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者无使为积威的有关作文

作者&投稿:红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文言文翻译~

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其中“使”是使动用法,“为国”是治国 ,“劫”就是胁迫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苏洵的《六国论》。原文段落如下: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扩展资料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相传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于是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闭门潜心读书,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千言。
嘉祐间,得当时名盛一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他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有所不满。
为文擅长策论,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奔腾驰骋,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很有战国纵横家笔意。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行世。

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借六国破灭的教训,说明赂秦的弊端。同时,也表明秦国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接受六国贿赂,从一点一滴积累所致。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告诉我 们一个道理:人的一生离不开积累。学者,因积累而知识渊博;仕者,因积德而深得民心;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因积累经验和教训,创造了许许多多人文奇迹;一个国家更是凭借人力、物力的积累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再说,人生因积累当会变得多姿多彩。
翻开历史得知:汉代李广将军为官清廉,因立功得到朝廷的赏赐,他就将所得之物分给他的部下,就连食品也与士兵分享。而李广家中一贫如洗,但他在将士面前从不言及家产一事。李广带兵打仗,遇到粮食短缺,或者缺水的时候,他总是先人后己。例如,战场上缺水,当士兵还没有完全喝上,李广将军决不上前一步;如果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他一口也不尝。因为,李广平时宽厚待人,爱兵如手足,与上下左右积下了深情厚意。所以,士兵特别爱戴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旦上了战场,战士们个个杀敌勇猛,为他所用。从李广身上我们看到了积累人情的力量。难怪只要李广将军带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李广将军厚德载物,带来成功的结果,但是,历史上好多失败的例子,又无不说明是从一点一滴的坏事积累起来,最终走向反面的。历史上,六国被秦国吞灭的历史教训就是如此。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借六国破灭的教训,说明赂秦的弊端。同时,也表明秦国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接受六国贿赂,从一点一滴积累所致。
由“储蓄”我联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教授和他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思想。其中有一位学生觉得取得杰出科学成就的人不同凡响,我们永远也达不到那种境界。那位教授听了他的话后,耐心启发他说:“只要你坚持不懈,每天不间断地比别人多付出两个小时的读书学习,对所确立的课题做深入实际的研究,那么,三年或五年之后,你一定在某个领域取得发言权,成为行家里手的。”当三年之后,那位学生果然圆满的拿到了硕士学位,再过三年又拿到了博士学位。那位学生真的成了正果。无庸置疑,积累的力量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古人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只要坚持,不断积累,水滴就能使石穿,铁杵也能磨成针。人生就是储蓄,储蓄就像沙漠绿舟――骆驼一样,为了走出荒漠,度过难关,达到胜利的彼岸,就得在平时多积累“驼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翻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出处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可翻译为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这句话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2、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翻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翻译是什么_百...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句文言文可翻译为: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这句文言文是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翻译是什么?
翻译为: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原文节选: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
被动句。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出自宋代苏洵《六国论》,部分原文: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的...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翻译
在苏洵的政论文《六国论》中,他强调治理国家者应避免落入“为积威之所劫”的境地。文章深刻剖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揭示出“弊在赂秦”的关键。通过对比贿赂秦国的后果,苏洵指出,即使不敌秦的强大,只要不妥协,仍有战胜的可能。他痛斥了诸侯国的软弱,如齐国与秦交好而不援助他国,导致最终的衰亡...

“为国着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载”翻译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原文中的这句话是:“然而,为了使有志于革命的人不致为积威所劫,这件事是值得努力的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志于革命的人,不要被强大的压力所胁迫,而是要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是六国论的中心句吗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是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论在第1段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即中心句: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即“赂者”和“不赂者”,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赂秦”的国家因“赂秦”而“力亏”;不赂秦的国家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不赂者...

苏洵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宋代·苏洵《六国论》 六国论 宋代: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

无国者无使为积威的有关作文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借六国破灭的教训,说明赂秦的弊端。同时,也表明秦国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接受六国贿赂,从一点一滴积累所致。由“储蓄”我联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教授和他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思想。其中有一...

磐安县19426571745: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现实意义.300字左右即可 -
禾侄藿香: (1)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2)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

磐安县19426571745: 引用《蜀道难》的素材写一篇作文 -
禾侄藿香: 一提到作文,就有学生感叹“赤手空拳难敌虎,家徒四壁羞待客”.思考作文材料可谓绞尽脑汁、搜遍枯肠.其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语文课本加上读本,已成为了一座作文素材的宝山,很多都可以活学化用.巧用课本中的素材,对于提高...

磐安县19426571745: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禾侄藿香:[答案] 作为一国之主的人,不能使(自己)因为(对方)积累下来的威慑而胆怯.(直译) 意思是国王不能因为敌人过去的强大而害怕.

磐安县19426571745: 以《吴川市的冬天》为题,写200字左右的作文 -
禾侄藿香: 1冬天的景色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早上...

磐安县19426571745: 十篇100字左右有名的古文 -
禾侄藿香:[答案] 1.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4).为(25)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26)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27)秦,而犹有可...

磐安县19426571745: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禾侄藿香: 作为一国之主的人,不能使(自己)因为(对方)积累下来的威慑而胆怯.(直译) 意思是国王不能因为敌人过去的强大而害怕.

磐安县19426571745: 六国论文章最后归结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历史教训谈谈其深意及作用(结合第4,5段及背景) -
禾侄藿香: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点睛之笔,它照应了开头的弊在赂秦,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是直接对北宋当权者的进言. 作者根据上文的论述,进一步提出设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六国如能结成统一战线,拧成一股绳,一致抗击暴秦,是完全可以使“秦人食之不得下咽”的.那么,为什么没有能够这样做呢?根子就在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历史的教训也在此.所以作者在“呜呼”“悲夫”的反复惋惜、慨叹声中,用泛称的口吻提醒“为国者”,不能重蹈六国的覆辙,“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作者是借史论政,用类比的方法讽谏北宋统治者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和的政策,希望以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为鉴戒.

磐安县19426571745: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禾侄藿香:[答案] 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使 是使动用法.为国是治国 劫就是胁迫的意思】

磐安县19426571745: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何意?
禾侄藿香: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磐安县19426571745: 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树龄有400多年.当初一株树苗,经历风雨的摧残,长成了一颗巨树,被一群小虫攻击结束生 -
禾侄藿香: 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