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伯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1,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2,发菩提心: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
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扩展资料
1,菩提心的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
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2,菩提心的分类:
(1)世俗菩提心:寻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它是凡夫相续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华严经》中云:“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样为了他利而想获得菩提的意乐即是愿菩提心,如同正式启程前往该地一般真实踏上能获得佛果的正道并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办自他二利的智者通过了知这两种比喻的差别而依次会明白愿行两种菩提心意义的不同。
(2)胜义菩提心:证悟自心远离戏论的法界义,也就是指无分别智慧,这在登入圣地菩萨的相续中才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心(佛教用语)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
“菩提”, 翻译为“觉”,这里是指“无上菩提”:成就无上佛果的“觉”, 即是成佛的意思;
“菩提心”, 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扩展资料
菩提心的由来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
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
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菩提心(佛教用语)

知乎
五、如何发菩提心

佛弟子学佛,必须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誓愿,也就是要产生一种觉悟成佛,救度众生的心性状态,这种发愿成佛的愿力,在初期一般需要有一定的修法来发起(世俗菩提心)并使之坚固。胜义菩提心必须依靠破法执才能发起,不一定需要某种修法,但是初学者发世俗菩提心,最好依靠一定的修法。发菩提心作为修学佛法的重要加行之一,菩提心的长养对学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心理结构、人格形象会迅速发生良性转化,而且易于深入正定、明心见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关于修菩提心次第,将阿底峡尊者所传各种教授分为二类:一类是从金洲大师传来的七重因果的教授,一类是寂天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自他相换法。这两派都是以出离心为基础,进尔发大慈悲心救度有情共证菩提。还可依《发菩提心经论》等所示,观人身过患、轮回苦、业报因果、佛果功德、自性功德等,学习诸佛菩萨因地之发心,发起成就佛果,利益济度众生的宏大誓愿,立志尽未来际永远为此宏伟目标而奋斗。

通过学习教理,受佛法熏习,在闻思见增长的过程中,菩提心自然就能生起,而且达到圆解的圆满正见时,世俗菩提心必然能发起,再在生活中不断行菩萨道、实践菩提心,并且通过止观实践来将闻思正见转化为修慧,见道证到实相般若时,世俗菩提心自然就升华为胜义菩提心了。

菩提心分为愿与行两种。愿菩提心的“愿”要如理而发,如理就是要根据“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种理而发,发可能做到的,若是不可能做到的,发了以后永远也做不到,那就是虚愿。诸佛菩萨的愿都是如理而发,比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观音菩萨的愿等。佛菩萨有很大的能力,但还是因缘和合,不能一厢情愿救度众生。像阿弥陀佛的本愿,最低还是要十念发愿往生净土,或临终至心十念念佛,才可以往生。要是自己信愿不坚,不念佛,别说一个阿弥陀佛,就是百亿个佛也不能度不了,因为不如理。在佛果位上要度众生,也还是要缘起,要跟众生有缘,众生的因与佛的缘,两者要结合起来才能实际发生作用。菩提心,须依《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发,要学诸佛菩萨的本愿发。最好要有一个庄严的仪式,写成一个愿文,很庄严地宣读这个愿文(我这里有一个发菩提心愿文的范本:发菩提心愿文)。这个应该作为每天的日课内容之一。

行菩提心,很具体地讲,就是要制定你这一生,或者目前一个阶段,要为弘扬佛法、为菩萨道很具体地做哪些事情。根据你自己的才能和条件,所能做、应该做的,要发愿努力去做。。。。
。。。。。。。。

学佛是为了成佛,发菩提心就是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要想成佛,不发菩提心者,一无是处。

发菩提心者,是报恩相,是普度相,无量六道众生,在过去世时,曾经是自己的父母或子女。


何为禅定?何为开悟?何为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称“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禅定—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

佛弟子供养的发心是什么?供养的目的是什么?供养的对境是什么?
供养的目的就是布施呀,佛经有云:“功德林中,布施第一”,这个要展开了说,就是六波罗蜜的概念,是佛祖祝福我们修行的六大途径之一。所以我们修习六度波罗蜜,分别对治我们不同的缺失和烦恼:布施对治悭贪;忍辱对治嗔心;持戒对治毁犯;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般若对治邪见。

什么是菩提心?
二、“拔除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给予众生世出世间之乐”,是发菩提心者基于慈悲之旨的一个主要行愿。不能和一般的安慰语言、给以暂时的快乐相比。三、在实行中要以服务为目的。这个服务不同于现今社会的服务行业,它是一种无怨无悔、平等清净为众生、为自己寻求觉悟之行为。当我们在做一件工作时,不但...

