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中新统—上新统朱里亚群(西瓦利克群)淡水软体动物群及其古生态意义

作者&投稿:禤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Gurung

(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iigata University,Niigata 950-21,Japan)

Katsumi Takayasu

(Research Center for Coastal Lagoon Environments,Shimane University,Matsue 690,Japan)

Keiji Matsuoka

(Toyohashi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Toyohashi 441-31,Japan)

摘要 尼泊尔中西部的朱里亚(churia)群,富产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对其动物群成分和地层分布所作的研究,显示出若干有趣的趋向。这些软体动物化石最丰富的时段是在约10.5~3.5Ma之间,在这之前与之后,它们都很稀少。向地层剖面上部,化石层位相对较多,分异度相对较大,化石集中于4个层位。动物群成分表明有两个变化阶段,大约在7Ma和4Ma,见有各属种的消失与出现。

关键词 化石 淡水软体动物 朱里亚 西瓦利 中新统 上新统 尼泊尔

1 引言

尼泊尔的中中新统—更新统朱里亚群相当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西瓦利(Siwalik)群,沿着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分布。它由厚层磨拉石沉积层序组成,厚约6000m,为交替出现的粉砂岩、砂岩和砾岩,总体上向上变粗[15,17,22,27]。在这些沉积地层里,与无脊椎软体动物群一同报道过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脊椎动物群和植物群[5,12,18,24,26,33,34]

水生软体动物化石一般很少被搬运过。并且,由于它们生境的优越选择,所以对很多属种来说,其分布很狭窄[6]。因此,它们地层分布和动物群成分的变化可以为推测生态与气候变化以及河流通道变化提供证据。在尼泊尔,朱里亚群中淡水软体动物群的出现,比起其他岩石地层单位来,相对要丰富些。与此相关的研究还很少[26,33]。与朱里亚群淡水软体动物相关的大多数古生物学研究曾在缅甸[4,32]、印度[3,8,9,18]和巴基斯坦[7,30.31]进行过。只是在最近,才由Takayasu等人[26]进行过尼泊尔朱里亚群中双壳类化石的描述,定出了4属9种。Gu-rung等人(待发表)也在同一地区鉴定出了腹足动物的9属14种。

图1 研究区地质概略图(据Tokuoka等,1986、1988、1990原图修改)

图中示出软体动物化石产地

2 产地与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加德满都西南约250km。该地区包括阿隆霍拉Arung Khola、毕莱霍拉Bi-nai Khola和蒂劳霍拉Tinau Khola河谷(图1)。标本产自沿这些河谷分布的层位中。对这一地区的朱里亚群已有很好的研究。人们已在该区作了详细的地质填图(图1),建立了岩石地层序列并测定了古地磁数据[14,17,27~29]

根据Tokuoka等人的研究[27],这个群分为4个组,自下而上是:Arung Khola组、Binai Khola、Chitwan组和Deorali组。各组的界线年龄是根据地磁极性与Cande和Kent古地磁极性时间标度相对比而确定的[11](图2)。Arung Khola组由杂色泥岩与细粒砂岩互层组成,它可以进一步分成下段、中段和上段。Arung Khola组的年代被确定为9.5~14Ma。BinaiKhola组由粗粒“椒盐”砂岩(‘pepper and salt’sandstone)和泥岩的互层组成,也可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这个组的年代为2.5~9.5Ma。Chitwan组主要由分选很好的砾岩组成,年代为1.3~2.5Ma。最上面的Deorali组由分选不好的巨砾状砾岩组成,其沉积年代为1.3Ma以内。这个群与北边较老的密德兰(Midland)群及南边较年轻的近现代冲积层呈构造接触关系。并且,这个群被中央朱里亚断层分为南带和北带。

3 软体动物群

上述地区的化石产地多达45个(图1)。但是,并非所有的都能得到保存完好的标本。少数几个产地在河床填充物中有介壳碎片,一个产地(F21)则由滞后层(lag bed)的大块石头组成。这里所考虑到的大多数产地都有保存完好的、基本上未经变动的贝壳。虽然也存在一些变形的种类,但它仍可以被认为是原地生长的。

