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有关佛学的文章,散文论文都可以。字数在一千到一千五左右,要是有文学色彩最好!

作者&投稿:官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篇一千字左右的论文(可在网上找)~

雨果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有资格居于文学庙堂高位的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流作家中,也许只有雨果一人同时在诗歌与小说这两个领域里达到了如此高的成就。他这种双强项兼备的优势,是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这些大师也难以企及的。
作为一位小说家,雨果创作规模之巨大、成果之丰硕,又足以与所有那些以小说而名垂千古的巨匠比肩而立。他的五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与《九三年》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说,共有三百多万字的篇幅,与狄更斯、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量几乎不相上下,仅次于巴尔扎克与左拉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与《卢贡·马卡尔家族》。但他的《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作为独立的巨制鸿篇,不论就其篇幅规模与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范围而言,无疑都超过了巴尔扎克、左拉的系列小说中任何一部独立的名篇。

19世纪以后的小说领域从来都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占压倒优势的天地,从人类文学思潮流派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小说几乎可以说是被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赶下了文学的历史舞台。但时至今日,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各种文学潮流汹涌澎湃的冲击,仍然巍然屹立,如岁月江河中郁郁葱葱的巨岛,现在仍在人类文化生活中占有着一个大的份额,保持着一个重要而崇高的地位。而雨果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则无疑将相当主要地以他的小说而长存不朽,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小说创作的一个奇迹。

浪漫主义小说一般总是以不同凡响的奇特想像而引人入胜,雨果在小说创作上,开始就是以想像为本,靠想像起家的。这主要表现在他最初的小说中。雨果于1819年,当他只有17岁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布格-雅加尔》。1821年,他又开始写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冰岛凶汉》。1823年,他已经是一位出版了两部小说的作家了。这两部小说既是当时文学时尚的产物、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产物,也是雨果在而立之年幼稚、不成熟的结果。不论是哪一种根由,最后到小说里,都归结为一种奇特的近乎怪诞的想像。

法国大革命恐怖年代之后,人们刚从噩梦般的可怕岁月里解脱出来,都乐于在文学阅读中忘却现实,乐于阅读那种充满奇特的事件、刺激性场面与炽烈热情的小说。于是,19世纪初时,在法国刊行的小说,有时每天竟多达五六种。这些小说基本上都是故事怪诞、情节离奇、场面恐怖而又不乏神秘主义的作品。这就形成了一股想像泛滥的文学之潮,这股潮流又加上常以怪异恐怖为内容的英国黑色小说在法国的影响而声势更大。尔后,英国与德国的感伤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又相继涌入法国,造成了文学中对感伤忧郁情调的爱好与追求。夏多布里盎的两部小说《阿达拉》与《勒内》就因满足了这种文学阅读心理而风靡一时。雨果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与文学氛围里起步开始小说创作的。既然他创作第一部小说之前仅仅三年,还曾经在自己的写作练习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我要么成为夏多布里盎,要么什么也不是。”那么他初期小说的格调就不言而喻了。

在20岁年纪就写出了两部小说的雨果,实际上并不具备小说有所必须具备的必要的生活经验,不论是对《布格-雅加尔》所处理的1791年法属殖民地圣多明各黑奴暴动题材,还是对《冰岛的凶汉》所处理的冰岛的黑色题材,他都不可能具有直观的认识与感性的体验。这样,他就只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去进行挖掘,只能求助于推测的悟性与想像的能力以及从一些杂书中所获得的对异域的知识,再加上上述两种文学时尚与潮流的影响,读者在他最初两部小说中所看到的基本上也就只有两种成分,即主观想像与主观感情了。在《冰岛凶汉》中,主观想像是离奇怪诞的,并且带有浓厚的黑色的恐怖的色彩,以至著名诗人拉马丁对它作了不以为然的评论:“我觉得这部书太可怕了。”并惋惜作者没有“把色彩涂得平和一些”;在《布格-雅加尔》中,尖锐的社会冲突的背景上,一个黑奴对女主人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阿达拉》式的夸张的感伤。

丰富的想像对小说创作绝非坏事。一个17岁青年只花了两个星期就写出了《布格-雅加尔》,无疑在想像力上具有非凡的优势,如果知识、阅历经验的增长,能把狂热的想像力节制在一个相对合乎情理的程度上,如果在艺术创作中日益深化的对美趣的感受,把想像力的泛滥所可能带来的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恐怖刺激的杂质加以沉淀,杜绝像《冰岛凶汉》中强盗就着骷髅喝“海水与人血”这样一种可怕的臆想,那么,他的想像力就会成为雄健的翅膀,载着他飞向艺术的辽阔高远的天空,使他日后一系列小说作品中,竟有了那么多的奇思妙想。

假若雨果仅靠想像力来维持他的小说创作,他是远远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伟大,这样居于世界浪漫主义小说殿堂的首席高位的。雨果作为小说家,强有力的另一个方面,就在于他对现实的关注、对现实经验的重视与最大的限度、同时也是最佳方式的运用。当他在阅历经验方面几乎是空空如也的情况下写作初期小说的时候,他就很善于利用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与经验,甚至在《冰岛凶汉》这样一部充满恐怖想像的小说里,他也在小说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中,填进了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对未婚妻阿黛尔·富谢真实的热恋感受。对于这部小说,他曾经自白说:“我感到心里有许多话要说,而不能放到我们的法国诗句里去,因此,着手写一本散文小说。我的灵魂里充满着爱情、苦痛、青春,我不敢把这些秘密告诉他人,只得托之于纸笔。”

这样,在这部明显具有离奇可怕成分的小说里,就也蕴藏着非常真实的成分,即感情的真实,感受的真实,因而,它有别于胡编乱诌的黑色浪漫小说。

雨果是一个从来不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者,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现实社会的感受愈来愈敏锐,他介入现实社会的程度愈来愈深,这对他的小说创作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紧接着他最初的小说创作,他对现实的认真关注、他把十分真实的现实生活内容融进自己小说形象的努力与才能,便很快显露了出来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说这种发展有一个飞跃的话,那么《死囚末日记》与《克洛德·格》这两篇小说就是飞跃前的准备、飞跃前的起步。令人惊奇的是,一位曾经几乎完全沉溺于想像与推理的浪漫型的青年作家,竟然这样快又写出了两部完全属于纪实风格的作品。前一部小说的写作完全出于对死刑这个非常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的严肃思考以及力求对这个社会问题发挥具体作用的意图,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小说,而对监牢中的悲惨阴暗与一个死囚在狱中的生活与痛苦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则也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后一部小说甚至是完全以真人真事为题材,表现一个善良工人因饥寒交迫犯了一次偷盗而被不公正地判处长期监禁,后又因在监牢中受到狱吏的残酷虐待而被迫杀人,最后被送上断头台的悲惨事件。事件的过程与人物的变化完全是以纪实的手法写出来的,杜绝了一切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成分。在这里,作者通过一个故事来提出一个社会问题的意图远甚于对艺术形式的关注。

