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

作者&投稿:莘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吕不韦成功灭掉东周之国时,东周君出城投降,采用了袒露上身、手捧短剑、口含玉璧的做法,这样的投降礼真的符合文献中记载的古礼吗?

(一)五礼之凶礼

周朝以“礼乐”治理天下,而周礼之“五礼”则分别被用于不同的场合,其中:

“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

所以这么看的话,战败、君死、国亡作为社稷忧患之事,显然属于凶礼的范畴。那么,在《大秦赋》中,东周君作为亡国之君,出城向吕不韦做投降礼,自然也属于此列。

从剧中表现的“投降礼”细节来看,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东周君袒露上身

其二,东周君口含玉璧

其三,东周君手捧短剑



那么,东周君的这三种投降礼的做法,都有文献记载可与之对应吗?谁又是这些投降礼的原型?目前来看,从《左传》中对于春秋战国之际描述的投降礼仪来看,至少会有两个层次、五个方面的内容,即:

国君“面缚”、国君“衔璧”、国君“肉袒牵羊”;

大夫“衰绖”;

士“舆榇”;

前三者,都是一国之君的君主需要做的,而后两个,则是士大夫们需要做的。从内容上看,实施投降礼仪的国君“面缚”、“衔璧”、“肉袒牵羊”,表示自己将“受死”;而臣子们则是“衰绖”、“舆榇”,将为国君举行丧葬之礼。

所以从这一角度说,投降礼仪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假葬礼”。他们共同祭奠的,是一个王朝即将被终结的命运。

(二)国君投降礼

1、国君肉袒

首先说国君“肉袒”,《大秦赋》中的东周君光着膀子出城见吕不韦,可不是为了耍流氓,正是遵循了“肉袒”这一古礼。

肉袒,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袒而露肉也。”和现代人一到夏天热得不行就大打光膀子不同,古人对于肉体的遮蔽可谓慎之又慎。衣服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文明的开端,是人有别于禽兽最重要的特征

《礼记·内则》:“不有敬事,不敢袒裼”。

《礼记·曲礼》:“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因此,古人只有在敬事场合,方可袒露,若非敬事,即便是劳动干活出汗了,也不能随意脱掉衣服,袒露身体。那么,这敬事的标准到底是指什么,古人在什么场合才会当众袒露?

一般来说,古代的肉袒,分为“左袒”和“右袒”即脱去左衣袖、脱去右衣袖这两种,也就是说顶多露露手臂,其实并没有如剧中这般袒露上半身的做法。



而“左袒”和“右袒”的区别,因先秦尊左,所以按照《礼记正义》中的记载:“凡以礼事者左袒,若请罪待刑则右袒。”怎么理解呢?我们来看几个典型事例。

关于“左袒”用于表达行礼者内心敬意的,有用于丧礼的。比如,在《礼记·檀弓》中:“延陵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既封,左袒,右还其封”。



也有用于射礼的,比如“司射适堂西,袒决遂”以及“众宾未拾取衣,皆袒决遂”,学者彭林在《仪礼注译》中解释乡射礼中的“袒”时说:“袒,脱去左边衣袖,以免妨碍射箭”。

至于“右袒”是用来表达惩罚之意,拿我们最为熟悉的廉颇“负荆请罪”来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其实这里应该是袒露右边臂膀。



那么,国君的“肉袒”应该属于哪种呢?这还真说不准,因为如果按照之前“左袒”、“右袒”的定义来看,你把投降礼当成是国亡君死的丧礼的话,就应该是“左袒”;如果把投降礼当成是一种败亡戴罪时的惩罚,就应该是“右袒”。

所以,我在很大程度上怀疑,《大秦赋》里之所以让东周君将上半身一股脑脱掉,极有可能也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难,既可以“左袒”,又可以“右袒”,那就所幸不如就左、右全脱了呗!

2、国君衔壁

可以看到,《大秦赋》中的东周君,不但脱光了上衣,嘴里也没空着,还衔了一枚玉璧,这又是何意?



