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就葬在定军山,为何至今都没人敢动呢?

作者&投稿:俎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一定要葬在定军山?~

诸葛亮统领的军队是一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技术型军队。它严守军纪,讲求效率,尤其重视武器,特别是弓弩的使用。史料记载,诸葛亮曾经发明了一种连弩,每次可连续发射十支箭,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叫做“摧山弩”。勇冠三军的魏国战将张颌就是丧生在“摧山弩”下,他至死也无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凶猛的武器。但可惜的是,这种武器后来失传了。有人也曾根据想象绘制了所谓连弩图,但都很牵强,无法付诸实施。   
弓弩最核心的部分----弩机,它由相当于扳机的悬刀、相当于瞄准器的望山以及机芽和箭槽组成。把弓弦拉到机芽,通过望山瞄准,扳动悬刀,箭就会出去。诸葛连弩是否也是这样吗?今天,这个叫李希勇的人终于破解了这个谜,他复原的连弩被专家们一致认为最接近于历史原貌。连弩用连杆取代了弩机,利用杠杆原理,使原本需大力拉动的弓弦轻易就能扣上,并且连续发射。令人惊叹的是,它将箭槽改为箭管,这要求每支箭杆的直径误差小于1毫米,不亚于现在枪管的精度。在当年的战场上,诸葛连弩的巨大威力弥补了蜀军缺乏战将的劣势,而魏军倒先后有十几位将领死于箭下。司马懿宁受巾帼之辱也不出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惧怕连弩的神威。   
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1年,诸葛亮先后发动了四次北伐战争,虽然也夺取了一些州郡,取得了一定的局部胜利,但令人失望的是,每一次战争的结局都是终点又回到起点,大军退回了汉中。面对一次次的挫折,当年这个院子的主人内心该是怎样的痛苦:他深知天下三分,魏国有其八,蜀国在国力上与魏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是多次北伐失败的最深层原因。在《后出师表》中,他向后主刘禅指出,和平竞争对弱小的蜀国来说只能是坐以待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搏、死中求生,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他坚信人谋可以胜天。而如果屈从于所谓天意,结果只能是沉湎苟安、不思进取,走向灭亡。诸葛亮心中还有更深的一层担忧,他怕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政权越来越稳,在百姓心中由"非法"变为"合法",蜀汉的"正统"地位就会失掉号召力。 所以时不我待,他别无选择。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这次他给汉中留下的是一个决绝的背影,他带领的不是几万人,而是倾全国之兵12万,欲与敌人一绝生死。这,就是位于勉县西南四公里定军山下的武侯墓。这里山环水抱,古木参天。传说这些柏树是武侯归葬时种下的,原有54棵,象征他在世之年,这样算来,每棵树的树龄当在1800年以上。   
每月的月初,武侯墓的工作人员都要对墓区文物进行例行的保养和维护。现在这项工作,您可能见都没见过,瞧,把一桶桶的食用油倒进了树根下。这就是一代人杰诸葛亮的长眠之所,一个高4米、直径21米的覆斗式墓冢,这是他生前自己选定的安息之地。   
春去秋来,岁月匆匆,武侯墓前的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百年间,到此祭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诸葛亮没有选择回南阳叶落归根,也没有选择去成都陪侍先主,最终却以一代丞相之尊寄身于定军山下的一掊黄土。这,是为什么呢?   
透过千年的时空阻隔,我们试着接近这位先贤,倾听来自他内心深处的声音。在最后一次出征前,诸葛亮常常一个人来到定军山上。"兴复汉室"是他奋斗终生的理想,但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嘲弄了他的雄心,辜负了他的心血,但“此魂何甘归故土”,作为一位军人,他宁愿选择定军山下的战场当作自己的归宿。   
据史料记载,作为一代权臣,诸葛亮还有更深的顾虑。虽然他是受刘备的“托孤”重任才总揽了一切军国大事,但这难免会引起后主刘禅等人的怨恨,人走茶凉,归葬成都怎保不受反戈一击?与其如此,倒不如躲在汉中避开身后的风风雨雨,以自葬僻地的透骨悲凉冲淡生前所有的恩恩怨怨。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迎来了一生中最后的时刻,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伤感的时刻。此时,他心中最放不下的是西蜀北大门-汉中的安全。他让人将自己葬在定军山下,依山造墓,能容下棺材即可,人殓时穿平常衣物,不必有随葬的器物。可以这么说,诸葛亮是用自己丞相的尊躯铸成一座凝重的丰碑,警醒将士们把好汉中这个大门。   
在给后主刘禅的遗表中,诸葛亮说: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五十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在外任,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古人们死后都希望自己能够落叶归根,葬在自己的故乡。这样的话,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诸葛亮死后要立遗嘱,让别人把自己的葬在定军山 。这样做其实是为蜀国的未来着想 ,他是想用自己的葬身之地 ,来告诉蜀国定军山的重要性。

