血塞: 风俗 澳大利亚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象花园一样.有些土著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宁愿住在肮脏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著...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金庸小说里的大侠谁最有钱?
玉月血塞: 要说金庸小说里的大侠财富排行榜,段誉只能排第六,陈家洛属于暴发户,小龙女亿万富翁,第一名富可敌国!很久之前我们就注意到,金庸笔下的侠客似乎不需要赚钱,...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吸附法制取肌醇 -
玉月血塞: 本工艺是用吸附法提取玉米浸渍水中的植酸,再把植酸转化为肌醇的新工艺.以玉米浸渍水为蕨的肌醇收率达到0.1676%,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药典标准,生产肌醇的同时联产磷酸氢二纳,以玉米浸渍水为蕨的收率为1.53%,有为附后的玉米浸水仍可作为生立玉米将的原料,每吨肌醇产品利税8.79万元.这一项目暂时没多小人有胆去尝试,有勇气的话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有没有刷了很多遍的港剧推荐啊?太多都看过了?
玉月血塞: 港剧从进入21世纪后就已经开始没落,时至今日,很多人对曾经的港剧有着难以抹去... 乔峰 乃是大侠也!《天龙八八》给观众带来如梦幻般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大时代这...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谁知道南洋华人现状和历史 -
玉月血塞:1、历史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据《史记》、《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公元1世纪左右,中国就与缅甸、越南等国互有来往.唐代时,移民人数开始增多,他...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关于澳大利亚的历史 -
玉月血塞: 简而言之:澳大利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原住民已有四万年的历史,他们在这个大陆上用一些方法留下了一些遗迹.但是却没有以文字记录,只有最近二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让后人知道.因此澳大利亚的历史是非常新的. 我们对于早期原住民...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大家好,我像当一名业务员,服装的,或者其他业务员,我需要懂得些什么?请各位大侠赐教,感激不尽! -
玉月血塞: 销售方面知识...做销售研究人的心理太重要了,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通过外在表现抓住客户心理,说话要说到正点...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目前大专热门的专业 -
玉月血塞: 1.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

金山屯区18595005089: 急求答案,谢谢各位大侠!恩格斯的《过程论》思想的基本内容,坚持过程论思想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玉月血塞: 恩格斯《过程论》基本内容:1、过程论思想之一就是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过程范畴与系统范畴一样,标志着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