有一种说法是,这里君主口中含的玉璧,类似于古代葬礼中用的“饭含”,并用刘文淇在《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中的解释:“敛用含璧意,示不生也”,意思就是说,将玉璧含在嘴里,相当于你就是死人了,而作为受降者将其拿出了,则相当于又让给了你一条命,让你苟活了下来。

《礼稽命征》:“天子饭以珠,唅以玉;诸侯饭以珠,唅以珠;卿大夫士饭以珠,唅以贝。”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一定正确,因为如果按照丧礼中关于“饭含”的做法,不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卿大夫、士,他们的嘴里是并不含玉璧的。我们查看最早口衔玉璧投降的人——微子启,就会明白口含玉璧的真正意义。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这里虽然没有提到“衔璧”,但提到了微子“持其祭器”。另外,在《左传·僖公六年》中逢伯讲述微子之事时,却提到了“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如果微子没有“衔璧”,武王就不可能“受其璧”,可见微子当时投降的时候,应该也是“口衔玉璧”的。

所以,玉璧是用来祭天的神器,将其送给胜利者,就意味着自身国家天命的一种转移。

3、国君面缚

可以看到,在“肉袒”以及“衔璧”这两个国君投降礼内容上,《大秦赋》做的还原比较用心,但在“面缚”上却与古之记载极为相左,因为“面缚”是要求投降者双手捆在身后,那么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剧中献剑的一幕。



实际上,关于什么是“面缚”?古人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就是说把双手捆缚于后,只能见到投降者的正面。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裴骃《史记集解》引应邵解释为:“系颈以组”:“组者,天子黻也,系颈者,言欲自杀也。”,意思是要用绳索捆着投降者的脖颈。

那么,到底应该是采用哪种形式呢?在文献中无法求证的问题,在一件考古出土的晋侯铜人身上得到了解答:“面缚”应该是将双手反缚于身后的。



这件铜人出土于曲沃北赵晋侯墓地,李学勤先生认为应该是晋厉侯时期的器物,从铭文内容得知,这个铜人应该是被俘虏的淮夷国国君,表现的正是作为战败一方投降时的情景。

所以,在《大秦赋》中,投降的东周君如果按照“面缚”之礼的话,肯定是没法献上宝剑的。那么,剧中自行改造的这个做法有没有什么依据?



有的,如果非要找依据,找不到“献宝剑”的,但是我们可以找到“献鸾刀”的例子。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记载:“ 郑伯肉袒, 左执茅旌, 右执鸾刀。”

东汉何休解解释说:“ 鸾刀,宗庙割切之刀,环有和锋有鸾。执宗庙器者,示以宗庙不血食自归首。”所谓鸾刀,其实就是宗庙祭祀时、用于切割牲畜时的专用刀。把宗庙祭祀的专用刀都给献了,自然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再无祭祀的可能性,即“绝祀”之意,相当于彻彻底底地告别了过去。

(三)臣子投降礼

当然,国家灭亡这口大锅作为国君是一定要背的,所以才会有投降时的“君肉袒”、“君面缚”、“君衔璧”,但是作为失败的臣子,此时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的。具体该如何做呢?

一般来说,作为“大夫”阶层,他们此时需要穿上特制的丧服,前面也说过,其实受降仪式无异于一场假丧礼,因此作为臣子的他们自然也需要把戏做足。用杨伯峻的话说就是:“先穿孝服,示其君将受死。



“衰绖”便是古人的丧服,丧期在胸前处缀有长六寸、宽四寸的麻布叫“衰”,结在头上或者系在腰间麻布、麻带或者麻绳之类的叫做“绖”。

那么,比“大夫”第一个层次的“士”呢?他们自然也是需要有所作为的,那就是为国君抬棺。“榇”就是棺材。《说文》:“榇,棺也。”,而“舆”有一种理解为动词,是“抬着”的意思,杨伯峻注:“舆,举而行之。”就是说士抬着为将要就死的国君准备的棺材,准备为其举行葬礼。



