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是否应该翻拍成影视作品?分析一下利弊,举例说明。800字

作者&投稿:严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经典名著是否应该被翻拍成影视作品?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你觉得有必要,请说一说~

我认为不应该翻拍,首先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它的独特魅力,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而影视剧所能展现出来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是导演对于作品的理解,但是就像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利波特一样,每个人对名著的理解也不一样,影视作品反而会影响我们对名著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去了解名著

  翻拍名著的好处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03:30 每日新报

  “央视重拍红楼,演员全球海选”,这事儿才刚刚“折腾”出点眉目,渐入佳境,马上又有“三地大腕加盟,翻拍三国演义”的确切消息传出。不用说,针对这些,马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塞满人们的耳朵。

  跃跃欲试、翘首期盼者一定有之。平头百姓也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如此权威的大制作中,备不住还能“麻雀变凤凰”,成为一线红星,即使没这“野心”也能在不久的将来享受

  到全新的视听盛宴,这是多好的事儿啊 !

  当然,顿生反感、口诛笔伐者也一定有之。劳民伤财啊,有这闲钱干点什么不好!还嫌翻拍风、戏说风闹得笑话不够多么,瞅瞅前一阵子的翻拍,把“红色经典”都糟蹋成什么样了?

  还应该有疑虑重重、作壁上观的。老版的东西有什么不好,那是一代人心中的经典,翻拍一定能超越前者吗?可别花了钱、打了眼啊。我们倒要看看选秀选出来的无名之辈,或者一干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没多高的港台大明星们,能否踏踏实实花几个月时间拍出好戏来……

  没错吧,也许不一定上面哪句话我就说到你心坎里去了,而且看上去恐怕质疑的声音还要多一些。但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从下面这个角度来看,翻拍应该是件大好事。

  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髓,今天已遭受其他文化元素的强烈冲击。它们在年轻国人心中的印象在模糊、地位在下降。夸张点说,除了不得不学的中学课本中寥寥可数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鲁提辖怒打镇关西》等几篇课文外,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孩子肯不看电视、不打电玩、不听歌、不上网,而是捧着在他们看来“相当”咬文嚼字的大部头儿静静地通读,还能被其中的“字字珠玑”所感染陶醉。

  因此说,相对来讲让他们接受影视作品才更轻松、直观些。给崇尚个性的新一代年轻人“一圆星梦”的参与机会,或者用他们普遍喜爱的大腕儿们攒一套“明星阵容”,你不想让他们看都不行了。如今想把孩子们看上去“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通过“强制”或“填鸭”的方式传承,已经不现实了。只有通过不断更新与包装、结合个性与时尚,才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行继承。

  今天的特别策划采访了自贡26岁的小女子胡楠,她15岁起就三次续写《红楼梦》的传奇故事让人惊喜而欣慰。我们当然不是让家长苛求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但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来看完新翻拍的名著影视片,回家能翻出原著来读读,这不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么

可翻拍,但要注重表现技巧。

其实无所谓孰是孰非,影视文化的存在、发展和繁荣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由。她与古典名著一样,只是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无高低优劣之分,而只有表现技巧之别。对于任何一种文化艺术,我们既不能过分宣扬,也不能过分压抑。我们只能理性客观地分析。

先说改编之得。

影视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是因为她能更好地带动人们的情绪,拨动人们的心弦。这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让人无法不神往陶醉。

在一般人看来,80年代出品的电视剧《西游记》里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那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敢作敢当、机智勇敢、生性调皮的形象比字面上得来的要生动得多。因此,相对于古典名著的艰涩难懂,她更易为观众接受。

古典文学向来不是普通大众的盘中饭食,即使在古代,除了些摇头晃脑的儒者外,人们更喜欢口头说唱而不是直接与原作者进行心的交流。普天之下皆研究高深之文学,这本是我们无法也不必奢求的场景,而影视文化的出现让古典文化有了更大范围的推广。

大概没人会否认说唱艺术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等的产生、发展、传承、推广方面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影视这门“现代说唱艺术”对于古典文化在今日社会传承的作用呢?

影视作品一经产生即有其特别之思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名著在改编过程中也无一例外地糅杂进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与价值理念,完成了对原著内容主旨的新的诠释。较之原著,改编后气息大异,与现代人同声相应,自然能够占据人们的心灵。

大多数作品能够坚持文化自觉,宣扬真、善、美,对于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和引导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1962年绍剧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起毛泽东与郭沫若唱和,同年改编的影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人妖矛盾为主体。

着力描绘孙悟空明辨真伪、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以及他不为假象所惑、征服邪恶势力、护卫唐僧取经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批评了唐僧人妖不分、认敌为友的错误。 这不能不说是对“西游记文化”的丰富发展。

影视文化在推广并且一定程度上丰富充实了古典文化的同时,其自身的艺术品位也得以提升。在俗气横溢的当今世界,此举虽尚无力挽狂澜之能,却有阻遏抵制之效。不敢想象这世界只剩下濛濛细雨中的言情、大漠飞沙中的武侠,俗了又俗的人物和情节,还有现在泛滥成灾的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

