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禽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宗师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警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免乎忘其言也。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译文: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作为,是用他智慧所通晓的知识哺育、熏陶他智慧所未能通晓的知识,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

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呢。况且有了“真人”方才有真知。

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颤栗,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

这只有智慧能通达大道境界的人方才能像这样。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忧愁,他吃东西时不求甘美,他呼吸时气息深沉。“真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根,而一般人呼吸则靠的只是喉咙。

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语。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

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

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所以古代圣人使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掉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是为了偏爱什么人。

乐于交往取悦外物的人,不是圣人;有偏爱就算不上是“仁”;伺机行事,不是贤人;不能看到利害的相通和相辅,算不上是君子;办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身躯却与自己的真性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

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样的人都是被役使世人的人所役使,都是被安适世人的人所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

古时候的“真人”,神情嵬峨而不矜持,好像不足却又无所承受;态度安闲自然、特立超群而不执着顽固,襟怀宽阔虚空而不浮华;怡然欣喜像是格外地高兴,一举一动又像是出自不得已!

容颜和悦令人喜欢接近,与人交往德性宽和让人乐于归依;气度博大像是宽广的世界!高放自得从不受什么限制,绵邈深远好像喜欢封闭自己,心不在焉的样子又好像忘记了要说的话。把刑律当作主体,把礼仪当作羽翼,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用道德来遵循规律。

把刑律当作主体的人,那么杀了人也是宽厚仁慈的;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出于不得已;用道德来遵循规律,就像是说大凡有脚的人就能够登上山丘,而人们却真以为是勤于行走的人。

所以说人们所喜好的是浑然为一的,人们不喜好的也是浑然为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是浑一的,那些不同一的东西也是浑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跟自然同类,那些不同一的东西跟人同类。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做“真人”。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翻译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断句是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原文节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释义: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世,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

头鸣文言文翻译
宗师怒,问其置蝉于巾内之故,答曰:“取头鸣之意。” (选自【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译文: 古时候,有个秀才参加考试。入场的时候,他把早已捉在手里的蝉放到自己的帽子里。考试的时候,这只蝉就不住声地叫起来。和这个秀才坐在一起的考生,听到蝉鸣,便忍不住笑出声来。因为在考场内笑是犯规的,于是考官...

《增广贤文》原文及翻译
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郡侯、邦伯,知府名尊;郡丞、贰侯,同知誉美。郡宰、别驾,乃称通判;司理、弃史赞美推官。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弃史、台谏,即知县之尊称。乡宦曰乡绅,农官曰田。钧座、台座,皆称仕宦;帐下、麾下,并美武官。秩官即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

谁有《八大山人传》的译文?
原文: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翻译: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获得生员的资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轻时遭遇变故,抛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发做了僧人。没过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原文: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

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全名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如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莫逆之交的典故原文及翻译
1、原文:子祀、子舆、子梨、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2、译文:子祀、子舆、子梨、子来(均为庄子虚构的人物)四个人聚在一起互相交谈,热烈地讨论着,认为天地间无是最崇高和伟大的...

宋史张载传原文及翻译二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西铭》曰:“乾称父而坤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程颢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
破阵子辛弃疾原文及翻译如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白话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

洱源县13312055794: 大宗师(中国哲学、文学作品) - 搜狗百科
和劳参一:[答案] 【译文】 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知道自然的作为,是懂得事物出于自然;了解人的作为,是用他智慧所通晓的知识哺育、薰陶他智慧所未能通晓的知识,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这恐怕就是认识的最高境...

洱源县13312055794: 庄子《大宗师》疑问我以为对“相忘于江湖”已经了解其含义了,但是今天居然看见了两种解释,请问专家到底哪种是对的?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 -
和劳参一:[答案] 我感觉是第二种,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洱源县13312055794: 《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和劳参一:[答案] 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

洱源县13312055794: 庄子大宗师开头一段不能理解 -
和劳参一: 上面几个人所写的都是<Ctrl+C>和<Ctrl+V>来的,都不是他们自己的真实观点.甚至有的人答非所问.这里我想表达一下我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庄子这样认为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4323662:“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

洱源县13312055794: 文言文翻译 -
和劳参一: 《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

洱源县13312055794: 庄子内篇《大宗师》之中的“一”怎样解释?《大宗师》:“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必以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 -
和劳参一:[答案]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古人教我们读书不能断章取义,你只取一个一字不能理解的 要把一字放在里面一起读才能知道一代表的意思 ,这就...

洱源县13312055794: 求解【庄子】》》大宗师篇 -
和劳参一: 《庄子.大宗师》中有一个故事: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 就是说: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

洱源县13312055794: 庄子大宗师原文读后感 -
和劳参一: 读《庄子.大宗师》有感《庄子大宗师》有语“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相濡以沫”象征着爱情美好,是所有人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人们总是只看见了美好的...

洱源县13312055794: 古文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的之该怎么解释?谢谢 -
和劳参一: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