至此,雨果在进入他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之前,就以他的初期作品非常清楚地显示出了他双重的倾向,即浪漫的倾向与现实的倾向;同时也有力地证实了他的两重的才能,即主观想像、主观夸张、主观渲染的才能与观察现实、把握现实、摹写现实的才能。身上有了这双重倾向的结合,有了这两种才能的并存,小说创作的灿烂辉煌就指日可待了。而雨果成熟时期的小说创作,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与《九三年》,正是以浪漫主义跟现实主义结合为其重要特色的。







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今年是他诞生200周年。法国把今年命名为“雨果年”,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等18家文化机构,于今年1月5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这些都充分表明雨果至今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雨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1。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2。他在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和重要作用;3。他的作品在政治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浪漫主义是法国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雨果以他的剧本打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用理性压制感情、只歌颂王公贵族的清规戒律,提出了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进行对照的审美原则,使爱情压倒了理性,最终推翻了古典主义的统治地位。他的浪漫剧《欧那尼》在1830年上演的时候,拥护古典主义和支持浪漫主义的两派观众在剧院里大打出手,史称“欧那尼事件”,这就是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27岁的雨果也因此成为浪漫主义的领袖。此后浪漫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分化,可以说19世纪的其他流派都是由浪漫主义派生出来的。例如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等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原来都是浪漫主义者;就连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左拉,他早期和晚期的小说也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正因为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等文学流派的交替更迭、各放异彩,19世纪的法国文学才为人类的文化宝库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著和精彩的篇章,而如果没有雨果和他领导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

浪漫主义戏剧在40年代盛极而衰,于是小说代替戏剧成为浪漫主义的主要体裁。法国浪漫主义的小说有四种类型:1。雨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小说;2。大仲马的通俗小说;3。乔治·桑的田园小说;4。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四类小说各有特色,但是以雨果的小说最为重要。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虽然拥有最大量的读者,但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高,只能算是优秀的通俗小说。乔治·桑和凡尔纳的作品以理想或幻想为主,与社会现实关系不大。只有雨果怀着济世救民的崇高理想,试图用人道主义精神去拯救世界,才创作出了《悲惨世界》那样的杰作,赋予了浪漫主义文学以新的生命力。所以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兴起和繁荣,与雨果本人在创作上的重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雨果创作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他的作品配合了现实的政治斗争。从卢梭到萨特,凡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更不是为了消遣而写作的。这些作家之所以创作,目的在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至少也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雨果早期的小说《巴黎圣母院》(1830)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叙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的故事。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街头卖艺,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对她心存邪念,指使圣母院里奇丑的撞钟人卡西莫多劫持了她,结果她被弓箭队队长费比斯救出,并且成了他的情人。弗罗洛出于嫉妒,乘他们幽会时刺伤了费比斯,并且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使她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怀着爱慕之情,在行刑时把她抢救到圣母院里藏在钟楼上。弗罗洛在再次威逼爱斯梅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官兵去行刑。卡西莫多出于义愤,把弗罗洛从钟楼顶上推下来摔死,自己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墓地自尽。小说在政治上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虚伪和黑暗,抨击了封建司法制度的不公和残酷;在艺术上则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弗罗洛心如蛇蝎,而外形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善良高尚,人物性格的夸张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雨果后期的作品与现实的结合更加紧密。拿破仑第三复辟以后,他被迫在国外流亡了19年,在流亡期间写出了《小拿破仑》等珍贵檄文,以及《惩罚集》、《凶年集》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专制统治、歌颂光明和进步的斗争号角,从而成为法兰西不朽的民族诗人。而他历时16年才完成的巨著《悲惨世界》,则完全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人公冉阿让由于偷了一片面包而在牢里被关了19年,出狱后在宽大为怀的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下改过自新,改名为马德兰。他发财致富后乐善好施,当上了市长,并且拯救了沦为妓女的女工芳汀。这时警方断定一个小偷就是冉阿让,他为了不连累别人就挺身而出,在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后被捕,芳汀因此惊吓而死。后来冉阿让利用抢救一个海员的机会假装坠海死去,在经历了无数苦难之后,他终于把芳汀的私生女柯赛特抚养成人。小说通过对穷人苦难的真实描绘,对社会的黑暗和司法的不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宣扬了仁慈博爱可以杜绝罪恶和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正如他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羸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愚昧和穷困,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的。”惟其如此,《悲惨世界》才堪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才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雨果的创作道路长达60年之久,几乎贯穿了整个19世纪。他在生前出版了19卷诗歌,身后又经人整理出版了6卷,总共约有22万行、1000多万字。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共有300万字之多。他写了9个剧本,还有10多卷政论、随笔和游记。因此在法国人的心目中,雨果是一位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而我国读者则与法国人相反,往往认为雨果是一位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因为一方面,我国从20世纪初就开始介绍雨果的小说,他的《悲惨世界》早在“五四”时期就译成了中文。解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等小说都被再版或重译,《悲惨世界》不仅有好几个译本,还有电影和电视剧在我国上演,因此他的名著在我国读者广为传诵、人所共知。另一方面,雨果在诗歌和戏剧方面虽然成就卓著,但是中译本很少,再说诗歌和戏剧的读者本来就比小说的读者少得多,所以雨果在我国被认为是个小说家是并不奇怪的。