我不是否定当代人所创造的文明艺术,毕竟所谓的经典也不总是曾经,她也是某群“当代人”的产物。我只是否定这种趋附潮流、思想全无的毫无根本之作。幸运的是,还有人记得我们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财富,不管其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没忘掉总是好的。

改编之失

现在的影视文化创作量确实不少,由古典名著改编而来的也越来越多,然而总的趋势是浮于浅薄,仅仅满足于给观众以短暂的娱乐享受。少了内涵,极尽喧哗之势;低了品味,却作忸怩之语。甚至完全抹煞原著形貌,加以无厘头、恶搞、后现代之颠覆创作。

其实情节忠实于原著与否是次要的,我们允许做些无关大局的调整改动。但由于自身艺术形式的限制,影视作品难以完整体现原著的主旨和表达出深刻道理。

这另一方面也与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所抱定的价值取向和态度有关,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仅供娱乐消遣用的。尤其是改编这些在时空上与我们有很大距离的古典名著,用现代动作和语言演绎出来总不是那个味儿。

而古典名著改编成现代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缺失恐怕是整个社会层面上的。人民大众接受影视文化的同时,不自觉地疏远了古典文化,并产生出了一种影视文化就是全部的错误观念。这种缺失在现代青少年群体中体现得很明显。

类似“顶”“赞”“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的词或句泛滥得实在令人作呕。网络上一人振臂、万人揭竿的大骂战也让人觉得当今社会除了言论自由外,大概无甚独立之人格与自由之思想。

扩展资料

名著翻拍也是一次创造,考验的是编导和演职人员的艺术造诣。从文字媒介到视觉媒介的转换本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若能还原出名著的风采、艺术魅力其难度不亚于一次创作。四大名著的翻拍已经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虽说难以尽如人意但跟随后鹊起的名著翻拍新潮相比,愈加显示出后继者的糜烂和无能。

比较而言,新版很难赶上老版最主要的原因是走了庸俗化的路子,以现代人庸俗化的口味来调和名著的情调,企图按照自己的口味来改造名著,而自身的艺术造诣又常常力不从心,对原著大加拆解,添油加醋已经蜕变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翻拍闹剧。

最先给人这一感觉的是新版西游记。旧版的西游记本来觉得就有很多的缺憾,但是看了新版之后才知道旧版原来是如此弥足珍贵。新版西游记不仅仅是粗制滥造,更有莫名其妙的编造,将唐僧写成了一个哲人,猪八戒写成了小丑,整场布景基本上是原地转圈只有角度的差别,仅此一项就足以看出其与旧版的差距。

阅读过原著的人尚有基本的判断力,而一些依赖电视剧的人却有可能被严重的误导。这就是低劣的翻拍给文学艺术带来的硬伤所在。反观近年来的艺术市场,市场化的诉求早已腐蚀了艺术创造的严肃性,从编导到演职人员都变成了赚钱的机器,艺术的戒律,审美的导向正在变得不可捉摸,过分市场化必然导致艺术的萎缩,创造能力的萎缩,而艺术涵养文化修养的缺失更是将艺术逼进了庸俗无聊的境地。



我是支持经典名著翻拍成影视作品的。但是要有让有实力的影视公司来翻拍,需要找一个很好的导演,选适合的演员。这样可以把名著推送到很多人面前。

经典名著拍成影视作品就是有利于它的传播,弊端就是篡改经典。

经典的名著要想翻拍成影视作品也是很不错的想法


要一个关于经典名著现在翻拍利弊的辩词
没错吧,也许不一定上面哪句话我就说到你心坎里去了,而且看上去恐怕质疑的声音还要多一些。但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从下面这个角度来看,翻拍应该是件大好事。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髓,今天已遭受其他文化元素的强烈冲击。它们在年轻国人心中的印象在模糊、地位在下降...

中国古典名著翻拍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不...

如何看待改编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对古典名著的改编,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商业原因,所以改编后的东西也许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但原著里一些凝聚中国文化菁华的东西就没有了,所以改编后的和原著应该对比着看,各取所长。从原著里学习汉语言的博大精华,从改编里学习古典名著的内容结构。

四大名著为何总被人拿出来翻拍却不成功?
为什么这些经典名著总被拿来翻拍呢?今天,就让笔者来为头条的朋友们来分析分析个中原因。不可否认,央视版的四大名著影视连续剧,它们是影视史上四座不可逾越的美学艺术高峰!无论从筹备,还是演员演技演绎,都是其它翻拍的版本无法与之比肩的。这四大央视版四大经典名著,笔者现把它们按出世时间的先后顺序...

你对翻拍名著有何看法.请你加以说明
四、最后,回答你的问题:翻拍名著有何看法。(一)名著过几年拍一次,可以给名著加加温,因为,过了几年后,名著又少人问津了,如果有新单位要翻拍,文化方法的新闻就出来,可以影响国民增加对名著的举趣。(二)虽然遍地电视台,到处都是娱乐,但是名著娱乐不得,而应该成为一个信物,启发国人尤其是...

