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源远流长可入室登堂

作者&投稿:五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茶文化巡礼”
系列之一
日前,“第八届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刚刚在广州落幕,“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又在杭州开锣—茶文化在全国各地的弘扬、推广可谓如火如荼。茶有养生护体、陶冶情性的双重作用,自本期起,“博议·文化”版将开启“中国茶文化巡礼”系列报道,—介绍全国各地知名茶叶品种的历史文化、品饮方式和特殊功效。首先,记者邀请到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为读者详解中国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古巴蜀国已种植茶叶进贡周武王
从事茶文化研究20年的王建荣告诉记者,云南镇沅县千家寨有野生大茶树群落,其中一棵树龄已达2700年;西双版纳巴达的一棵大茶树也有1700年历史,但要谈到茶树的起源,远比人类悠久得多,而中国人只不过是较早发现和利用了茶叶而已。关于茶,最早的传说出现于四五千年前,“神农氏是中国神话里的医药和农业祖先,他遍尝百草以了解它们的药性。有一天神农氏吞下了断肠草,疼得肝肠寸断,由于迅速吃下了茶树的叶片,就解毒了。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可见茶是因为其药用功能进入人类社会的。”王建荣如是说。
而《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了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古巴蜀国已有茶树种植,并将茶叶作为地方物产,进贡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到了西汉时,王褒在他的《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武阳买荼”的记载。其中,“荼”字据考证就是茶。
在考古方面,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了一个藤编的箱子,虽然里面是空的,但箱子上写着“一笥”,据专家考证就是指茶一箱;上世纪80年代末,浙江湖州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又出土了一只完整的青瓷瓮,肩部刻有一“茶”字,也被认定为是汉人用于贮存茶叶的。因为湖州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是古时名茶“阳羡茶”的产地。
唐代煮茶讲究三沸
不过,尽管茶叶在周代就已经大量种植,但在汉代以前,茶叶是被当做一种蔬菜,跟葱、姜、橘皮等煮到一起来吃的,王建荣表示,这是茶叶的蒸煮羹饮时期,真正饮用是从魏晋南北朝才开始的。而茶文化的兴盛,则要到唐代。
唐代人讲究煮茶,首先是要制作茶饼,当时已经细分为七道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具体的做法是:采摘新鲜的茶叶,放入甑釜中蒸,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制成团饼,以炭火焙干后,用竹篾穿起来封存。
煮茶的时候,要把团饼茶拿出来,放在火上炙烤片刻,然后放入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再筛过,符合标准的茶末放在茶盒中备用。唐人是用釜来煮茶的,先在釜中装适量的水,水煮到初沸的时候,加点盐;到二沸的时候,舀出一瓢水放置在旁边,把茶末投入到水中继续煮;三沸的时候,再把舀出来的水倒回去,叫做“止沸育华”,这时茶就煮好了,再用越窑的青瓷茶盏或邢窑的白瓷茶盏盛装。王建荣表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沸腾的程度,釜是敞口的,可以看见气泡的大小,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如涌泉连珠”,气泡一个个连起来了;三沸为“腾波鼓浪”。
正是在这种茶道的兴起中,唐代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陆羽的《茶经》。而陆羽又通过理论总结,尤其是在“四之器”、“五之煮”和“六之饮”中,列出了一系列工具,制定了一整套程序,使得饮者从煎到饮的过程中,进入一种澄心静虑、怡情悦性的境界,从而使喝茶从解渴式的粗放型饮法向细煎慢啜的品饮型饮法过渡,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
宋代流行黑釉盏斗茶汤花有三好
到了宋代,茶道的艺术化就更臻巅峰了,发展出了高技术含量的点茶法。虽然还是团饼茶,还要烤软、碾碎、筛过,但点茶时不用釜了,而是用银瓶或瓷瓶来煮水,茶放在黑釉盏中,水煮好后,通过瓶子点到盏中,同时另一只手用茶筅不停地进行搅拌。按照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点茶注水的次数要达到六至七次,每一次注水的量、角度、方向都有不同要求。煮水的过程也讲究三沸,但因为瓶口很小,看不到气泡,只能凭其声音来辨别,所以一沸为“砌虫万蝉”,听起来好像墙角的虫儿叫、树上的蝉儿鸣;二沸为“千车捆载”,好像很多车子拉着重物驶过来了;三沸为“松风涧水”,好像风儿吹过松林,山涧流水潺潺。
由此,还发展出了斗茶法:一斗谁的茶好;二斗谁的点茶技术高。王建荣说:“斗茶也分阶段,第一阶段斗香斗味,比的是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第二阶段斗色斗浮,比的是茶的颜色和浮起来的汤花情况。汤花有三好:一是越白越好;二是越厚越好;三是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在诗词里面形容为‘灿若积雪’。因此,宋代时候黑釉盏比较流行,盏身的黑可以反衬出汤花的白,同时,由于黑釉盏比较厚,更能保温,可以让汤花停留的时间长一些。”
可见,宋代的点茶、斗茶,简直是一种仪式感非常强的行为艺术了。
明清品饮趋简易进入寻常百姓家
明代,厉行节俭的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唐煮宋点的饮法,也随着变成了以沸水冲泡散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明人认为这种品饮方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由此,散茶品饮这种生活艺术更广泛地深入到民间,从而使得茶之品饮艺术从唐宋时期宫廷、文士的雅尚与清玩,转变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为茶文化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同时也使得传统的“文士茶”对品茗境界的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了50多部茶书茶著。散茶中的许多名品也在这时候形成。明人屠隆列出了当时最为人们称道的6种名茶,为“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天目”;而罗廪在《茶解》中则举出“虎丘”、“罗岕”、“天池”、“顾渚”、“松萝”、“龙井”、“雁荡”、“武夷”、“灵山”、“大盘”、“日铸”等佳茗。
入清以后,由于康熙、乾隆酷好茗饮,因此整个上层社会饮茶风习极盛,很快影响到民间。王建荣说:“有清一代,茶馆兴隆,遍及各地。茶礼、茶俗发育得更为成熟,礼神祭祖、居家待客,茶成为必尽礼仪。到了清代后期,茶叶生产更有着惊人的发展,茶庄、茶号纷纷出现,如江浙一带的‘翁隆盛’、‘汪裕泰’等百年老店,享誉一时。茶叶也以贸易的方式迅速走向世界,一度垄断整个世界的市场。”
今天,王建荣表示,我们不能只说唐、宋怎么样、古人怎么样,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做好现在和未来。他认为,首先要让传统的茶文化融入当下;其次,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第三,要市场化,形成良性循环。为此,中国茶叶博物馆做了一系列尝试。比如将馆藏的很多古代茶具精品,进行复原、复制,让人们通过这些物质化载体,实实在在地感知古人的生活和情怀。
最后,王建荣总结道:“茶无论是跟日常生活,还是跟任何样式的艺术,都能很好地衔接。我们有一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还有一句老话—‘琴棋书画诗酒茶’,大俗大雅兼而有之的就只是茶。茶既是生活当中琐碎的必需品,也是精神享受的最佳物质载体。”