在写作的同时,雨果也把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付诸行动。1861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以后,他发表了著名的抗议信,愤怒地谴责了侵略军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径。巴黎公社失败以后,他呼吁赦免公社战士,开放自己在布鲁塞尔的住所供社员们避难。正因为如此,雨果才在法国人道主义传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中世纪的人文主义精神使人们摆脱了神权的桎梏,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应该享有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法国大革命则是实践这一理想的尝试。雨果倡导的人道主义,正是继承了这种进步传统,并且通过罗曼·罗兰等作家继续传之后世。在今天的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还在为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等最基本的人权而斗争,雨果所说的贫穷使男人道德败坏、饥饿使女人堕落的状况,还远未得到根本的改变,所以雨果毕生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进步的现实意义,依然值得发扬光大。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当然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十段经典散文片段
1、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旳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3、陈从周《说园》片段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4、梁实秋《雅舍》片段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浓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傍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惧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5、冰心《图画》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6、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字是葛兰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Byron’s Pool”——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这是上游;下游是从骞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那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7、周作人《乌篷船》片段
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筋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偁山下,本来可以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寒,善自珍重,
不尽。
8、张恨水《读书百宜录》片段
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
菊花满前,案有旨酒,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
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集。
大雪漫天,炉灯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
偶然失意,颇感懊恼,徘徊斗室,若有所悟,即宜拂几焚香,静坐稍息徐读楞严经。
银灯灿烂,画阁春温,细君含睇,穿针夜话,宜高声朗诵,为伊读西厢记。
月明如画,清霜行天,秋夜迢迢,良多客感,宜读盛唐诸子一唱三吹之诗。
蔷薇架下,蜂蝶乱飞,正在青春,谁能不醉,宜细读红楼梦。
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纪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
9、张爱玲《更衣记》片段
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通常都是黑色,逢着喜庆年节,太大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裙上的细榴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家教好的姑娘,莲步栅栅,百稻裙虽不至于纹丝不动,也只限于最轻微的摇颤。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带端系着铃。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晚至一九二0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褶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方才完全废除。
穿皮子,更是禁不起一些出入,便被目为暴发户。皮衣有一定的季节,分门别类,至为详尽。十月里若是冷得出奇,穿三层皮是可以的,至于穿什么皮,那却要顾到季节而不能顾到天气了。初冬穿“小毛”,如青种羊、紫羔、珠羔;然后穿“中毛”,如银鼠、灰鼠、灰脊、狐腿、甘肩,倭刀;隆冬穿“大毛”,——自狐、青狐、西狐、玄狐、紫貂。“有功名”的人方能穿貂。中下等阶级的人以前比现在富裕得多,大都有一件金银嵌或羊皮袍子。
妨娘们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根据历代的图画,昭君出塞所戴的风兜是爱斯基摩式的,简单大方,好莱坞明星仿制者颇多。中国十九世纪的“昭君套”却是癫狂冶艳的,——一顶瓜皮帽,帽据围上一圈皮,帽顶缀着极大的红绒球,脑后垂着两根粉红缎带,带端缀着一对金印,动辄相击作声。
10、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片段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指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指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可能有点长,你选用吧
再给你五段不太“名”的作家,你可能不太知道,但对于我已经很熟了。
1、董桥《字缘》片段
台静农的字是台静农,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许多地方回执得可爱,却永远去不掉那几分寂寞的神态。这样的人和字,确是很深情的,不随随便便出去开书展是对的。他的字里有太多的心事,把心事满满挂在展览厅里毕竟有点唐突。台先生一定会说:"似可不必。"
沈尹默的字有亭台楼阁的气息;鲁迅的字完全适合摊在文人纪念馆里;郭沫若的字是宫廷长廊上南书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台先生的字则只能跟有缘的人对坐窗前谈心。我天天夜半回来,走进书斋,总看到他独自兀坐,像有话说,又不想说。台先生一直在那里。
2、陈国华《初冬月》片段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3、苏雪林《青春》片段
不阴不晴的天气,乍寒乍暖的时令,一会儿是袭袭和风,一会儿是镑镑细雨,春是时哭时笑的,春是善于撒娇的。树枝间新透出叶芽,稀疏琐碎地点缀着,地上黄一块,黑一块,又浅浅的绿一块,看去很不顺眼,但几天后,便成了一片蓊然的绿云,一条缀满星星野花的绣毡了。压在你眉梢上的那厚厚的灰黯色的云,自然不免教你气闷,可是他转瞬间会化为如纱的轻烟,如酥的小雨。新婚紫燕,屡次双双来拜访我的矮椽,软语呢喃,商量不定,我知道他们准是看中了我的屋梁,果然数日后,便衔泥运草开始筑巢了。远处,不知是画眉,还是百灵,或是黄莺,在试着新吭呢。强涩地,不自然地,一声一声变换着,像苦吟诗人在推敲他的诗句似的。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你听不见么?我是听得很清楚的。她们打扮整齐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绣幕,便要一个一个出场演奏。现在它们有点浮动,有点不耐烦。春是准备的。春是等待的。
几天没有出门,偶然涉足郊野,眼前竟换了一个新鲜的世界。到处怒绽着红紫,到处隐现着虹光,到处悠扬着悦耳的鸟声,到处飘荡着迷人的香气,蔚蓝天上,桃色的云,徐徐伸着懒腰,似乎春眠未足,还带着惺忪的睡态。流水却瞧不过这小姐腔,它泛着潋滟的霓彩,唱着响亮的新歌,头也不回地奔赴巨川,奔赴大海……春是烂漫的,春是永远的向着充实和完成的路上走的。
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当。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不工作又怎么办?但春一面在工作,一面也在游戏,春是快乐的。
春不像夏的沉郁,秋的肃穆,冬的死寂,它是一味活泼,一味热狂,一味生长与发展,春是年青的。
4、胡兰成《陌上桑》片段
及蚕上簇,城里人就来胡村开秤收茧,行家水客即借住在村人家里。他们戴的金戒指,用的香皂与雪白的洗脸毛巾,许多外洋码头来的新鲜物事儿,妇女们见了都有好意。而且也有是从城里来的少年郎,不免要调笑溪边洗衣洗菜的妇女,但她们对于外客皆有敬重,一敬重就主客的心思都静了,有调笑的话亦只像溪水的阳光浅浪,用不着羞旁人。茧客年年来,我小时却不听见说有过罗曼史。
这时家家开簇拆茧,皎洁如雪色,都是妇女与小孩拆了,由男人挑到茧行去卖,茧行在各乡及三界镇上都有开着,路上都是挑茧的人,互相问答,评较各家的价钱,卖茧得来的是新铸的银元,照得人眼里心里明明亮。有价钱不合,亦不等钱用的,则自己缫丝再拿到城里去卖,但各家妇女亦多少都要留下一些茧,缫丝收藏着,为应急或私房积蓄,总总是人世之事。
5、周泽雄《读与写的变迁》片段
古人写得慢,读得也慢;今人写得快,读得也快。我知道有些行业,是需要培养速读技巧的,美国大律师李·贝利的名著《舌战手册》中,就有专章讨论速读技巧。举个世俗的例子,如果阁下花了钱去按摩房,你肯定不愿意对方用过于麻利的手法,三下五除二地把你打发。既然你是在享受生活,不管世道如何推崇速度,你都不想减少享受的时间。再以围棋为例,那些每手棋能够用半小时而不是一分钟来思考的人,棋力总是更高一些。马克思每年都会读一遍《荷马史诗》,毛姆也会定期阅读莎士比亚,难道我们可以嘲笑他们的阅读效率低下?正是这种享受日光浴似的阅读,恰到好处地成全了他们的优秀。面对美妙的文学作品,读得快不是本事,读得慢才是能耐。
这是一个资讯时代,信息强权派生出一种风卷残云的阅读倾向,结果,越来越多的读者,竟至越来越习以为常地用对待信息的态度面对文学。这种态度的表象之一,就是一种“关键词”狂潮。我说的不是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虽然我对这类通常抹在文首的“关键词”从无好感——而是比喻性地暗指一种寻觅文本关键词的阅读倾向,类似律师从卷宗中找到核心内容。

