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六界经》中的慧观成就法

作者&投稿:登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别六界经》中的慧观成就法

《分别六界经》是北传中阿含第162经,与南传中部第140经“界分别经”为同一经文。全经南北传内容大体一致,仅最后南传经文多了比丘外出寻找衣钵,被疯牛所杀,佛为弟子们解释其生趣的内容。

一、本经缘起

佛借宿陶师家过夜,遇到一位名叫弗迦逻娑利的比丘共住一屋,这位比丘虽依佛法出家但却没见过佛,也不认识佛。佛与此比丘坐禅共过中夜,因见比丘很精进,于是佛为他详说分法六界等经法。

二、总分别法

六界:地、水、火、风、空、识

六触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十八意行:六根接触所对境时(比如眼见色时),会有喜、忧、舍(不喜不忧)三种心理状态,六根共十八种

四住处:慧、谛、施、息 ——不放逸慧、守护真谛、长养惠施、最上至寂

三、示四住处

(一)、 不放逸(于)慧 —— 精进地持续慧观,慧观的内容就是分别(观察、分析、思惟)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

1、慧观地界。观身内毛发皮肉筋骨等所有坚性的,与身外山石草木土沙等坚性的同为地界;而地界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地界,地也不是“神”(神的含义可以参考上一经“想经”),这样持续慧观,便可获得如实的知见,从而远离对地界的贪染。

2、慧观水界。……  3、慧观火界。……  4、慧观风界。……  5、慧观空界。……

以上五界观法类同。具体观修时,应各各分别观察,界界渐次解脱。如《杂阿含经》说“明智善分别,解脱一切缚”。

6、慧观识界。【名词解释:更(jing)乐——是佛经中对触、受的早期翻译】

前五界解脱之后,就只剩下识,具体而言,分别为苦识、乐识、喜识、忧识、舍(不苦不乐)识。

应当这样观察识界:

因为苦触而产生苦的觉受,“识”就能感受到苦的觉受,即“知”道感受到了苦觉。如果有比丘灭掉了苦受(注:这里不是说人失去了知觉,而是说依第三禅超越一切身心诸苦),在苦受灭掉之后,那个可以感受到苦觉的所谓“苦识”,它也寂静息灭了,而所谓“知苦”的作用也同时凉凉了(知已冷也)。

这样依次观察乐(第四禅超越乐)、喜(第二禅超越喜)、忧(初禅超越忧)、不苦不乐(空无边处定可以超越第四禅的舍),即可从其中渐次解脱。

总结起来就是:种种触受产生种种识,种种触受灭,则种种识灭。就好比钻木取火,两个木头由人力相磨,于是生热起火。如果木头各各分离,那么热、火都不会有,永远是冷木头。在这个比喻中,两个木头相磨,比喻根与尘相触而有受(例如,眼触色而有苦乐等受),火比喻识,热比喻知。

在色界四禅定中解脱的苦、乐、舍三识之后,还余极清净舍(注:即色界中不能完全解脱“舍识”。尽管都是不苦不乐的舍识,但程度有差别,这在没有证入四禅或者四无色定之前,是不可思议的)

下面说如何通过慧观解脱这部分舍识:

将此极清浄舍,移入空无边处定,然后观察此心(即此极清净舍),他依于此定,住于此定,成立于定,并缘取此定,而起贪著、緾缚于此定。

如此依次将舍移入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并做同样的观察。

这里佛又打了个比喻:炼金师先用火烧金,把它锻薄;再多次焠火,把它提纯;便它柔软而光明。然后就可以随意做成指环、璎珞等。此喻中,金指识界,锻薄指无色界定中观察“舍识”(即前面四种“移入”的观察),焠火提纯指无色定中修慧观(即下面四种“知苦”的慧观)。

在空无边处中观察:若此清浄舍,依空无边处,(由于空无边处是有为的缘故)则清浄舍即是有为,有为则必然是无常,而无常则一定是苦。因知其为“苦”故,此舍则不再移入空无边处。

如此依次观察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由慧观故,得如实知,则此所谓“清净舍”心不能成立,由于舍心不成立,就没有所谓的舍心移入,无心移入则不成有为,因无心故有与无都不思量。因解脱最后极清净舍故,自知此身是最后身,此识为最后识,身坏命终则一切息止,彻底解脱。