在大多数产地,软体动物都在化石组合中占据优势,该化石组合的组成成员还有轮藻化石藏卵器、炭化植物碎片、鱼鳞及咽齿、鳄类的齿和骨头碎片。在一些地点,只发现软体动物化石。它们一般发现于在向上变粗的大层序中向上变细的旋回之顶部,大多数在泥质占优势的层位里。

在地层层位上,这个动物群的分布从Arung Khola的上段到Binai Khola组的中段。很多化石产地由Tokuoka等报道过[27~29],本文作者在后来的野外工作中作过很多的补充。很多化石产地位于南带Binai Khola组的中段。

由于含化石的层并非连续出露,所以每一个化石产地很难侧向准确对比。但是,化石产地分布在相对集中的层位,大致集中在4个化石层里(图2)。这些化石层自下而上为:Au(Arung Khola组上段),Bl(Binai Khola组下段)、Bm-1(Binai Khola组中段下部)和Bm-2(Binai Khola组中段上部)。这些化石层中出现的软体动物属种如表1所示。

化石层和动物群的成分如下:

Au化石层 这个化石层由Arung Khola组上段内的F-65、F-66、F-8903、F-52和F-23组成。保存完整的贝壳只发现于最上面的两个层位(F-66和F-65)。在下面的3个层位采得的标本保存较差。动物群成分主要是腹足动物前鳃亚纲的Bellamya sp.A或双壳动物珠蚌科的Parreysia binaiensis,该组合中也有腹足动物Melanoides sp.,Brotia palaeocostula,B.sp.C和双壳动物珠蚌科的Lammellidens arungensis,Parreysia zigzagicostata。

图2 朱里亚群地层柱状概略图

与Cande和Kent,1994的古地磁年代表作极性对比。化石层的大致地层层位如图所示

Bl化石层 与下伏的Au化石层比起来,Bl化石层里发现较多的保存较好标本的化石层。化石层(F-11,12,15,22,61,55,54,74,73,59)集中发现于Binai Khola组下段的上部。动物群成分与下伏的化石层相似,但此动物群以珠蚌科的Parreysia binaiensis为主,其组合中也有前鳃亚纲的Bellamyasp.A,Melanoides sp.,Brotia palaeocostula,B sp.C和珠蚌科的Lamellidens arungensis和Parreysia zigzagcostata。

Bm-1化石层 这个化石层发现于Binai khola组中段的下部。它由7个化石层(F-14,17,67,71,79,60,8806)。此化石动物群主要是前鳃亚纲的Brotia palalocostula,B.sp.B和B.sp.C,此组合中也有Bellamya celsispiralis,Melanoides sp.,Lamellidens arungensis,L.longiformis和Indonaia churia。

Bm-2化石层 分布在Binai Khola组中段的上部。最上的化石层具有最大数量的化石层位(F-21,20,18,19,13,16,24,25,26,8801,8810,88012,72)和较高的化石产量。Bm-2化石层动物群由很多软体动物群成分组成。最经常的情况是,它们以田螺科的Bellamya celsispiralis Bithynia sp.和珠蚌科的Physunio chitwanensis Lamellidens arungensis及Thiaridae科的Brotia palaeocostula为主。一般情况下,本组合中也发现带厣的Pilasp.,肺螺亚纲成员,如lndoplanorbis sp.,Gyraulus sp.,Lymnaeasp.,珠蚌科的Parreysiasp.,lndonaiachuria,I.narayani,I.jimuriensis,I.tenella,以及小型蚌类Pisidiidae科的Pisidium sp.。

