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

作者&投稿:店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魏历经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于439年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100多年北方16国割据局面,北朝从此开始
公元471年,元宏即北魏帝位,是为孝文帝,当时年仅4岁。由于孝文帝年纪太小,由祖母冯太后临朝执政,并尊冯太后为太皇太后。冯太后尽管在生活上淫荡不贞,但却是一位颇有才能的政治家。在她的主持下,北魏进行了重大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限制了地方豪强势力,扭转了北魏国力衰微的局面。冯太后死后,孝文帝把北魏的改革推向了更高的阶段,使衰弱的北魏又逐渐强盛起来
魏孝文帝的改革,包括实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以及迁都和汉化。其中,尤以迁都和汉化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孝文帝以前,北魏的官吏是一律不给俸禄的。中央官吏可以按等级,分享缴获的战利品,或是受到额外的赏赐;地方官吏不同,他们只要上缴规定的租税赋役以外,就可以在其管辖的范围内,任意搜刮、不受限制。有一次,太武帝拓跋焘要出征,向老百姓征调毛驴,驮运军粮。这件事由公孙轨负责。公孙轨下令,老百姓交上来的毛驴,只有每一头加上一匹绢,才能接受。公然索要贿赂。当时,人们都说:驴子没有好坏,背着绢就是壮驴
官吏如此贪赃枉法,不能不激起人民的反抗
针对这种情况,孝文帝在484年6月,下决心实行俸禄制。他规定:每户征调3匹绢,2石9斗谷,作为百官的俸禄;同时,制定了严惩贪官污吏的法律。规定:官吏贪赃1匹以上的绢就要处以死刑。俸禄制实行以后,虽然增加了人民的赋税,但与以前放纵官吏们贪污掠夺相比,对人民还是有利的。正因为如此,俸禄制遭到一部分惯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们的反对。孝文帝改革意图坚决,对这些人进行了严厉打击,先后处死了地方刺史以下的贪官污吏40多人,使北魏的吏治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公元485年11月,孝文帝和太皇太后,采纳给事中李安世的建议,实行均田制,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男子15岁以上,给露田40亩,妇女20亩,一夫一妻60亩;男子还给桑田20亩,在不适合种果木的地方,男子给露田40亩,妇女5亩;露田是私有田,可传给子孙,也可以买卖其中一部分;奴婢和良人也一样给露田,一头牛可给田30亩。此外,新定居的户主,还给少量的宅基田
均田制不是平分土地。对于地主来说,是承认他的土地占有权,又限制了他们兼并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既承认他们已有的小块土地,又鼓励他们开荒;对于那些流浪者来说,则给他们自立门户提供了条件
公元490年9月,太皇太后驾崩,24岁的孝文帝亲掌朝政。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心进一步改革。现在,改革的重点在于汉化。孝文帝很聪明,在他的祖母冯太皇影响下,也读了不少书,对汉族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他知道,要使北魏富强,必须抛弃民族偏见,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由于地处边塞,既不便于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的联系,又不便于进攻南朝,对控制中原和推行改革都是障碍,于是,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迁都是件大事,关系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切身利益。他们大多留恋旧都的田地财产和奢侈的生活,害怕迁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强烈反对迁都。孝文帝为了达到迁都的目的,定下了一条妙计
493年8月,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30万渡过黄河,9月进驻洛阳。孝文帝带领大臣们参观洛阳西晋宫殿的遗址,他面对这满目荒凉的景象,对大臣们说:西晋的皇帝没有管理好国家,致使国家灭亡、宫殿荒芜,看了真让人伤感
他触景生情,朗诵起诗经中黍离这首诗来
黍是谷子,离是指植物长得很茂盛的样子。据说,当年,东周大夫回到西周的镐京,看到旧日宫殿的遗址,种上了茂盛的谷子,感到十分哀伤,就写下了这首诗
此时,洛阳秋雨连绵。文武百官本来就不愿南征,现在,他们面对连绵惨淡的秋雨和残败破落的宫殿,心情十分沉重。原来,几十年前,北魏太武帝曾以10万大军南征,结果,被宋军打得大败而逃,伤亡大半。从此南征成了他们最感可怕的事情。这一出戏演得很出色,孝文帝南征是假,迁都是真。他针对大臣们不愿继续前进的为难情绪,便下令三军,继续往南进发
大臣们听了,就纷纷跪倒在马前叩头,请求皇帝不要再南征了。孝文帝乘机说道:这次南征,兴师动众,不可无功而返。不南征,就迁都
并且下令:愿意迁都的站在左边,不愿迁都的站在右边。文武百官听了,权衡一下南征与迁都的利弊,觉得还是迁都为好。于是,所有随军贵族和官吏都站到左边去了。一时间,停止南征的消息传遍了全军,大家都高呼万岁!迁都洛阳之事,就这样决定了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就开始大力推行汉化政策。首先,他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结婚,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孝文帝把拓跋氏改成元氏;把丘奚氏改成奚氏;步陆孤氏改成陆氏;达奚氏改成奚氏他还带头娶汉族大姓女子为皇后、妃子。并且,给他的弟弟们娶汉族大姓女为妻室,还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范阳卢氏,一家就娶了3个公主
孝文帝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人服装,孝文帝亲自在光极堂给群臣颁赐了汉服的冠服,让他们穿戴
再次,禁止说胡语,要求鲜卑族改说汉语。他规定:30岁以上的人,由于说话的习惯已久,可以慢慢改;30岁以下的人,要立即改说汉语。并严厉规定:在朝廷当官的人再说胡语,就要降爵罢官
对这些改革,顽固守旧的鲜卑贵族当然不满意。他们暗中勾结起来,煽动皇太子元恂发动叛乱。元恂打算乘孝文帝出游嵩山的机会,偷偷逃回平城,依靠守旧派占据平城搞分裂。孝文帝在去嵩山的路上得知这个消息,立即派人把元恂逮捕起来,亲自用鞭子打了他一顿
并将太子废为平民,囚禁起来;过了些日子,又把太子毒死了。正是因为平定了这场武装叛乱,孝文帝的改革才得以推广。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
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有哪些?魏孝文帝在迁都之后,为了清除鲜卑族与汉族间在语言上的隔阂,解决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达到长期统治汉族人民的目的。制定了禁胡服,禁鲜卑语的政策,“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延,讳者免所居官。”同时还规定“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依汉志为之”。公元496年,决定...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孝文帝...
1、改革重点 第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2、措施:1)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2)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3)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4)官员及家属...