再来几段古文,你也没说不要古文
1、王勃《滕王阁序》片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仙)人之旧馆。层台(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2、苏轼《前赤壁赋》片段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什么是佛法

张澄基 教授讲

编印缘起

‘什么是佛法’演讲词乃张澄基居士应美国佛教会之请而准备。张居士精通梵文、西藏文、中文、英文、著有中、英文著作多种;现任美国State nsylvania教授,课务极忙。此文稿乃在张居士指导之下,由沈家桢居士整理写成。

演讲词中之‘佛法与其他宗教的比较’及‘什么是佛与禅的概述’,张居士曾在美国先后演讲几次,并包括在已出版的‘佛学四讲’之内。词中最后一部份‘一般人可行的方便法门’,系沈居士所建议经张居士印可而列入。张居士之于沈居士,谊在师友之间,两位相处甚密。本人对张沈两居士热忱弘扬、并同意将此演讲词由美国佛教会印成单行本以广流传,谨合十随喜。

乐渡谨志于纽约

西历一九六六年十一月

什么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很少有超过一千年以上的统治时间。中国的周朝,号称是一个极长的朝代,前后一共也不过八百多年;罗马帝国,在东西分裂以前,统一的时期,也不过五百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的五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犹太教——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回教是最年轻的一个,到现在也已经一千多年;基督教则将近二千年,佛教、印度教和犹太教,都已超过两千年。世界上以亿万计的个人死去了,万千的家族灭绝了,万千的国家和民族衰亡了,独有宗教却能在各种激荡变乱中长存不坠。这个铁的事实,说明宗教是全人类的一个永恒的需要。这个需要是超国家,超民族,超时间和超空间的。宗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人类的第二生命。地球上有人类一天,就有宗教一天。有些人以为食和色是人类两个最根本的需要。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食和色是人类两种生物性的需求,人类还有一个与其他动物不同的那就是宗教性的需要。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宗教性的需要;’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宗教性的需要,就是人类心灵对真理永恒,圆满,或至善,至关,至真的不停的追求。在这个片暂,苦痛和迷茫的人生中,人类最是需要心灵的依托,凭借和归宿。人生有许多的非人力所能补救的缺陷和迷闷,悲哀和苦恼,这一切,只有在宗教中才能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宗教的需求,是人类最根本的三大需要之一。它的力量,有时远胜过其他两大需要。因为这个缘故,宗教才能在世界上留存这么久!

以上系就需要的观点来说明宗教的重要性,现在再就因果的道理,来捡讨为什么宗教会在世界上永久留存。

古代的帝王,大都说不上有什么政治理想,凭借权术与武力,得了天下以后,就乐享其成,还要把天下传给子孙。他们的目的或发心,多半是自私的,绝少有广大的理想和悲愿。根据佛法所谓‘如是因生如是果’的原理,以这种发心为因地,焉能生万世太平的果呢?现代的政治领袖,则都以自己的国家或势力范围的利益为前提。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正义,更不惜牺牲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安乐。这种有限的心量,自私的企图,和不择手段的唯利主义,怎能为全世界人类所崇仰,而能永恒的在全世界人心中长存呢?宗教之所以恒久留存,就因为他的教义多半是超国家,超种族和超现世的。在教义上具有国家性和种族性的宗教,例如日本的神道教和犹太民族的犹太教等,虽然也能因其具有宗教的超现世性,而能在其本国或本族长存不替,但终究不能超越国族的界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这就是如是因生如是果的明证。世界上任何政治主义及政治措施的所以不能在世界上留存长久,就因为这种主义或措施,每每只是为解决某时代当前的问题,或人生某一部分的问题。其‘发心’既偏狭,其意图多自私,所以其价值微小,不够条件在人心中永恒存在。宗教就不同了,宗教的著眼点,不但要解决人类当前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人生永恒的问题,不但谈人生,而且谈人死;其心量不但超越国家,种族和阶级,而且超越现世。所以宗教能长远的为全人类所需要。因为现世的一切,纵然能够满足,亦不过暂时的,人类决不能因现世的满足,而以为得到真正的满足。

以上说明宗教对人生的意义,也说明了为什么二千五百年迄今,佛法的需要和价值,亦愈见得明显,愈有研究及身体力行的必要。

什么是佛法呢?通常介绍佛教或佛法,多是从历史的观点来叙述,从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出家、成道、传教讲到以后分南进的小乘佛教及北上的大乘佛教,以至传入中国后分各宗各派的说法。这种用历史的眼光来介绍佛法,虽然有它的价值,但对于佛法是什么的这个问题,终究还仅说明了外表,而没有深入骨髓。我今天并不想用三言两语在这短时间内,就可彻底解答什么是佛法,但想不采用历史性的介绍,而试将这个大问题,用三个不同的方向来说明,至于我这种讲法,究竟是否能使各位得到益处,还是要请各位不吝批评指正。

