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作者&投稿:阚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英杰,他未出茅庐,便料定天下三分。在出山之后,他辅佐刘备,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与诸葛亮,并且对他说,如果刘禅能够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你就自立为帝。诸葛亮听后十分感动,对刘备起誓,要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在诸葛亮接管蜀汉政权后,便内修政治,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平定叛乱。对外则结好东吴,对曹魏发动北伐。诸葛亮以恢复汉室江山为己任,先后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北伐。而五丈原就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蜀军大营所在地。
五丈原,在古代的书籍中多有记载。《水经注》记载五丈原在_县西,渭水迳其北。而诸葛亮给步骘的信里写道,说五丈原在武功西四十里的地方。在明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也记载,五丈原在_县西三十里,西接岐山界,东连武功界。原者平顶之大山也。
如果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说,五丈原的位置就是在现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它位于棋盘山的北麓,海拔约750米,顶部平坦,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长约1.8公里。它的东、西、北三面都是悬崖,易守难攻,所以诸葛亮选择它作为自己大营的所在地。
在当年,诸葛亮选择此地作为大营所在地是有深意的。诸葛亮出兵的时候,司马懿曾经做过判断,他凭借多年对诸葛亮的认识,自信的说,如果诸葛亮出武功,依山而向东进军,这是让人忧虑的。如果诸葛亮在五丈原扎营,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司马懿这样判断,是他认为诸葛亮谨慎,他不会冒险向自己的纵深穿插。如果在五丈原扎营,那么双方会转入对峙状态,就会正中司马懿的下怀。因为在战役前,司马懿就和曹魏皇帝曹睿商议了对付诸葛亮的办法。那就是坚守不战,等到诸葛亮粮草用尽撤退的时候,再进行追击,打败诸葛亮的蜀军。
诸葛亮果然在五丈原扎营了。司马懿和魏将都很高兴,唯独郭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诸葛亮可能会夺占北原,截断关中和西凉的联系,这样诸葛亮就会夺取凉州。司马懿采纳了郭淮的建议,派兵占领北原,结果营地还没有完全建好,诸葛亮的兵就到了。魏军经过激战,击退了蜀军。
接下来,蜀军又大规模的向西行进,郭淮的部下都认为诸葛亮会攻击魏军的西围。郭淮认为蜀军的真实目的是要攻打魏军的据点阳遂。果然蜀军在当夜袭击了阳遂,因为魏军预有准备,没有得逞。
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采取了新的战术。他在五丈原扎营,不是司马懿想象的保守的姿态。但是,司马懿死死保守着坚忍不战的原则,诸葛亮求战不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的目的,于是在关中屯田,解决自己的粮食供应问题。
可惜,由于长期的操劳,诸葛亮积劳成疾,最终病死于五丈原上,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后人无比敬佩,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
诸葛亮五丈原点灯续命
一、缘由: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救自己的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救他自己一命。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二、解释:
禳星就是犯了煞星,需进行禳解。适用于运气不好、多灾多难、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口舌是非、久病不愈、心慌心乱、不归家宅、身中邪气、邪煞报应等,都可归于犯煞星。
出处: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本文就是其中的《五丈原诸葛亮禳星》,诸葛亮在五丈原曾经祭灯禳星,如果他的主命灯七天七夜不灭,就可延续十二年的寿命,结果祭到最后一天晚上的时候,将星却被跑入帐中报告军情的魏延扑灭,于是将星陨落,诸葛亮就去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魏延为什么踢翻七星灯
公元234年,诸葛亮采用诱敌之计,将司马懿大军骗到上方谷,采用火攻,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然而,天公不作美,突然天降暴雨,司马懿大军突围而去。诸葛亮看到天意,怒急攻心,晕厥在地。随后,他百般羞辱司马懿,还送给他女人穿的衣服,引诱司马懿出战,也无济于事。