世俗菩提心是什么?胜义菩提心是什么
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寂天大师说过,愿和行的差别,有如“想走”与“正在走”的不同。如果要从你家到印度菩提迦耶去朝圣,必须先有“我要去印度朝圣,要下定决心,绝对要到达目的地。”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愿力。与此类似,佛弟子要想,“我一定要去利益众生。”发这样的愿...

修菩提心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修舍无量心的目的是什么
修菩提心的最大障碍是我、法二执,我、法二执有一个放不下,就生不起菩提心。修舍无量心的目的对治贪心,从小处的占小便宜到最终的不能生起出离心,不能放弃世间法,都需要修舍无量心来尽除。

怎样生起出离心,菩提心?
我们这个出离心,应该是远离分别所得来的。远离分别他就趋向于菩提,趋向于菩提心,所以说,这个出离心应该是这么发,也应该这么修持。按照这个出离心去走,出离心发出来以后,我想大家如果真发出离心,没有几个人说不想出家。发了出离心,第一个目的就是想出家,第二个目的就想普度众生。这个普度众生...

什么是菩提心?怎样才算是有了菩提心呢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此菩提心之内容,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发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步 我们学佛的初级目的:出离生死苦海,不受六道...

帮助众生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
圣教大宝未普及,虽遍迁灭于是方,愿由大悲动我意,光显如是利乐藏。《菩提道次第广论》帮助众生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多生累劫中深深地思维、观察,发现唯有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益,依靠它,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大家都知道,佛陀对众生是最慈悲...

菩提的含义是什么?
“菩提”一词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中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又于本草纲目无患子条中,举出无患...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为什么 要发菩提心 -
钱吴伊瑞: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金光师子游戏如来说过··· 能发起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即是供养佛 用无数真妙的物品 奉献供养给诸佛 不如以慈悲心回向给成佛的菩提道 这就是最好的供养 其他任何供养都不能超过它 获得的福报 无量无边 不可计算 发这种菩提心 必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为什么要发大乘的菩提心 -
钱吴伊瑞: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在佛法的修...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为什么要为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怎样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答案 -
钱吴伊瑞: 菩提心是求取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之心.首先是为自己而发,自度然后才能去度他.全身心地信仰佛陀的教法,坚定只有成佛,才是生命能够离苦得乐的唯一之路,菩提心就会自然生起.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为什么要度众生,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
钱吴伊瑞: 为什么要度化众生?我怎么才能发起菩提心?妙祥法师开示:“为什么要度化众生?”不是有众生要度化.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众生,什么是众生?贪嗔痴就是众生,不是哪个人是众生.我们应该把贪、嗔、痴看成是众生,我们要度的是贪嗔痴...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修学佛法为什么菩提心为首要
钱吴伊瑞: 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本. 真正的佛法修行者,首先要发大菩提心,为了处于烦恼与痛苦中的众生而学佛,因为佛菩萨就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烦恼痛苦才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原意...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怎样发心修行 -
钱吴伊瑞: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同学: 一、总说成佛为目的,三士道次第修行总说. 大家发心修学佛法,发心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谈发心,目的呢?为了要成就圆满佛道——所有的佛菩萨,也是从最初的发心开始的.如果没有最初的开始发心,就...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什么是菩提心?法师之间解释不一样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有?
钱吴伊瑞: 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成就佛果.佛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就是说不发菩提心,所修一切法都不能成就无上菩提,终堕魔道.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菩提心为什么是成佛的正因呢? -
钱吴伊瑞: “发菩提心”为何那么重要?是的.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是觉悟之心,佛弟子若欲成佛,必须发过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欲得成佛,终无是处.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其余...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许多高僧大德都不遗余力地弘扬佛法,目的何在 -
钱吴伊瑞: 阿弥陀佛!这些大德高僧都是依教奉行,为了弘扬佛法,续佛慧命,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众生都能明心见性,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回归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境.都能脱离六道轮回,了脱生死,往生西方极乐,脱离苦海沉沦.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182133263: '菩提心为因 大悲为根本 方便为究竟 '怎么理解呢? -
钱吴伊瑞: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日经·住心品》菩提二字是梵语bodhi之音译,意译觉、智.菩提之觉、智特指如实觉知诸法真实,能使人达到真正解脱的智慧.发菩提心是求得觉悟智慧的因,也就是要求得根本觉、智的动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