表1 朱里亚群化石层中淡水软体动物属种分布

4 讨论

尼泊尔朱里亚群的软体动物群属于田螺科(Viviparidae)、瓶螺科(Ampullariidae)、跑螺科(Thiaridae)、豆螺科(Bithyniidae)、椎实螺科(Lymnaeidae)、扁卷螺科(Planorbidae)、珠蚌科(Unionidae)、豆砚科(Pisidiidae)的属,为水生习性。在尼泊尔中西部这个群里出现的这些化石,显示出一些有趣的趋势。大多数水生软体动物限制着分布能力,把具有高度被动扩散能力的小个体种类和一些肺螺类排除在外。地理分布受淡水水体及其连通路径控制[13,25]。大型淡水蚌(珠蚌超科Unionacea)、前鳃亚纲的很多科和很多肺螺类主要靠淡水通道来扩散[6]。因此,淡水软体动物的这些类群被认为对古生物地理再造有重要意义[6]。它们的出现也决定于适宜环境的可获得性。尼泊尔朱里亚群软体动物群属于那样一些属,它们一般生活在具有背水沼泽、沼泽地、洪水平原湖泊及一般浅的缓慢流水的大河里。软体动物群在一定层位里,比起其他动物群更为丰富,这表明在一定时间里,这样的生境特别发育。

如上所述,软体动物化石主要出现在向上变细的旋回之顶部,在细粉砂岩里,偶尔也出现在细砂岩里。人们都相信,向上变细的旋回之细粒层段一般包括在流动河道侧方的洪积平原上形成的地层[1]。在一些剖面上,很多厚的向上变薄的旋回没有软体动物化石。此外,这些化石的出现,主要集中在4个化石层。这可能表明,适宜的生境并不是在所有沉积时段中都广泛发育。

软体动物化石第一次出现,与Arung Khola组上部片状泛滥型沉积占优势是同步的,这表明具有广泛发育的洪积平原的蛇曲河系占优势[16]。这样一种环境的存在也为尼泊尔朱里亚群所产的脊椎动物群所标明,该脊椎动物群主要是水生的,以鱼类、龟鳖类、鳄类和蛇类为其代表[18]

最早出现时,动物群成分比较单一,并有少数下面层位内的一些属。从第一次出现至大约7Ma(从Binai Khola组中段之下部算起)动物群没有什么变化,大约7Ma时间,它的变化是某些属种,如Lymnaeasp.,Indonaiasp.,Pisidiumsp.补充出现,而另外一些属种,如Parreysiabinaiensis,P.zigzagicostata及Bellamyasp.则消失。根据Quade等的意见[20.21],在7Ma左右,同样伴有气候变化,季风加强和植物群从C3植被到C4草地的变化。沉积河流系统也被认为比下部沉积时期要大些[21]。小型软体动物,如Lymnaeasp.和Pisidiumsp.可以被其他动物携带而被动扩散,它们的出现,可能与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陆生动物的迁移相关联。珠蚌科Parreysiasp.的消失,可能与气候变化及相关生境之不利变化有关。

软体动物群成分的其他主要变化见于4Ma左右,那时有很多属种参加进来,如Bellamya celsispiralis,Angulyagra sp.,Gyraulus sp.,Indoplanorbis sp.,Lamellidens longiformis,Parreysiasp.和Physunio chitwensis。虽然如此,软体动物群成分还有那些现代还广泛分布的属,如Melanoides sp.,Bithyniasp.,Pisidiumsp.,很多是如上所述具有狭窄分布范围的大型珠蚌科和腹足动物。在它们当中,中南半岛型分子,如Angulyagrasp.和Physunio sp.[23]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这些属的种现代分布在阿萨姆、缅甸、泰国、中国南方[10,23],它们一般居住在滞流水体中[2]。Charophytes gyrogonites被看作是滞流水体的分子,它与大多数软体动物共存,也表明浅的滞流水体。差不多同时,向沼泽化环境的变化也为在尼泊尔西部Surai Khola剖面上朱里亚群的孢粉分析所证实[24]。似乎就在一个短的沉积时段,正是Chitwan组上部和Deorali组粗粒冲积扇沉积进行之前,有一个滞流水体广泛发育的时期。