为什么现在翻拍的经典名著永远也超不过以前拍的
从目前已经翻拍的电视剧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越原版的,风评还是原版比较好,比如像四大名著的翻拍,原版是花费最多心思的,翻拍的电视剧多多少少都会收到原版的影响

央视版电视连续剧四大名著,为何总被人拿出来翻拍?
那么为什么这些经典名著总被拿来翻拍呢?今天,就让笔者来为头条的朋友们来分析分析个中原因。不可否认,央视版的四大名著影视连续剧,它们是影视史上四座不可逾越的美学艺术高峰!无论从筹备,还是演员演技演绎,都是其它翻拍的版本无法与之比肩的。这四大央视版四大经典名著,笔者现把它们按出世时间的先后...

央视版的经典四大名著电视剧与现在正在翻拍的新四大名著,你更喜欢哪一...
我更喜欢旧版的。因为旧版更经典,虽然新版的是用 电脑合拍的,但是我更喜欢旧版的。这种事只能凭自己的感受.

四大名著为何总被人拿出来翻拍却不成功?
影视作品以”视”取胜,但是人物的思想盘算却表现不出来。这一点不如小说和戏曲。比如《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描写出来,也可以唱出来!所以各有各的长处!影视作品这方面有欠缺!但是它可以很精彩,对观众的文化水平,艺术水平要求不高!

为什么金庸的小说一直被翻拍,而四大名著缺
第一,拍摄时间长,还要拍摄严谨。现在导演都以拍电视剧来赚钱,拍四大名著需要很大的财力人力,几乎没有导愿意这样做。第二,看四大名著的并不多,拍好了也没有多少人看。还可能亏本,更没有人愿意拍了。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四大名著,这些翻拍电视剧到质量又不好。虽然那些经典名著电视剧...

万盛区18224511260: 经典名著是否应该被翻拍成影视作品?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你觉得有必要,请说一说 -
种辉安特: 我认为不应该翻拍,首先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它的独特魅力,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而影视剧所能展现出来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是导演对于作品的理解,但是就像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利波特一样,每个人对名著的理解也不一样,影视作品反而会影响我们对名著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去了解名著

万盛区18224511260: 经典是否应该被翻拍 -
种辉安特: 个人感觉不应该,原本深刻的剧情都变成噱头

万盛区18224511260: 经典名著该不该翻拍 -
种辉安特: 所有导演都是怀着超越经典的想法去翻拍,所以经典也是他们创造的 翻拍不是这个时代突然冒出来的现象,而是各个时代对某故事的重新解读和诠释 西方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同样有此困扰!即便是经典至极的86版西游记,也是在翻拍而已 所以不是应不应该拍 而是能不能拍出新意和经典

万盛区18224511260: 经典应不应该被翻拍 -
种辉安特: 经典被翻拍,并不影响经典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通过翻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甚至不同时代的演员们对作品的诠释,可以更加全面,多元的理解一个作品.

万盛区18224511260: 经典名著该不该翻拍
种辉安特: 我认为不应该,因为天龙八部……楚留香……射雕……神雕……等等都翻拍的好烂……当然如果翻拍的好过原来我也支持

万盛区18224511260: 怎样辩驳经典名著不应该翻拍 -
种辉安特: 辩驳不应该翻拍,那么你的立论就是“经典名著应该翻拍”首先要定义“翻拍”: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再创造,将其搬上银幕成为影视作品的行为 理由: 1. 时代在变,精神不换,不同时代的人便有了不同的见解,对方...

万盛区18224511260: 经典该不该被翻拍? -
种辉安特: 很简单的一个理由 经典是怎样被称为经典的? 因为所有的挑战都抵不过原版,这时候的原版就被叫做是经典了.如果说,不翻拍,那么由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版本,那就无比较而言,何来经典之说啊.

万盛区18224511260: 题目是经典影视作品应不应该翻拍,我是反方,观点是不应该翻拍. -
种辉安特: 不应该翻拍:经典毕竟是经典,无论怎样拍都磨灭当时这部剧在观众中的美好印象.从翻拍的一些影视剧中可以看出收视率并不高.拍出来还没有意思.有那时间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倒不如拍些新颖的东西..不要一部剧来来回回的翻拍,都看腻了..无论翻拍剧拍的再唯美,人物选择表演再好,也无法超越经典.反而成了抄袭.......反而有些剧翻拍的不好,人物选择表演不好,更会毁了人物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万盛区18224511260: 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否利大于弊
种辉安特: 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利大于弊 1有利于名著的普及率.既然是名著,那么一定有文学性质.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层次来说,他们就不愿意花时间去读,可是,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就直观性来说,增强了许多,克服了前面所诉的问题.这个层次的传播面大大的拓宽了. 2从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之后,又回归到名著.这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个广泛的问题.剧情中让他们或感动,或思索,或惊奇等等的地方,他们常常会去原名著中搜索,去发现. 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导演,不同的演员会将同一篇名著演绎出不同的版本.这样,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更多的完善. 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探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