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小儿辩日和北人食菱两篇文言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作者&投稿:嬴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了北人食菱文言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1、做人 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要不耻下问,多学多问才能增长知识
3、要不断学习,增长自己的见识。
反:不懂装懂只会自食其果(滥竽充数。。。)

我们从孔子那里知道了。做人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两小儿知道了。要有探索精神。

两小儿辩日的启示是:说明为了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学习孔子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北人食菱的启示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如果你认为好,记得给我加分哦!

两小儿辩日的启示是:说明为了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学习孔子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北人食菱的启示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

为了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学习孔子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解释
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道理
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辨别,护其短处

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有事实求是的态度,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读了两小儿辩日和北人食菱两篇文言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两小儿辩日的启示是:说明为了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学习孔子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北人食菱的启示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如果你认为好,记得给我加分哦!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的什么形成了鲜明的
强不知以为知:勉强不知道的为知道的,比喻明明不知道还要逞强装懂。为贬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为褒义。

北人强不知以为为知的态度与 两小儿辩日 中的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_百 ...
与两小儿辩日中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者还可以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们现在就在复习,老师每天都给我们讲解这些的答案。

北人啖菱中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于《两小儿辩日》中的什么形成对比_百度...
北人食菱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形成对比

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摘抄一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朝代:先秦 作者:列御寇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哪里有好的文言文阅读题,急求~·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

简单也有寓意的课外文言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

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个故事,30个以上
北人啖菱——不懂装懂 执竿入城——自作聪明 祁奚荐贤——任人唯贤 精卫填海——持之以恒 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 两小儿辩日——学无止境 李广将兵——多多益善 卖油翁——-熟能生巧 贾人渡河——言而无信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螳螂捕蝉——目光短浅 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郑人...

文言文88篇七年级答案
帮助的人:33.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七下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开封县18050615623: 读了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启发? -
务谭升迈:[答案] 孔子:谦虚 大度 我们要学习他那种精神 两小儿:善于观察 我们也要学习.就 这样啦 你七年级啊?我8 年级哦!

开封县18050615623: 读《两小儿辩日》有感450字 -
务谭升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我读过《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后,受益匪浅.这篇文言文讲了孔子去东方游学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

开封县18050615623: 读了《两小儿辩日》 让人明白了什么? -
务谭升迈: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

开封县18050615623: 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读出了什么道理呢?
务谭升迈: 通过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注意实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也不要只强调一点,以偏概全的道理 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 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3.而从孔子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名赫赫,可是依就敢于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可以说是谦虚的表现,这是作为大家的风范. 4.就问题本身而言,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就是说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话,就必须认知其中的规律,这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过程.

开封县18050615623: 北人食菱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的“ ”形成对比 -
务谭升迈: 北人食菱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形成对比

开封县18050615623: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
务谭升迈: 我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后,受益匪浅. 《两小儿辩日》也是篇文言文.它写了孔子在游学时看到两个孩子争论的故事.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的观点:另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太阳里人近的观点....

开封县18050615623: 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有什么感悟呢
务谭升迈: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祝你万事如意

开封县18050615623: 通过学习两小而辩日知道了什么 -
务谭升迈: 读了《两小儿辩日》,我知道课文写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开封县18050615623: 读《两小儿辩日》的感想400字 -
务谭升迈: 两小儿辩日》写孔子东游时,看见两个小孩在争吵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的问题,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和不一样的理由,各持一方,谁也不肯让步,于是问孔子,孔子也不能作出明确的判断.看到这里,让我的心在深思里翱翔. 在这里...

开封县18050615623: 读了两小儿辩日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 -
务谭升迈: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