这里佛打了个比喻:一个油灯,因有有人添灯油,有人挑灯炷,所以才能持续发光;如果没人给它添油,没人给它挑灯炷,那么火灭了之后,就不可能再相续了。这个比喻是说,如果不贪染六界,相当于不添油挑炷,那么六道之内的生死轮回就停止了,相当于灯熄了不再燃。

以上不放逸于慧的渐次修行,就是所谓第一“慧”住处。

(二)守护真谛

真谛,即真实法;由慧观而解脱,此解脱即是真谛。远离虚妄法,就是守护真谛。即此不虚妄法,究竟解脱,无余涅槃,就是所谓成就第一真谛处。

(三)长养惠施

施 ,就是放舍。由放舍、吐离六界贪染,而解脱,而寂灭,即所谓第一惠施成就。

(四)最上至寂

一切淫、怒、痴尽,无欲,六界灭,息,止;此为第一至寂(息)

我是自举(即我慢,南传译为妄想),乃至所有的“我是当什么什么”,全部都是我慢、贡高、骄傲、放逸。没有这些自举,义即达成“无我”,这就是至寂(息)。

四,听受悔过

弗迦逻娑利比丘听闻佛陀开示分别六界之法,得法眼净,断疑度惑,得住果证。

然后比丘为之前把佛称为“君”(你、您)而忏悔自己愚痴、无知。佛接受了他的忏悔,并告诉他,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发露忏悔,守护而不再犯者,不仅不会减损功德,反而会于佛法、戒律中得益。


道教的六界指什么
百神所在,万物尽有;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每面九门,门有开明兽守卫;其下有弱水之渊,外有炎火之山,远望光芒四射;其上仙人,宫阙壮丽,园囿精美,奇花异木长在,珍禽祥兽毕呈。3.人界 人界是各界之源,虽在六界中地位较低,但实力可以说也是最强大的。在于人界万物自有情,可寻求自我...

天地间有六界,为何玉帝只掌管三界?其它三界由谁掌管?
天地分六界,分别为:神界、仙界、人界、妖界、魔界、冥界。神界之主是玉皇大帝 高天上圣玉皇大帝统领神界这个没有异议,他是名义上的天地三界之主,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实际统治三界。比如对仙界,玉皇大帝就要受到三清、四帝、五老的制约。神和仙的区别是什么呢?神是有正式职务和编制的仙,仙人被天庭...

御录宗镜大纲(卷十五)
若入宗镜。分别自亡。既无能证之心。亦无所证之理。 又华严经云。无有少法为智所入。亦无少智而入于法。是以。驾一智箭。破众魔军。挥一慧刀...无明者于六界中生一想。聚想。常想。不动想。不坏想。内生乐想。众生想。寿命想。人想。我想。我所想。生如是种种众多想。是名无明。如是五情中...

六界都有哪六界?
六界所指的六界分别为:仙界、妖界、魔界、冥界、人间界和天界。六界的划分在中国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下面是对六界的 1. 仙界:通常被认为是神仙居所的地方,是修道者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仙人们拥有强大的法力,常常居住在洞天福地,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2. 妖界:妖怪的世界,它们多...

古代六界分别有哪些界?
『人界』生存于大地,为女娲所造,寿命短,有国家、社会制度、道德等约束。最平凡也最不寻常的族群,一段纷争与杀伐过后,是一端平和无争。不知有其他六界,就狂妄地封自己为万灵之首。所谓鬼神,就在信与不信之间成为茶余饭后的消磨。唯一能傲视六界的,就是人间有情,柔上而刚下,天地万物之情...

所谓六界 是哪六界???具体说明???
所谓六界 是哪六界???具体说明???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匿名用户 2013-10-15 展开全部 茫茫世界 众生轮回 ...约‘类受’言: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鬼四道,故楞严经云:三界中有四种修罗,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从卵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

传说中的六界都有哪些??
神、仙、人、鬼、妖、魔六界天地处于“混沌”状态,有“盘古”生于其间。盘古身体不断成长,原来的混沌状态不能容纳其身体而分裂,“清气”上升为天,“浊气”沉降为地。盘古死后,其精、气、神分化成三位大神,分别为伏羲、神农、女娲。被称为“三皇”。原本蕴藏在盘古身体内的“灵力”逸散,分解...

