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三岁看到老”的说法?

作者&投稿:线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先引用一个经典实验:

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分钟!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过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已是16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块糖的孩子(也已16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心理学之延迟满足效应

这个实验最后反映出了一个心理学效应:延迟满足效应

什么是延迟满足效应?

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3岁看到老,这个说法是有来源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

三岁看到老背后的心理学逻辑

但我们想想小时候的孩子是可以慢慢引导为自律、自我肯定、充满信心的。

作为家长以及老师,一定要早期培养引导孩子成为这类人。但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延迟从1分钟开始

培养孩子的初步自控力,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否则时间过长或令孩子沮丧,最终放弃追逐目标的信心。

2.等待过程中不要过分关注

孩子小时,可以通过监督来完成,当孩子慢慢长大,就需要放手让他自律,不要过分关注。

后天是可以改善自律的。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律的人。




为何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一说
“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3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教育心理学看,出生到3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3岁到7岁被称为“幼儿期(进入幼儿...

为什么会有“三岁看到老”的说法?
虽说三岁看到老,也就是性格,最后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可能有的淘小子,最后发财了,丑姑娘变漂亮了,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而三岁到老,也就是昙花一现间。

为什么会有“三岁看到老”的说法?
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所以我们经常听到3岁看到老,这个说法是有来源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三岁看到老背后的心理学逻辑 但我们想想小时候的孩子是可以慢慢引导为自律、自我肯定、充满信心的。作为家长以及老...

为什么说孩子“3岁看到大”?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依据的,在孩子幼年成长的过程中,3岁之前的阶段,孩子通过各种行为的学习、模仿、吸收,通过对环境和周围亲人的熟悉,将会逐渐形成很多基本的习惯和行为模式,这些习惯和行为模式,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会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3岁...

古语有云“三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三岁之前是性格培养,道德养成的关键期,你种什么样的花,就结什么样的果,所以三岁看到老,咱们也要看好的一面,好好的培养孩子,在未来你才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孩子教育不好,老了你也跟着操心,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守规矩的人,我们做家长的就要以身作则,用自身言行来教育孩子。

“有奶便是娘”“三岁看到老”真的有道理吗?
中国人有句话讲叫:“三岁看到老。”这句话其实不无道理,在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 马勒的理论框架内,充分贴合了三岁看到老这句古话。其实一个人心理发育的最核心阶段就是在这生命原初的几年内,这个阶段孩子的被照顾的经验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而性格即是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决定...

“三岁看到老”是真的吗?
“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三岁到七岁被称为幼儿期(进入幼儿...

三岁看到老是什么意思?
三岁看到老,幸福就在于过程 虽然我们明白三岁看到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成长历程。 在过程中,我们会有许多瞬间的成功和耕耘,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挫折和困难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越来越成熟稳重,越来越自信和积极。最终,成功和...

中国古代自古有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有什么依据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种说法,“3岁看起来更老,7岁看起来更老”,这大致意味着从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倾向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青春期心理和个性形象的雏形;从7岁儿童看,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成就和中年以后的成就。这句话有科学依据的尽管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告,但3岁儿童...

“三岁可以看到老”是真的吗?我觉得是迷信。
通常的说法是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意思是:三岁可知人长大了以后的发展,七岁可知人老了以后如何。从科学的方面来说。一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人格等都成型于六岁之前。而一个人人的性格等等又会 决定一个人 对事物的判断,处理等能力。所以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当然,一个人的一生所经历...

阜新市19888742369: 为什么说3岁看到老? -
蓬费若奇: 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或人格的形成在5-6岁前是最关键的时期,俗语“三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英国研究者最近证明此言不虚,高血压、抑郁症等成年后的疾病可能与小时候的心理状态有关.

阜新市19888742369: “3岁看到老”有何依据?
蓬费若奇: 1—3岁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人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 1、... 并有“三岁看老相,七岁定终身”的说法,这是说幼儿时期所形成的品性和习惯能延 ...

阜新市19888742369: 为什么古代有句话3岁看到老?
蓬费若奇: 意思是透过一个三岁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幼儿从出生后3岁左右是他(她)们初次养成各种习惯的时期,在之前他(她)们的脑子里面是空白的,这个时期是学习、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不是思考能力哈),并且一旦养成什么习惯后再很难改变,所以在这关键时期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这样孩子将终身受益.

阜新市19888742369: 为什么说孩子“三岁看到老?为什么说孩子三岁看到老”?
蓬费若奇: 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虽然已经具备脑部的基本结构,但大多数脑细胞尚未开始工作,它们是分散的,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相互牵连、相互缠绕,形成神经网络才能发挥脑的功能

阜新市19888742369: 中国的俗话“三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
蓬费若奇: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

阜新市19888742369: 为什么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
蓬费若奇: 意思就是说人的本性在三岁时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到七岁时,基本定型下来.但人在七岁以后的岁月,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有所影响和改变的,虽然如此但本质还是在的

阜新市19888742369: 为什么"3岁看老",原来是这样 -
蓬费若奇: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阜新市19888742369: 为什么说3岁看大?7岁看老? -
蓬费若奇: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在0~3岁,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也就是说,此时父母的行为准则就是模板,它直接决定了孩子一生所依据的行为准则.

阜新市19888742369: “三岁看到老”有科学依据吗? -
蓬费若奇: 有的,但是后天能够改的,环境好,还是可以磨练好的

阜新市19888742369: “三岁看到老”是什么意思? -
蓬费若奇: 孩子三岁的时候的有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能够自主表达意识,做出的行为几乎可以代表一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