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唐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原文见《道德经》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就像舌头跟牙齿的故事,牙齿硬还是舌头硬呢?当然牙齿硬了。可是,你牙齿掉光的时候舌头还在啊。

柔弱代表着生命力,代表着成长,刚强则是代表趋向灭亡。当你放低姿态,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的时候,反而成长的更快。

反观那些很强势的人,总是以强硬的姿态和别人相处,让别人很不舒服,时间久了,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他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肯定是谦和的人,当你心中想着别人的时候,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爱戴。

我们可以追求强大,但真正的强大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我们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保持“柔弱”的状态,才能取得更大、更长久的成就。

我们可以追求强大,但真正的强大是利益别人的高尚境界,“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你能帮助、利益的人越多,就越有价值,就能取得越大的成就。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一定要收藏转发哦!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为何不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做人学会低调,要适当地降低自我标准,不要事事与人争。在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大环境里,不争者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嘉许和认可。不争的人,不是临阵畏缩,而是用一种更为高明的方式化解纷争,使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此句的前身是出自《老子》的中的...

据传老子在过哪个关隘时留下了著作《道德经》
《道德经》还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老子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比刚强的事物更有生命力,更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人们应该学会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达到自己的目标。《道德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著作。它不仅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

老子道德经座右铭
在《德经》中,老子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他认为,德是实现“道”的关键,人们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途径来实践道德。他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同时,他也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认为柔和、谦虚、包容等特质是实现人生...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意思?
古代文言文表达的含义非常丰富,很简短的几个字就包含有大量的理解信息,一念之差也能造成理解上的差异。所以许多人对老子的道德经也有各种讨论说法,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讲一下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娱乐。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道,个人认为包括了天道、人道和修炼之道。天道天道就是世间万...

老子讲的是什么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比如说一阵大风吹过,大树就要折断,而小草却留了下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水是最温柔的,但是用之攻坚又有很大力量。把之中观察事物的方法用于人事,老子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五、...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4、无为: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它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争斗。无为并非消极、无所作为,而是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达到外在的和谐与平衡。5、自然:老子主张顺应自然,认为人类应该学习自然界的智慧和道理,将自然界的原则运用到人类社会中。例如,他提倡柔弱胜刚强的观念,认为柔弱的力量可以战胜刚强...

谁知道德经每章的名字?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

老子。道德经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道德经》-《德经》[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

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感想5篇
老子在《道德经》中赋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无穷无尽,就是因为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柔弱胜刚强。 柔弱与刚强是一对矛盾体,那么柔弱是如何战胜刚强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克制,需要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需要年复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水是至柔的东西,...

求书,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不要翻译,谢谢啦,有的发我!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下篇: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

宛城区13550719308: 怎样辩证理解老子的柔弱胜刚强 -
门爸聚乙: 这是上善若水的含义孔子说:水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宛城区13550719308: 怎样理解老子《道德经》中所谓"守柔曰强"这一思想理念的 -
门爸聚乙: 老子曰:守柔曰强.意思为:一个人可以坚持他的柔软,那是最坚强的人! 天下最坚强的就是柔软.“柔弱”是老子的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克敌制胜,自我保全的策略艺术.在老子看来,既然“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那么...

宛城区13550719308: 试析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谋略 -
门爸聚乙: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从其哲学理论的高度出发,内在而准确的揭示出了武术中的“一个核心”、“一个思想”、“七个打法法则”,及“诈术原则”.一个核心是:柔弱胜刚强.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指的“道”,即“武术之...

宛城区13550719308: 老子是如何阐释“柔弱胜刚强”道理的?
门爸聚乙: 老子主张柔弱,反对刚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在世时质体柔弱;死后则变得僵...

宛城区13550719308: 如何理解《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名言 -
门爸聚乙:[答案]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是老子参透了宇宙人生之后的总结,是为人谋事的最高法则!“反者道... 其实柔弱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柔弱胜刚强,这一点在《老子》中的很多篇章都作了论述,典型的例子就是婴儿和水.我们成...

宛城区13550719308: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应该怎样理解?
门爸聚乙: 水滴穿石. 夫人治先生. 其实很简单,因为刚强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状态. 而柔弱却可以恒常,即使力量小,只要坚持,天长日久必然会最终胜利.

宛城区13550719308: 道教中的柔弱不争是什么意思 -
门爸聚乙: 柔弱不争是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太上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深刻阐述了“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道理.所以“道”以柔弱为用,道教徒信道学道,以柔弱的教义思想规范和修持自...

宛城区13550719308: 老子中的辩证法思想如何理解? -
门爸聚乙: 老子曾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柔能克刚,齿以刚折,舌以柔存”等名言.这些都阐述了事物相对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宛城区13550719308: 从水的哲学和婴儿哲学两个方面,谈谈对老子人生智慧柔弱胜刚强的理解? -
门爸聚乙:[答案] 老子强调“无为、无不为”二者辩证的统一.水至柔而可穿石,婴儿(赤子)至弱而诸邪不侵(一说是诸邪不忍侵害).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情况下可向对立面转化.没有剧烈的行为不表示无作为,只是没到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临界点.

宛城区13550719308: 柔弱的意思 -
门爸聚乙:[答案] 柔弱 : róu ruò 1.软弱,不刚强. 2.柔软,不坚硬. 3.谓柔和谦顺. 柔弱 道教以“道”为基本信仰,认为柔弱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主张治理国家、社会行 为以及内丹修炼等等都应该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道德经》中,关于“柔弱”的论述有七处,指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