念珠的作用
前六界为凡夫的迷界,即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悟者的悟界,超陀人间。2.一百零八粒,代表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而证得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三昧即...其次,修不同的法使用不同的念珠,在密宗修持中,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载:“佛部念诵菩提子,金刚部法金刚子,宝部念诵以诸宝,莲花部珠用莲子,羯磨部中...

长、短、增一、杂阿含,四部阿含经,各有什么侧重点?
四部《阿含经》的侧重点:《长阿含经》22卷,分4部分,分别叙述有关佛陀 、教行 , 与外道论难及世界成败之说 ;《中阿含经》60 卷,222 经,说四谛十二因缘及佛陀与弟子们的言行;《增一阿含经》51卷,从1法而至11法 ,宣说法数,故名增一;《杂阿含经》50卷,含其他阿含经未收的经文。

六道和六界分别指什么?
六道:一、天道,二,阿修罗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六界:一、人,二、鬼,三、仙,四、妖,五、神,六、魔,

金川区13865738926: 如何制心一处 -
黄蚁硫酸: 一切色、声、香、味、触受、感复受……只要做到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佛陀教导我们:如果这样修习,“自我”就不会存在,制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心的思维只限知制在需要的时候,该停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停止,该行动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行动.即不是静如止水,也不是动如波涛,如同水的流动一样,自然、随顺,不去刻意的控制,不执著于任何意念道,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这样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

金川区13865738926: 无为无起灭 -- 无为既有为 -
黄蚁硫酸: 佛家主要宣讲心法,以对治烦恼为上,不执着有为和无为.佛法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而是“不二”,是超越任何二元的事物观念,也不是“一”,因为有“一”,就有“非一”.佛法也不执着于有无,因为有和无已经落入二边之见.既不立...

金川区13865738926: 南传上座部或者大乘关于证得初果(须陀洹)的途径和方法 -
黄蚁硫酸: 南传修行的方法主要四念处,详细分成七清净,这样七个层次,第一个是戒清净、主要起到防护和引导的作用,获得成就的表示是正念的连贯,为第二个步骤心清净打下基础,因为正念的连贯所以获得心清净将比较容易,第三个是见清净,见清...

金川区13865738926: 和尚戴的佛珠有多少颗,有讲究吗 -
黄蚁硫酸: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兹列表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数目在经典中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

金川区13865738926: 佛门的六根清净是指哪六根? -
黄蚁硫酸: 1.【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 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 ...

金川区13865738926: 清 静 觉 慧 定 戒 在佛学中 何解? -
黄蚁硫酸: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佛陀教导的戒定慧修行路线如下:1、戒 对于在家人是五戒、八戒、十戒;对于出家人是沙弥十戒、227条比库戒. 2、定 40种禅定方式,即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一想、一差别. 此中的地遍、...

金川区13865738926: 求助不净观与静坐入门 -
黄蚁硫酸: 不净观的修习修习时应跪地礼佛三拜,自三归依,诵不净观课诵文,然后闭目静坐对自己散播慈爱,杂念起时,应转修安般念,慈心观或佛随念,然后思惟死随念的七种情况,心平静后再修四界观,四界的...

金川区13865738926: 高分请法(佛教):如何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小乘初果,若能
黄蚁硫酸: 海底兄以及网上诸位学人 身心清逸小乘初果即是小乘见道,而要在二乘解脱道中见道... 由此可见,所谓二乘菩提中的无明,就是者我们对於五阴、十八界法的全部内容无所...

金川区13865738926: 六祖慧能的法脉 -
黄蚁硫酸: 释迦牟尼佛首传(右图为禅宗法脉图)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第二祖、阿难尊者 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第四祖、优波毱多尊者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六祖、弥遮迦尊者 第七祖、婆须蜜多尊者 第八祖、佛驮难提尊者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第...

金川区13865738926: 佛教里面的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呢? -
黄蚁硫酸: 四禅(梵catva^ri -dhya^na^ni ),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故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又若区别色界及无色界之禅定,则色界之禅定'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瑜伽师地论卷十一、摩诃止观卷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