5 结论

淡水软体动物化石记录从年龄约10.5Ma的Arung Khola组上段直到年龄约3.5Ma的Binai khola组中段。化石产地似乎沿着4个化石层(即Au,Bl,Bm-1和Bm-2)集中出现,在上面层位,特别是Binai khola组的中段,产地数量增加。淡水软体动物化石,与下面层位相比,特别多地出现在Binai khola地区。

软体动物群在约10.5Ma前首次出现时,其成分由前鳃亚纲的Bellamyasp.和珠蚌科的Lamellidens sp.,Parreysiaspp.组成在剖面上的两个时间间隔中,约7Ma和约4Ma时,动物群成分显示出两个鲜明的变化阶段。

动物群成分的第一次变化见于约7Ma前,也就是在Bm-1化石层动物群里。Au化石层和Bl化石层的优势种——田螺科的Bellamyasp.A和珠蚌科的Parreysia binaiensis及P.zigzagicostata在Bm-1化石层和Bm-2化石层中找不到。Bm-1化石层的动物群是以跑螺科(Thiaridae)的Brotia属和珠蚌科(Llnionidae)的Lamellidens属的种为代表的,并有Indonaia属和Pisidium属的首次出现。动物群的变化似乎与气候及相关的环境变化有关。

动物群成分的第二次变化见于大约4Ma前,体现在最上的Bm-2化石层的动物群中大量属种的补充出现和其他一些属种的分异。像Angulyagrasp.,Physunio sp.这样的中南半岛型分子在这个化石层的几个产地中占优势。像Gyraulis,lndoplanorbis,Lymnaea这样的小型肺螺类腹足动物,与很多大型珠蚌类一起,在最上的化石层里很丰富,有厣的前鳃类腹足动物Pila属也出现。上部动物群的分异强烈地显示出在沉积时段滞流水环境的广泛发育。

现在的研究表明,软体动物群的变化与尼泊尔朱里亚群从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期间发生的区域性变化相一致。要弄清楚它们的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地理学以及生态学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致谢 感谢K.Kizaki教授(Ryukyas大学荣誉退休教授)、Niigata大学I.Kobayashi教授和Tribhuvan大学地质系同行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感谢俄勒冈大学A.J.Boucot教授对文稿的审阅。

(潘云唐 译,项礼文 校)

参考文献

[1]J.R.L.Allen.Fining-upwards cycles in alluvial successions.Geol.J.,1965,4-2,229~246.

[2]N.Annandale.Aquatic molluscs of the Inle lake and connected waters.Rec.Indian Mus.,1918,14,103~182,和10~19.

[3]N.Annandale.Indian fossil viviparae.Rec.Geol.Surv.India,1921,51,362~367,和11.

[4]N.Annandale.Fossil molluscs from the Oil-measures of the Dawana Hills,Tenasserim.Rec.Geol.Surv.India,1924,55,1~6.

[5]N.Awasthi and M.Prasad.Siwalik plant fossils from Surai Khola area,western Nepal.In:Jain and Tiwari(eds.).Proc.Symp.‘Vistas in Indian Palaeobotany'.Palaeobotanist,38,1990,298~318.

[6]P.Banarescu.Zoogeography of freshwaters,Vol.1:General distribution and dispersal of freshwater animals.Aula-Verlag,Wiesbaden,1990.

[7]W.T.Blanford.Geological notes on the Hills in the neighborhood of the Sind and Punjab Frontier between Quetta and Dera Ghazi Khan.Mem.Geol.Surv.India,1883,20(2),105~240和1~3.

[8]S.B.Bhatia and A.K.Mathur.Some upper Siwalik and Late Pleistocene molluscs from Punjab.Him.Geol.,1973,3,24~58.

[9]S.B.Bhatia.Some Pleistocene molluscs from Kashmir,India.Him.Geol.,1974,4,371~393.

[10]R.A.M.Brandt.The non-marine aquatic mollusca of Thailand.Archiv.Molluskenk,1974,105.

[11]C.Steven Cande and D.V.Kent.A New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for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Cenozoic.J.Geophys.Res.,1992,97-13,917~953.