那三个不同的方向呢?第一是比较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目的是在用衬托的方法来说明佛法。第二是以大乘佛法人人都具佛性的真理为中心,说明我们还未成佛的原因及何以修禅定是成佛的途径。目的在用直叙的方法深入佛法骨髓。第三是针对现代一般人的生活情况,介绍若干符合佛法修持原则而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容易实行的方法。目的在使人人易于自己体验,逐渐引入,终有一日,明白佛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光讲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一般人都以为佛教只是世界上多种宗教的一种,凡是宗教,都是大同小异,其实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著大大的不同,在今日人类思想紊乱,彷徨,各种宗教都在声嘶力竭想挽救这个崩溃的趋势的时候,这些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点,正是说明佛法为什么是顶伟大,彻底,积极,足以担当起挽救狂澜,解脱人生痛苦的最上法门。

我这里所谓的一般宗教,是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而言。这些宗教,在他们的教徒之间,也许认为彼此的教义相差很大,不能相容相通;但我们如用佛教的教义来和这些宗教的普遍宣传的教义比较,则觉得他们的基本教义,实很少大不相同处,因此为易于说明起见,我将佛教以外的宗教系,列为一个系统,而拿佛法来和这个宗教系统作比较。

我归纳比较的结果,认为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七个大不相同之点: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第一个不相同点:‘佛法否认上帝造世界及最初的开始’。

所有一切的宗教,除佛教外,其他任何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相信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上帝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

可是佛法却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创造世界万能全能的上帝,因为佛法在基本理论上,根本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世界的最初开始。佛法的理论:‘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为其本身的假定罢了。

让我举一个例子来帮助说明。譬如讲今天这个演讲吧,大家都说,是八点钟开始,九点钟终了。所以我们说这个演讲绝不是一个最初的开始。因为显而易见地,在演讲开始之前,还有其他许多‘因果相续’关系的存在。八点钟以前,各位或在家中,或在其他地方,纷纷到这里来。这些都是在演讲会以前所发生的事。对这些事而论,八点钟的演讲是终了而不是开始。演讲会之后,各位又纷纷散去,坐车的坐车,走步的走步,这些都是在演讲会以后所发生的事。对这些事而论,九点钟的散会是开始而不是终了。因此‘开始’这个概念,只有在对某一特指事物而言时,方有其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最初的开始,或绝对的开始,是根本无意义的。

一般宗教的‘宇宙原始’论,即是犯了这个错误。将漫漫无究无尽的宇宙‘因果大相续流’硬生生地凭著自己的有限性的意思将它截断,硬说有个开始。因为有这么一个最初开始的假想,所以接著就弄出一个创造世界的万能上帝来。问题是:上帝如果是万能而又慈悲,他老人家为什么不把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这些苦痛的众生,当皮球一样,一脚踢上极乐天堂,岂不痛快!可是事实上,他没有这样做。

实则上帝也是思想上的假定。上帝这个概念,是由于古代人民震慑于宇宙间许多不能解释的现象,如雷电、地震、海啸、瘟疫等而来。人类创造出来这个‘神的’观念,不仅对宇宙现象的奇妙,有了解释,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实际的需要,使他们得到了‘安全感’。这种观念,在人类政治社会的进展上有它的价值。可是要谈真理,这种人为的假定,就很难自圆其说。佛法不但说明‘最初的开始’是人类有限性思维的产物,而且告诉我们,这个创造世界,造人造物的上帝,也是人类思想中的幻想。佛法的智慧因此超过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义,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最大的一个区别。

佛法和其他宗教第二个不相同点:‘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但其他宗教,却绝不许可人成上帝’。

佛教里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萨,也有天神;但是佛教里的至尊的佛却与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说明这一点,我想先对‘佛’下个简单的定义。通常我们简称释迦牟尼佛为佛。在历史学家的眼光里,释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余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里佛教的创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里,释迦牟尼佛是万万千千,在无尽世界中,无量诸佛中的一位佛。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下的‘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让我重覆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要凭自己的努力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

佛不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万能上帝不同,释迦牟尼佛且告诉我们:这个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只有像平静的湖面上起了波涛,失去了明镜似的水面一样;人类恋著于外境及现象,与假定的诸般设想,为所谓生存、名利、情爱、权力疲于奔命,一直到老死,还不觉悟,因此埋没了本具的佛性;使其本具的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及无限的能力,不能同时达到最圆满的境地,不能从烦恼苦痛中解放出来。佛陀(释迦牟尼佛)说法应世的目的,即是在教导众生,开显其本具的佛性。佛的悲愿,是要使人人及一切众生都成为和自己一样至善至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类及众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

其他的宗教则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上帝和人是永远二个对立的单位。上帝是上帝,人是人。这位万能的上帝,是一切教示的中心。人要信奉上帝,才能得上帝的救,人要得到了上帝的恩典,死后可以上天堂,去和上帝住在一起。可是人却永远不能成为上帝,上帝与人之间,始终有一条鸿沟。基督教和回教中,有所谓神秘主义派,虽也能达到很高的所谓:与上帝合一的境界;但此‘合一’‘Unification with God’,始终意味著一个二元,人毕竟不能完全成为上帝,只能与上帝‘合一’而已,此一对立‘Dichtomy’概念,实为其基本教义的限定所形成。因此许多有高深境界的耶教圣哲,如埃克尔(Master Eckhart) 及回教圣哲阿哈那佳(Ai Hallaj) 皆被指为异端。前者受到教会的严厉谴责,后者竟身遭遇害而被处死。