由此可见,在古人眼中,出城投降的国君,其实早已和破了的城、亡了的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将死之人。而从受降一方讲,胜利的君主总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投降者,采用“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的做法,相当于给了将死君主一次重生的机会,以此显示自身之仁德无量。

所以,在剧中,我们会看到吕不韦先是从东周君口中拿下玉璧,而后又接受了其双手奉上的剑,以此显示作为胜利者“人性”的一面,能败之却不杀之,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与策略罢了。



投降时嘴里含玉,就是面缚衔璧为投降的礼仪 ,更多的是国君所为。交杯酒 ,把葫芦泡成两半 ,拿线连柄,同时饮酒 象征着两人连为一体 。

投降时候嘴里含块玉,意思是面缚衔璧,意思是将城池和百姓交于受降者,是古代最高级别的投降方式,古代的交杯酒一般是两人相互倒酒,然后各举一杯酒,彼此双手相交,面对面喝下!

投降时嘴里面的玉是代表这个国家的,交出去就等于灭国了,古代的交杯酒是直接面对面喝了的,没现在那么多花样。


古代投降为什么要含玉?
口中含玉,在历史上,这称为“面缚衔璧”,古人以此来表示投降,更多地为国君所为。在史学家看来,玉璧是用来祭天的神器,将它送给胜利者,代表卑颜屈膝求和之意,意味着国家天命的一种转移。《左传》就记载了春秋时期“面缚衔璧”的故事,此后的晋代、宋代等都有类似记载,“面缚衔璧”成为投降的礼仪。

齐王投降时口含玉币是为什么?
中国古代的葬礼规制,诸侯至王一级的人死后,七窍覆玉,口中的称谓口含。齐王投降时口中含玉,意思是已将自己的生死交于对方决定。一是代表食物,比如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玉雕袖珍牛,羊,狗,猪,鸡等。二是含蝉,这类出土较多,以战汉为最多,主要是取蝉破土重生的意义。到了唐宋后,口中所含...

古人打仗投降时,为何要口中含块玉?
比如,有一幕场景:在东周君开门向秦人投降之时,嘴里含了一块玉。不少人觉得奇怪:此时为何口中含玉?其实,在历史上,这称为“面缚衔璧”,古人以此来表示投降,更多地为国君所为。《大秦赋》里上演的“面缚衔璧”《左传》就记载了春秋时期“面缚衔璧”的故事,此后的晋代、宋代等都有类似记载,“面...

战国时战败国王为什么口里含玉石?
在《大秦赋》中,吕不韦灭掉东周之国时,东周君举国投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东周君那一身白花花的大肥肉,这个就叫做“肉袒牵羊”的“肉袒”。在《大秦赋》中,东周君虽然光着膀子,但是嘴里也没空着,叼着一块玉。这个口中刁着的玉璧,一般之物,是每次祭祀时候君王用来礼天用的玉璧,对于诸侯国来...

古人投降时为什么在嘴里含一块玉?
面缚衔璧是自春秋以来的投降仪式,璧是国家祭祀外交中的重要道具,衔璧投降表示对征服者的献礼和臣服。由于投降的君主将手缚在背后,故而将璧衔在口中。

投降时为啥嘴里含块玉?古代交杯酒怎么喝?
有一种说法是,这里君主口中含的玉璧,类似于古代葬礼中用的“饭含”,并用刘文淇在《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中的解释:“敛用含璧意,示不生也”,意思就是说,将玉璧含在嘴里,相当于你就是死人了,而作为受降者将其拿出了,则相当于又让给了你一条命,让你苟活了下来。 《礼稽命征》:“天子饭以珠,唅以玉;诸...

越王勾践投降吴王的时候嘴上叼的是什么
玉。口中衔着玉,是古代的投降之礼。因为在古代玉有着特殊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将其视为祭祀的神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庙宇。其实投降也大有讲究和程序,不单单是反绑衔玉,还要单膝跪地,上缴佩剑,随从和文武百官都必须换上特殊的丧服。这代表着国家已经灭亡,庙宇已不存在,如果接受败方的投降,就...