[12]G.Corvinus.The Surai Khola and Rato Khola fossiliferous sequences in the Siwalik Group.Nepal,Him.Geol.,1994,15,49~61.

[13]G.M.Davis.Historical and ecological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adaptive radiation,and biogeography of freshwater mollusks.Amer.Zool.,1982,22,375~395.

[14]P.Gautam and E.Appel.Magnetic-polarity stratigraphy of Siwalik sediments of Tinau Khola section in West Central Nepal(revisited).Geophys.J.Int'l.,1994,117,223~234.

[15]K.W.Glennie and M.A.Ziegler.The Siwalik formation of Nepal.Int'l.22 Geol.Congr.15,1964,82~95.

[16]K.Hisatomi and S.Tanaka.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t 97.5 Ma in the Churia(Siwalik)Group,west central Nepal.Him.Geol.,1994,15,161~180.

[17]K.Kizaki.An outline of the Himalayan Upheaval——A case study of the Nepal Himalayas.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1994.

[18]J.Munthe,B.Dongol,J.H.Hutchison,W.F.Kean,K.Munthe and R.M.West.New fossil discoveries from the Miocene of Nepal include a hominoid.Nature,1983,303,331~333.

[19]B.Prashad.On some fossil Indian Unionidae.Rec.Geol.Surv.India,1927,60,308~312和25.

[20]J.Quade,T.E.Cerling and J.R.Bowman.Development of the Asian monsoon revealed by marked ecologic shift in the latest Miocene of northern Pakistan.Nature,1989,342,163~166.

[21]J.Quade,J.M.L.Carter,T.P.Ojha,J.Adam and T.M.Harrison.Late Mi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Nepal and the northern Indian subcontinent:Stable isotopic evidence from paleosols.Geol.Soc.America Bull.,1995,107(12),1381~1397.

[22]C.K.Sharma.Geology of the Nepal Himalaya and adjacent countries.Education Enterprise(P)Ltd.,Kath.,Nepal,1977.

[23]N.V.Subba Rao.Handbook freshwater molluscs of India.Zool.Surv.India,Calcutta,India,1989.

[24]Samir Sarkar.Siwalik pollen succession from Suria Khola of western Nepal and its reflection on paleoecology.In:K.P.Jain andR.S.Tiwari(eds.).Proc.Symp.VistainIndian Palaeobotany’.Palaeobotanist 38,1990,319~324.

[25]D.W.Taylor.Aspects of freshwater mollusc ecological biogeography.Palaeogeogr.Palaeocliml.Palaeoecol.,1988,62,511~576.

[26]K.Takayasu,D.Gurung and K.Matsuoka.Some new species of freshwater bivalves from the Mio-Pliocene Churia Group,west-central Nepal.Trans.Proc.Palaeont.Soc.Japan,1995,179,157~168,5 figs.

[27]T.Tokuoka,K.Takayasu,M.Yoshida and K.Hisatomi.The Churia(Siwalik)Group of the Arung Khola Area,west-central Nepal.Mem.Fac.Sci.Shimane Univ.,1986,20,135~210.

[28]T.Tokuoka,S.Takeda,M.Yoshida and B.N.Upreti.The Churia(Siwalik)Group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Arung Khola Area,west-central Nepal.Mem.Fac.Sci.Shimane Univ.,1988,22,131~140.

[29]T.Tokuoka,K.Takayasu,K.Hisatomi,H.Yamasaki,S.Tanaka,M.Konomatsu,R.B.Sah and S.M.Rai.Stratigra-ph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Churia(Siwalik)Group in the Tinau Khola-Binai Khola Area,west-central Nepal.Mem.Fac.Sci.Shimane Univ.,1990,24,71~88.

[30]H.F.Vokes.Unionidae of the Siwalik Series.Mem.Connecticut Acad.,1935,9,37~48和3.

[31]H.F.Vokes.Siwalik Unionida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second Yale North India Expedition.Quart.J.Geol.Min.Met.Soc.India,1936,8,133~144和10.

