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寡妇再嫁就是失节?慢慢长夜遗孀怎么过?

作者&投稿:陈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的寡妇再嫁就是失节?慢慢长夜遗孀怎么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他们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哪怕女性读书,一般也只是读女四书。何为女四书?《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这四本教导女性要三从四德,要温婉恭顺,要守贞守节。

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女子的地位并没有那么低。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受上古时期以女性为首的氏族部落影响,女子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上古八大姓就全都是以“女”字为偏旁。

秦汉时期虽然社会风气没那么开放,但总体上而言,女性还是相对自由,尤其是公主养面首,太后、皇后临朝专制等,都是从汉朝时才开始的。魏晋时期社会风气特别开放,讲究一个名士风流,女子只要有才华,地位一样很高。

到了唐朝,受到魏晋遗风影响,加之跟海外交流频繁,尤其是出了武则天这么个女皇,女性地位可以说是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不仅武则天当了女皇,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也相当女皇,她的儿媳韦后同样想当女皇,上官婉儿作为女官,不说权倾朝野,但是大权在握总是没得跑的。

结果到了宋代,这一切都改变了。程朱理学横空出世,中国女性开始真正受到封建社会的压迫。裹小脚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因为女子应当贤淑静好,应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干脆就把女性的脚给折了,变成三寸金莲的模样,既方便男子把玩,又能够很好的束缚他们。

寡妇不可改嫁,需要守节的观念也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曾经有人问程颐:“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程颐回答:“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再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程颐答:“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讲白了就是寡妇再嫁那就是失节,如果男子娶了寡妇,自己也会失节;哪怕寡妇没有依靠,独自一人,活不下去也不能改嫁,因为相比失节,饿死都算是小事。就是这种观念,使得宋元明清的女子生活陷入了无边黑暗。

至于那些在这种思想下,被迫只能一辈子守寡的女性,他们是怎么度过余生的?如果有子女或者男方有父母在,遗孀就该侍奉双亲、照料子女一辈子。如果就自己孤身一人,那么就该安分守己,不要轻易抛头露面,最好是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清朝有个女子叫做周莹,这人非常不得了,是当时的陕西女首富。但是再多的钱财也不能让她逃过悲惨的命运。她早先嫁入当时的大户吴家,丈夫是吴家少爷吴聘。结果吴聘跟其父亲接连去世,吴家逐渐萧条,周莹被困在这一方天地不得脱身。

自吴聘去世,直到周莹离世,一共79年,这79年都是周莹一个人撑过来的。有人问她,孤身一人,是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周莹掏出随身带着的一把铜钱,往地上一抛说:“就是这些铜钱,抛出去再一个个捡回来,多重复几次,一夜也就能过去了。”

在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的背后,是无依无靠独自撑起整个家的痛苦。




寡妇限期再嫁,鳏夫必须再娶的规定是哪个朝代的?
也就是说在唐朝,谈什么女子守节,那就是个笑话,女人的社会地位,虽然比不了男子,但也不会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被男子锁在深闺的妇孺。唐朝女人在婚姻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唐朝夫妻和离之事也稀松平常,所以寡妇再嫁也就件很正常的事情。激励生育当然寡妇再嫁,鳏夫再娶,怎么也得双方愿意吧。不过唐...

为何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生妻”是什么?现今还适用吗?
为什么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虽然在古代不提倡寡妇再嫁,但是各个朝代在这方面也不尽相同。汉朝和唐朝在这方面就比较宽松的多。汉武帝的母亲就是个二婚,一代女皇武则天同样嫁了两次。 丈夫死了寡妇真要是嫁人,也没有人执意的阻拦。因为一个家庭里没有男人,女人真的特别难,再嫁个人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古时候寡妇改嫁的习俗
寡妇改嫁,又称“再醮”,意思是再举行一次酒宴,初无禁忌之意。历史上寡妇改嫁的事例也不少,不论宫廷还是民间,还是允许寡妇改嫁的。据说隋文帝时,曾立禁,命九品以上妻妾不得再醮。事实上,官民皆不受此约制,直至五代北宋,犹是如此。只是程、朱理学之后,民间始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忌讳...

篇五 寡妇可以再嫁么?
圣经里把这个问题说得这样清楚,却有许多信徒与不信的人同样的轻看那些再嫁的寡妇,好象寡妇再嫁就是犯了罪一样。差不多没有人反对一个丧妻的鳏夫再娶,但同时却有那么多的人反对丧夫的寡妇再嫁,如果一个丧妻的鳏夫同人提到他要续娶,别人便都答应帮他的忙,如果一个丧夫的寡妇向人表示她要再嫁,别人便异口同声...

