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

作者&投稿:杭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中医的历史有2000多年。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扩展资料: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
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
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医

宇宙的演化,孕育出生命;自然的选择,进化出人类。自然规律,深远宏微,奇妙无穷。人类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从猿到人,一步步从“刀耕火种”走向现代文明。上古史前的人类文明发展散播在这地球广阔无垣的山岗旷野上;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地球似乎变得越来越小,人类的视野和活动范围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生老病死,从自己身旁的山山水水,望向宇宙,也迈向宇宙。
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在推陈出新、不断增长。从古人音传身教,结绳记事,到东、西方语言文字的发展成熟、造纸和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知识、文化、技术得以更加准确地得以传播久远;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应用,使全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信息近乎“一网打尽”。
近一、二百年间,人类对哲学、数、理、化、天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出现的条件。人类对生命的人识,也进入到分子水平。1912年,X射线晶体学开始发展,并应用它去测定一系列有机物的晶体结构,后又发展到能测定蛋白质的晶体结构。1953年DNA晶体结构的测定和其双螺旋结构摸型的提出,使医学研究进入到了分子水平。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规律中,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向亚分子和原子水平螺旋式上升,向认识生命本质的极限趋近。
生命形式丰富多彩,其表现背后却存在着共同的分子模式和原理。生命从细菌到人类,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有许多共同特点:都是用相同构造单元来建造成大分子、都遵从相同的遗传法则,既遗传信息从DNA经核糖核酸﹝mRNA﹞传到蛋白质、都用腺苷三磷酸(ATP)做为能量的载体。DNA中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病毒、细胞和许多生物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克隆技术、基因治疗的发展和应用、代谢控制机理的阐明、膜转运和转化过程的阐明、蛋白质构象与其生物活性之间关系的揭示、代谢和能量的产生与储藏、遗传信息的表达与精细调控、分子生物学、生理病理过程中信息、构象、调控和代谢的相互作用、分子病的提出(如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药物作用机理的许多研究,这些发现和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分子水平的医学研究和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分子医学也深入到今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之中,酶分子、抗原和抗体水平的测定是衡量病人是否有疾病及疾病程度的快速、精确和重要的指标(例如心肌酶、转氨酶、肝炎抗原和抗体等),并进一步为合理使用、研究和设计新药物提供依据,疾病的分子机理和早期诊断正在发展提高。细胞的发展分化、特化组织器官的形成、记忆的机理、肿瘤和艾滋病的机理和诊疗,生命的分子基础也为探索生命本质和新的挑战性课题提供了分子平台。 生命形态从厌氧生物转变到好氧生物,是生物进化的重大一步,因为有氧代谢(阳)比无氧代谢(阴)从葡萄糖中产生出的能量提高了18倍。脊椎动物演化出两种供养机理:循环系统和载氧分子(例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百)。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基团和铁原子共同构成具有载氧功能的单位。血红素中的铁原子可以处在亚铁(+2键价,阴)或高铁(+3键价,阳)两种不同的氧化态,相应的血红蛋白分别称为可结合氧的亚铁非极性内核,或极性内核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也能运载H+和NO,并受H+、CO2、NO和有机磷的调节,既通过蛋白变构相互作用调节其对氧的结合。变构相互作用发生在蛋白质中,它对控制和整合生物体系中的分子事件起着关健作用,具有开关作用、时差作用、反应方向的控制作用。H+、CO2、和NO,促进氧的脱去。这些调节分子结合到血红蛋白的不同部位上,不同部位之间又借助蛋白四级构象的变化进行分子内部的通讯。两条或多条肽链间的接触区域能放大或缩小以及传递构象变化于两蛋白亚基之间,因此,蛋白的功能特性使它对环境中的一些特定分子是敏感的,既在生物分子进化中,出现了一个能从环境中感受信息的生物大分子。血红蛋白是被了解得最清楚的变构蛋白质,它表现出至少三种已知的变构效应:①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协作型,表现为氧结合曲线的S形;②H+和CO2,NO 能促使氧从血红蛋白上脱下来,其生理重要性在于使氧能在代谢活跃的组织中释放的更多。③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性还受2,3二磷酸甘油酸(DPG)调节。血红蛋白的变构性质来自它的和亚基之间相互作用。T(紧张)型四级结构对氧的亲和性低(阴),R(舒张)型对氧的亲和力高(阳)。DPG,H+和CO2,NO均是通过稳定T型而降低氧的亲和性的。
酶是生物体系中的催化剂,它们都是蛋白质。酶具有高度专一性,有极大的催化能力,它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提高反应速度至少107倍,但并不改变化学平衡。酶可以被特异性小分子或离子抑制,表现出可逆性(竞争性)和不可逆性(非竞争性)抑制。生物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起源于静电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水作为介质对这些相互作用有显著影响。水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极性,既是氢供体,又是氢受体的能力和水的内聚性。静电因素、几何因素(底物构象变化)、诱导适合的实验测定结果提示这两个因素使催化至少按3600倍的等级加速催化作用。而酸碱度和温度对催化反应有极明显的影响。氢键或静电的键能约为3 - 7 千卡/摩尔,范氏键能约为1千卡/摩尔,室温(22°C)分子的平均热能为0.6千卡/摩尔,显而易见温度对分子键能有很大影响。氢键的重要特性在于其具有方向性。底物与酶结合的高亲和性、专一性是由于氢键所提供的精确方向。