茶文化源远流长可入室登堂
首先,记者邀请到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为读者详解中国茶文化的前世今生。古巴蜀国已种植茶叶进贡周武王 从事茶文化研究20年的王建荣告诉记者,云南镇沅县千家寨有野生大茶树群落,其中一棵树龄已达2700年;西双版纳巴达的一棵大茶树也有1700年历史,但要谈到茶树的起源,远比人类悠久得多,而中国人只不...

茶文化源远流长可入室登堂
茶,作为既有保健功能又能陶冶情操的载体,"博议·文化"版将推出“中国茶文化巡礼”系列,介绍各地名茶的历史、品饮方式及其独特功效。首期,我们邀请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揭示茶文化的深远历史和变迁。远古时代,茶树种植与人类历史几乎平行。神农氏的传说虽属神话,但表明茶的药用价值在数千年前已为...

遇上?哪些人不适合喝绿茶-茶文化源远流长可入室登堂
在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中,绿茶对每个人来说并非都适用。王建荣馆长的中国茶文化巡礼揭示了哪些人群可能不适合饮用绿茶。首先,绿茶的养生功效虽然广泛,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完全适应。对于胃寒体质者,绿茶的寒性可能对胃部产生刺激,不建议常饮。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特殊生理需求,可能需要避免绿茶,以防影...

用文言文介绍宣城
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2. 急 看来这个问题就需要我出山了,如果写风景呢,就在优酷里搜索下:下一站宣城。基本上好看的都在上面。要写历史,比较感人的就是新四军,而...

形容文化的词语
[出处] 《明史·徐贞羽传》:“卢沟发源于桑乾;滹沱发源于泰戏;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bó dà jīng shēn [释义] 博:广,多。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 明·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形容中华文化的成语有哪些? 经天纬地、...