佛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导大家如何成佛。这一个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怀抱,其伟大及深广处,确在一般宗教之上。总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为使自己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应该珍惜佛陀传给我们的教导方法,加倍努力,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使人人成佛,完成理智、情感、能力之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第三个不相同点:‘佛法是一个具有包含性和圆通性的教理,其他的宗教,却多半是具有排外性的’。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建筑在人人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的理论上。因此在佛教中,找不出像基督教十诫中的第一条:‘你不可相信假神’之类的教义。基督教徒,以回教徒或印度教徒等等所信奉的神为邪神,回教徒或印度教徒,也认基督教徒的上帝为邪神。彼此都说,你不可信奉假神。问题是哪一个宗教的神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呢?这一个争端,竞致用战争去求解决,十字军东征,和基督教的新旧教战争,都是历史上的实例。佛教就没有这种毛病。佛法相信佛性平等,人人都可成佛,所以没有排外和专横的气氛。进一步说:佛教的大包涵性与大容纳性,能包涵容纳一切宗教的教义。任何宗教中所讲的理论,佛法中都具足。但佛法中不共的高深道理,却有很多在其他宗教中找不出来。例如就慈悲救世这一点来说:佛教不但与其他宗教有共同的讲法,还进一步有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的说法。广大菩提心和无尽庄严的菩萨行愿,以及甚深广大的空慧学,也是在任何宗教教义中找不出来的。佛法绝不诋毁其他宗教。佛法相信众生根器不同,教导之法,自不能泥一。各种宗教与哲学,皆有其价值和功用,各种宗教,皆能在某一时间空间中,对某一类众生发生教化与利益的作用。依循任何一种好的宗教,都可以使人在现世和未来世得到利益安乐。但如果要究竟解脱和圆满正觉,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脱和圆满正觉的条件。佛法认为一切宗教,只有深浅的区分,颇少邪正的差别。对任何一个问题,佛法都有几种不同深度的解说,来适应各种众生的需要。佛法这种包涵容摄万象的特性,真是广大无边,不尽其际,难测其底。

再举例来说:大凡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们,都能了解和容摄低级智慧的境界;但低智人,却难梦相,更不能了解或涵摄大智慧人的境界。物理学家能了解涵摄普通人的常识,但普通人却不能了解,更谈不上涵摄物理学家们的见解与境界。唯大海水可纳百川,亦唯深广的佛法,能摄尽涵藏一切其他教法。

佛法与其他宗教第四个不同点:‘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烦恼和有我见的;佛却是无烦恼的大自在解脱者’

一般宗教都说:如果人不信从上帝,或是触犯了上帝,上帝就会发怒,会处罚人,甚至于会将他永远打入地狱受苦。在各种宗教的记载中,很容易见到上帝震怒,降灾惩罚世人这一类的故事和训诫。基督教的最后裁判尤其令人害怕;因为这个最后审判,可能将你判入地狱去永远受苦,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这些话是真实的,人类当真太不幸了。上帝最初就不该造人,而被制造出来的人,因不信上帝,或未受洗礼,就被这慈悲的上帝,判入地狱,去永远受苦,真是一件令人不可了解的事。我们姑且先退一万步,假定有这么一个全能上帝存在。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上帝的性格。上帝如果会发怒送人入地狱,他就是一个有嗔恨心和报复心的人。嗔恨心就表示他的嗔烦恼种子,尚未断尽。各位现在听我演讲,也许此时此刻,并没有发怒——最少我希望如此。但这并不表示,各位没有发怒的能力。假使我此刻走下台来,无缘无故的,在你脸上,打一个耳光,你马上会发怒。这说明贪、嗔、痴的潜能(种子),常常存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不容消灭,一遇外缘,马上就起现行。因此,不管人也好,神也好,他如果会发怒,会惩罚忤逆他的人,他就是尚未断尽嗔烦恼种子的人。他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凡夫,根本还未解脱,更说不上是圆满至善的神!

佛不会发怒,不审判众生;佛不会发脾气,送人入地狱。如果人会入地狱,那是他自己的业力,送他去的,决不是佛惩罚他而将他送入的。佛不但不送人入地狱,佛还要入地狱去救他出来!所以,佛法决不会恐吓人说:‘你不要冒犯佛陀,否则佛陀发了怒,就会送你入地狱’。相反的,佛法却鼓励人,入地狱去度众生。地藏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这种精神的表现!我们如果把佛陀的品德,和其他宗教上的上帝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佛陀的超胜和伟大了。

佛法与其他宗教第五个不相同点:‘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多半是独断性和独裁性的’。

因为佛法的基本教义,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宽容性和包涵性,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现的,只是宽容和民主精神,与其他宗教的独断和不容忍精神,造成一个鲜明的对照。在佛教史上,固然没有宗教迫害和异端裁判等等事迹,而相反的,佛教和各宗各派,都有绝对自由的发言权,都可以随便发挥自己的意见,还可以批评其他宗派的主张。其民主精神和重真理的态度,发挥到尽致时,竟至于‘呵佛骂祖’;在阐明诸法空寂,一切不可得的道理时,居然说佛是‘干屎橛’,说‘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这种精神,何等彻底!何等豪放!在哪一种其他宗教里,找得到这些表现呢!在其他宗教里,上帝或教主所说的话,是神圣不可过问的。上帝的话,错也好,不对也好,教徒只许全部接受。但佛法却不然,佛教徒对佛陀所说的话,可接受或不接受。因为佛陀所说的道理,因佛教徒根基智慧的不一律,往往是多方面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说的某一部份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份的道理。在佛经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向弟子及听讲的人说:‘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总是劝导听众,研究真理,注重理性,从没有用威吓强迫口吻或手段来叫人听从的。《妙法莲花经》上明白的载著:在佛要讲上乘难信的佛法时,竟有五千听众,自以为已经得到了解脱了的,不愿听讲,离席而去。佛陀不但没有发怒,追究或责罚,而只是说:‘他们机缘还没有成熟,与其听了不相信引起反感,增加罪业,还不如让他们离开,也是好的’这是何等包涵,民主及伟大!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第六个不相同点:‘佛法的爱是无限的;其他宗教的爱,是有限的’。

基督教的圣经上说:‘你要爱你的邻居’,‘你要爱你的仇敌’。这些训示,都是很伟大的。由于基督教的教义,已统超越了国家,种族人类和现世,所以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义,虽多能超越国、族、人类和现世,却不能超宗教。爱仇敌可以,但是决不能爱异教徒!一切可以忍让宽恕,但一涉及上帝和宗教,不宽容不博爱的精神,就马上暴露出来了。最根本的问题是:这些所谓异教徒,不也是上帝造出来的人类吗?同是上帝的‘子女’,为什么无端制造了出来,又要送他们下地狱去永远受苦?他的博爱,究竟在哪里呢?佛法的博爱和大悲,则是无限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佛法的爱,不只及于全人类,而且及于全生物。佛法不但叫人要爱仇敌,而且叫人要爱异教徒。恒沙(印度恒河的沙,这是佛经里常常引用代表极多数的意思)众生,若不度尽,誓不成佛!进一步从哲理的观点来说佛法的爱,它是超越一切相的。这超越一切相的爱,和不可思议的空性合一,于了达一切法不可得中,无缘大悲,任运兴起;这个空悲不二的哲学,是佛教教义中,最高深最不可思议之处。这些教义,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但我想趁这个机会,在这里提一提,使各位有个印象。