不久,与诸葛亮夹攻曹魏的东吴军队退兵,诸葛亮口吐鲜血,他通过观星象,自知命不久矣。演义中,他在姜维的建议下,采用“祈禳之法”,准备续命。
然而,在关键时刻,第七天,也就是最后一天,主灯被魏延擅闯大营而扑灭。这代表诸葛亮回天乏术,即使神仙亲临,也救不了他了。那么,魏延为何要扑灭丞相诸葛亮的七星灯呢?
首先,魏延是因为曹魏偷营劫寨,手忙脚乱才扑灭七星灯的。
不只诸葛亮懂天相,老对手司马懿也懂。有一天,司马懿观星相,看到代表诸葛孔明的将星失位,意味着诸葛亮病危,即将死去。他便派夏侯霸带1000士兵,前去偷袭。如果蜀军不出战,则代表司马懿猜测准确,他准备趁诸葛亮大病,要了诸葛亮大军的性命。
于是夏侯霸带兵前去劫寨。此时的诸葛亮,“祈禳之法”已进行到第六天,一切顺利,只待七天完公,可以增寿。突然,魏延闯入大营,报告说魏军夏侯霸劫寨,由于魏延进来的太急,将七星灯扑灭。
这时的魏延,扑灭七星灯,纯属意外,他不是故意扑灭的,只是由于魏军偷袭,他手忙脚乱而扑灭的。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
其次,即使没有魏延扑灭七星灯,也会有“其他人”扑灭的,诸葛亮大限已到,命不久矣。
即使没有魏延闯入大帐内扑灭七星灯,也会有“张炎”、“王炎”、“李炎”等人扑灭的。当时诸葛亮口吐鲜血,命悬一线,不是简单的“祈禳之法”所能拯救的。当然这都是演义中的说法,真实历史上,也没有这种延长寿命的办法。
诸葛亮寿命已到,是他太劳累所导致的。他每天“日理万机”,“事无巨细”,就连军中二十军棍以上的小事,他都要亲自过问。试问,即使是一个铁人,也扛不住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吧。诸葛亮还是一国丞相,一军主帅,他操劳的事情,比其他人多十倍、百倍。
况且,诸葛亮是一个柔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经常坐四轮车,身体素质很差的。所以,他见司马懿龟缩不战,自己毫无办法,着急加上火,才重病而亡的。这和魏延扑灭七星灯关系不大。
最后,魏延不是故意扑灭的,他还没这个胆子。
魏延虽然桀骜不驯,恃才傲物,可他毕竟是蜀汉的臣子,蜀汉的一员战将,他得接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领导啊。如果他故意扑灭诸葛亮的救命灯——七星灯,他是会被军法处置的。在古代,军法处置也就是斩首。魏延还是怕死的,所以,他也不敢随便得罪诸葛亮。
本来诸葛亮看魏延有反骨,就看他不顺眼,魏延为了活命,一直本本分分,没有得意忘形,狂妄自大。事关诸葛亮身家性命,借给魏延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故意扑灭诸葛亮的救命灯啊。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才有狂的资本啊,他想要继续带领蜀军和司马懿作战,建立不世之功。
总之,魏延扑灭诸葛亮的七星灯,是无心的,他还不至于故意陷害诸葛亮的。不过,即使魏延没有扑灭七星灯,诸葛亮也活不长了,他的大限已到。
诸葛亮身死五丈原的情景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经过: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
扩展资料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葛亮病逝后,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
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视频
诸葛亮在五丈原积劳成疾,呕血昏迷,蜀营上下一片担心。诸葛亮躺在病榻上,自知生命垂危,但由于大事未成,耿耿于怀,遂寄希望于禳星术,以延寿命,成其大业。
就在主命灯耀耀闪光,就要冲破生命之界之时,司马懿兵袭营寨,魏延惊闯诸葛亮大帐。一阵狂风将主命灯吹灭,诸葛亮欲冲破生命之界的努力终告失败。
诸葛亮自知不久于人世,请费_速回成都将遗表转奏后主;召来姜维,将以平生所学著成的二十四篇兵法悉数传授;又先后传唤马岱、杨仪,授以魏延反叛之时应对之计。后主派尚书李福前来询问后事,诸葛亮在病榻上作了嘱咐。
夕阳如血,晚霞灿烂,诸葛亮强支病体出营帐,最后一次望着他的兵士们,深怀遗憾地闭上了双目。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五十四岁。
扩展资料:
后续情节:
诸葛亮病逝之后,杨仪按丞相遗嘱缓缓撤军,用孔明生前所塑的木雕像吓退司马懿的几十万追杀大军,司马懿不由得惊叹:“诸葛亮天下奇才,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由于诸葛亮将兵权遗交于杨仪,使自恃武艺高强而行为傲慢的魏延大为不满,果然举兵造反。就在他烧毁栈道,欲与杨仪大战一场,夺取兵权之时,杨仪按孔明锦囊所嘱,诱使魏延横刀立马连叫三声“谁敢杀我”。
就在其话音未落之时,按孔明所授密计假意随魏延一起造反的马岱手起一刀,斩魏延于马下。魏延此时仍大睁着一双惊愕的双眼。
杨仪、姜维、马岱等蜀军将士共扶丞相之灵柩,同进成都,蜀都上下皆挂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无不痛哭,举国上下哀声震地。
蜀主刘禅按诸葛亮临终遗愿,将其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不用一切祭物。