大门对联
上联:晓文章方知华夏文化源远流长 下联:初学习才识世界奥秘无穷无尽 上联:仙桂高折弘壮志 下联:翁长欣悦育良才 上联:红色文化托起绚烂书院 下联:绿色课堂培育搏云雄鹰 上联:红诗诵红校园筑建快乐学府 下联:绿柳飞绿课堂书写金色年华 上联:看一代少年人人雄姿英发 下联:为千秋伟业个个砥志研思 上联:指点江山春光...

峨眉派现在还收徒吗
收。根据查询乐山市人民政府官网得知,峨眉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峨眉武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人,乐山市级传承人13人,峨眉山市级传承人34人,峨眉弟子共分三级初入山门、广众弟子、入室弟子。入室弟子学武有成、德才...

鲁酒文化
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自东周酒曲复式酿酵出黄酒后,这种神奇的饮料便登堂入室,成为国人上厅堂入洞房无所不能的必备神器。帝王持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煮酒论英雄的豪迈,杯酒释兵权的从容让刀光剑影在酒波微漾中消弭;文人骚客饮之纵横江湖名誉天下,有劝君更进一杯酒的离别愁绪,也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

...高二知识1.泰山石敢当 为什么是非自然的为什么属于文化?_百度...
4.点解逛庙会体现不到各具特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5.以“七彩云南·生态玉溪”为主题的云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盛典系列活动在玉溪市举行,民族风情浓郁的服装服饰、民间工艺品以及根艺、奇石,反映民族题材的摄影作品,扮靓玉溪这座美丽的城市。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人们在...

书院大门楹联
上联:晓文章方知华夏文化源远流长 下联:初学习才识世界奥秘无穷无尽 上联:仙桂高折弘壮志 下联:翁长欣悦育良才 上联:红色文化托起绚烂书院 下联:绿色课堂培育搏云雄鹰 上联:红诗诵红校园筑建快乐学府 下联:绿柳飞绿课堂书写金色年华 上联:看一代少年人人雄姿英发 下联:为千秋伟业个个砥志研思 上联:指点江山春光...

北道区17155965410: 江西精神层面的茶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再萧紫丹: 1、江西是“茶禅一味”思想的渊薮. 2、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茶文学作品. 3、茶深深影响江西民俗. 4、茶书的编撰为茶史留下宝贵资料. 江西茶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追溯,最远甚至可以抵达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那个时候,江西就已经有...

北道区17155965410: 中国茶文化有多深厚? -
再萧紫丹: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

北道区171559654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茗香千载 茶韵流芳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有“... -
再萧紫丹:[答案]1.B 2.C 3.B 1、BB项中从“祭品”到“泡饮”的过程并非西周初年完成. 2、CA项中“偷偷地”无依据;B项中茶叶大批运到英国是1669年以后;D茶叶是欧洲和中国传入东南亚各国的. 3、BB项中陆羽最先为“茶”正名,无依据.

北道区17155965410: 发朋友圈晒喝茶的短句有哪些?
再萧紫丹: 1、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一碗清茶,岁月如梦犹在... 10、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层...

北道区17155965410: 中国的茶文化起源 -
再萧紫丹: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

北道区17155965410: 陆羽与茶经读后感400字 -
再萧紫丹: 饮茶一瓯,浩如虚舟---读陆羽《茶经》有感 (1) 饮茶一瓯,浩如虚舟---读《茶经》,悟茶道(1) 平生所爱,读书喝茶. 书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一个人,清风悄悄吹过,凉凉的空气中,屋子收拾清爽,临窗而坐,喝一杯下午茶.旧青色花纹的...

北道区17155965410: 茶文化的发展史 -
再萧紫丹: 百度一下,你要的资料都有~~~~~~~~~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

北道区17155965410: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 -
再萧紫丹: C

北道区17155965410: 《汉茶赋》写的是什么? -
再萧紫丹: 汉茶者,汉中佳茗也,《汉书》始谓之.汉中者,“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也;是故汉茶天生人文之美,独得天地之秀,味甘鲜而源远,富锌硒而倍罕;如此珍物,本应闻名天下,然久居深闺而世人多不识,故作此赋以举荐之.名城汉中...

北道区17155965410: 中国四大名茶是哪四大名茶? -
再萧紫丹: 中国四大名茶,分别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以及黄山毛峰.具体的介绍如下: 一、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首.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