刘备和诸葛亮都知道要想要攻打魏国,就必须要夺取汉中。汉中在那时有着重要的地理优势,它就相当于西川的门户 。只要蜀国能够拿下汉中 ,即时北伐战争没有成功,那么蜀国至少可以保住西川。在魏国已经争夺到汉中的张鲁后,蜀国的军心就不稳定了 ,即使蜀中的将军“杀鸡儆猴”都稳不住局面。于是刘备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率军占领定军山,只有占领定军山,蜀国才有机会拿下汉中 。


当刘备率领蜀国的军队在军君山下驻扎阵营后 ,魏国也看出了占领定军山的重要性。因为守住了定军山,就相当于守住了汉中、秦岭、关中、潼关和洛阳。而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 ,诸葛亮也时常驻守于汉中 ,自然知道汉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军事意义 。

诸葛亮为了让蜀国的将领们知道汉中定军山的重要性 ,让这些将士们要以北伐为目标 ,才没有让别人把自己葬在故乡。而诸葛亮葬于定军山的另一层意义,是为了告诉世人自己北伐魏国的志向 ,让蜀国的将领们也以此为志 。

盗墓从古自今就有,尤其是在古代大多数王侯将相,在死后都会用无数金银珠宝来厚葬自己,因此古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不仅在墓中设置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机关,而且就连下葬也不敢令人知道。

其中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曹操七十二疑冢”,据说直到现在都无人知道曹操的陵墓究竟在哪里,然而在历史上有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此人叫做诸葛亮,相信大部分人对他都非常熟悉,然而诸葛亮死后就葬在定军山,直到如今已经过去一千七百年了,为何从来没有人敢去挖掘呢?这个究竟是为什么呢?

虽然诸葛亮死后就葬在定军山,然鹅由于诸葛亮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因此诸葛亮在死后便吩咐属下,我死后不要厚葬,只需要一口棺材就好,而且诸葛亮还叫人在他的墓碑上刻字,意思是说:我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所以我也不厚葬,里面就一口棺材,就算挖开也没有什么金银财宝,何必多此一举呢?

而且很多盗墓贼也都十分清楚,诸葛亮生前对于机关术和阵法十分精通,大多数盗墓贼都害怕自己进去之后,死在机关之下,所以大多数盗墓贼认为偷挖诸葛亮的陵墓,不仅风险大,而且要是真如诸葛亮所说,没什么陪葬品,那岂不是亏大了,因此很少有盗墓贼去挖诸葛亮的陵墓!

其次是很多考古学家认为,诸葛亮在定军山的陵墓是一个衣冠冢,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死后曾经留下遗嘱,吩咐属下安排四个大汉用绳子抬着自己的棺材往南走,走到等绳子断了的地方,就在那里下葬。不过大家不妨想想,要走到等绳子断了,那的等到猴年马月呀!因此据说四个大汉走了一段路程之后,便随意将诸葛亮下葬,谁知此事被刘禅得知后,不仅下令连四个大汉处死,而且也因此导致诸葛亮究竟葬在那里成了一个谜团,直到如今都没人知道