贾宝玉降生时口中含的什么?为何有人说是“避孕物”?
可见,贾宝玉降生时口中含的是一块通灵宝玉,至于有人说是“避孕物”,其实纯属无稽之谈。一、贾宝玉衔玉而生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的通灵宝玉,原本是女娲娘娘炼就的用于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中的一块,因为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后随神瑛...

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一块玉石吗?
答:是的。在《红楼梦》开头就说,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吸取日月精华,通了人性,想去人间享受一番荣华富贵,被那僧人幻化成一个扇坠大小的石头,就是贾宝玉衔在嘴里的这块玉。贾宝玉简介: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神瑛侍者转世真身,出生时衔玉而诞,这块玉是女娲补天剩下未...

贾宝玉降生时口中含的什么?为何有人说是“避孕物”?
1. 贾宝玉衔玉而生 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的通灵宝玉,原本是女娲炼制的用来补天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中的一块。这块石头未用,便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后化作贾宝玉落胎时嘴里含的美玉,上面刻有“通灵宝玉”四字。贾母将其视为贾宝玉的命根子。2. 宝玉口中含的是雨花石 实际上...

虎丘区15520018726: 交杯酒的含义是什么? -
实谭普乐: 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jǐn) ” (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

虎丘区15520018726: 古人喝完交杯酒为何要掷杯于地 -
实谭普乐: 据说古人喝完交杯酒之后把杯子掷于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就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和谐之事,预示大吉大利.

虎丘区15520018726: 交杯什么意思 -
实谭普乐: 「交杯」是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古礼把它称作「合卺」.「卺」是婚礼上饮酒用的匏爵,古人把匏一分为二,用红线系在两瓢之柄,这就是饮酒时用的「合卺」. 《礼记·昏义》中说新婚之夜(周代婚礼在日暮时举行,所以称之为「昏」,秦以后才加上「女」字旁以示意),把两个半匏注满了酒,夫妻各执半匏,一起喝下去,表明两人已经合为一体.由于酒具的发展,后世「卺」成为了「杯」.北宋的《东京梦华录》中谈到东京汴梁的婚俗,说新婚之夜,夫妻饮酒,是「用两盏以彩线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 直到今天新婚之夜仍然要饮交杯酒,甚至要当着闹洞房的亲朋好友,而且还增添了一些更为亲昵的动作,如夫妻交臂等.

虎丘区15520018726: 交杯酒有几种喝法? -
实谭普乐: 第一种是双方手腕交叉,同时各喝自己手中的酒.第二种是双方拿酒杯相互绕过对方的脖子.第三种是一个杯子2个人一起喝.也叫合卺酒.第四种据说是最进新出的,就是一个人喝到嘴里喂另一个喝

虎丘区15520018726: 古代喝交杯酒的意义是什么 -
实谭普乐: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 (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 申为结婚的意...

虎丘区15520018726: 喝交杯酒是哪个少数民族 -
实谭普乐: 交杯酒,传统婚俗之一,源于先秦.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先各饮半杯,然后交换一齐饮干,谓之饮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合卺(jǐn) ” (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在日本也存在着交杯酒一说,有男人之间喝交杯酒的礼仪,类似于结拜,结拜成兄弟的意思. 清末时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

虎丘区15520018726: 交杯酒有何来历和寓意? -
实谭普乐: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

虎丘区15520018726: 喝交杯酒的含义是什么? -
实谭普乐: 交杯酒是我们婚礼中最常见也做重要的一个婚礼环节之一,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合卺” 古语有“合卺而醑(xǔ)”,“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虎丘区15520018726: 一场完整的古代婚礼,有多少步骤 古风爱好者文章 -
实谭普乐: 结婚前有说媒,提亲,下聘,订亲,最后是迎亲 迎亲的步骤:抬轿---跨火盆和射箭---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结发和谢媒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

虎丘区15520018726: 交杯酒的来历?
实谭普乐: 来自古代风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