在有立体互补作用时,范氏键的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酶对底物的识别是酶的活性部位构象变化的动态过程。有些酶由其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的构象自发拆叠成独特的三维构象并同时获得全部酶活性;有些酶则由酶原(阳)裂解后才能形成有活性构象的酶(阴)。控制止血机理的血凝反应就是由一连串的酶原激活步骤并伴随逐级反应放大效应。显然,必须在地点、时间、和大小程度上精确控制组织、细胞酶的活性。生物膜也是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有机集合体,膜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通透性,使细胞与其环境相对隔离,膜控制着细胞与其周围环境的信息交流,用其分子泵或受体感受外部环境的变化或刺激,膜发生化学的或电的信号进行反应。因此细胞膜在生物通讯中起着中心作用。不对称性的膜内部具有流动性。温度可通过影响膜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比例、和胆固醇含量而影响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是膜蛋白镶嵌于膜中及膜蛋白构象和功能变化的基础。 太阳(光)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细胞要生存、生长或分化就要从环境中摄取能量和合成所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生物体系中两种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这两种反应分别由叶绿体和线粒体膜系统执行,膜上含有高度有序排列的酶和其它蛋白。这些活动反应过程是由许多高度整合的、相互交织的、精确控制的生物化学反应所进行和完成,这些反应总称为代谢。即使象细菌这样的简单生物,至少有上千种化学反应。最重要的代谢反应过程许多已经被阐明,而其调节的机理却所知不多。生物代谢经历漫长的自然选择,反应的设计是很精确、高效的,并有许多共同之点。细胞外发酵的发现,推翻了发酵作用是绝对离不开活细胞的教条论断,它打开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大门,新陈代谢可用化学进行研究。植物、真核微生物、和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c的构象相似。
代谢中,反应过程(数目)或步骤很多,但反映的类型却很少:例如氧化(阳)或还原(阴)。自由能是用以描述代谢作用的热力学概念,它是在标准状态(恒温恒压)下一个体系有用功能力的度量。体系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物质(阴),宇宙的其余部分的物质则称为环境(阳)。热力学第一定律定义为:能量守恒,即体系及周围环境的总能量是一常数。其重要特征是体系的能量变化仅决定于初始的和最终的状态,而与转变的途径无关。它不能预测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而热力学函数熵(s)是体系随机性或无序性程度的度量。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的是只有当体系及环境的熵之和增加时,过程才能自发地进行。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G)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它们的浓度。而千卡为能量单位(一卡等于使1克水的温度从14.5°C升到15.5°C所需的热量)。 ①只有当G为负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②若G为零,则体系处于平衡,不能发生净变化;③若G为正,则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需要输入自由能以推动反应。一系列反应的总的自由能变化等于各个步骤自由能变化的总和。热力学上一个不利的反应,可以被热力学上一个有利的反应〈例如由共同的中间产物偶联起来〉所推动。活性的生物(阴)需要继续不断地从外界(阳)输入自由能,其载体是ATP,其作用有三:细胞分子运动的机械功,分子和离子的主动转运,合成其它生物分子。这些自由能来源于环境,而这些运动及合成过程,使得生物体系保持在远离平衡的状态。在典型的细胞环境下,ATP完全水解可释放出的自由能约为12千卡/摩尔. ATP是自由能的主要的直接供体,具有高转换率,而非其储藏形式。分子运动、主动转运、信号放大和生物合成及分解等只有当ATP不断地由ADP再生时才能发生。ATP-ADP循环是生物体系中能量变换的基本方式,正常细胞的ATP/ADP比值维持在高水平上~500。而一个ATP的水解就能使偶联反应的平衡偏移108倍,或n个ATP分子的水解会使一偶联反应(或反应序列)的平衡偏移增加108n倍。因此,只要使一个热力学上不利的反应序列与足够数目的ATP分子的水解相偶联,就可使之变为热力学上有利的反应。在需氧生物中,燃料(营养物)氧化而合成ATP,在线粒体内膜上NADH电子载体传递链反应的电子最终传送给氧受体,伴随这种电子流动,ADP和Pi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在还原过程中,NADPH是主要的电子供体。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产生36个ATP,同时消耗12 个氧原子,P:O比值为3,其热力学效率为38%,或有62%的热力学被合成过程所耗用。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取决于对ATP的需要,ADP水平对其速率的调节称为呼吸控制。最简单的细菌细胞也有上千种相互独立的反应,显然,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整合反应必须受到精密的调节,而且代谢的调节又必须是灵活的,即可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代谢调节中一个重要手段是通过控制酶的数量(或浓度)和质量(或活性),其方式有对酶的合成或降解速率的控制、催化活性的控制、可逆性变构控制、反馈控制、共价修饰调节控制等。代谢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生物合成(阳)与降解(阴)途径总是不同的,细胞代谢的调节和灵活性也因区域化分而隔开。代谢的许多反应是由细胞内部的能量状态所控制,能荷是能量状态的指标,定义为:{[ATP] + ½[ADP]}/{[ATP] + [ADP] + [AMP]},其值在0~1之间。实验证明,高能荷抑制产生ATP的途径,并且促进利用ATP的途径(合成大分子的代谢增加),大多数细胞的能荷在0.85~0.95之间。 万物生长靠太阳,“天人合一” 表现为宇宙中物质与能量的运动,既能量在生命中的运动、反应模式和调控;其分子基础表现为光、电、水、气经食物链在生命中的变化和运动,生物体系中两种最重要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这两种反应分别由叶绿体和线粒体膜系统执行,叶绿体把光能经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把营养经呼吸作用转化为ATP,其形成过程是在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的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NADH被氧化产生3个ATP分子,而每一个FADH2被氧化产生2个ATP分子,电子最终被氧接受而生成水。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换成了跨越内膜的H+浓度的势能,这种势能驱动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反应,合成ATP,它是生物体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不灭,物质与能量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只是在不同的系统中和形式上转化。阴阳也应当是如此,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只是在不同的系统中和形式上进行转化。它从自然中来又到自然中去,在分子基础上“天人合一”形成“人与自然的统一或一致”。