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不值得,因为诸葛亮我们都知道神机妙算,所以对于他的陵墓里往往都会隐藏着各种机关,如果盗墓贼下去的话那么无疑就是有死无生了,而且据传言则是定军山的诸葛亮墓只是一个衣冠冢,因为这是当时诸葛亮为了防止自己被盗墓,所以就让人随意埋葬的,因此这样的陵墓对于盗墓贼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捞不到钱财,甚至还会把自己的命给搭上,无疑是划不来的。

诸葛亮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大家,可以说提起诸葛亮我们都知道这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陵墓就在定军山,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人敢去碰,这往往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一个盗墓的圈子,往往都是针对古人的陵墓下手的,可以说古时候一些权贵人家下葬的时候都会带有很多的陪葬品,因此往往都是会受到盗墓贼的光顾,但是唯有诸葛亮则不同,到现在都没人去碰,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有几个,其中一个则是担心陵墓里设有各种机关,因为诸葛亮可是以智慧闻名的,他的陵墓里设置有各种机关都是小意思,所以很多人都会有这个担心。

还有的则是定军山的诸葛亮陵墓很有可能是一个衣冠冢,因为有一个流传得很广的传说则是,当年诸葛亮在死之前表面自己死后不需要厚葬,只需要一口棺材即可,而且让四个士兵抬着,等到绳子断的时候就埋葬在那里就可以了,虽然这样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说往往都是很有可能的,更多的则是一种隐藏的手法,为了把自己的真实埋葬地给隐藏好。

诸葛亮陵墓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没有多少陪葬品,因为据记载诸葛亮下葬的时候没有穿华丽的衣服,而是普通的服饰,而且也没有带啥东西,因此往往都是吸引不到盗墓贼的注意的,而且最重要的则是担心诸葛亮会在里面设置机关,所以就使得现在都没人去碰。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曾经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给刘备当军师,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忠臣。刘备曾经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见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军师。也帮助了刘备很多。诸葛亮死后定葬在军山,他的墓至今都没人敢动,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是这样的,在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病重了,也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就安排了自己的后事,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信,告诉刘禅自己快死了,在他死后不用厚葬他,只需要把他的尸首放在棺材里,用新绳和新杠抬着棺材朝南走,等绳子断了,杠材烂了,就把他埋葬在那个地方。其实至今都没有人找到埋葬诸葛亮的地方。

诸葛亮的墓一点也不华丽,和普通人的墓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的墓碑上的字,大概意思是:我的墓里只有一口棺材,没有什么金银财宝。虽然说是防止被盗,但是这样写难免有些欲盖弥彰了。但是即便这样,至今也没人敢动诸葛亮的墓。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同时也精通机关设计,既然他不想自己的墓被盗,在其中就一定设计了一些机关栈道。所以说一般人都不敢去挖掘诸葛亮的墓。生怕自己失败了,葬身于诸葛亮设计的关卡中。

既然诸葛亮的墓碑上都已经写清楚了没有什么金银财宝,就算挖开了也不会有什么发现,很多人都不愿意多此一举,更不愿意冒着自己生命危险去挖一个看着就什么宝贝都没有的墓。



诸葛亮因为他穷,人家知道没钱,所以不敢动坟墓的意思就是因为穷,诸葛亮昰个好,可惜天亿不归他,人生继续前进就自然,朝代变迁是天地和人伟,创造纔能随缘,诸葛亮,孔明先生昰爱莫明君今人纔,所以他纔穷

诸葛亮死前和曹操说等他死了,命令四个士兵抬着他的棺椁一路向西什么时候抬不动了就把他葬在那,士兵四人商量下,没有多远就把棺椁埋葬了,后曹操得知一怒下斩了四人,至今无人知道诸葛亮的墓在哪里


诸葛亮病逝何地?
《三国志》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

诸葛亮资料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葛亮病逝后,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

诸葛亮的简介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

诸葛亮事迹
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有哪些关于他的资料?
12、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从斜谷道北上,据守于武功县的五丈原,在渭水南岸与与司马懿对恃。蜀魏相持百余天后。13、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军营去世,享年54岁。诸葛亮留下遗嘱,把他安葬在定军山。刘禅追赠诸葛亮丞相武乡侯印绶,追封谥号“忠武侯”。诸葛亮去世后,两袖清风,在成都仅有八百株桑树...