[32]E.Vredenburg and B.Prashad.Unionidae from the Miocene of Burma.Rec.Geol.Surv.India,1921,61,371~374和12.

[33]R.M.West,J.Munthe,J.R.Lukacs and T.B.Shrestha.Fossil mollusca from the Siwalik of Eastern Nepal.Cur-rent Science,1975,44(14),497~498.

[34]R.M.West,J.H.Hutchison and J.Munthe.Miocene vertebrates from the Siwalik Group,western Nepal.J.Verte-brate Paleo.,1991,11(1),108~129.




尼泊尔中新统—上新统朱里亚群(西瓦利克群)淡水软体动物群及其古生态意...
关键词 化石 淡水软体动物 朱里亚 西瓦利 中新统 上新统 尼泊尔 1 引言 尼泊尔的中中新统—更新统朱里亚群相当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西瓦利(Siwalik)群,沿着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分布。它由厚层磨拉石沉积层序组成,厚约6000m,为交替出现的粉砂岩、砂岩和砾岩,总体上向上变粗[15,17,22,27]。在这些沉积地层...

中新世简介
中新世,这一地质时代位于第三纪的第四纪,大约在2330万年至530万年前。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被称为中新统,它坐落在渐新统之上,又位于上新统的下方。这一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833年,由英国地质学家C.莱伊尔首次命名,他注意到中新世软体动物的现存种类占总量的18%。从哺乳动物的演化来看,早中新世是残...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西部油气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上新统—第四系:沉积物较新,有机质成熟度很低,基本未成熟,但由于其沉积厚度大,地温梯度高,在坳陷的中下部地层中已进入生油门限,在深凹中,有机质甚至已达高成 图4 测线B沉积构造发育与油气演化史熟—过成熟,进入生气阶段。 Fig.4 The sedimentation,tectonics and hydrocarbon evolution of Line B 1—地震反射...

咏华夏共祖诞生于上新统盘古代(前533.2万-前180.6万年)
转折与新生:渐新统至全新统渐新统见证了哺乳动物的崛起,上新统则揭示了人类祖先的神秘起源。从更新统的早期人类进化,到全新统的人类繁盛,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段历史旅程,不仅记录了生命的演化历程,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的篇章从盘古、天皇的传说,到周朝春秋战国的烽烟,再...

甘-新交界北山地区镍铜铂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1—地质界线;2—断层;3—平移断层;Q—第四系;N2—上新统;C3s—上石炭统胜利泉组;C2m—中石炭统茅头山组;C1h—下石炭统红柳园组; —海西晚期中基性岩;Σ—未分超基性岩;βμ—辉绿岩; —辉长岩组 岩体由上而下,其岩相分带为二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苏长岩—橄榄辉石岩—辉长岩(橄榄辉长岩)。

古近纪—新近纪阶段是怎样?
西北地区的中新统、上新统,尤其是中新统中部开始已见大量黄土状堆积,而华南从中新统下部开始广泛发育灰绿色湖相层和相间的红土状堆积,与现代华南的气候和沉积特征很相似。根据目前已积累的亚洲地质资料判断,华南由古近纪副热带干旱带转变为新近纪的热带—亚热带潮湿带应与南海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拉张为深海环境的“暖...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构造单元及演化
与构造作用有关的地层间断有6 个,分别位于:下—中始新统(T9,珠琼运动一幕)、中始新统—渐新统(T8,珠琼运动 二幕)、下—上渐新统、中—上中新统(T7,南海运动)、中新统—上新统(T2—T1,东 沙运动)、上新统—下更新统(To)。断裂活动主要有两期,一是始新世及以前,形成了 控制凹(坳)陷沉积的早期...