西藏嘎马巴大师的‘大手印’原文中,有几句说明上述的教义,非常有力;

众生自性虽常为佛性 由不了知无际飘轮回

愿于苦痛无边有情众 恒常生起能忍大悲心

难忍悲用未灭起悲时 体性空义赤裸而显现

此离错谬最胜双运道 愿不离此昼夜恒修观

诸法与此心的无生空性,是法尔现成的。情感至极的同体大悲,也是本来具足的。悟证诸法空性时,大悲心会不假做作,任运生起,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被无明习气所覆盖,不能开显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会生起无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见我们众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觉得众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巳的不够圆满,所以他会自然地尽未来劫,去成熟一切众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业。有修证的学佛人,能常常有‘我与诸佛同一体的’境界,而十方诸佛却时时刻刻在‘我与众生同一体’的境界中。唯有从这种高深的法尔境界里兴起的大悲与博爱,方才是平等的,无偏私的,最彻底的,最圆满的,和超越一切分别和限量的爱。

佛法与其他宗教第七个不相同点:‘佛法所教的往生净土,和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完全不同。’

一般不够了解佛法的人说:基督教祈祷上帝,死后登天堂,和佛教念佛往生净土,并没有什么不同,这话表面上看来,好像不错,但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别。

其他宗教里所宣传的天堂,地狱,似乎是和这个人世间相对立的处所,天堂,人世及地狱,似乎包括了整个宇宙。人世是暂时的考验场,天堂或地狱,才是真正人生之终点。这是一个有限的及消极的论调。佛教所讲的净土,却根本与此不同。佛法的宇宙观是无限的。大乘佛教,在开显诸佛广大庄严法界时,明白地说明宇宙的无限性。恒河沙数世界,也仅是无尽法界中的一粟罢了。所以其他宗教里的天堂,只有一个,而佛法中的净土,却多得不可思议。像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只不过是广大无边,无穷无尽的法界中的一处净土罢了。进而言之,佛法中了义的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所以往生净土,与投身这个世界,本质上并无不同,也绝对不是一切的终点。

其他宗教里所讲的登天堂,所谓永生,是和上帝在一起,去享乐的。佛法根据因果的原理。认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无限永生的善果的,所以上天堂去享受,将你的善因享受完了之后,还是要掉下来的。像仰天射箭一样,势力尽了之后,箭就又回跌下来。佛法的往生净土,是说凭借著你的善因,你就能够到一个良好的修行环境(净土)里去而已。在诸佛宏愿的感应下,整个环境都能助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愿力,并不一定永远住在这个净土,而是要到他方无尽世界去和再到这个世界来度脱众生。

综结的说:往天堂去享乐实在是有限宇宙论者的自私和消极的幻恋;而往生净土再去修行,则是无尽悲愿菩萨的方便庄严!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教义,不相同的地方很多,前而所列举的七点,只是检最普通及比较容易懂的来说,目的想用衬托的方法,帮大家对‘什么是佛法’增加一些了解。现在进一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

(一)怎样才是佛;

(二)人类因什么缺憾所以不能显现这本具的佛性;

(三)佛陀传给我们什么方法使我们可以修炼以达到理智、情感及能力都同时存在的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前面我已对‘佛’试下了一个定义: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我这里必需说明一下,这个定义,并不能表示绝对的佛性,而只是凭人的脑筋思想范围内,想对佛性作一个比较容易了解的解释罢了。说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也就说:佛是全智、全悲和大能的人。什么叫做全智、全悲及大能呢?让我逐一的解释一下:

第一、什么叫做和全智。

佛的全智,包括两方面的大智慧:一个是纵深的,一个是横面的。这个纵深的智慧,佛家称为‘如所有智’;这个横面的智慧,佛家称为‘尽所有智’。‘尽所有智’就是遍知一切法相,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智慧。

端阳节前说五戒
佛子普贤
端阳节乃旧历之每年五月初五日,亦为阳公忌日。阳公者,阳赤符也。非后人以为的杨姓某公也。现在有人将阳公忌日写作杨公忌日,盖不了解因由,以讹传讹也。
昔楚国屈原者,于此日投汩罗江自尽,后人念其忠义,以粽喂江鱼,因在午时,故名端午。午者,阳气最盛也。
端阳节,亦名龙舟节。盖古亦有龙舟竞技也。龙者,纯阳也;虎者,纯阴也。男子成年而阳气足,如不知炼精化气,则精外泄,故为龙吟;女子成年而阴气具,如不知转阴为阳,则阴初潮,故为虎啸。故证金身不坏者,皆具降龙伏虎之能也,即所谓大罗金仙也。上古时期,降龙伏虎之辈多矣。释尊时期渐少,而今几近绝迹矣。呜呼!行者皆知降龙、伏虎乃金身罗汉,殊不知皆为吾佛表法也。
五戒者,杀盗淫妄酒也,乃降龙伏虎之手段也。降龙伏虎者,阴阳济济也。阴阳济济者,〇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其大无外者,故一刹能周遍法界也;其小无内者,故芥子能纳须弥也。
有僧戒腊四十有三,今隐其名。偶遇网络,求吾示现。吾斥之不信佛也。所以者何?盖不遵五戒也。端阳将至,而说偈曰:
鸢草飞,柳叶长
五月初五即端阳
粽叶香,包五粮
祈愿众生皆能尝
一粮戒杀养慈悲
二粮戒盗正气荡
三粮戒淫体自凉
四粮戒妄得实相
五粮戒酒定生香
五戒具足心灯亮
试听天鼓阵阵急
九六原子速返乡
法界有情普供养
早证清净法身相

下面这段话也许可以用在你的论文里:出家人以断烦恼后说法利生为本,尚在烦恼中所说的法毫无价值且有违出家人的本怀,不能断除自己烦恼而队别人说法等同于积极的介入俗家事务,和说三道四拉皮条说媒看相并无本质区别,我们奉劝那些法师大德,守一守出家人的本分,哪怕安心的断一刻钟的烦恼也是你们实实在在的修了一会儿佛法,不要再说那些你们也做不到事情了,好好修行吧,我们希望听到你们解脱知见,而不是你们烦恼的呓语。


我一直都想信仰佛教,平时就是看看关于佛学文章,怎么才能进一步造化?进一...
其实你如果想学佛呢,在家也可以,但是我们还是要遵循这本质,就是别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的本质。学佛学佛的思想,而不是什么出家,后来我记得佛陀说过,孝顺父母也是很重要的,但他离家后来他很是后悔,但天下没有后悔药吃,他那时就明白要活在当下的道理。在生活中呢,你就想因果,什么样的因就有什...