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最早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与定军山武侯墓遥相对峙。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

蔼葛亮乃是神人也!历史上真有此人吗?他真的可以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吗?要...
其也是有超凡的智慧的,但是并没有三国演义所说的这么神。三国演义中是有很多虚构成分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空城计等等大多都是罗贯中虚构或者移花接木的结果。三国演义本身就有很明显的尊刘贬曹的作者个人主观色彩,一切还是要以三国志为准。 诸葛亮墓在今陕西勉县的定军山。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表现诸葛亮的忠诚有哪些事例
228年春天,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阐述了北伐的重要性,表明了时机的成熟性。在接到刘禅同意出兵的诏书后,诸葛亮提兵汉中拉开了北伐的序幕。5、800株桑树 诸葛亮死后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为什么葬于定军山 -
春泊安福: 诸葛亮“遗令”葬定军山,还应该从当时战争环境来加以认识,当时的情况是:由于诸葛亮的死出乎意料,所以处于北伐前线的姜维、费yi等人不可能是“若无其事”,整军“从容撤退”,因为魏军司马懿得知此消息后,大军追赶,加之蜀军内部尚有矛盾,且有蜀道阻隔.所以,当时情况下想把灵柩安然运回成都是不大可能的,最佳的选择倒是就近安葬.因为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利撤军带来的过大损失,时间也许可.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求葬于定军山 -
春泊安福: 一般都认为,定军山武侯墓系诸葛亮死葬之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生前“遗令葬定军山”,而没有回成都安葬或迁葬成都呢?对于这件事,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没有多发议论.可是,后世读史的人,出于对诸葛亮一生...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为什么会葬于定军山? -
春泊安福: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称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但他死后究竟葬身何处无人知晓,这与他的神机妙算有关. 他的墓地,据《三国演义》和历代的一般说法,均认为是陕西勉县的定军山.其实,定军山并不是他的真墓...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是怎么下葬的? -
春泊安福: 诸葛武侯的尸体究竟葬于何处,这只是一个如今并无实证可考的传说:诸葛亮死前,曾留下遗嘱,说自己死后葬于定军山,但是据传说这也是诸葛亮死前的一计,一个一生为了国家的忠臣为了自己的后世设下的唯一一计.传说定军山只是诸葛亮...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的陵墓在哪? -
春泊安福: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在勉县定军山脚下. 外围环境诸葛亮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的坟墓为什么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春泊安福: 人们都说诸葛亮死后被葬在定军山,其实那里只是他的一座假坟.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了不让他的坟墓被世人晓得,在临终前就作了安排:安葬他时只要九个人,八个招重...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为什么遗令葬在定军山
春泊安福: 因为他北伐没成功

蔡甸区19848876214: 诸葛亮为什么要求死后葬在定军山 -
春泊安福: 一是地理、气候、环境.诸葛亮病逝于魏土五丈原,在敌国土就地安葬不行.气候尚热,尸骨难存.归葬成都,路途遥远.故选汉中定军山.二是伐魏无成,葬定军山以示死尤护蜀.三是定军山位于蜀国北部边陲,军事屏障,提醒人们重视该地,无望伐魏.

蔡甸区19848876214: • 诸葛亮为什么要葬在定军山 [历史人物] -
春泊安福: 我以为原因有四:一 生而治蜀,死尤护蜀.二 北伐壮志未酬,希望葬定军山以激励后人,姜维因此累年伐魏以继其志.第三种也是最有可能的,就是另有苦衷,在封建年代,忠臣难做,尤其是像诸葛亮这样的集大权于一身的忠臣,很容易遭到猜忌,而事实上也确实有人对诸葛亮的权利问题质疑,亮死后百姓请命为诸葛亮立庙,朝廷却一直未许,以此可见.故我以为,诸葛亮葬定军山,很可能是为了避免身后遭人猜忌,以保全国家和家人.四定军山是位于汉中,是汉兵出川必经之路.先丞相这么做,可能是希望看着有朝一日汉兵可以收复中原,光复汉室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