我想知诸葛亮一些事
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 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 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

三国演义的对联
三国演义诸葛亮一生事迹(上联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联含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上联:【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

诸葛亮是什么朝代的人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

杜甫《蜀相》赏析
【赏析】诗句用典故的时候,重在简约,不能长篇大论地说历史,而要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这里杜甫用了两个量词来概括诸葛亮的功绩:“三顾”、“两朝”,同样的说法还 有“七擒孟获”、“三打白骨精”等等,用一个量词将这个人的主要功绩都说尽了,不仅全面,还 有体现了作者提炼语言的能力。我们...

诸葛亮是哪个朝代的人?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物
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

诸葛亮的三国故事
蜀建兴12年 234年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病故五丈原。[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

求一些关于诸葛亮的逸事.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

三国中曹操,渚葛亮关羽的主要情节
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赤壁败走华容;战马超割须弃袍。个人觉得孟德为一代英豪,更是一代霸主。渚葛亮:隆中三分对,火烧赤壁,借荆州,收二川,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收姜维、病逝五丈原。不过我觉得诸葛之才不胜徐庶,郭嘉等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华容释曹、败走麦城 。

关于诸葛亮的事迹
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

越西县13912883664: 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经过
贰诞卡林: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诸葛亮由于日理万机,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的军营中去世,年仅五十四岁.他想由蜀统一中国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的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却永远被后人传颂. 公元234年,诸葛亮做了充分准备,出...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怎么死的,在那里死,享年多少岁? -
贰诞卡林: 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时,只有五十四岁.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敌,最后病倒不起,最终含恨离世,最终也没有帮助刘禅完成大统.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了吗? -
贰诞卡林: 是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也是三战场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是怎么回事?
贰诞卡林: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全国10万大军从斜谷出发前去伐魏,并派遣使者 前往东吴商议联合进攻. 诸葛亮到达郿县,大军驻扎在渭水南面.魏军司马懿...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
贰诞卡林: 病逝 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桓温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贰诞卡林: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积劳成疾的诸葛亮不幸病死于五丈原军营之中,终年54岁.诸葛亮的死因一是外因,当时蜀中已无能人,诸葛亮缺乏有效辅助他的人;二是内因,由于无人辅佐,导致他不得不事必躬亲,结果劳累过度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非常传统的正统观念的知识分子,受先主之托,必须尽所托之事,因此将完成光复汉室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随不能为,亦勉力而为之.大凡如此者,皆短寿者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是什么时候死的 -
贰诞卡林: 诸葛亮于234年10月8日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怎么死的 -
贰诞卡林: 6次北伐时在五丈原积劳成疾,病死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病逝于哪里 -
贰诞卡林: 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越西县13912883664: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说了些什么 -
贰诞卡林: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