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逐渐发展,微生物、生化、生理、病理、遗传等等学科的发展和许多核心途径的阐明实际上是多少代人连续地辛勤工作、努力奋斗的结果。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药大麻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它在《神农本草》上就有记载。人类对大麻的认识只是在近五十年才有了对其化学、药学和临床药效学较详细的研究和认识。从植物外源性大麻(四氢大麻酚,THC)的主要药理成分的分离、提纯、鉴定和应用,至人工合成性药品的制造,到发现人体内源性大麻成分的存在,以及大麻药理成分的详细受体作用通路和作用机理的揭示,大麻受体与腺昔环化酶的作用关系,与G蛋白的结合,以及大麻受体的克隆、纯化,受体拮抗剂的发现和发展,大麻受体基因动物的研究,大麻主要成分在肝内代谢产物比植物源性大麻更具有药效性,使人类对大麻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提示和证实各个器官、组织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存在也揭示机体系统调控的复杂性与精确性。
曾几何时,在神州大地,中医诊疗技术曾是防病治病的唯一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方法,中草药物是防病治病的唯一或主要资源。西医的发展、提高也非是一日之功;中医和西医在几百年前,几乎是在同一水平上;黄帝及历代名医师,即勤学敦敏,而有所发现;又勇于求索,而能够创新;当不知其解、未知其意时,勇于愿闻其道、其论、其故、其状。 中医也需要与时俱进、发展提高、吸收消化和应用现代所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现代医学又以细胞分子水平发展最为迅猛,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核心发展部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是“阴阳”,既体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现代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提高,宏观的整体性的发展应立足于局部的微观的基础发展,既整体系统应建立在各个局部的物质基础上;否则,无坚实物质基础的整体观大厦将是空中楼阁。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可为中医学借鉴的营养和知识、发展源泉和动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中医学应当理直气壮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发展和提高。
阴阳理论在世界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范围也在扩大,据调查有超过50%的美国医生认为将会应用“阴阳理论”在科研、教学和临床中,经PubMed*可检索出主题字有“yin yang(阴阳)”的众多文章,展示出“阴阳理论”在西医中各个水平上的初步应用,在分子水平上归纳分类有:例如命名为“阴阳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氧化还原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蛋白质修饰,糖基化,视神经锌指蛋白,血管紧张素,几丁质酶,p73促进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程序死亡,肿瘤坏死因子,组蛋白脱乙酰基酶(Sirtuins,见图1),过敏炎症反应,G蛋白受体激酶,蛋白磷酯酶,男性生殖细胞激酶,生物标记物,前列腺素,蛋白构象与功能,过氧化物歧化酶功能,肌动蛋白;在细胞水平上有:细胞分化,细胞发展,细胞周期,胚胎发展,肠上皮细胞,肝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决定簇的识别,线粒体功能,药物作用,药效试验,药物基因组分析,女性激素调节,染色体与性激素,遗传性,性别分化,基因组理论的应用;在组织器官水平上有:免疫,肿瘤,心血管,心脏功能,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病,干扰素、炎症和自发免疫性疾病,偏头痛,疼痛,老化,系统红斑狼疮,月经周期,迷走交感神经与心功能,针灸功能。说明“阴阳理论”已走向世界,正在被愈来愈多的现代西医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和水平上,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应用“阴阳”去揭示、解释和认识分子运动和疾病的规律和调控。
图1:引自“The Yin(阴)- Yang(阳)of Sirtuins” by Andrew Dillin and Jeffery W. Kelly in Science 2007, 317: 461.
根据前述,人类对事物本质认识的发展历程,既现代人类对宇宙、宏观、微观、对生命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上的认识,中医学基础理论核心的阴阳理论诠释伸展为:阳/阴,外/内,正/负,环境/人体,高温/低温,高氧/低氧,气/水,酸/碱,细菌/人体,人体/器官,器官/细胞,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浆/细胞核,蛋白质/mRNA,mRNA/DNA,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受体/效器,ATP/ADP,ADP/AMP,cAMP/cGMP,底物/产物,合成/分解,氧化/还原,激活/抑制,激化酶/磷化酶,磷酸化/去磷酸化,收缩/松弛,免疫增强/免疫降低,风湿病/艾滋病,生长/退化,生/死。基于上述发展中的中医学阴阳理论,中医学应当名正言顺地应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去发展、提高。而本文简要地对中西医学的回顾、综述、比较、和展望,期望能为中医学现代化发展和提高的大厦添砖加瓦。
*注:PubMed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所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系统,位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检索平台上。该系统通过网络途径免费检索包括MEDLINE在内的自1950年以来全世界70多个国家4300多种主要生物医学文献的书目索引摘要数据库,并提供部分全文链接服务。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图、表整理中)