季羡林的研究佛学的作品 内容
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

本人读了佛教文章,佛教的世界观认为目前我们世界是空无的,那什么才是...
天台宗修的“三观”,即“空观”、“假观”、“中观”,这三观观的就是这个事情,华严宗是讲叫“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这些都是佛学到了一定深度才回去细细体会修行的法门,一开始很难了解,证得。不空的只有一样,就是众生的“自性真如”或者叫“佛性”。宇宙的大小...

求关于佛教历史的文章或者书籍
《经律异相》 《法苑珠林》 《大唐西域记》 《释迦谱》 《释迦方志》

有什么禅悟人生或道家或佛家的故事
”那是一位居士写信给那位有名法师,请教关于禅的问题,那位法师写信回答了那位居士,此居士认为这篇回信非常好,就发表在佛学杂志上了。后来妙境长老看到了这篇文章。(注:妙境长老原美国法云寺佛学院院长,妙老讲止观修习方法,及弘扬唯识宗一系堪称当今一位高僧。2003年圆寂)关于禅要真的谈是非常...

吕秋逸的佛学著述
吕澄研佛时间早,加上通晓英、日、梵、藏、巴利等多种文字,因此其学术工具之多与研究领域之广,在我国佛学界,无人堪与比拟。其著述之成书者,共有下列几种︰译介类《佛学研究法》、《印度佛教史略》、《佛典泛论》等三书。印度佛学类《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国佛学类《中国佛学源流略讲》。西藏...

佛学经典语录
佛学经典中还有一句话:“内心的平静就是真正的快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内心平静,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结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一些佛学经典语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智慧与启迪,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操作步骤,让读者能够将这些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

如何理解朱清时《 物理学步入禅境 缘起性空 》这篇文章?
回答:朱清时《 物理学步入禅境 缘起性空 》,这是以佛家的眼光,来看待物理问题的,来解决物理想象的一种尝试。 佛理要懂。 要想读懂朱清时的《 物理学步入禅境 缘起性空 》这篇文章,如果没有佛学修养,是看不懂的。如果你不能禅修,不懂禅定,也是不懂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就足够难倒了很多人。...

“佛学彗星”谭嗣同与佛教的故事
谭嗣同学佛时间虽晚,然其以发宏愿,以精进心而后来居上,虽然从杨文会学佛,总计不会一年有余,而能遍览三藏,尤其于法相、华严二宗最有心得。杨文会弟子,一代佛学宗师欧阳渐在回忆其师的文章中,列举杨文会门下有大成就的佛学弟子,裒然首座者正是谭嗣同:“唯居士之规模弘广,故门下多材。

关于玄奘的作文精选5篇
唐僧有梦想,敢拼,敢闯这才名垂千古,才成就了佛学在我国的地位。 与唐僧对话,看古人的态度,学古人的作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迈向“光明未来”。 关于玄奘的作文精选5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钟南山的优秀作文精选5篇 ★ 关于银杏树的作文精选5篇 ★ 关于惊喜的作文精选5篇 ★ 关于难忘的...

和田县19768206783: 谁能给我篇关于佛学的文章(适合大学生的) -
巨扶肾康: 佛学文章 - 佛说三世因果经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 听念三世因果经. 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因, 前世黄金装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 紫袍玉带佛前求. ...

和田县19768206783: 写一篇与佛教文化有关的文章
巨扶肾康: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

和田县19768206783: 求道,佛教的静心养性的文章句子,,多的给好评……… -
巨扶肾康: 供参考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有的话,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和田县19768206783: 找些佛教中关于清心戒欲的文章或句子 -
巨扶肾康: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

和田县19768206783: 求一些关于“佛”的文章 -
巨扶肾康: 传说观音菩萨为了给一个难产的女人接生,变成了女人的样子.接生完,要变回原来男人的样子却变不回去,只有一双脚变成了男人的脚,所以观音菩萨的样子是女人样子,男人的脚. 是传说啊,有人这样和我讲的.不知道对不对. 有个比较...

和田县19768206783: 求一篇佛教思想贯通的好文章. -
巨扶肾康: 未必是空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只要是花开,终会花谢,但会再开.西瓜一年四季也都是有的,既然如此所谓美好未必不能长存,只是未免廉价.人事的变化快如秒针,明明见她笑的惊世,转瞬又归于平静,所以才有...

和田县19768206783: 有没有哪位文学作家写到关于佛教能静心的文章 谢谢! -
巨扶肾康: 我想起一位老先生的作品,有文章还有书画,因为并非为了出版而写,只是有感而发,所以没有任何说教成分,不做作,道理清晰通透,文字自然洒脱,不妨一试 赵文竹先生,法名仁文,自号“天涯逍遥客”,堂号“草香庐”.在四十不“惑”之年,偶然接触佛经,豁然悟道,后归隐燕山,淡泊自守,参圣贤之法,悟人生真谛. 偶有所得,形诸笔墨,不经意创作了大量诗词、朵文、小说和书画作品,风格通俗易解,蕴涵哲理,后被整理成书,甫一面世,即广受欢迎.

和田县19768206783: 求一篇关于佛学的论文 -
巨扶肾康: 1.「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是「援儒入佛」或是回归印度? 作者: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杨惠南2. 浅论人间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刘成有

和田县19768206783: 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求关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论文一篇,先谢谢! -
巨扶肾康:[答案]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据说在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中国北方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 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