鲁迅的《祝福》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作者批判的封建思想观念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动。此时理学出现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

宋朝理学兴起,认为失节事大,为何女子离婚改嫁却十分普遍?
3、宋代女性再嫁的主要情形一览 宋代女性再嫁中的主要群体是寡妇,《宋刑统》允许符合条件的妇女再嫁。苏轼曾指出寡妇百日再嫁与礼教不合礼教,但让贫困寡妇守节也并不可取,不如再嫁他人改善生活条件。不少士大夫对于生母再嫁也表示理解支持,如范仲淹母亲丧夫后贫困无依改嫁,他也随之改名朱说,长大为官...

农村里很多七八十岁的寡妇,为什么当年她们不改嫁?
三、在农村,嫁人真的不是享受。做了一辈子保姆,还没做够吗?还要把人生的最后一二十年也交给别人吗?好好的再为自己活几十年吧!寡妇再嫁就有两个家庭的儿女,你嫁人了,就得管男方的儿女,但是你有亲的儿女,你不管他们,以后那些男方的儿女如果不管你,你连退路都没有。在农村不是在城市,在...

寡妇和鳏夫都是丧偶,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待遇?
及至清朝,在原本“夫死从子”、“夫为妻纲”的枷锁上,痛失丈夫,原本就悲凉孤苦的寡妇们,身上又有了程老夫子的思想管控。寡居以后再生情愫,或者丧偶以后寻机再嫁,不光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极端谴责甚至连家族成员、父母双亲也会想尽办法阻止甚至会遭受“浸猪笼”、&...

寡妇门前是非多下一句 寡妇都被硬生生逼成了“女汉子”
寡妇门前是非多”。 古时,失去丈夫女人不能再嫁,再嫁就是没有节守贞操。失去丈夫的女人们即要抵御苍蝇般男人们的非礼纠缠,又要顶住女人们的恶意攻击,还有来自于自身和儿女生活的重重压力,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寡妇门前是非多,光棍屋中吵闹少”或寡妇门前是非多,鳏夫房顶炊烟少&...

守寡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如今姑爷痨病死了,你史妹妹立志守寡,也就苦了。"如:她母亲多年守寡,总算把孩子拉扯大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先秦时代,寡妇改嫁,极其普遍。《诗经-小雅》有"不思旧姻,求尔新特"的诗句,可见当时寡妇再嫁,合乎时俗。虽然秦始皇出巡...

和静县13266144987: 古时候寡妇改嫁的习俗 -
兆该盐酸: 寡妇改嫁时不许带走丈夫家的财物,惟一可以带走的仍是当初带来的陪嫁奁产 寡妇门前是非多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这是非的缘起并非全在于寡妇,倒是常常可以从中见出社会对寡妇的歧视来.寡妇因失去丈夫而沦为妇女中更...

和静县13266144987: 中国古代妇女再嫁有哪些习俗?
兆该盐酸: “一与之齐,终生不改,故夫死不嫁.”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是反对寡妇再嫁的,但这一道德戒律的约束力并不强.中国古 代女子在丈夫死后还是可以改嫁的,乃至丈夫久...

和静县13266144987: 古代人守贞洁怎么回事 -
兆该盐酸: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开始崇尚女子贞节,但在宋明之前,对妇女贞节的要求比较宽厚、温和.直到唐代,家长对子女的婚前性行为仍持宽容态度,实际上当时的少女不但可以亲自找婆家,而且还流行试婚.到了宋代,由于宋室衰弱,民族主义...

和静县13266144987: 古代寡妇改嫁有什么条件?
兆该盐酸: 寡妇改嫁在古时叫“再醮”.在礼制上,寡妇改嫁是一种非礼行为.因为儒家主张 “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 ...

和静县13266144987: 为什么古代女子做寡妇以后,宁愿守寡也不愿改嫁 -
兆该盐酸: 封建制度之下,男尊女卑的的思想渗透,认为女子从一而终是一种美德,那时女人最看重的无非就是贞操,为了表现对丈夫的忠贞,在丈夫死后,女子皆守寡,不会想着改嫁一说,改嫁对于那时的女子来说就意味着不忠不洁,而当时的封建社会...

和静县13266144987: 为什么古代寡妇再嫁都要哭闹
兆该盐酸: 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多以男可三妻四妾,女子不可侍二夫,无论丧夫,被休抑或和离(除唐以外均以此为耻,可和离之女子极少)女子都应守夫以示贞洁,丧夫者更是应代夫侍奉公婆,否则为不贞,不义,不孝.因而,丧夫再嫁非喜事.

和静县13266144987: 中国民间婚丧习俗有哪些? -
兆该盐酸: 中国民间婚丧习俗各地有所不同. 以洛阳为例: 一婚嫁习俗 (一)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经提婚后双方男女可自由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认识,理解.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多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换命单. (二)择吉:命单...

和静县13266144987: 再婚女子被称为什么 -
兆该盐酸: 再醮. 封建社会视寡妇再嫁为奇耻大辱,所谓“从一而终”是旧时妇女必须遵循的节操.寡妇改嫁称再醮,必经族长同意,否则不允.出嫁时不得坐轿,在傍晚时分,于路口坐摇篮前往.若带子女,该子女被人看不起,蔑称为“拖油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