中医现代化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革命概况
中医现代化进程中,基础理论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首先,关于气的概念,传统观念被革新为"三元-多元论",将气描绘为流动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1996年)。这一理论摒弃了旧有的单一理解,强调气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经络理论也经历了革命性的转变。1996年提出了分形经络解剖结构,它描绘的是非规则...

中医理论现代中医理论
现代中医理论以三个核心理念为基础,分别是整体观、辨证论治和相似观(分形观)。整体理念强调系统的视角,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部分。辨证论治则重视个体差异,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分形观则引入了现代科学的分形理论,对中医的传统藏象和经络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在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现代化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
阴阳理论,作为中医学的核心,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已在世界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分子到组织器官,阴阳理论被用于解释和指导疾病的治疗,展示了其在全球医学领域的价值。

中医现代化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革命概况
气概念的革命:三元-多元论气=信息,能量,物质流:三元-多元论气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1996年)是信息,能量,物质混合流统一体. 分形经络解剖结构,粗糙,非管,不平滑,细胞充填的自身调节-体液-神经调节的细胞群(细胞社会学)经络.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经络。细胞社会学...

中医学基础的现代理论
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中医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医“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或西医。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四个亚过程:技术的发展。理论的革新、思想的变革,学科的进步然而,战后年代很快表明,就连“...