地质、地貌
(1)古近系—新近系 古近系—新近系在地表广泛出露于盆地中、西部,底部与下伏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发育地层有渐新统、中新统和上新统。 渐新统清水营组(E3q):分布于盆地西部,岩性为褐红色、砖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灰绿色砂岩、泥岩和石膏层,局部夹灰白色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厚度变化大,从几十米到数百米。

上更新统湖积(Qp3l)
上更新统湖积层中主要为一套粗碎屑层,形成由细到粗的3个反韵律层序,反映出滨浅湖-扇三角洲亚相的特征。岩性以粗-中-细砂层、含砾粗砂层、砂砾石层为主。中更新世晚期,黄河源古大湖经过一段时间的萎缩后进入湖泊扩张期,晚更新世晚期古湖又进入收缩期。2.层序地层划分 在晚更新世早期,黄河源...

主要含油气盆地
(1)珠江口盆地: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是南海北部陆缘上最大的以新生代沉积为主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新生界厚逾万米,其中老第三系6000余米,古一始新统属河湖相沉积,新第三系3500余米。老第三系一中中新统属滨岸三角洲沉积,上中新统一上新统属海相沉积。 盆地经历裂陷(J2—K2)→断陷(E)→坳陷(N—Q)3...

濮阳县13676383336: 什么叫森林古猿
调昂野菊: http://baike.baidu.com/view/83923.htm?fr=ala0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 drie—oh--pi-thi--kuhs 名称含义:“树猿” 时代:2000万年至500万年前 化石产地:欧洲、亚洲、非洲 大小:体长约60厘米 体型像黑猩猩,它可以四足行走,也...

濮阳县13676383336: 中国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是多少 -
调昂野菊: 中国官方的约960万,实际是965.90万.这个数据的内涵,没有包括内水,只包括了陆地和内陆湖泊河流水库的面积.如果和美国CIA的算法一致起来,则应该加上内水面积. 中国的内水面积主要为渤海和琼州海峡,前者7.7万,后者0.237万,...

濮阳县13676383336: 为何尼泊尔没寡妇? -
调昂野菊: 尼瓦尔人是尼泊尔的土着民族之一,也是最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民族,如今保留在加德满都谷地的古代建筑,大都来自尼瓦尔人之手.在尼瓦尔人家里,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女人会成为“寡妇”.因为尼瓦尔族女孩成年之前(一般在7-9岁之间),...

濮阳县13676383336: 你知道中国最高的14座山是那几座吗?有谁登上过?在什么地方?
调昂野菊: 世上最高的山峰都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 1 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 , Everest),8848.13,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中国西藏定日县与尼泊尔交界...

濮阳县13676383336: 世界一共分为几大洲?各大洲都有哪些国家?名称是什么? -
调昂野菊:[答案] 世界分为7大洲,4大洋!第一:亚洲,第二:非洲,第三:北美洲,第四:南美洲,第5:南极洲,第六,欧洲:第7:大洋... 巴林 巴基斯坦 朝鲜 新加坡 伊拉克 以色列 阿塞拜疆 缅甸 孟加拉国 韩国 黎巴嫩 约旦 巴勒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尼泊尔 越南 印...

濮阳县13676383336: 亚欧板块上有哪些国家?亚欧板块上有哪些国家呢? -
调昂野菊:[答案] 名称 亚细亚洲,简称亚洲. 位置:位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 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南亚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

濮阳县13676383336: 世界地图(有七大洲.四大洋.还有世界第一的地理事物) -
调昂野菊:[答案] 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 世界冷极:南极点附近(东方站)最低记录:一89.2℃ 年温差最大的地区... 国民预期寿命最短的国家:斯威士兰(2006年平均寿命有33.22岁) 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尼泊尔(2008年5月28日宣布废...

濮阳县13676383336: 全球温度上升一度对我们的环境,地球有什么影响?那两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呢? -
调昂野菊:[答案] 全球变暖的后果 1.对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上升,预计有些地区的水灾、旱灾、火灾及热浪冲击的发生率也会上升. ——... 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

濮阳县13676383336: 世界上共有多少个国家?其中最小的几个国家是哪几个国家? -
调昂野菊:[答案] 世界上十大最小的国家 国家 面积(平方千米) 1.梵蒂冈(欧洲)0.44平方公里、约1400人口、常住人口仅500 2.摩纳哥(...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