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他的改革到底有何特殊?
北魏的孝文帝通过改革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主要在于其改革官制、迁都洛阳、逐渐汉化,推动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稳定和逐步发展,对民族融合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生于公元467年,汉名元宏,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在位28年,通过整顿吏治,改革官制稳定了政治基础;通过...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有什么重大影响?
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魏书·任城王传》),这段话清晰表明:为了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改变本民族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迁都到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去,而洛阳是中国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迁都以后,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有...

孝文帝是怎么迁都的
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我整理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北魏孝文帝是一代贤明的君主,我们都知道孝文帝最大的成就就是汉化改革了,之后有助于...

如果没有六镇起义,历史会怎么样呢?
六镇起义,是北朝的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六镇起义的发生,追根溯源在于魏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今天看来,魏孝文帝的这一举措重建了北方文化中心洛阳,并使鲜卑族逐渐融入华夏,为隋唐以新华夏族重新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有巨大的阻力,更何况是整体汉化,六镇起义得根源便是迁都洛阳...

魏孝文帝将自己的鲜卑族全盘汉化的原因
在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数十年的和平发展,北魏在人口、生产和经济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然而在公元494年,魏孝文帝从山西平城迁都到汉族人比较集中并且汉文化基础较好的洛阳,并实行一系列带一定强制性的措施和政策,促使鲜卑人汉化。他规定鲜卑人只能讲汉语,不能讲鲜卑语;穿汉服不能穿鲜卑...

魏朝孝文帝迁都得影响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他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明果断,曾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在她的熏陶下,成长为汉文化忠实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第二阶段改革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

武江区1732703542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
道咽易可:[答案] 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

武江区17327035424: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
道咽易可:[答案] 略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1)迁都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

武江区17327035424: 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
道咽易可: 孝文帝迁都前后,还颁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 ①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人和汉人结婚.孝文帝把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达溪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把汉族的高门世族列为甲...

武江区17327035424: 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措施有哪些? -
道咽易可: 1、禁胡语,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2、改汉姓,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3、尊孔子,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

武江区17327035424: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和他的改革? -
道咽易可:[答案] 一、褒扬肯定.认为他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进步. 应该说,孝文帝的全盘汉化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也是他不得不采取的改革方略. 二、褒贬兼而有之.在肯定拓跋宏汉...

武江区1732703542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 -
道咽易可:[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②③④.所以选D.

武江区17327035424: 迁都洛阳,促使民族融合的著名改革是?
道咽易可: 孝文帝改革改革概述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

武江区17327035424: 孝文帝改革和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影响
道咽易可: 洛阳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一生最重要的功业之一.作为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这一举措体现了一代帝...

武江区17327035424: 秦朝的改革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道咽易可: 历史作用: 孝文帝迁都后,便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是:第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第二,禁止用鲜卑语,改说汉话;第三,改鲜卑复姓为汉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第五,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革除鲜卑旧制. 1.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2.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3.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4.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武江区1732703542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穿汉服,学汉语等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
道咽易可: 其一北魏孝文帝喜爱汉文化,其二措施促进南北人群融合,民族融合.学汉语,由于定都洛阳当时的汉语并不是现在的普通话,而是河南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