中医现代化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
中医也需要与时俱进、发展提高、吸收消化和应用现代所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技术;现代医学又以细胞分子水平发展最为迅猛,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核心发展部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是“阴阳”,既体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现代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需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提高,宏观的整体性的发展应立足于...

中医现代化是什么概念?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玄学(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中医如果搞现代化就要用科学来取代玄学,那么中医理论就倒塌了,也就没有中医了。就如同西医已经现代化了,西方人抛弃了古代西医的哲学理论基础,发展成了科学医学,传统西医就不存在了。还有埃及医、阿拉伯医、印度医等等传统医学都是。打个比方,中医、...

简述中药现代化的概念以及《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
【答案】:中药现代化的概念: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手段相结合,遵循严格的规范标准,研制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中药现代化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

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定义是
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定义是如下: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现代化生产和临床应用等手段,使中药在保留其传统疗效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具体来说,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深入研究。传统中药学理论虽然...

中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中药讲究的是配比得当,粗细搭配,以五行相生相克为理论基础,注重的是天、地、人和自然的和谐,更多的是讲究调理与保养,使体内的五脏六腑、经、气、神归一。中药注重的是身、心的自然协调。而西药讲究的是病理学,更注重物理方面的治疗。西医自始至终都是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生产、而中药则很难...

鱼峰区14763012287: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有哪些?
蒋谦择泰: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简史:气三元-多元论

鱼峰区14763012287: 中药如何走进现代化 -
蒋谦择泰: 首先,如果把这个理解成脑筋急转弯,会有很多有趣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一步步走.如果要探讨中药现代化发展问题,就有点大了,而我的答案也是一步步走.不用看的太远,只要走,当然方向要对,不要局限于中药本身,西医的一些东东可以拿来应用,尤其一些方法和思维.也不要丢了中药的精华和思想.就是常说的: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及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其实这个不是套话,中药为何为中药,因为是在中国应用,尤其坚实的临床基础,而这,正是指导我们认识他们的一个窗口.按西药的一套方法,对中药加深认识,当深入到细微,也就弄明白中药的基础了,也就进入现代化了..

鱼峰区14763012287: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
蒋谦择泰: 中药要想发展,首先中医理论要有所建树,有所发展.加之以实践,得到临床上的验证,中药才能走向现代化.单说中医理论要发展,肯定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设备,现代化的设备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所以想要知道现代化的中药发展方向,看看现代化的科技发展方向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因为中医的发展方向不是绝对的.

鱼峰区14763012287: 谈谈中药现状的认识及现代中药发展方向的理解 -
蒋谦择泰: 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心中的理想.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中药的现代化之路.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更加掀起了中医药学者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热情.然而如何才是中药现代化的发...

鱼峰区14763012287: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中医哲学观的新发现 -
蒋谦择泰: 第三中医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观).医学发展到今天,似乎迷失了其本源的东西,现代中医理论与传统中医理论研究的脱节,导致了各学派之间的分歧.粗略的分类可把当今中医流派分为:传统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化中医、民间中医四类,...

鱼峰区14763012287: 中医学为什么要开展实验研究与发展 -
蒋谦择泰: 中医学主要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而其学科的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四诊八钢.而这种理论的基础根本与现代科学背道而驰,或者说现代科学还未达到认识中医学理论的高度,造成了中医中药与其他化学生物等边缘学科完全脱节,根本不可能上升到实验研究的高度.而随着近年来中西医学科的相互结合渗透,从而出现了利用西医学科实验研究去破解中医的不解之谜成为可能,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中医学开展以西医为理论基础的实验研究课程,从而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实验研究之路,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医发展.

鱼峰区14763012287: 中医基础理论的革命概况是什么?
蒋谦择泰: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革命概况气概念的革命气="信息,能量物质"流——三元-多元气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1996年)是"信息,能...

鱼峰区14763012287: 如何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
蒋谦择泰: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可以说现在中医临床的治疗思路、方法都与《黄帝内经》的临床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元时代医家张子和说:“《黄帝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素问》、《灵枢》的162篇原文不单是医学理论的基...

鱼峰区14763012287: 中药要如何发展? -
蒋谦择泰: 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海外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中药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药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2017 年开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响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药利润增速维持在10%-30%...

鱼峰区14763012287: 中医现代化,都包括什么内容?怎样使中医现代化? -
蒋谦择泰: 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的医疗器戒为中医提供检查作为中医诊断依据,所谓的检查医疗器械是自然科学,不是西医的所独有的,而是共有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